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攻坚时期,粤桂交界地区“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可喜成效的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为此,粤桂交界地区“新农村”建设应充分把握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新契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新农村多元文化思潮,转变粗放生产方式,培植独具民族特色、乡村本色产业链,关注大学生村官群体与外出务工人员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作用,全面建设美丽新农村。
关键词:粤桂交界地区 新农村建设 民族特色 美丽乡村
党的十八大再次重申“坚持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1]为粤桂交界地区“新农村”建设指明方向。本文通过对贺州市八步区里松镇陪才村新农村建设实地调查,全面分析粤桂交界地区“新农村”建设的现状,为全面建设美丽乡村的路径探析提供新思路。
一、 粤桂交界地区“新农村”建设的现状
1.广大村民的思想觉悟明显提高。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实物的根本。陪才村村“两委”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筹,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遵守“思想先行,全面到位”总原则,全面推进村民思想工作新进展。首先,在班子队伍建设方面,按照“好班子”的具体要求,完善并严格落实村党支部、村委会各项工作制度,从自身做起,改变思想观念,为加强与村民沟通相处打下良好的班子素质基础。其次,在党员队伍建设方面,明确党员带头作用观念,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村民树立良好榜样,坚持实施“党员关爱工程”;对广大群众日常生活起到积极模范作用的村民,每年吸取两名作为入党积极分子,确保党员队伍持续改善。最后,在发展乡村经济过程中,始终把父老乡亲的根本利益放首位。经济项目开展之初,把思想工作落实到位,充分听取村民意见,深入贯彻执行“做好事前思想工作,积极跟进村民思想变动,完善事后村民反馈机制”村民思想工作“三驾马车”的工作机制,做到了小矛盾不出村,无一例越级、非法上访;定期举办“知法、普法、用法”知识讲座,粉刷法律知识宣传语,成立农林科学、道德规范、法律专题培训班,广大村民的思想觉悟明显提高。
2.新农村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粤桂交界地区山多地少,自然矿产资源丰富的特点,决定了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特色发展”总路线。基层干部通过新闻联播,移动互联网通讯等渠道,全面了解党和政府相关政策,为乡村脱贫提高政策落实服务;依据群众需求,实事求是,引导群众大力发展传统的瘦肉型猪养殖业,土鸡等规模化养殖,打造“一村一品”特色产业;依托后盾单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技术支持,建立农产品网上销售平台,稳定销售渠道;大力发展林业经济,多跑外联,争取扶贫、林业等部门的技术种苗支持;充分挖掘钾长石、花岗岩等矿产优势,引进资金有序综合开发等,经济有了长足进步,人民普遍分享改革开放特别是新农村建设以来的成果。经济发展伴随的环境问题的凸显也得到了当地政府和广大村民的高度重视,项目引进事前考察环境指标,做到少污染、不污染,将项目开发带来的环境代价降到最低;对因环境问题而受到影响的群众做好事前思想工作,积极完善补救措施。这些政策措施为美丽乡村的建设添砖增瓦。
3.劳务输出现象严重,新农村建设缺乏动力源泉。以陪才村为例,常年外出务工人数达518人,占全村人口23.2%。青壮劳动力的常年劳务输出,为全村创建收人、提高村民生活水平的同时,因外出劳工常年不在家,对涉及其自身利益的相关工作难以开展,不能及时有效地反馈彼此想法而造成的官民意见相左现象时有发生;当地新农村建设也因大量青壮劳力外流而缺乏动力源泉,农村建设步伐滞后于时代新要求。怎样加强本村群众与外出劳工的沟通联系、日常管理问题,增强外出劳工的家乡认同感,有步骤地规范劳务输出的技术回流机制,是粤桂地区新农村持续健康建设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二、 粤桂交界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对策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新农村多元思潮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汇综铸了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全社会提供着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3]粤桂交界地区“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必须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新农村多元思潮。应充分发挥当地村两委的领导作用,深入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明确乡村文化主流思想,充分掌控多元文化思潮话语权;以社會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发展基础教育事业,开设党员、妇女、法制等各层次各类别的培训机构,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通俗化工作;组织全体村民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的娱乐文化活动,建立完善的体育锻炼场所,逐步杜绝“麻将风”等不良现象,提高村民科学文化素质;定期举办“树典型创新风”活动,及时真实挖掘群众周边好人好事,为广大群众树立优良传统标杆,重塑道德法制判断标准,创建“多元归一”的良好局面。
(二)合理规划产业结构,培植独具民族特色产业链
以陪才村为代表的粤桂交界地区普遍遵循“实事求是”发展原则,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积极发展以杉树、速生桉为主的林业和囊括八角、茶叶、鸡血藤、水果和竹笋等经济作物,效果显著。但产业零散分散,管理困难的问题现实存在,与“十二五”规划的产业化、规模化发展还有一定差距。追根究底,主要原因是产业结构缺乏合理规划,长久经济效益考虑不周。因此,发展特色农业,合理规划产业结构,培植独具民族特色产业链是粤桂交界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好出路。发展特色农业是对山区资源的科学开发与高效利用,具有投入小、 效益显著、发展持续性强等优点;产业结构合理规划,可以使山区特色农业呈现出区域化布局、集群化发展态势,当地经济资本的转化将持续有效发展。规划应囊括村民群众切身利益和迫切需求、村庄发展实际情况和具体条件、产业发展总体规划、项目主办单位实际能力和承办责任、环境问题等;培植独具民族特色产业链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也是该地区持续健康发展的主导力量。民族特色产业链的培育可以借鉴责任承包制度和招商引资经验,把相对零散的土地山地承包给本地有能力的村民创办“乡村微企业”,并配以专业技术人员指导;相对大片田地山地则积极招商引资,“立大项目、办大工程”利用大公司先进生产管理技术和雄厚资金的优势,推进新农村建设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三)重视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作用
大学生村官为国家与社会的关系重构提够了契机,是参与农村与基层社会治理的第三种力量,是介于城市与农村之间并且能够调节二者关系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加强我国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一种重要方式。粤桂交界地区新农村建设迫切需要大学生利用自身专业水平与科学技术,积极为建设农村、服务农民、发展农业做贡献。一方面,村党委要从选拔抓起,与选拔院校双层筛选;制度上进一步明确和规范大学生村官的岗位职责,将大学生村官工作性质落实到位,让他们参加或列入村“两委”会议,避免大学生村官担任基层组织资料员角色。另一方面,大学生村官合同期满后,应该对其出落进行科学的引导和培训,推动大学生村官的工作规划甚至未来的职业规划;鼓励企业招用合同期满大学生村官,对优秀学生村干部在政策上给予照顾;培养大学生村官的创业意识,提升创业能力,鼓励大学生村官在村自主创业。
(四)构建科学合理的新农村建设机制
1.统筹推进新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粤桂交界地区新农村社会保障机制的构建应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坚持男女平等,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逐步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建立兼顾各类人员的社会保障待遇确定机制和正常调整机制,扩大社会保障基金筹款渠道,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健全社会福利制度,做好优抚安置工作。”
2.创建长效激励机制,焕发新农村建设生命力。激励是对教育对象施加正强化或负强化的信息反馈,以引起其心理和思想情感的变化,使其产生社会所期望的行为反应。粤桂交界地区新农村建设激励机制的创建要以精神激励为主,兼顾物质激励,以正激励为主,辅之负激励;充分考虑当地多元价值观念与民族地区特殊环境的内在需求,综合运用目标激励、参与激励、荣誉激励、榜样激励等多种激励手段,优势互补,奖优罚恶;制定明確的激励指标体系,作为评定奖惩,规范新农村新村民行为的具体依据,焕发粤桂交界地区生命力,为构建该地区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保驾护航,进而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终实现“美丽乡村梦”服务。
参考文献:
[1][5]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求是,2012,22:3-25.
[2]柯福艳.发展特色农业加快山区新农村建设的机理与路径[J].江苏农业科学,2013,01:408-410.
[3]高国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几个关系[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05:7-12.
关键词:粤桂交界地区 新农村建设 民族特色 美丽乡村
党的十八大再次重申“坚持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1]为粤桂交界地区“新农村”建设指明方向。本文通过对贺州市八步区里松镇陪才村新农村建设实地调查,全面分析粤桂交界地区“新农村”建设的现状,为全面建设美丽乡村的路径探析提供新思路。
一、 粤桂交界地区“新农村”建设的现状
1.广大村民的思想觉悟明显提高。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实物的根本。陪才村村“两委”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筹,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遵守“思想先行,全面到位”总原则,全面推进村民思想工作新进展。首先,在班子队伍建设方面,按照“好班子”的具体要求,完善并严格落实村党支部、村委会各项工作制度,从自身做起,改变思想观念,为加强与村民沟通相处打下良好的班子素质基础。其次,在党员队伍建设方面,明确党员带头作用观念,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村民树立良好榜样,坚持实施“党员关爱工程”;对广大群众日常生活起到积极模范作用的村民,每年吸取两名作为入党积极分子,确保党员队伍持续改善。最后,在发展乡村经济过程中,始终把父老乡亲的根本利益放首位。经济项目开展之初,把思想工作落实到位,充分听取村民意见,深入贯彻执行“做好事前思想工作,积极跟进村民思想变动,完善事后村民反馈机制”村民思想工作“三驾马车”的工作机制,做到了小矛盾不出村,无一例越级、非法上访;定期举办“知法、普法、用法”知识讲座,粉刷法律知识宣传语,成立农林科学、道德规范、法律专题培训班,广大村民的思想觉悟明显提高。
2.新农村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粤桂交界地区山多地少,自然矿产资源丰富的特点,决定了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特色发展”总路线。基层干部通过新闻联播,移动互联网通讯等渠道,全面了解党和政府相关政策,为乡村脱贫提高政策落实服务;依据群众需求,实事求是,引导群众大力发展传统的瘦肉型猪养殖业,土鸡等规模化养殖,打造“一村一品”特色产业;依托后盾单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技术支持,建立农产品网上销售平台,稳定销售渠道;大力发展林业经济,多跑外联,争取扶贫、林业等部门的技术种苗支持;充分挖掘钾长石、花岗岩等矿产优势,引进资金有序综合开发等,经济有了长足进步,人民普遍分享改革开放特别是新农村建设以来的成果。经济发展伴随的环境问题的凸显也得到了当地政府和广大村民的高度重视,项目引进事前考察环境指标,做到少污染、不污染,将项目开发带来的环境代价降到最低;对因环境问题而受到影响的群众做好事前思想工作,积极完善补救措施。这些政策措施为美丽乡村的建设添砖增瓦。
3.劳务输出现象严重,新农村建设缺乏动力源泉。以陪才村为例,常年外出务工人数达518人,占全村人口23.2%。青壮劳动力的常年劳务输出,为全村创建收人、提高村民生活水平的同时,因外出劳工常年不在家,对涉及其自身利益的相关工作难以开展,不能及时有效地反馈彼此想法而造成的官民意见相左现象时有发生;当地新农村建设也因大量青壮劳力外流而缺乏动力源泉,农村建设步伐滞后于时代新要求。怎样加强本村群众与外出劳工的沟通联系、日常管理问题,增强外出劳工的家乡认同感,有步骤地规范劳务输出的技术回流机制,是粤桂地区新农村持续健康建设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二、 粤桂交界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对策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新农村多元思潮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汇综铸了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全社会提供着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3]粤桂交界地区“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必须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新农村多元思潮。应充分发挥当地村两委的领导作用,深入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明确乡村文化主流思想,充分掌控多元文化思潮话语权;以社會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发展基础教育事业,开设党员、妇女、法制等各层次各类别的培训机构,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通俗化工作;组织全体村民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的娱乐文化活动,建立完善的体育锻炼场所,逐步杜绝“麻将风”等不良现象,提高村民科学文化素质;定期举办“树典型创新风”活动,及时真实挖掘群众周边好人好事,为广大群众树立优良传统标杆,重塑道德法制判断标准,创建“多元归一”的良好局面。
(二)合理规划产业结构,培植独具民族特色产业链
以陪才村为代表的粤桂交界地区普遍遵循“实事求是”发展原则,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积极发展以杉树、速生桉为主的林业和囊括八角、茶叶、鸡血藤、水果和竹笋等经济作物,效果显著。但产业零散分散,管理困难的问题现实存在,与“十二五”规划的产业化、规模化发展还有一定差距。追根究底,主要原因是产业结构缺乏合理规划,长久经济效益考虑不周。因此,发展特色农业,合理规划产业结构,培植独具民族特色产业链是粤桂交界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好出路。发展特色农业是对山区资源的科学开发与高效利用,具有投入小、 效益显著、发展持续性强等优点;产业结构合理规划,可以使山区特色农业呈现出区域化布局、集群化发展态势,当地经济资本的转化将持续有效发展。规划应囊括村民群众切身利益和迫切需求、村庄发展实际情况和具体条件、产业发展总体规划、项目主办单位实际能力和承办责任、环境问题等;培植独具民族特色产业链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也是该地区持续健康发展的主导力量。民族特色产业链的培育可以借鉴责任承包制度和招商引资经验,把相对零散的土地山地承包给本地有能力的村民创办“乡村微企业”,并配以专业技术人员指导;相对大片田地山地则积极招商引资,“立大项目、办大工程”利用大公司先进生产管理技术和雄厚资金的优势,推进新农村建设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三)重视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作用
大学生村官为国家与社会的关系重构提够了契机,是参与农村与基层社会治理的第三种力量,是介于城市与农村之间并且能够调节二者关系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加强我国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一种重要方式。粤桂交界地区新农村建设迫切需要大学生利用自身专业水平与科学技术,积极为建设农村、服务农民、发展农业做贡献。一方面,村党委要从选拔抓起,与选拔院校双层筛选;制度上进一步明确和规范大学生村官的岗位职责,将大学生村官工作性质落实到位,让他们参加或列入村“两委”会议,避免大学生村官担任基层组织资料员角色。另一方面,大学生村官合同期满后,应该对其出落进行科学的引导和培训,推动大学生村官的工作规划甚至未来的职业规划;鼓励企业招用合同期满大学生村官,对优秀学生村干部在政策上给予照顾;培养大学生村官的创业意识,提升创业能力,鼓励大学生村官在村自主创业。
(四)构建科学合理的新农村建设机制
1.统筹推进新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粤桂交界地区新农村社会保障机制的构建应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坚持男女平等,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逐步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建立兼顾各类人员的社会保障待遇确定机制和正常调整机制,扩大社会保障基金筹款渠道,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健全社会福利制度,做好优抚安置工作。”
2.创建长效激励机制,焕发新农村建设生命力。激励是对教育对象施加正强化或负强化的信息反馈,以引起其心理和思想情感的变化,使其产生社会所期望的行为反应。粤桂交界地区新农村建设激励机制的创建要以精神激励为主,兼顾物质激励,以正激励为主,辅之负激励;充分考虑当地多元价值观念与民族地区特殊环境的内在需求,综合运用目标激励、参与激励、荣誉激励、榜样激励等多种激励手段,优势互补,奖优罚恶;制定明確的激励指标体系,作为评定奖惩,规范新农村新村民行为的具体依据,焕发粤桂交界地区生命力,为构建该地区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保驾护航,进而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终实现“美丽乡村梦”服务。
参考文献:
[1][5]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求是,2012,22:3-25.
[2]柯福艳.发展特色农业加快山区新农村建设的机理与路径[J].江苏农业科学,2013,01:408-410.
[3]高国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几个关系[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