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牙驻沪总领馆的开门人

来源 :上海采风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fu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次走进的领事馆是我们过去一年多采访中最年轻的领事馆——葡萄牙驻沪总领事馆,她刚刚满四个月。
  若昂·卡布拉尔(Joao Maria Cabral)总领事在办公室里热情地接待了我们。虽然卡布拉尔总领事看上去很年轻,不过他已经在葡萄牙外交部工作了25年了,是一位资深的外交官。他还具有葡萄牙的律师资格。在来沪工作以前,他曾在美国纽约、非洲和德国工作过。
  
  
  首次开创总领馆
  
  2005年10月,拉着行李,拿着葡萄牙政府的任命,卡布拉尔总领事来到上海。这时候,上海还没有葡萄牙总领事馆。和其它一些领事馆由于历史原因关闭后再复馆不同的是,葡萄牙过去在上海从来没有设立过领事馆。
  他的工作就这么开始了,首先是拜会市政府的各级领导,与政府机构进行沟通,去各部门申办和登记注册。为了工作的顺利和快速的进行,每项工作他都是亲自去做。接着,他还要选址,决定办公室的大小,和大楼物业管理公司谈判租赁合约,设计领事馆的格局,安排装修,订购家具,招聘人员等等。
  卡布拉尔总领事骄傲地对我们说,“通过这些,这一年多来我学会了许多东西,了解了如何和中国人打交道。对我来说,这一切都非常具有挑战性,也很有成就感。”
  他介绍说,比如挑选这个地址,他就跑了上海许多地方,首先拜访了很多其它国家的领事馆,听取了他们的意见。然后他又在市中心、浦东和虹桥等地区看了许多办公楼,最后还是选在现在这个位于威海路的市中心地带的晶采世纪大厦。他朝窗外望了望对我们说,“这里我可以看到人民广场,视野很宽阔。出门就可以到最繁华的淮海路或者南京路,都很方便。而且价格也比较合理。”
  2006年9月7日领事馆正式开馆,葡萄牙政府官员和上海市副市长都参加了庆祝典礼。这是目前葡萄牙在中国设立的第二个总领事馆,除了在北京的大使馆外,另一个规模较大的领事馆设在澳门。驻沪领事馆目前管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和江西省地区。
  
  澳门回归让他记忆深刻
  
  除了一手开创了葡萄牙驻沪总领馆外,卡布拉尔总领事还有一段让他非常难忘的经历,这也是一件与中国密切相关的大事。他参加了1999年澳门回归的交接谈判工作。
  回归大典前的两年半里,他和另外两位葡萄牙官方代表一起在北京、澳门和葡萄牙之间飞来飞去,为回归交接进行各种协调工作,并处理各种大大小小的事务。他告诉我们,参加澳门回归大典是一个非常激动人心的时刻,也是他职业生涯和人生经历中相当重要和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个阶段。
  澳门回归后,另外两位葡萄牙官方代表分别成为葡萄牙驻澳门的总领事和葡萄牙驻北京大使馆的大使(现已离任),他被派往德国柏林担任领事工作。但是,五年后,当得知有机会可能在上海开办领事馆,他就义不容辞地申请来到这里。
  卡布拉尔总领事说,他知道到上海来不仅仅是一个工作的调动,和普通的领事交接不同的是,他需要从无到有地完全开辟一个崭新的领事馆。他当时就知道在他的面前困难重重,但他说,“我愿意接受挑战!”
  
  遍游上海每个角落
  
  卡布拉尔总领事说他非常欣赏上海,这绝不是一句恭维话。他非常肯定地对我们说,“上海的每个角落我都去过了,真的,从高楼大厦到郊区的田间小道。”
  他向我们介绍说,虽然在过去的一年里他一直从早忙到晚,但到了周末,他就会除去西装革履,和太太一起换上休闲服,拿出上海地图,随便一指,只要指的那个地方没去过,他们就开着车直奔那里。停下车,他们会徒步走上很久,观赏周围的一切。他说,“很美,我觉得这里的一切都很有味道。”他顺手一指窗外,我们看到那是威海路旁的一片暗红色的传统上海石库门屋顶,“你们看看,多么美妙。”
  我们想可能绝大多数上海人都没有他去过上海的角落多。想想有点惭愧,现代上海人总是希望外出旅游,越远越好,杭州不够要去西藏,西藏不过瘾还要去国外。其实,不如先实实在在地从身边的这个大都市开始了解。他还告诉我们:“我是这些总领事中很少几位自己在上海开车的。”平时上班他有司机,但一到周末和放假,他就成了一位普通的百姓,自己驾着车到处闲逛,他想更多地了解上海人的生活。
  
  我在学中文
  
  
  领事馆目前有两大部门,领事事务和经济部,共计10名员工。他们有的是从葡萄牙派来的,有的是在本地招聘的葡萄牙人,也有中国雇员。他们都会说葡萄牙语和英文,总领事笑着说:“除了我还在学习中文外,其他人都会讲中文。哈,哈。”这使我们想起刚走进领事馆时就看到一位葡萄牙职员在用中文打电话。
  总领事告诉我们,在过去的一年里他实在太忙了,抽不出时间来系统地学习中文:“不过,我一直在努力学习。”我们看到他桌上放着几本学汉语的书籍。
  我们问他对学中文有没有信心,他笑着说,“没问题,这是我学的第七门语言,肯定没问题!”总领事告诉我们他可以说葡萄牙语、英语、法语、西班牙语和德语等。
  当问到学中文的方法时,他想了想,很认真地用中文说道:“我有老师高。”我们知道他是说高老师,他很认真地纠正说:“对,高老师。”还补充说:“我有两次课。”一周上两次中文课,他还开始在桌上的杂志上辨认中文字给我们看,他说:“中文字太美了,你看看这个字,写起来太漂亮了!”
  
  蛋挞的故乡
  
  在聊天中,卡布拉尔总领事提到,除了中国人都知道的足球名将菲戈外,我们平时熟悉并爱吃的蛋挞也是典型的葡萄牙的代表。他还特别介绍了吃蛋挞的正宗吃法,蛋挞要和一种葡萄牙特产的波特酒(Port Wine)一起吃,波特酒是一种饭后甜酒。一般是吃一口蛋挞,酌一小口波特酒,会让人回味无穷。虽然早就知道“葡式蛋挞”这一说,但的确不了解要和波特酒一起食用。卡布拉尔总领事说,可惜目前上海还没有销售波特酒的地方,但是,他的任务就是要向这里的人们介绍葡萄牙的特产,使上海人很快就能品尝到波特酒。
  总领事也特别邀请大家去葡萄牙观光或做生意,那是一个非常美丽和充满历史文化古迹的国度。在那里你可以穿越时空,也可以同时享受现代的文明。他说,我们的国家不大,所以办什么事情都很方便快捷。欢迎大家去葡萄牙看看!
  (采访过程中感谢葡萄牙驻上海总领事馆的张頔女士的大力帮助。)
其他文献
应准确而全面了解    如今,人们常常喜欢使用这样两个时髦的单词,叫做“按国际惯例”和“与国际接轨”。甚至连教育人们走路,都要用上这样庄严的词汇。最近,看到好几篇文章都在呼吁一件事,指出人们在搭乘自动扶梯时,要做到“右侧站立,左侧急行”,也就是站在黄线右边,将左边的通道让出来,以供有急事的乘客快速通行,避免发生碰撞和拥挤,说这是与国际大都市的文明规则接轨,是城市文明程度的象征。因为文章认为“左行右
期刊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座属于自己的城池。它永远安静地驻扎在心里,将无数细节平面成一片沉默的黑白光影。抽离那些扰攘而始终错身的人流,摈弃那些喧嚣而一闪而过的声响,留下的是否就会是一座只属于一个人的都市?平面因为内藏对比而生动,细节由于凝固在具体的景象中而获得质感。单纯的影像,当快门按下,将统统冠上我的名字,因为这样,我们彼此熟悉,然后彼此珍惜,它们是我的那座城池中具体而永恒的片断。
期刊
一个考察人员在深入研究了几个月的野生动物之后,分别给它们取了名字。  根据下面的提示,猜猜每个动物的名字:  捣蛋鬼、小飞侠和跟屁虫与其他动物看东西的方向相反。  跟屁虫和胆小鬼是兄弟。  书呆子和小飞侠是它们各自种类中唯一的动物。  嗲妹妹和开心果是姐妹,站在它们哥哥的前面。  美人、老顽固和弹簧都是妈妈。  小狂躁在弹簧和开心果中间,弹簧是它妈妈,开心果是它姐姐。  芦苇就在老顽固的后面,老顽
期刊
都市的节奏越来越快,工作的艰辛,学习的劳累,生活的压抑,使得现代都市人不得不寻找一个能释放自己属于自己的空间,所以有一群人当结束了白天的繁忙后,晚上喜欢穿梭于都市的酒吧,画廊和时尚场所,混迹于各种派对中释放压力展现自我,所以就有了一群叫做派对动物的人。
期刊
低调是一种底气,也是一种华丽,上海人很避讳“乡气”、“俗气”,在这个令_人惊艳的都市,每个人都会让自己尽量与周围协调,慢慢地,造就出一个华丽的城市。没有西方人的张扬,我们从低调中走出我们自己的华丽。  低调中是一种理性,在现在上海人的眼中,比财富更重要的是拥有财富的气质。上海人眼光“势利”,大概就是如此。人不会一辈子活在低调中,但偶尔能从低调的生活中,发现不一样的美……    低调,上海精神   
期刊
“黄段子”批判  林德清    手机的短信功能本来是省事省钱的好功能,令人们大为方便:本来要在电话中罗嗦的,只需惜字如金“发个电报”就行;本来声息沟通有所不便的,一条短信省却了几多尴尬……方便是方便,可也给垃圾信息提供了方便——无论情不情愿,你必须低头察看,细分真伪,去芜存精。其中尤其令人烦恼的,便是“黄段子”。  这“黄段子”让人烦恼在何处呢?  首先,容易引起“亲密者”的误解。很多段子肉麻无聊
期刊
创意产业,上海一门正在兴起的热门行业。创意产业基地大多建在上海的老工业建筑内,如老厂房,老仓库等。这些本已废弃的老工业建筑通过一双双妙手注入了新的产业元素,以其强大的创造性激发城市的活力。上海宜昌路88号的“壹号码头”精品酒店就是其中之一,从一个20世纪30年代的老厂房华丽转身成为上海文化的新地标,在延承匈牙利设计大师邬达克ART DECO艺术的基础上,成为了现代上海的十大奢侈之地。继承历史文化,
期刊
中国当代文学是不是垃圾?  刘利     这可能是日前文化圈最热闹的话题了。文人干嘴仗,一般都是鸡一嘴鸭一嘴,吵到最后除了加入争吵的弄得个一嘴鸡毛鸭毛外,所谓结论、所谓事物的真相都不甚了了。如果这场争论也是这样的过程与结果,那就只有说,关于中国当代文学是不是垃圾的争论本身就是垃圾。  断定一场争论是不是垃圾,其标准可以有两个:这场争论有没有真知灼见的火花闪现?或者这场争论中有没有出现一个或者更多的
期刊
在我们过去一年多列总领事的采访过程中,这还是第一次在正式采访前就已经有过一些接触,甚至拜访过他的官邸。  去年9月,在上海戏剧学院,由印度政府赠送给上海戏剧学院的迦梨陀娑雕像揭幕仪式上,我们首次与印度驻沪总领事相识。上个月,由于采访驻上海总领事夫人团的原因,我们拜访了印度驻沪总领事官邸,与作为会长的总领事夫人了解了许多关于他们一家的故事和相关的印度文化,同时品尝了地道的印度点心。    扩展中的领
期刊
N多年前,某门户网站以一句“网聚人的力量”作为自己的口号,成为网站投放电视广告的先行者。这一口号显示了网络平台介入现实生活的初期,平台构建者的焦虑。他们急切地呼唤网络使用者的到来:只有当你们进入了网络的世界,才能有效地汇聚所有零星的力量,取得超越个人的成功。但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及WEB2.0概念的兴起,网络用户的主动性不断增强,这句口号也被一只看不见的手逐渐拉转。2006年中文互联网世界的种种声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