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乐者常足

来源 :做人与处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er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贪恋得不到的东西,得到带来烦恼的东西
  
  “知乐者常足”与“知足者常乐”,只是两个字互换,却有着“先有蛋后有鸡,还是先有鸡后有蛋”的玄妙意味。
  “知足者常乐”,多用在自我安慰和劝慰他人的时候。相比别人,自己没有得到更多,或者生活中有了这样那样的缺憾时,一句“知足者常乐”挂在嘴边或响在耳边,的确可以让一个人的内心平衡很多、轻松许多、放下许多。但这种平衡、轻松和放下,多缘于“木已成舟”的现实和无奈。本来是“不足”,却要强迫自己“知足”,就算你自欺欺人地咧开嘴一笑,也只能算是苦笑或者皮笑肉不笑,至少是笑得不真实。
  尤其是年轻时,若是一个“足”字在前,让一个人过早得到、过早满足,人生往往少有动力,难见进步,更够不上高远和豁达。这样虎头蛇尾的人生,只怕最终多有抱憾,而真正与“足”无缘吧?
  “知乐者常足”却不一样。“乐”是一种生活态度、生存理念;“足”是人生的远景,是“乐”的结果。人生路长,“乐”是向导,“足”是我们要去的景点。因为心中有快乐,远方有目标,“足”的愿景自然不难实现。
  知乐者常足。其顺序是,“乐”字在前,“足”字在后;其因果是,因为快乐,所以满足。其中既暗含了生活的秩序,也揭示了人生的真义。实际上,如果一个人一生过得快乐,那么,对于哭着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我们而言,最终得到的东西是“足”还是“不足”,其实并不是那么重要。倘若倒过来,每个人都要等心圆意满了,也就是说“知足”了才会“乐”、才能“乐”,那么,一个人要到何时才能“乐”起来?对照古人“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的概算,这世上又有几人能乐起来?
  在竞争压力和生存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学习快乐与当前提倡的抗挫折教育一样重要,都应是校园学子的必修课程。现实的教科书告诉我们:快乐的笑脸,可以春风化雨,可以广结人缘,常常面带微笑的人,往往比天生一张严肃脸孔的人更少遇到麻烦;成功的过来人告诉我们:快乐的心态,能够逢凶化吉,能够奠定胜局;心底贮满快乐的人,常常比眼里流着忧伤的人有更多的机缘。“乐”和“不乐”,心态不一,结果也就迥异。
  如果说生活中的种种“满足”是点点铁屑散落于我们的人生旅途,那么,“快乐”便是我们身上永不失去磁性的大磁铁。人生有了“快乐”的磁性,“满足”才容易被吸附。
  年轻时,人要学会“知乐”,“乐”本是一种人生的主动选择和人生智慧;前行中,不要轻易“知足”,“足”当是我们心底的终生梦想和追求目标。如同“知足者常乐”是苍髯老者不忘的古训,“知乐者常足”,理应成为新生代立身处世的格言。
  编辑 张金余
其他文献
女孩在网上有一块田,取名半亩花田。她的田里永远种着同一种花,那就是蓝紫色的勿忘我。男孩问她,勿忘我有四种颜色,你为什么独独喜欢蓝紫色?女孩淡淡地回,喜欢就是最好的理由。  男孩知道自己问了不该问的问题,于是默不做声地在女孩的花田里当起了园丁的角色,锄草、施肥、浇水、捉虫,间或给她留言。都是些散淡的心情之类。比如哪条街上茶餐厅里的小吃好棒。哪家水果店里新到了越南芒果、台湾槟榔,又淘到正版的老唱片了,
这就是我快两年了的大学生活,没有想象中的绿草茵茵,有的只是耳边无休止的鼠标点击的声音;没有传说中的天马行空,有的只是充斥着脑海的实习、工作与出国;没有期盼着的浪漫爱情,有的只是无奈地调侃着北京浩浩荡荡的求职大军……  幸福呢?好像忘记了,幸福是什么?模糊了它的形状、淡化了它的色彩、混淆了它的味道,那么脑海中幸福还剩下什么?是破碎了的玻璃、阴霾了的蓝天,还是残羹冷炙?  还记得那天,阳光灿烂,和往常
艾斯娜是美国西部布拿奇镇上一个普通的市民,她和丈夫莱尔斯十年前来到镇上,靠积蓄买了间旧房子。艾斯娜到一家袜厂当了织袜女工,爱好文学的莱尔斯为几家报纸和杂志写稿,正当他们追求更美好生活的时候,意外发生了,莱尔斯在一次外出采访中遭遇车祸,造成严重伤残。  医生说,除非有奇迹发生,否则,莱尔斯会永远瘫痪在床。从此,艾斯娜既要上班,又要照顾卧病在床的丈夫,生活过得十分艰难。开始的时候,莱尔斯再三让她离婚,
我曾经是一个大公司的人事主管,应聘成功的人知道怎样展示自己的实力,知道如何让招聘方看到他们的价值。    一、黛安:何妨做点分外事,为公司提供免费咨询    那一次,黛安是第七位应聘者,我认为她前面的六位应聘者都不适合当内部沟通部主任。虽然从她的简历上看,黛安曾在一个高端的咨询公司工作,但我仍然担心她不符合我们公司的要求。黛安说:“我认为传统的、自上而下的沟通方式在你们公司是行不通的。”“那你认为
三十六计(完)
意大利电影《云上的故事》里,一个富人雇了一群工人搬东西,从山脚搬到山顶,工人们走着走着就停下来了,无论富人怎样催促,他们就是不走。过了很长一段时间,他们又开始走了。到了山顶,富人不解地问:你们那时为何不走了?工人回答:刚才走得太快了,把灵魂落在后面了。  在呐喊着“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并为之“冲锋陷阵”的今天,人们为了生存和活得更好,都拼命地向前奔跑,追逐明天。人们透支健康,冒着生命危险去
洁白的哈达、高扬的经幡、林立的玛尼堆、佛塔下的经轮、神秘的天葬,还有那些不远千里磕着长头、用胸膛丈量信仰的民众……当我行进在广袤的青藏高原。内心有一种从未有过的惊奇与震撼。  这里的天湛蓝无比,这里的云洁白如洗。这里的水自然纯净。这里的人天真无邪。这里的生活近乎原始。无垠的草原之上,没有高楼大厦,没有交通拥堵,没有汽笛轰鸣,没有世俗喧嚣。有的只是亘古悠远的风和天高云淡,有的只是闲庭信步和淡定从容。
2011年5月17日,南京市某小区发生一起凶案。两名劫匪冒充送快递骗开防盗门,抢走10多万元并将保姆杀害。主人家一岁多的男婴也未能幸免。  一时间,数十家媒体迅速聚焦此案,更有辟出专版、打出醒目刊头,连续跟进报道者。5月22日,两名歹徒被擒,案件成功告破。5月24日,被害孩子的父亲给所有媒体发了封公开信,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原先跟风报道的数十家媒体,对这封公开信要么只字不提,要么一笔带过。是什么原
章诒和在《最后的贵族——康同壁母女之印象》中写道:而令“贵族”两字随处可见。什么世袭贵族、东方贵族、白领贵族、单身贵族、金卡贵族、精神贵族……与之相搭配的图片,不外乎豪宅别墅、靓车华服、美酒佳肴,简直就是一本时尚大观。而我真正懂得什么是“贵族”。是在认识了康同盛母女以后。其实它根本不是什么用来炫耀、用以兑换到各种利益或实惠的名片,也非香车宝马、绫罗绸缎、灯红酒绿的奢华生活……  章诒和对当下的“时
回曾经工作过的城市,与一些老同事重聚。多年未见,大家似乎都有说不完的话,而谈的最多的,自然是我们曾经共事的时光。  “可惜呀!”一位老同事突然拍着我的肩膀,一脸惆怅,“如果当时你不调走,现在恐怕早升上去了,哪还有他的机会呀?”   “他?谁呀?”  老同事叹口气,“他就是某某哇,你调走后,顶你位子的那个人。”  我想起来了。当年我在某政府机关供职,因为大学读的是中文,又喜欢写写画画,所以工作不久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