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地理基本原理和规律的有效教学策略

来源 :教育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ay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理基本原理和规律是地理学科最概括的理性知识,它们揭示了地理知识内在的逻辑关系,反映了地理事物发展变化的本质联系与必然趋势。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梁进社[1]在《地理学的十四大原理》一书中指出“这些要义重复地出现在地理学的研究领域……我们可以将它们称之为‘原理’,即‘规律的规律’”。因此,基本原理可以认为是带有普遍性的、最基本的、可以作为其它规律的基础的规律。地理原理主要在于理解,是解决和分析地理问题的基础。规律是指事物之间内在的本质联系,针对地理事象“是什么”。地理規律更多强调地理事象的表现,主要在于“应用”。
  在高中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体系中,基本原理与规律处于十分重要的核心地位。它们是高中地理教学的主线和“重中之重”,贯穿于高中地理教学和高考复习备考的全过程,对这些基本原理和规律的理解和掌握是提高学生答题能力的关键。
  高中地理规律[2]大致可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地理演变规律、分布规律和关联规律。地理演变规律又可分为节律性、过程性和循环性三种。节律性地理演变规律反映了地理事物或现象在时间上的规律性变化,比如昼夜长短变化、极昼极夜范围的时空变化、植物的荣枯、四季的更替、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等;过程性规律是指地理事物或地理环境的变化过程所呈现出来的规律,比如山地的形成过程,外力作用的过程等;循环性规律是指各种地理要素不断运动和变化构成循环运动的过程,比如水的循环、地壳的物质循环规律等。地理分布规律是指地理事物在时空分布上所呈现出的规律。地理关联规律是指各个地理要素和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比如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与五带分布的关联关系、地形与交通运输之间的关联关系、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之间的关联等。
  目前,在高中地理基本原理和规律的教学中仍然普遍地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教师缺乏对地理规律的认知,教学理念陈旧;地理规律推导过程缺乏,推导模式单一;规律课堂与生活联系不紧密,少有拓展迁移;多媒体利用不够,忽视“三板”教学;教学形式基本以课堂教学为主,缺少户外实践等。
  教学的关键在于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益,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新课程改革强调建设有效课堂,其意义就在于消除无效的教学时间,最大程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功效,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有效教学[3]指的是教师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提高教学效益、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目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还普遍较低,这就需要地理教师从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方面探寻新的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以提高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探究地理基本原理和规律教学的有效性能够丰富和深化高中地理新课改的理论内涵和实践内容。同时,也有助于优化学生地理规律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有助于提高教师地理规律教学技能,优化教学策略;有助于提高地理规律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等。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4]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采取主动的态度取代被动接受来建构知识体系。这种知识建构的过程包括三个重要特征,即情境性、主动建构性和社会互动性。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应该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创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情境,开展注重学生互动和协作的教学活动,例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
  通过调查分析高中地理基本原理和规律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现提出以下高中地理基本原理和规律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5]
  一、巧用多媒体辅助手段,创设规律推导环境
  高中地理演变规律基本以自然地理演变规律为主,难以在课堂上直观的观察和感受。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使用各种多媒体手段,如利用Flash动画、3D虚拟影像、视频资料、动态图片等为规律探究创设真实生动的情境,对学生有效地认识、理解原理和规律具有良好效果。
  二、模拟游戏活化规律,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地理原理与规律的教学难点除了抽象性之外,学生难以获得直接经验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而游戏一般是放在具体情境中进行的,学生对于游戏的热情总是很高。因此,利用游戏,创设具体的地理原理与规律的情境进行教学,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寓教于乐,还能以小见大地反映问题,更加生动形象地呈现推导过程,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如用模拟游戏来演示昼夜交替等地理现象或规律。
  三、利用地理模型演示发展规律,丰富学生探究途径
  在地理原理与规律教学中引入地理模型,通过学生的自主观察、演示、拼接等活动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强化认知过程,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有利于学生理解地理事物的形成过程。如各类地形地貌模型如褶皱模型、断层模型、侵蚀地貌模型、堆积地貌模型等。
  四、图文结合分析规律,化繁为简突破难点
  在地理规律教学中,地理教师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习惯和技巧,将图像、文字、语言紧密结合进行教学。在讲解地理分布规律时教师可以采取图文结合的教学策略。利用地理略图[6]或简图等多种形式的地图,教师在讲授时可以边讲边画,或者让学生亲自动手把相关原理和规律用示意图或模式图画出来,要求画要点、画过程、画动态。例如,在讲解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时就可以通过绘制洋流模式简图来发现北太平洋海区的洋流呈现出“8”字的分布规律。
  五、联系生活实际设置悬念,引导学生探究规律
  如何将学生的已有经验与地理规律联系起来,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入手,使枯燥难懂的地理原理和规律从一开始就能够被学生所接受。因此,可以从生活实例出发,设置悬念与问题,激发探索的欲望,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分析和解决问题。比如,在讲解气候时,可以从本地的气候入手。有了对本地气候的切身感受和分析之后,再去探究其他气候就变得比较容易接受。
  六、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教师为中心的观念
  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思维和教学模式,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师生平等的思想。课堂只有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要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去发挥,提高学生的思维主动性和自觉性,在适当的时机给予他们户外实践,动手操作的机会,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其次,教师要由知识传授的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帮助学生形成自我反思的习惯。再次,教师要在课堂上借助一个个问题创设情境,让学生改变原来被动的学习方式。这有利于他们独立思考,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实现课堂效益的最大化。
  高中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有效教学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对于这一课题的研究和探讨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但与之而来的是地理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的更新与转变,教师在培养学生学科素养和学习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知识和技能。
  参考文献:
  [1]梁进社,地理学的十四大原理[J] 地理科学 2009.03:307-315
  [2]褚亚平,地理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 :8
  [3]钟启泉,现代教学论发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 32.
  [4]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186.
  [5]苏丽宏,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 : 18

[6]李艳伟,地理略图与多媒体辅助手段在地理规律教学中的效果的对比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2011: 10

其他文献
摘要:在当今的教育教学中,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教育者和组织者,在管理中的德育教育作用越来越重要,必须慎重地修养人格,以高尚的品质去感化学生,注重德育渗透。作为一名教育者,要努力转变观念,营造一种家庭式的和谐班级氛围,让班级充满气息和活力从而渗透德育教育。要认真探寻学生德育教育的有效方法,坚持做好所有学生的工作,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用爱心将德育教育渗透到班级每个角落。将“教育孩子”转
期刊
知识分层是按重要性和难度划分教学内容的教学方式,在实际教学中有很强的针对性。以“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一课为例,将知识分层的方法应用于实际教学,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帮助学生建构知识都有正面效果。因此,知识分层是一种具有实际意义的教学方式。   知识的分层是依据知识的重要度和难度构建知识的等级。重要度是指教材知识的重要程度,难度是指学生学习起来的困难程度。教师在对知识进行分层时,首先要根据《
期刊
摘要:区域认知素养在地理核心素养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在高中区域地理教学中需要更新教学理念,实施教学策略,区域认知到区域重现,课堂到课外的学习延伸来实现。  关键词:高中地理区域认知核心素养  区域认知,在地理学科来说,强调人与地理位置的协调性,是地理学习的核心素养之一。区域认知,从字面上来说就是“用区域的方式认识”,强调“地球表面复杂多样性”,区域认知是一种策略和视角,有利于提高学习者的核心素
期刊
摘要:课堂教学评价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有效的评价可以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教学评价包含对教师“教”的评价和对学生“学”的评价。本文通过对一个案例的分析指出在教学评价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注意语言得体具有针对性和用学生的闪光点评价学生。  关键字:初中数学教学评价教学案例  课堂教学评价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有效的评价可以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师教学能力的提
期刊
摘要:课堂评价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活动的方向,教学目标的完成以及整节课堂的调控。本文在新课程教学理念的基础上,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为标准,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实现最优化的课堂教学、实现教育目标。  关键词:教学评价;教学案例;新概念理念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新课程改革提出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发挥教学
期刊
一、朗读教学的迷失与回归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无论是古代还是近年来的新课改,朗读教学一直在小学低年段语文课中占据重要地位。然而朗读教学的目标不明确、缺乏科学的指导方法以及评价内容不具体是现在小学语文低年级段课堂朗读中存在的问题。  長期以来,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要求学生掌握更多的朗读方法和技巧,比如字词的重音、句子的停顿及语速的变化,甚至对学生朗读时的速度与声线提出要求,却忽视了学生对文本整体
期刊
合作学习是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以教学各动态因素的互动合作为动力资源,以团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一种教学活动和策略体系。合作学习也属于一种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相比,它们有着许多质的不同。合作学习有以下四条特征:①有明确的小组讨论,或需解决的教学任务;②小组内成员面对面互动;③小组内有相互合作帮助的互动的气氛;④小组内人人参与,每人都有自己的职责。  一、合作学习的形式  根据学习时间
期刊
摘要:“尊重教育”指尊重教育规律、尊重学生的生命成长的规律、尊重学生的人格人性、尊重教育者、受教育者的劳动成果。它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目的是通过尊重学生、尊重个性而激励创新,从而起到德育教育的目的。本文从反思现阶段德育教育的有效性入手,通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体现尊重教育的案例分析,提出了如何在低年级学生中实施尊重教育的基本教学理念和方法。  关键字:德育;实效;尊重  一、尊重教育的内涵和意义  
期刊
一、倡导民主化评价  教师应承认学生的差异性,尊重学生的独立性、个体性,与学生建立平等的人际关系。民主式的评价,能给学生成功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自信心,促使他们以愉悦的、高涨的情绪积极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能培养学生的自我反馈和自我评价能力,促进元认知的形成和发展。对阅读教学来说,学生有不同的感悟和不同的理解,教师不能用“标准答案”来禁锢学生的思维,应该以参与者、合作者的身份
期刊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这种整齐划一的国家课程满足不了社会经济对多元化人才的需求,满足不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也不能完全体现学校的办学思想和特色。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学校工作的主旋律。学校文化、办学特色、课程改革是主旋律下的三大课题,是新历史起点上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根本体现。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造条件拓展课程形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是当前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