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泽民同志曾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课程标准》中也指出:“遵循《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公民道德素质和勇于探究、创新的科学精神,成为我国基础教育必须担负的重大责任。”究竟如何实施创新教育,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我以为,要让学生有创新精神,首先,教师要在创新精神上做学生的开路先锋。在教学中多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说自己的想法,出题时多出些主观性试题,在评价时不要求统一,要尊重个性差异。只有这样,学生的主体性才会得到体现,学生才敢想敢做。
其次,创设一个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提出的种种奇怪甚至错误的问题和进行的探索活动,都要给予及时而积极的评价,坚持“激励”:“你说得真好!”“你真聪明!”……用充满艺术的语言,不断地帮助学生树立自尊自信,激励学生好学上进,让学生获得创新成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产生强烈的创新欲望。
一、教法创新——目中有人
1、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是为了不教。”以学生为主体,“目中有人”,就是要切实考虑学生的学习水平和需要,有选择地教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如:我在教学《壁虎》一课时,曾做过一个小小的测试。在学生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我请学生谈一谈他们对壁虎的了解,仅有三位学生想起小壁虎会断尾巴的知识,课堂气氛很不活跃。虽然学生对小动物比较感兴趣,但壁虎并不像小猫小狗那样,是学生常见和喜爱的动物。因此,要激起学生更大的学习兴趣,就必须从让学生查找资料、深入了解壁虎做起。因此,在上课之前,我布置了一项预习任务:查找有关壁虎的资料,并且指导学生整理资料为己所用。在课堂上,学生把自己查到的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资料运用到理解课文当中去,从而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有了深度和广度。壁虎的外形特点和它捉虫之间的联系本来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在经过学生观察壁虎的外形和联系相关资料,一经教师引导和小组讨论,这个难点就迎刃而解。由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是一点就破、不点自破,学生发言和讨论都十分活跃。若有学生提出疑问,就会有学生主动地根据自己对壁虎的了解做出解答或补充。这样,问题来自于学生,解答也来自于学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2、让学生成为问题的主人。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创新人格的形成需要具有批判思维。批判思维以“怀疑——探究——重建”为特征。其中,怀疑是出发点,探究是支点,重建是目的。它是可以帮助人克服墨守成规、人云亦云等陋习的自觉思维。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主要是要培养学生的怀疑感,鼓励学生敢于怀疑课本、敢于怀疑老师、敢于怀疑权威、敢于提出问题。比如: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中,有的学生就对课文提出了疑问,他们认为这一课所描写的事情不真实,可以举出文中的事实来说明,有的说:“课文第二自然段中说:‘我们趴在地上必须纹丝不动,咳嗽一声或者蜷一下腿,都可能被敌人发觉。’而在第五自然段中又说:‘我扭头一看,哎呀!火烧到邱少云身上了!’这不矛盾吗?或者说‘我’不遵守潜伏纪律。”有的说:“课文中说‘我闻到了一股浓重的棉布焦味’,既然敌人离我们那么近,他们也可以闻到棉布焦味,也会引起怀疑才对呀?”还有的说:“10月12日,那是初冬了,应该是风高物燥,敌人使用了燃烧弹,附近的茅草烧得毕毕剥剥地响,为什么火只烧到邱少云身上,而不烧到其它战士的身上呢?”不管学生们这些问题提得是否正确,老师都不能轻易否定。教师应引导他们进行讨论,最后达成共识。在讨论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变得更加活跃,创新的精神也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培养。
二、学习创新——自主与合作
1、学习创新的主体是学生,思想精髓是自主发展。良好的学习方式是“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对理解课文的意义有着举一反三的作用。例如:教学《动物的互惠互助》一文,课始我把课题板书好,让学生读准音、读连贯,再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出疑问。学生们思维活跃、热情高涨,大胆发表了自己的意见。经过集体梳理,归纳出两个重点问题:“⑴哪些动物互惠互助?⑵它们是怎样互惠互助的?”此时,我由衷地表扬学生:“你们能自己确立学习的目标,真了不起啊!”老师的肯定与信任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为深入学习课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更因为是学生自己找出的问题,他们更加有兴趣去寻找答案。
2、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创新精神。“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以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来实现问题的解决,即“人人教我,我教人人”。例如:教学《蒲公英》一课,我就请学生先以小组为单位将课文改成课本剧来演一演,再比一比哪个小组表演得最生动。这样,个人竞争转化成了小组竞争。在浓厚的竞争氛围中,学生积极地表演,努力表现自己对角色的理解。
新课标下的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创新”教育的核心是“教”与“学”的创新。让我们时刻铭记江泽民同志的话,“坚持创新,勇于创新”,将创新教育贯穿于“教”与“学”之中,使教育真正成为一片培植孩子创造思维的沃土、一块培养孩子创新能力的天地。
【组稿编辑:王 艳】
(作者单位:410100湖南省长沙县星沙镇湘龙小学)
我以为,要让学生有创新精神,首先,教师要在创新精神上做学生的开路先锋。在教学中多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说自己的想法,出题时多出些主观性试题,在评价时不要求统一,要尊重个性差异。只有这样,学生的主体性才会得到体现,学生才敢想敢做。
其次,创设一个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提出的种种奇怪甚至错误的问题和进行的探索活动,都要给予及时而积极的评价,坚持“激励”:“你说得真好!”“你真聪明!”……用充满艺术的语言,不断地帮助学生树立自尊自信,激励学生好学上进,让学生获得创新成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产生强烈的创新欲望。
一、教法创新——目中有人
1、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是为了不教。”以学生为主体,“目中有人”,就是要切实考虑学生的学习水平和需要,有选择地教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如:我在教学《壁虎》一课时,曾做过一个小小的测试。在学生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我请学生谈一谈他们对壁虎的了解,仅有三位学生想起小壁虎会断尾巴的知识,课堂气氛很不活跃。虽然学生对小动物比较感兴趣,但壁虎并不像小猫小狗那样,是学生常见和喜爱的动物。因此,要激起学生更大的学习兴趣,就必须从让学生查找资料、深入了解壁虎做起。因此,在上课之前,我布置了一项预习任务:查找有关壁虎的资料,并且指导学生整理资料为己所用。在课堂上,学生把自己查到的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资料运用到理解课文当中去,从而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有了深度和广度。壁虎的外形特点和它捉虫之间的联系本来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在经过学生观察壁虎的外形和联系相关资料,一经教师引导和小组讨论,这个难点就迎刃而解。由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是一点就破、不点自破,学生发言和讨论都十分活跃。若有学生提出疑问,就会有学生主动地根据自己对壁虎的了解做出解答或补充。这样,问题来自于学生,解答也来自于学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2、让学生成为问题的主人。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创新人格的形成需要具有批判思维。批判思维以“怀疑——探究——重建”为特征。其中,怀疑是出发点,探究是支点,重建是目的。它是可以帮助人克服墨守成规、人云亦云等陋习的自觉思维。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主要是要培养学生的怀疑感,鼓励学生敢于怀疑课本、敢于怀疑老师、敢于怀疑权威、敢于提出问题。比如: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中,有的学生就对课文提出了疑问,他们认为这一课所描写的事情不真实,可以举出文中的事实来说明,有的说:“课文第二自然段中说:‘我们趴在地上必须纹丝不动,咳嗽一声或者蜷一下腿,都可能被敌人发觉。’而在第五自然段中又说:‘我扭头一看,哎呀!火烧到邱少云身上了!’这不矛盾吗?或者说‘我’不遵守潜伏纪律。”有的说:“课文中说‘我闻到了一股浓重的棉布焦味’,既然敌人离我们那么近,他们也可以闻到棉布焦味,也会引起怀疑才对呀?”还有的说:“10月12日,那是初冬了,应该是风高物燥,敌人使用了燃烧弹,附近的茅草烧得毕毕剥剥地响,为什么火只烧到邱少云身上,而不烧到其它战士的身上呢?”不管学生们这些问题提得是否正确,老师都不能轻易否定。教师应引导他们进行讨论,最后达成共识。在讨论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变得更加活跃,创新的精神也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培养。
二、学习创新——自主与合作
1、学习创新的主体是学生,思想精髓是自主发展。良好的学习方式是“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对理解课文的意义有着举一反三的作用。例如:教学《动物的互惠互助》一文,课始我把课题板书好,让学生读准音、读连贯,再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出疑问。学生们思维活跃、热情高涨,大胆发表了自己的意见。经过集体梳理,归纳出两个重点问题:“⑴哪些动物互惠互助?⑵它们是怎样互惠互助的?”此时,我由衷地表扬学生:“你们能自己确立学习的目标,真了不起啊!”老师的肯定与信任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为深入学习课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更因为是学生自己找出的问题,他们更加有兴趣去寻找答案。
2、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创新精神。“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以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来实现问题的解决,即“人人教我,我教人人”。例如:教学《蒲公英》一课,我就请学生先以小组为单位将课文改成课本剧来演一演,再比一比哪个小组表演得最生动。这样,个人竞争转化成了小组竞争。在浓厚的竞争氛围中,学生积极地表演,努力表现自己对角色的理解。
新课标下的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创新”教育的核心是“教”与“学”的创新。让我们时刻铭记江泽民同志的话,“坚持创新,勇于创新”,将创新教育贯穿于“教”与“学”之中,使教育真正成为一片培植孩子创造思维的沃土、一块培养孩子创新能力的天地。
【组稿编辑:王 艳】
(作者单位:410100湖南省长沙县星沙镇湘龙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