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游难点市场里掘金

来源 :E药经理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hu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医疗的“精准化”是一个持续的历史,也是仍将持续的未来。但“精准医疗”作为一个投资主题,是近几年才成为现实的事情。
  国内相关真正热起来应该是从2012年开始,2014年逐渐成为一个热点,最后大家形成了某种共识,从产业界到投资界,再加上医疗系统的共同推动,目前进入了一个比较快速发展的阶段。
  下面谈一下我们的投资观点。
  第一,作为投资人,介入一个领域的时机非常重要。关于时机,我们认为一个关键要素是基础科学研究及技术的发展水平,基础发展不够的时候,实际上真正的产业机会不会到,投资的机会也自然不会到。回顾一下过往基因测序的历程,最初基因测序的成本很高,后来下降到了一个相对合理的水平,意味着这个技术大规模的应用到临床成为一种可能,这时精准医疗才真正可能成为一个商业机会。
  第二,目前关于精准医疗的投资,奥巴马在国会上的讲话给整个产业推波助澜,使其在美国上升到国家战略,不过这个领域并非已无机会,实际上正在兴起,而且持续的时间会比较长。
  基因测序行业发展也相对领先,是投资的主要热点。不过,我们认为,相比简单的基因测序,更难、更具价值的金矿是大数据挖掘或分析。比如肿瘤的基因组数据,你认为读出来的信息是线性的,但实际上它可能是一个三维、交互的立体网络。数据解读会有更大的挑战,这个方向是一个我们特别看好的投资角度。
  我们认为,数据本身的价值远远小于挖掘的价值,而挖掘的价值,又远远小于得出的结论或者“结论”的进一步应用价值。其实,真正的“精准”不是数据本身而是数据背后的规律。很多人一天到晚在讲大数据,却是在关注数据数量,其实数据的数量本身没有意义,就像“宝贝”被掩埋在一堆垃圾里面,没有用的数据就是垃圾,能揭示规律数据只是一部分,无用数据越多也就意味着找到有用数据的难度越大,所以一定要辩证地去看这个问题,客观地认识大数据。
  基因测序属于数据获得的层面,现在随着参与者越来越多,以及技术的扩散,商业机会也被瓜分地差不多了,所以我们现在基本上不会再关注这个方向,我们的关注点在更往上游走,是因为难点在哪儿意味着机会在哪儿。
  沿着这个逻辑链条往下深入,第一个投资方向是基于基因组学的智能诊断。比如说一个单基因组的病变,地中海贫血实际上就是一个单基因突变引起的疾病,而且是比较稳定的遗传疾病,规律非常简单,根本不需要什么大数据,找准一个点就可以;但是有些疾病非常复杂,可能是三个点,也有可能是基因的融合。这些“突变模式”或“突变”组合可以叫“生物标记物网络”,到这个层面就要基于大数据的分析和挖掘。
  这些数据如果只让医生去解读是非常复杂的,如果对疾病的认识到足够深入时,可以设计一个人工智能的程序,就可以知道不同疾病的不同本质,这是关于精准医疗的一部分应用,这是我们对这个方向的更前沿认识。
  第二个方向是精准药物开发,有些单基因变化引起的疾病可以通过基因编辑的手段修复,但是有些基因组的问题非常复杂,这就需要精准药物的开发,当前的靶向药物就属于这个范畴的初始阶段。
其他文献
2011年2月,卫生部放话,将在全国开展“抗菌药物应用专项治理行动”。  同年3月,科伦发布公告,其拟用自有资金和超募资金40亿元新建抗生素中间体生产基地,由科伦伊犁川宁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川宁”)实施。  接着,科伦股东大会召开,股东、投资机构、散户等百余人涌入现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该天主要是审议斥资40亿元搞抗生素全产业链的议案。会上,董事长刘革新信心百倍的说:“未来公司抗生素业务
期刊
之所以提出“精准医疗”的概念,与传统的治疗方式效果不能令人满意有关。例如,阿尔兹海默症的用药无效比率达到70%,而癌症的用药无效比率可能高达75%,这也是医生经常需要调整肿瘤病人用药方案的原因。  无效比率比较高的原因,是目前大部分药物都针对某一类疾病的“患者整体”设计,符合相同症状的病人都服用同一种药。但实际上传统对疾病的定义和分类正在被快速颠覆,更强调疾病的分子机制。精准治疗因应了科学界对于疾
期刊
战鼓擂响。刘革新披坚执锐,携巨资远征伊犁,剑指抗生素“大出天下”;王晶翼披肝沥胆,执掌研发,谋划“千秋大业”;一时,输液风头盖尽,问津者少,恍若置之不顾,然非放任,而是衔枚疾走,扩增版图,进阶高端输液,与跨国巨头对决,向中亚市场迈进。  “科伦大输液的规模是其他企业无可跨越的壁垒,建立起该优势之后,下一步的任务是调整产品结构、增加具备自我定价能力和高毛利率的产品集群,进入规模和效益同步提升的新阶段
期刊
虽然从规模上讲,生物信息学没有办法与制药巨头或硬件制造商们相比,但这不妨碍它成为2015年最热门的投资领域之一。美国生信领域内著名的网络媒体GenomeWeb在2015年最后一天列举了众多欧美市场那些初创和成功融资的生信企业;最后作者总结说,2015年,我们见证了生信领域更多的投资。我个人的见闻也是如此,国内的也好,国外的也好,曾经一起在学术界打拼的小伙伴们纷纷下海创业,成功者也不在少数。  五大
期刊
欢迎来到朗沐的世界!  不同的时间,同样的地点,朗沐在厦门的中国眼底病年会上的亮相,再次成为整个会议期间参会者热议的焦点。如果说2014年2月朗沐在这个眼科界重磅级会议上的首次登场,是通过“小臭臭”天籁般童音演绎《你是我的眼》,拨动了所有与会者心弦,进而记住了横空出世的朗沐;那么2016年厦门的这次亮相,则更多带着市场杀伐两年后锤炼出来的强悍和自信。  需要指出的背景信息有两个:  在中国,朗沐2
期刊
自去年年初中国的精准医疗计划初见端倪以来,精准医疗即成为生物医疗行业里的热点话题,各类讨论、争论层出不穷,以至如何定义精准医疗都有很多不同意见。但有一点有着广泛的共识,即生物标记物指导下的精准用药(以下简称个性化治疗),是精准医疗中公认的一个核心领域。其新标志是新药在FDA获批时,以该药的生物标记物开发的体外诊断伴随试剂盒(Companion Diagnostics)也同时获批,因为有规范的临床数
期刊
精准医学带着克服传统医学不确定性的极大的希望,一下子就俘获了万千民众的注意,更是深得产业界、科技界、医疗界甚至于政府的青睐。  大洋彼岸,奥巴马政府在2015年国情咨文中就非常正式地提出要实现医疗领域的登月计划—“精准医疗计划”(PMI),而且不是口头说说,是实实在在地马上就通过国会的审核批准,获得了2016财年的实际财政支持。这更是引爆了各界的关注,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新一轮医疗技术研究竞赛,搞得
期刊
成立于1999年的华大基因是世界上最大的测序公司之一,每年贡献着全球50%左右的测序量。2013年,华大基因被美国《麻省理工科技评论》杂志全球最具创新的50家公司之一,它也被认为是将产、学、研、用结合得最好的公司之一。  但是近两年来,华大基因越来越多地感受到同行的压力,这不仅包括美国测序仪生产公司Illumina,也包括国内在基因测序领域的众多竞争者如达安基因、贝瑞和康,诺禾致源、药明康德等,甚
期刊
2015年大热的精准医疗在2016年依然会持续走红,就这个领域的投资而言,我们看好基因测序和肿瘤液体活检。  基因检测国内企业的机会主要是和国外测序仪器厂商联合申报CFDA注册证,以及从测序试剂耗材端实现盈利突破,在基因测序这个金矿产业,卖牛仔裤和铲子的一样可以赚钱。测序应用方面,目前主要是生育健康领域(200亿市场)和肿瘤领域(接近千亿市场),除此之外还涉及病毒、微生物、免疫等研究领域。无创产前
期刊
国内的精准医疗市场从2015年开始变得格外火热,不少企业在这一年匆忙进入这个市场进行厮杀。而思路迪早在5年前,就已经开始关注精准医疗领域。与大部分企业利用基因检测进行诊断的策略不同,一开始,思路迪关注的就是基因检测在临床上的应用,关注其在治疗和预防上发挥的作用。其目前已经完成在肿瘤预防、治疗、药物开发方面的三位一体的布局,实现了业务间良好的协同,并开始推动战略落地。  清晰的战略布局,抢占先机,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