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8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整个数学学习活动中重要而关键的一个环节,它是基础之基础。数学活动必须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必须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要创造一切有利的活动条件,为学生提供参与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一、如何组织课堂教学,创设什么样的情景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一年级学生的学习动机处于整个动机层次的第一、第二阶段,即学习是为了得到好分数、不想落人后、为了得到家长和教师的赞扬和奖励等等。据此,我们可以有针对性的采取一些措施:根据教材提供的信息,把教材和学生在生活实际获得的有关信息联系在一起,编成学生喜欢的故事,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入。在故事中引出一些问题。
  案例1:苏教版第一册的“认位置”可以这样操作——帮小朋友分东西、帮小动物找家、把迷路的小朋友送回家等等。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教师要引导学生,可以采用的办法很多。第四册确定位置,题目是游乐场的小狗,小猴,小兔,小松鼠玩转椅时间过长,辨不清方向啦。“哪位小朋友能帮帮他们?比一比谁是最好的向导。”就是从这样一点点小事中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因为他们渴望被表扬,渴望象大人一样作好多事,体验成就感。孩子的潜力是无限的,只要将他们的劲头提起来,他们就能产生巨大的能量,有时甚至是成人所不能及的。
  
  二、利用现成的材料展开实践活动
  
  案例2:第三册“统计与可能性”,这部分内容经常出现在生活中。我是这样做的:当时学生学具没带齐,急中生智,用彩色粉笔。找了四个纸袋。两包粉笔,分四组,每个袋中有两种颜色的粉笔,每种数量不等。规则:以小组为单位,每人摸一次,统计这组完成的结果,并分析原因
  十五分钟之后的结果:
  组别 人数 红色 绿色 蓝色 粉红 黄色
  一 6 2 4
  二 6 5 1
  三 6 3 3
  四 5 3 2
  原因;两种颜色数量不等,多的被摸到的可能性大,少的被摸到的可能性小。让学生经历这样的实践过程可以增强理解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三、培养学习兴趣
  
  有一句至理名言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的学生天真、活泼,但并不是一张白纸,他们也有着丰富的生活,不同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有着不同的生活经历、生活内容。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的生活经历和体验融入到学习内容中,营造生动、有趣又有知识性的课堂环境,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乐趣,使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进入角色,去理解和掌握知识、技能,习得数学思想和学会用数学的方式、方法。
  如何用教材教呢?根据不同类型的学习内容,我选用不同的方式。
  1.教材中有一部分内容属于纯知识性的东西,学生通过对这些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而形成一定的技能。“认图形”这部分内容大部分学生在生活中时常可看到,我在教学中是这样操作的:
  案例3:(1)师:“大家每人准备三张纸。”(教室里比较乱,有借的,有自己找的)足有三分钟时间。
  (2)师:“取出三张纸,开始折四边形,六边形。”(这时准备好纸的同学就会迫不及待的想要看到老师折什么,并模仿)
  我听到一个声音:“我知道老师要做什么啦!”
  (3)待学生都备齐后。找一张长方形,给大家看这个图形有几条边,再让学生找一找教室里有四条边的物体,并用手摸一下,有什么感觉。教师做两个动作:划弧线和划直线,一边比画一边问,“四边形的边是那一种?”学生很快判断对了。
  (4)“请大家给这些四条边的图形起个名字,”“叫四边形”“请大家折出跟别人不一样的四边形,老师会帮大家贴到黑板上。”结果不同的四边形排了一长条。
  (5)又用类似的方法折五边形、六边形,一堂课感觉虽然很乱,但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获得不同程度的体会。
  (6)第二节课是做书上的习题,判断哪是四边形,哪是五边行等,学生都做的很好。教师要抓住小学生的特点,让学生体验设计新颖的课堂教学,这才是学生真正感兴趣的,也才能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至用。
  2.教材中还有一部分知识性的内容,需要用数学思想和方法去理解,才能掌握一些解题的技能。
  如:平均分。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首先要想到学生生活中的哪些地方用到平分呢?怎样才能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呢?案例4:学生分成六组,每组4人,发给数量不等的小亮片若干。要求:每个小朋友分到的一样多。分得情况:每组每人分得三个,四个,六个,还有的有剩余的情况。让学生体会“平均分”就是每份分得一样多。案例5:生活中经常能遇到平均分的例子,“有四个苹果,你和妹妹分开吃,通常怎么分?”“对,你两,她两。”“这叫怎么分?”“平均分,对,说的很好。小朋友们就举一些生活中常用的平分的例子。”自然而又轻松地将生活中的知识经验和数学概念联系到一起。
  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需要用数学方法去解决,在教学过程中,我创造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学生去体验,去感受,去交流,这样才能将数学融入生活。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把数学学习变成一门艺术。
其他文献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本身的内部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数学也是如此。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对于学习有重要意义。它能推动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习效率和激发更强的学习欲望。而数学又是一门具有高度抽象性、严谨逻辑性的学科,容易给学生造成心理上的枯燥和认识上的障碍。因此,作为教师应该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充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精心设计新课导入,激发学生的
期刊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全国健身计划纲要》中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做好学校体育工作。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和习惯。”九年制义务教育体育教学大纲,也把使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作为教学目标之一明确提出。  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过程中,在体育课堂上,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对提高课堂
期刊
音乐具有大众化的特质,在音乐教学中,想让大众化的音乐真正走进学生心房,需要音乐教师不断的探索和实践。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只有显示音乐个性才能真正做到:音乐地带,音乐做主。    一、教师的个性化教学添色课堂    音乐课堂是有生命的。而富有个性的音乐教师是让生命永不褪色的心脏。这里所说的“个性”是指教师能带动整个课堂。唤起学生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  在教授《让世界充满爱》一曲时,为了
期刊
新课程实施,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实施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它的出台,给了教师广阔的教学创新空间。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教育内容,音乐器乐教学如何适应新世纪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在多年的音乐器乐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通过器乐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审美情趣,使他们珍惜美并创造美,潜移默化中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培养和提高。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竞争的日趋激烈,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
期刊
新课程实施已走过了五个年头,在新课程的田野上,我们播撤了希望的种子,流下了艰辛的汗水和幸福的泪水。现在我将新课程实施中的收获呈现给大家,与师生们共享。  新大纲提倡“自主、探索、合作、实践”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积极主动地进行说话交流,让学生真正想说,而且乐说、会说,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说话是老师与学生沟通感情的一种方式,通过谈话可以了解学生的个性,心理素质,知识水平等。语
期刊
[摘要]开放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特点和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是新课程改革实验的基本理念,实行思想品德课开放性教学的方法和途径多种多样。思想品德课开放式教学是提高教师素质和发展学生能力的最佳途径。  [关键词]开放式教学 思想品德课 实施策略    教学是一项有明确目的的信息传播活动,开放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特点和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是新课程改革实验的基本理念。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不仅要
期刊
计算机的出现,网络技术的运用,给教育教学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它能将文字、图形、动画和声音有机地编排在一起,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提供更多动手学习的机会。对数学教学而言,特别是计算机快速的计算本领和绝妙处理图形的能力,给数学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方便,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谈谈笔者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数学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优化课堂结构,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运
期刊
《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确保每一名学生受益。课程标准理念为体育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作为体育教师应认真学习领悟新课改的精神,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加大课程内容选择与教学灵活性,实现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主的转变,改变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的状况,
期刊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教学已成为教师在课堂上经常使用的手段,我也不例外。每当有公开课或竞赛课,我们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使用多媒体来活跃课堂,让教学更加精彩。多媒体课件以其形象、生动的画面,悦耳动听的声音,很快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对学生的感官刺激很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在瞬间被激发,课堂上能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可是,作为一名长期工作在一线的教师,我在对多媒体技术走进课堂欣喜的同时,也充满了疑
期刊
【摘要】湘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绿洲》这一课,能让学生开阔视野,欣赏和认识自然美及美术作品形式、内容特征,获得初步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了解美术与环境的关系,用美术手段进行记录,探索社会问题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更重要的是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教材中的方法,让学生的思维不局限于思维定势,打破了学生的思维惯性。  【关键词】时空重组 异形同构 比例逆反 模糊形态    新的教学理念强调学生的创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