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是五彩缤纷的,同样,每个人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也会因人而异。我尝试“写、读、评”习作教学方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写出真实的生活,写出独特的感受,让作文有生命力。
一、作文前试写,拓宽写作思路
学生要完成一次习作,必须经过观察、阅读、思维、想象等过程,要有独立的、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对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加工。如让学生写“一处场景”、“我家的一个星期天”。我给学生两周时间进行准备,学生真情涌动,写出了一篇篇富有个性、充满情趣的佳作。如《我为妈妈“打工”》中的片断:“那几根银发在妈妈的头上显得特别耀眼,我悄悄数一数,有十几根,如果妈妈知道有这么多的白头发,肯定会伤心的,得想个办法。对,把白头发藏起来。于是我每拔三根白发藏起两根,拿一根给妈妈。过了几分钟,妈妈头上的银发消灭掉了,望着镜中的满头乌发,妈妈笑了,说‘原来只有五根白发。莹,按照我们事先说好的,拔一根五分钱,工钱两角五分,加上奖金五分。你可得三角钱’虽然少赚五角,但换来妈妈年轻的笑容,值得。”瞧,小作者描写得多么细致,多么感人啊!句句真情,没有空话、套话。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孩子充分准备,孩子又怎能感受到妈妈在为白头发而叹息呢?又怎能涌出想妈妈所想的款款女儿情。
二、读中悟写,促进主体发展
读不仅是阅读教学倍受重视的环节,也是习作指导中不该淡出的环节。平时,我总是让学生把写好的习作先自己读给自己听,再请几位同学把自己的习作读给全班同学听,最后在四人小组中互听。在听读中,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习作兴趣。
如志坪同学读日记《争》,当读到:“我把西(瓜)放(扔)在地上,突然从远处跑来了一群鸭。它们一啄一啄,有的走来,到前头吃,有的啄了一口,那一口怕别的鸭子咬去,就立刻飞走。”这段话时,台下的同学挺专注在听,可是我发觉他们露出迷茫的神情,是呀,他们听不懂。听不懂不是简单地说你再读一遍,而是必须重新遣词造句。其次,在听读中,还可以培养学生“用我心思我事,用我口抒我情,用我手写我心”的习作习惯。上学年初,我班新转入一位学生,他的习作内容几乎是这样的:我印象深刻的一件事——《钓鱼》,我家的星期天——《钓鱼》,我最喜爱的——还是“钓鱼”,作文簿上写“钓鱼”,试卷上写钓鱼,在他生活中好象只有“钓鱼”,真是对钓鱼情有独钟。一次,当他在班上向大家读他的习作,开始,大家露出兴奋的笑容,听到第二段时,有的同学流露出厌恶的表情,“是抄的。”声音渐渐从不同角落传了出来。对同学的不屑、起哄,我采取冷处理,告诉大家,这是一篇有情有趣的习作,内容来源于生活,相信我们也能写出比这更好的习作。为了帮助个别同学对钓鱼的崇拜,我问大家:“同学们,在我们生活中,你做过什么事?”
生:剥花生。
生:晒谷子、赶鸭。
生:削地瓜。
生:洗衣服、抱弟弟。
生:捉泥鳅、爬山。
生:吃石榴、种丝瓜
……
学生一下子罗列了二十几种。我说“是呀,我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你喜欢什么就写什么:花草虫鱼,路径山峦,喂小鸭,玩游戏,听的,看的,想的……都可以写。”渐渐的,这几个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许多
趣味的事,拓宽了作文思路,写起来有内容了,改掉编造、抄袭的习作现象。
三、评中促写,让学生学会作文
在作文教学中,我尝试把课堂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个人自读自改,教师辅导学困生,个人自读全班改,教师调控,同桌互读互改,教师指点。这样学生既能积极参与,又能人人参与,真正落实“过程与方法”这一教学目标。如还是上文的《争》的评改,学生在自读中把漏掉的字“瓜”添上,把认为不当的字“放”改为“扔”。有同学说一群鸭迅速地、突然地来,那种情态更像飞,所以用“飞来”更形象。经过大家的一翻讨论,修改后的习作是:突然,“嘎嘎嘎”,一群鸭子边叫边飞过来,绕着西瓜皮围成一圈。那只最大的鸭子抢先啄了一口,仰起脖子,一咽而下,又迅疾地啄了一口;一只小母鸭也抢到一大块,赶紧含在嘴里,挤出伙伴,飞到旁边,本想细嚼慢咽,想不到飞来一只大母鸭,把它的战利品抢走了,真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样的习作富有情趣,富有味道,学生更乐意听,更乐意写。我适时给予评价:“善于观察的同学们,你们为大家展示了一幅鸭子争食的有趣的生活画面,你笔下的鸭子是可爱的,你的童真童趣更可爱。”此时,同学们个个脸上洋溢着愉悦的笑容。“关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探究,在探究中体验成功与快乐”的研究性学习的课程理念在这里得以体现与落实。
总之,习作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习作教学作为小学语文综合教育的一部分,是对其他语文知识的汇总。教师应把“活泼、天真、好奇”还给学生,开源导流,发展学生的个性。责任编辑 王波
一、作文前试写,拓宽写作思路
学生要完成一次习作,必须经过观察、阅读、思维、想象等过程,要有独立的、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对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加工。如让学生写“一处场景”、“我家的一个星期天”。我给学生两周时间进行准备,学生真情涌动,写出了一篇篇富有个性、充满情趣的佳作。如《我为妈妈“打工”》中的片断:“那几根银发在妈妈的头上显得特别耀眼,我悄悄数一数,有十几根,如果妈妈知道有这么多的白头发,肯定会伤心的,得想个办法。对,把白头发藏起来。于是我每拔三根白发藏起两根,拿一根给妈妈。过了几分钟,妈妈头上的银发消灭掉了,望着镜中的满头乌发,妈妈笑了,说‘原来只有五根白发。莹,按照我们事先说好的,拔一根五分钱,工钱两角五分,加上奖金五分。你可得三角钱’虽然少赚五角,但换来妈妈年轻的笑容,值得。”瞧,小作者描写得多么细致,多么感人啊!句句真情,没有空话、套话。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孩子充分准备,孩子又怎能感受到妈妈在为白头发而叹息呢?又怎能涌出想妈妈所想的款款女儿情。
二、读中悟写,促进主体发展
读不仅是阅读教学倍受重视的环节,也是习作指导中不该淡出的环节。平时,我总是让学生把写好的习作先自己读给自己听,再请几位同学把自己的习作读给全班同学听,最后在四人小组中互听。在听读中,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习作兴趣。
如志坪同学读日记《争》,当读到:“我把西(瓜)放(扔)在地上,突然从远处跑来了一群鸭。它们一啄一啄,有的走来,到前头吃,有的啄了一口,那一口怕别的鸭子咬去,就立刻飞走。”这段话时,台下的同学挺专注在听,可是我发觉他们露出迷茫的神情,是呀,他们听不懂。听不懂不是简单地说你再读一遍,而是必须重新遣词造句。其次,在听读中,还可以培养学生“用我心思我事,用我口抒我情,用我手写我心”的习作习惯。上学年初,我班新转入一位学生,他的习作内容几乎是这样的:我印象深刻的一件事——《钓鱼》,我家的星期天——《钓鱼》,我最喜爱的——还是“钓鱼”,作文簿上写“钓鱼”,试卷上写钓鱼,在他生活中好象只有“钓鱼”,真是对钓鱼情有独钟。一次,当他在班上向大家读他的习作,开始,大家露出兴奋的笑容,听到第二段时,有的同学流露出厌恶的表情,“是抄的。”声音渐渐从不同角落传了出来。对同学的不屑、起哄,我采取冷处理,告诉大家,这是一篇有情有趣的习作,内容来源于生活,相信我们也能写出比这更好的习作。为了帮助个别同学对钓鱼的崇拜,我问大家:“同学们,在我们生活中,你做过什么事?”
生:剥花生。
生:晒谷子、赶鸭。
生:削地瓜。
生:洗衣服、抱弟弟。
生:捉泥鳅、爬山。
生:吃石榴、种丝瓜
……
学生一下子罗列了二十几种。我说“是呀,我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你喜欢什么就写什么:花草虫鱼,路径山峦,喂小鸭,玩游戏,听的,看的,想的……都可以写。”渐渐的,这几个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许多
趣味的事,拓宽了作文思路,写起来有内容了,改掉编造、抄袭的习作现象。
三、评中促写,让学生学会作文
在作文教学中,我尝试把课堂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个人自读自改,教师辅导学困生,个人自读全班改,教师调控,同桌互读互改,教师指点。这样学生既能积极参与,又能人人参与,真正落实“过程与方法”这一教学目标。如还是上文的《争》的评改,学生在自读中把漏掉的字“瓜”添上,把认为不当的字“放”改为“扔”。有同学说一群鸭迅速地、突然地来,那种情态更像飞,所以用“飞来”更形象。经过大家的一翻讨论,修改后的习作是:突然,“嘎嘎嘎”,一群鸭子边叫边飞过来,绕着西瓜皮围成一圈。那只最大的鸭子抢先啄了一口,仰起脖子,一咽而下,又迅疾地啄了一口;一只小母鸭也抢到一大块,赶紧含在嘴里,挤出伙伴,飞到旁边,本想细嚼慢咽,想不到飞来一只大母鸭,把它的战利品抢走了,真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样的习作富有情趣,富有味道,学生更乐意听,更乐意写。我适时给予评价:“善于观察的同学们,你们为大家展示了一幅鸭子争食的有趣的生活画面,你笔下的鸭子是可爱的,你的童真童趣更可爱。”此时,同学们个个脸上洋溢着愉悦的笑容。“关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探究,在探究中体验成功与快乐”的研究性学习的课程理念在这里得以体现与落实。
总之,习作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习作教学作为小学语文综合教育的一部分,是对其他语文知识的汇总。教师应把“活泼、天真、好奇”还给学生,开源导流,发展学生的个性。责任编辑 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