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学会转念
每个人都要学会转念,绝对不可以僵固在负面的情绪中,如何在山穷水尽处寻找柳暗花明,就是转念。
我曾经在台湾出版过微软创办人比尔·盖茨的一本书《未来时速:数字神经系统和商务新思维》,那是一个痛苦的经验,到现在我回想起来仍心有余悸。这本书是比尔·盖茨亲笔写作,在谈判版权时,我从几万美元开始出价,这已是我当时未曾经历过的。但是微软的人告诉我,他们公司的财务报表是以百万美元为单位,因此几万美元这种数字在财报上会被省略,因此希望我们提出一个在财务报表上能被显示的数字,那就是50万美元,在报表上会用零点来呈现。
听了这话,我几乎昏倒,我怎么可能出到50万美元的预付版税?在只有2000多万人口的台湾市场上,这几乎是我完全没有把握的生意。在经过我很诚恳的说明和沟通之后,我最终以近20万美元的预付金成交,但在签下合约时,我还是十分没把握,但为了能与微软合作,可以提高我公司的知名度与能见度,我只好勉力而为。
那时候我不知咒骂了比尔·盖茨多少次,骂他唯利是图、为富不仁、欺负小公司,骂他许多难听的话,虽然在表面上我们仍然保持风度,但高额的预付金,让我们公司处在一夕覆亡的风险中,我几乎把他当仇人看待。所幸在我们全力投入下,这本书我们不但没有赔钱,还顺利赚到不少钱。更重要的是,经过这一次之后,我的工作能量大增,我的公司的经验累积快速成长,很快我们就变成台湾最大的出版集团。
事后回想,虽然仍感到害怕,但对比尔·盖茨,我不再视他为仇人、讨厌鬼,他反而是我的贵人,因为他的要求,迫使我挑战不可能,迫使我探索从来没经历过的境界。每个人都期待遇到伯乐,遇到贵人,能赏识你、给你机会,让你的一生从此改变,但真正遇到贵人的人很少。仇人倒是常常出现,让你辛苦做白工,到头来毫无所获。比尔·盖茨就曾经是我的仇人,我认为他是文明的强盗,要掠夺我的成果。但当事后我完成任务,我知道如果没有比尔·盖茨,我还是个小出版商,我还停在原地,不会成长。
或许因为与比尔·盖茨的合作以喜剧收场,所以我能认同他是我的贵人,不是仇人。但事后我得到更健康的看法,我不再视任何给我麻烦的人为讨厌鬼,因为在商场上、在工作上,互相找麻烦本来就是真相,每一个人的价值也都建立在替别人解决困难上。困难越大、麻烦越大、风险越高,你的所得就越大、成就就越大。
沉重的娱乐生活
最近,我家的笔记本和碟机出现了中年危机,它们萎靡不振,不思进取,什么都不想读。伴随着这俩货的日益老化,我的娱乐生活也陷入了僵局。
退而求其次,我打算把优盘接到电视机上,当初我买这台电视第一个询问推销员的问题是,能接外置优盘么?
可惜能接是能接,但由于解码的问题,它10部片里大概只能成功播出7部,7部片里声音和字幕齐全的大概能有个四部,画质优良的就只能剩下一两部,总之有点扫兴。
于是我只好拿起了遥控器,从频道1-路摁到2011遍观我泱泱大国的电视频道之后,除了家中空气里脏话指数上升了一两个点之外,别无所获。
几个省级卫星频道同时播放着一个时装剧,穿着毛衣戴着围巾架着眼镜差不多往身上堆砌了一座金山仍然一副挫样的孙红雷在那演个作家,他的身边是演了一辈子戏仍然不会演戏的黄磊。他们在感慨男人和女人。这是现代戏。
古装戏的人一个都不认得。
至于综艺节目,还是十年前的那拨主持人在嘚吧。我只能说他们的笑声远远盖过了观众。隔壁台在播出一个女学生的求职过程,一堆人力资源经理皱着眉打量她,用各种废话羞辱着她,最后姑娘说目标薪水是3000。听到这句话,我长叹息哀民生之多艰的心都有了,就冲这么几个钱出来丢人现眼一趟,姑娘啊,不值当啊。
再换个台试下手气,结果一个男嘉宾说职业令他觉得自己不仅仅属于自己,还属于国家。我只好啪一声,关掉了它。
要不去电影院吧。可是市面上这些货值得信任吗?看哪一部呢?水军已经把天下所有的影片夸赞完了。
洪洞县里无好人,我已经根本分不出谁不是收费的托。影评人,知名博客写手,都一个调调。有的段位低,只能挨个给影片念颂歌,好像影片不是在上映,而是要进八宝山似的。有些人显得公允点,但甲之蜜糖,乙之砒霜。谁知道击中他泪点的会不会击中你笑点。
好吧,网络意见就算了,听听熟人口碑吧,《金陵十三钗》我已经看过了,《龙门飞甲》和《鸿门宴》看哪个?我打电话询问一个朋友,他虽然职业不光彩,也是影评人,但私底下我们关系不错,他说那当然还是《龙门飞甲》,毕竟是徐克……我打算信他一回,结果当此之时,又一个朋友愤怒的评价把我唤醒,他说他要把所有夸这个片的人都拉黑,一个都不放过。
学习与发现
“在面对破坏性技术变化时,所形成的策略和计划应该是学习和发现的计划,而不是执行的计划。”克里斯坦森不止一次提到“学习”一词,这背后蕴含着他的创新观点的基本假设。克里斯坦森的基本假设大体上有,一是认为我们都受“理论”的影响,这些理论有的是头脑中的假设,有的是错误的定义,有的是新发现的逻辑;二是创新是面对不确定的、未知的情形,虽然他提出了一种理论,但他在分析时时刻注意让我们感受到不确定性。实际上,创新、创意、创业,都是面对不确定的情形,执行的思维与之不匹配就是因为它假设未来是可以预测的。
就克里斯坦森提到的学习,可以有三种思考方向。一是他所讲述的一条可资参考的一般原则:(在所有围绕破坏性技术的不确定性中,)“专家的预测总是错的。”推论是,“公司进入这些市场的最初策略一般也都是错的。”在这种情形下,重要的是,把所有可能的假设显式地放到桌面上来仔细探讨,每一假设都是平等的。
第二个方向是小规模、快速地试验。无人能预知未来,因此,除了用逻辑和经验进行筛选之外,更重要的是试验。发起精益创业(1eanstartup)运动的埃里克·莱斯(Eric Ries)在其著作中讲了这样一个观点,如果最终只有一个想法能被实际执行,那么组织里的每个人都只能变成想法的“推销员”或者玩公司政治的,而如果每个想法都可以被投入试验,通过实地试验来证实或证否,那公司政治会少很多,最有价值的想法能很自然地涌现。试验的价值还在于,它让我们快速地掌握新事务的实际运作方式,而不是陷入分析麻痹症。
第三个方向则可能更接近这里所说的学习的本质,莱斯提出精益创业的循环是“构建一测量一学习”(Build/Measure/Learn),其中需要强调的不是学习,而是试验后对真正决定性的数据的测量,用这些数据来分析假设的对错、进行调整,从而引导我们的学习。这种思路和实践所倡导的,不是散弹式的头脑风暴,而是一步一步踏实的行动、评估和调整。
每个人都要学会转念,绝对不可以僵固在负面的情绪中,如何在山穷水尽处寻找柳暗花明,就是转念。
我曾经在台湾出版过微软创办人比尔·盖茨的一本书《未来时速:数字神经系统和商务新思维》,那是一个痛苦的经验,到现在我回想起来仍心有余悸。这本书是比尔·盖茨亲笔写作,在谈判版权时,我从几万美元开始出价,这已是我当时未曾经历过的。但是微软的人告诉我,他们公司的财务报表是以百万美元为单位,因此几万美元这种数字在财报上会被省略,因此希望我们提出一个在财务报表上能被显示的数字,那就是50万美元,在报表上会用零点来呈现。
听了这话,我几乎昏倒,我怎么可能出到50万美元的预付版税?在只有2000多万人口的台湾市场上,这几乎是我完全没有把握的生意。在经过我很诚恳的说明和沟通之后,我最终以近20万美元的预付金成交,但在签下合约时,我还是十分没把握,但为了能与微软合作,可以提高我公司的知名度与能见度,我只好勉力而为。
那时候我不知咒骂了比尔·盖茨多少次,骂他唯利是图、为富不仁、欺负小公司,骂他许多难听的话,虽然在表面上我们仍然保持风度,但高额的预付金,让我们公司处在一夕覆亡的风险中,我几乎把他当仇人看待。所幸在我们全力投入下,这本书我们不但没有赔钱,还顺利赚到不少钱。更重要的是,经过这一次之后,我的工作能量大增,我的公司的经验累积快速成长,很快我们就变成台湾最大的出版集团。
事后回想,虽然仍感到害怕,但对比尔·盖茨,我不再视他为仇人、讨厌鬼,他反而是我的贵人,因为他的要求,迫使我挑战不可能,迫使我探索从来没经历过的境界。每个人都期待遇到伯乐,遇到贵人,能赏识你、给你机会,让你的一生从此改变,但真正遇到贵人的人很少。仇人倒是常常出现,让你辛苦做白工,到头来毫无所获。比尔·盖茨就曾经是我的仇人,我认为他是文明的强盗,要掠夺我的成果。但当事后我完成任务,我知道如果没有比尔·盖茨,我还是个小出版商,我还停在原地,不会成长。
或许因为与比尔·盖茨的合作以喜剧收场,所以我能认同他是我的贵人,不是仇人。但事后我得到更健康的看法,我不再视任何给我麻烦的人为讨厌鬼,因为在商场上、在工作上,互相找麻烦本来就是真相,每一个人的价值也都建立在替别人解决困难上。困难越大、麻烦越大、风险越高,你的所得就越大、成就就越大。
沉重的娱乐生活
最近,我家的笔记本和碟机出现了中年危机,它们萎靡不振,不思进取,什么都不想读。伴随着这俩货的日益老化,我的娱乐生活也陷入了僵局。
退而求其次,我打算把优盘接到电视机上,当初我买这台电视第一个询问推销员的问题是,能接外置优盘么?
可惜能接是能接,但由于解码的问题,它10部片里大概只能成功播出7部,7部片里声音和字幕齐全的大概能有个四部,画质优良的就只能剩下一两部,总之有点扫兴。
于是我只好拿起了遥控器,从频道1-路摁到2011遍观我泱泱大国的电视频道之后,除了家中空气里脏话指数上升了一两个点之外,别无所获。
几个省级卫星频道同时播放着一个时装剧,穿着毛衣戴着围巾架着眼镜差不多往身上堆砌了一座金山仍然一副挫样的孙红雷在那演个作家,他的身边是演了一辈子戏仍然不会演戏的黄磊。他们在感慨男人和女人。这是现代戏。
古装戏的人一个都不认得。
至于综艺节目,还是十年前的那拨主持人在嘚吧。我只能说他们的笑声远远盖过了观众。隔壁台在播出一个女学生的求职过程,一堆人力资源经理皱着眉打量她,用各种废话羞辱着她,最后姑娘说目标薪水是3000。听到这句话,我长叹息哀民生之多艰的心都有了,就冲这么几个钱出来丢人现眼一趟,姑娘啊,不值当啊。
再换个台试下手气,结果一个男嘉宾说职业令他觉得自己不仅仅属于自己,还属于国家。我只好啪一声,关掉了它。
要不去电影院吧。可是市面上这些货值得信任吗?看哪一部呢?水军已经把天下所有的影片夸赞完了。
洪洞县里无好人,我已经根本分不出谁不是收费的托。影评人,知名博客写手,都一个调调。有的段位低,只能挨个给影片念颂歌,好像影片不是在上映,而是要进八宝山似的。有些人显得公允点,但甲之蜜糖,乙之砒霜。谁知道击中他泪点的会不会击中你笑点。
好吧,网络意见就算了,听听熟人口碑吧,《金陵十三钗》我已经看过了,《龙门飞甲》和《鸿门宴》看哪个?我打电话询问一个朋友,他虽然职业不光彩,也是影评人,但私底下我们关系不错,他说那当然还是《龙门飞甲》,毕竟是徐克……我打算信他一回,结果当此之时,又一个朋友愤怒的评价把我唤醒,他说他要把所有夸这个片的人都拉黑,一个都不放过。
学习与发现
“在面对破坏性技术变化时,所形成的策略和计划应该是学习和发现的计划,而不是执行的计划。”克里斯坦森不止一次提到“学习”一词,这背后蕴含着他的创新观点的基本假设。克里斯坦森的基本假设大体上有,一是认为我们都受“理论”的影响,这些理论有的是头脑中的假设,有的是错误的定义,有的是新发现的逻辑;二是创新是面对不确定的、未知的情形,虽然他提出了一种理论,但他在分析时时刻注意让我们感受到不确定性。实际上,创新、创意、创业,都是面对不确定的情形,执行的思维与之不匹配就是因为它假设未来是可以预测的。
就克里斯坦森提到的学习,可以有三种思考方向。一是他所讲述的一条可资参考的一般原则:(在所有围绕破坏性技术的不确定性中,)“专家的预测总是错的。”推论是,“公司进入这些市场的最初策略一般也都是错的。”在这种情形下,重要的是,把所有可能的假设显式地放到桌面上来仔细探讨,每一假设都是平等的。
第二个方向是小规模、快速地试验。无人能预知未来,因此,除了用逻辑和经验进行筛选之外,更重要的是试验。发起精益创业(1eanstartup)运动的埃里克·莱斯(Eric Ries)在其著作中讲了这样一个观点,如果最终只有一个想法能被实际执行,那么组织里的每个人都只能变成想法的“推销员”或者玩公司政治的,而如果每个想法都可以被投入试验,通过实地试验来证实或证否,那公司政治会少很多,最有价值的想法能很自然地涌现。试验的价值还在于,它让我们快速地掌握新事务的实际运作方式,而不是陷入分析麻痹症。
第三个方向则可能更接近这里所说的学习的本质,莱斯提出精益创业的循环是“构建一测量一学习”(Build/Measure/Learn),其中需要强调的不是学习,而是试验后对真正决定性的数据的测量,用这些数据来分析假设的对错、进行调整,从而引导我们的学习。这种思路和实践所倡导的,不是散弹式的头脑风暴,而是一步一步踏实的行动、评估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