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生态课堂对话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hongde3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国的克林伯格(Klingberg.L)认为,在所有的教学中,都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相互作用的对话都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标识。在他看来,教学就是形形色色的对话,具有对话的性格。审视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很多教师在重视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上,已经不同程度地重视课堂对话,尝试对话教学。但从笔者最近的一份调查看,小学数学生态课堂中的对话教学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一、小学数学课堂对话教学的现状
  1.对话的误解
  (1)对话教学就是单一的问题式教学
  调查中,“你认为的对话教学应该是什么?”32%的教师对此问题的看法是:对话教学就是问题式教学。持这种观点的教师简单地认为:一节课采用问题式教学,课堂里有师生的问答就是对话教学,这显然是片面的。殊不知这些问题,大多是教师基于教学环节而预设的,教师提问的目的,是促使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内容,而简单的问与答之间,并不都存在着对话。
  如一位教师执教五年级《分数的意义》,通过具体的操作感知,让学生总结出分数的意义,连续提问5次: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能说说什么是分数吗?有没有比她说得更好的?谁再来补充?请你再说一遍?结合刚才的回答,你能完整地说一下什么是分数吗?仔细分析教师的提问,几乎是同一问题的简单重复。学生的回答从简单到复杂、从粗放到精致,直至教师满意,师生之间并不存在着对话,生生之间也缺少交流,仅仅是问与答的流程。
  真正的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对话,是来自他人的信息为自己所吸收,自己的既有知识被他人的观点唤醒了,碰撞出新的思维火花,这样就可能产生新的思想。如果仅仅设计一些问题情境串,我认为还是缺少对话的真正品质。
  (2)对话教学的结果就是统一意见,达成共识
  许多一线教师认为,在小组学习中生生之间经过讨论、交流,全班进行汇报,最后达成共识,这样就构成了对话教学。如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一课时,小组成员共同操作,探讨围成三角形的三条边之间的关系。在几分钟的小组活动后,部分学生得出了三角形中任意两条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的结论。教师简单提问后,板书结论,一个知识点的教学就这样草草完成了。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与学生之间有交流,但反馈环节时教师未加追问,所有学生都明白了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吗?对这个结论没有一点疑问吗?
  我以为,在对话教学里,教学不仅仅是教师传递已有的知识、经验、信息,教学也不是教师单向地发出一种指令(如上面的小组操作,探究三角形三边关系)让学生完成某项任务,通过对话,教学应该成为师生合作共同进行的主题探究式学习。德国教育家斯普朗格说:“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在于它是一个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可见,教学过程中的对话应该是双向的、互动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2.对话的缺失
  (1)教师“独白”居多
  尽管大部分教师的角色意识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课堂上精讲少讲,重点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由不知到知的矛盾。但不可否认,很多教师有先进的教学观念,落实在具体的行动中还有相当的差距,在日常的教学研讨活动中,教学对话以教师“独白”居多。课堂上有教师提问,有学生交流,看似热闹,教师却潜意识地拥有“霸权”行为,学生交流再多,想法再多,最后还是教师说了算。其实,数学课堂上,教师的对话更多地是引导,教师的参与意在引领学生更好地理解、发现、品味等等。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学,是拥有教学理论素养的教师与学生进行沟通的文化”。教学对话除了提问和回答,还包括交流与探讨,倾听与思考,欣赏与评价。而这种独白的对话,课堂教学流程呈单一的线性结构,显然是低效的对话。
  (2)只关注“对的话”,缺少“融错”理念
  调查中我们还发现,教师的教学行为中还有一个共性问题:对话中只关注“对的话”,缺少“融错”理念。比如:二年级《确定位置》一课中,教师创设一个情境,出示了一个书架,要求学生描述《少年百科全书》这本书的具体位置,几个小朋友都是用第几层第几本来说的,有一个孩子却回答说:第几排倒数第几本。教师评价说:你能仿照刚才同学的回答再说一遍吗?孩子茫然地坐下了。难道非得用第几组第几个,第几排第几个,第几层第几个来说位置吗?教师应考虑学生可能采取与自己、与同学不同的观察角度,敏于感受并欣赏这种差异。
  生态课堂,学生座位方式发生了变化,每个学生都要找到合适的生态位,小组学习的机会变多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始终畅通着对话渠道,如果教师只关注“对的话”,缺少融错理念,那么,课堂对话再多,依然是形式化的。皮亚杰曾指出:“错误是有意义的学习所必不可少的。”面对学生的异口异声,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质疑和求证,允许学生在尝试错误或失败之后不断进步。只有敏锐地捕捉即兴创造的火花,教学对话才能使不同的学生个体有一个交流和争辩的体验机会,让每个学生成为他“自己”,从而超越预先设定的数学教学目标。
  二、提高对话教学成效的对策
  1.融洽关系,营造对话氛围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传授者,而是教学过程的指导者、组织者、意义建构的帮促者。学生不再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讲授的内容,而是学习者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对话式教学,教师将成为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伙伴。而有效的对话教学一定建立在和谐、融洽、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基础之上。因此,营造一种温馨愉悦的对话氛围很重要。
  常见一些特级、名师在借班上课前,与学生聊天式的谈话,轻松幽默,有时是说个小故事,小智力测试,有时是请学生介绍自己,介绍学校情况,有时是做个小游戏……这时候的学生,没有任何心理负担,说一说,演一演,笑一笑,缓解了紧张的学习氛围,而师生通过相互介绍、倾听,达到了沟通的目的,很快就投入到新课学习中。学生不断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和召唤,其心态才能保持开放,才能产生充满活力、充满创造的体验,也才能在教学对话的过程中随时生成新的认识,真正的随机出彩!   可见,对话式教学,与传统的教师问学生答的“灌输式”教学截然不同,它意味着师生关系的人性化,是真正意义上的平等与沟通。
  2.精心预设,唤起问题意识
  “对话”,按照它的原始意义,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一种谈话方式。巴赫金认为对话是“同意或反对关系,肯定和补充关系,问和答的关系”,是一种“在各种价值相等、意义平等的意识之间相互作用的特殊形式”。要使对话教学顺利实施,教师的精心预设不可或缺。
  可以巧妙设问。教师在备课时,要认真解读教材,依据学情,根据教学重难点,巧妙设计有质量的问题,使教学过程围绕重点问题有序展开。例如特级教师夏青峰《小数的认识》一课,主要围绕四大问题展开:关于小数,我已经知道了什么?关于小数,我还想知道些什么?自学课本,看我又能知道些什么?我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讨论?这四个问题支撑起“认识小数”的教学框架,使整节课如行云流水。
  可以随时追问。在教学过程中,面对学生的回答,教师要即时捕捉生成性资源,随时追问,使学生向思维更深处漫溯。如《认识百分数》一课,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判断哪些分数是可以用百分数来表示,哪些不能。当学生回答后,教师及时追问:为什么分母都是100,有的分数可以用百分数表示,有些不能?这个追问迫使学生抓住百分数的本质——它不表示具体的数量,而是表示两个量比较的结果——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可以引申自问。生态课堂更强调“以生为本”,其对话式教学也赋予新的意味,除了教师引导疑问、随时追问外,还讲究引申自问。如《找规律》一课,让学生自问:生活中还有哪些有规律的现象,学习了这些规律有什么用呢?让学生通过自我反思,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生成新的问题,原来利用规律还可以更好地为我们的生活服务。这种自我对话的前提实际上至少包含了师生、生本、师本之间三个对话层面。自我对话可以帮助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更能显现学生个性化的数学理解与数学表达。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对话教学能够唤起、维持、不断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体会知识之丰、智慧之美、学而时习之之悦。因此,精心设问,有效追问,随机生问,课堂便成为最具有吸引力的地方。
  3.有效理答,走向教学合作
  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告诫我们:“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正在形成中的个性最细腻的精神生活领域,即智慧、感情、意志、自我意识领域。这些领域也只能用同样的东西,即智慧、感情、意志、自我意识去施加影响”。可见,有效理答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创造的个性起着一定的作用。
  常见的课堂理答,教师往往作出直接判断比较多,简单的“对”“错”,对学生启迪作用不大。对话教学要求有效理答,教师对学生的理答不妨采用反问、搁置、放大等多种方式。所谓反问,就是当学生作出回答后,教师再次发问,要求学生对自己的回答再作出解释,知其然后道出其所以然,此时的对话能让学生的思维走向深刻。所谓搁置,就是当学生作出回答后,教师暂时不作回应,而是随着教学流程的推进,巧妙解决学生的疑虑,首尾照应的对话,往往显得更有整体感,学生也能自我释疑。所谓放大,即教师有意放大学生回答问题的价值,抓住关键促进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真正理解数学本质规律,师生高质量的对话使课堂向数学原点靠拢,课堂理答从形式走向内容,其价值更得以体现。
  基于这样的认识,数学生态课堂中的对话式教学,教师与学生之间不再是对象性活动中的认识与被认识、灌输与被灌输、征服与被征服的主客体关系,而是一种精神性对话交往关系,即“主”与“主”的关系,教师是学生的导引者,双方之间互相倾听和言说,彼此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在理解和对话中获得精神的交流和意义的分享,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形成一个有效的“学习共同体”。
  (陈惠芳,张家港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215600)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社区综合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2012—2015年治疗出院返回社区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235例,根据护理模式不同分为
目的: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患者常见革兰阳性球菌耐药率5年变迁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从2009—2013年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患者各类送检标本
数学既是一种工具,也是一种思维。数学教学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需要有一个长期的培养和训练过程。数学教学的思维训练,是根
目的探讨冠心舒通胶囊治疗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CSF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8月一2013年2月在我院心内科进行治疗的CSFP患者40例,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19例和治疗组21例。对照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离不开课堂提问,课堂提问是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课堂提问也是教学活动中的关键环节,提问的质量直接决定着课堂教学效果的质量。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教学内容,预设出有效问题;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实施因材施教;鼓励引导学生,使学生自主提出质疑。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体现师生之间有效互动的形式之一就是课堂提问,这也是课堂教学中运用较多的教学方式,良好的课堂提问,是确保课堂教
在生态教学活动的过程里有一对密不可分、息息相关的决定性组成部分就是读与写。本文指出读写共生对语文综合学习的重要性,并提出了读写共生的实现途径、“读写共生”理念下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策略。  如果学生的朗读能力高,写作水平自然也会随之提高。这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总结出的实际教育经验。一线语文教师逐渐重视学生的读写技能,尝试将读与写关联匹配,通过模仿名家经典中的写作手法,锻炼语文写作能力。当今社会中许多
学讲计划是一种强调以学生自学为主的教学方式,其对学生接受新知识的程度将形成直接的影响。为确保“学讲计划”顺利实施, 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首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增强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为小学课堂教学增添活力,从而保障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一、立足以学定教,培养探究能力,为“学”奠定基础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实施“学讲计划”,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全
语文课是所有课程的基础,是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一门学科,在交流中促进了人类语言的文明发展。即使社会不断地变化,合作依然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小组合作也在各方面被广泛应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显而易见,合作学习是一种多形式的互助学习,不能简单地描述为小组学习,可以理解为师生之间的互动、同桌的交流,或者大集体的讨论,但是其中以小组合作学习,不管是在人数上还是交流效果上比较受欢迎。  语文课堂教学应
健雄职业技术学院位于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实力全国十强县(市)之一的太仓市新城区。学院现占地500亩,布局合理,设施先进,景色怡人。
错字和别字的共同体,便是错别字,这是两种根本不相同概念。所说的错字,是指字的笔画结构、偏旁等有错误。《辞海》中说:“错字是错误的、不正确的字。”即本来没有这个字,而把这个字写错了,形成了一个错字,既不为人知,也无任何意义,完全是写字的人自己编造出来的。所说的别字,是指把甲字当作乙字来写,张冠李戴,俗称“白字”。清代顾炎武《日知录》卷十八“别字”条说:“别字者,本当为此字,而误为彼字也。今人谓之白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