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来源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utz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将科学探究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目的在于将学生学习的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与积累向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转化,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素养、科学探究的能力、敢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该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重视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注重实验教学,使之成为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高中物理新课程的各个模块均安排了一些典型的物理实验,对其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精彩的验证或探索。物理实验从确立实验目的到设计实验直至最后的结果分析,其实验过程实质就是科学探究的过程,因此物理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
  为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以实验为载体,把有关的问题尽可能设计成富有探究性、创造性,并具有可操作性的实验或实践课题。比如:1)提出问题:由教师直接提问变压器的输出电压与哪些因素有关?2)猜想与假说:由学生思考并互相补充得出输出电压可能会跟输入电压、原副线圈匝数、电流频率、铁芯等因素有关。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引导学生制定利用控制变量法来进行实验的计划,思考需要测量的数据与可能需要的实验器材,如电源、原副线圈可变的变压器、多用电表等。4)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对学生进行分组,并各选择一个因素进行实验研究。5)根据证据进行解释:由各组选派代表,提供实验数据并做出解释:与铁芯、频率无关。6)交流与检验:引导学生从理论上推导结论,将其与学生的实验结论进行比较,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误差分析。
  事实证明,学生通过实验获得的学习效果与科学探究能力发展,比教师做演示实验或在黑板上讲理论的效果要好得多。只有在实验基础上建立了正确的、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理论,才能由表及里,达到对客观事物的规律性认识。在物理教学中,创造条件加强探究性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操作和科学探究的能力、发展新知的重要途径。
  
  授以方法,为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寻找路径
  
  能力与方法是密切相关的。教师要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就意味着要帮助他们掌握完成某种科学任务的方法。物理学方法是指人们在学习或研究物理问题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假说、搜集事实、做出解释论证等所遵循的途径和使用的手段,实际上是思维的方法和程序。物理学研究方法,主要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经过科学抽象,运用数学工具,概括总结出实验规律,然后经过实践的检验,发展为物理理论。
  物理学方法是物理学发展的灵魂,是以知识学习到能力发展的桥梁。物理学方法是指物理学的具体科学方法,通常认为有观察法、实验法、理想化方法、类比方法、假设方法和数学方法6种。教师如果能以物理学方法为线索组织教学过程,实施知识教学与物理学方法教育的良好结合,必然使教学过程更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也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例如,在库仑定律的教学中,教师不必要求学生预习,直接在上课之初先让学生进行两个带电体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的猜想。猜想是探索性实验的前提,学生可能会想到:带电体的形状、大小,两带电体带电的多少,两带电体间的距离,两带电体间的介质等。然后,再让学生考虑这么多的因素怎么研究,有没有主次之分,哪些是主要因素,哪些是次要因素,次要因素在什么条件下可以忽略等等。当还剩下“电荷量”和“距离”两个因素时,再让学生考虑两个因素对作用力的影响如何思考,并提出控制变量法。这样模拟科学家的探索过程使学生体会与学习物理学方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建构物理概念规律,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物理概念是反映物理现象和过程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物理规律是物理现象、过程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必然趋势及其本质联系的反映。形成概念和掌握规律就是对观察和实验得到的感性材料进行理性加工,并把有关物理问题的本质抽象出来。
  教师应当让学生明白,任何概念和规律都是严谨的科学探究的结果,使学生在建构新的概念规律时,要学会质疑,学会尽可能经过严谨的探究再建构自己可以接受的知识体系。例如在讲解牛顿第一定律时,可把牛顿和古希腊自然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进行比较,并结合伽利略的实验研究成果。牛顿认为任何物体都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而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的运动需要靠外力来维持。孰是孰非,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得出肯定的回答。在此基础上,再来讲述伽利略的实验研究成果,就可以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的错误性。
  为丰富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的内容,可以将某些科学概念规律的典型探究方法作为重点使之凸现。针对于学生的薄弱环节突出某些能力的培养,从而实现对于科学探究能力的渗透式培养。
  (作者单位:河北省玉田县林南仓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体育兴趣作为学生从事体育锻炼的动力,是可以激发、培养和发展的。在教学过程中,女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如何培养女生的体育兴趣对上好体育课,更好地完成体育教学任务
地方高校校企合作中由于多主体的利益差异,导致校企深度合作利益共同体构建的难度增加。本文通过分析校企合作四方利益诉求、合作动因、影响因素和路径选择,以期实现校企合作区
课前准备活动是指在学生正式进人数学学习前,教师帮助其做好情感、方法、思维等方面的准备过程。如何让课前准备性活动更具实效,下面笔者结合一些优秀的课前谈话课例,谈谈自己的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经成为最具关键性的资源。教师隐性知识更能反映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实践水平,只有推动隐性知识的获得、交流、共享和转化,才能真正发挥知识的价值,实现教师的专
在学生回答问题后如何分析其思维现状,再进一步决定是否需要追问,如何追问,是教学中值得关注的问题。一、追问稍纵即逝的课堂现象,把握学生的思维细节以下是《搭配的规律》教
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探索中,历经了低谷、发展、改革、推进等进程,获得了诸多成就,然而仍存在诸多不足.分析其演化规律及发展经验,取精去糟,于现代高校辅导
在语文教学中,真正的知识、能力、素养应该在学生的唇齿间、行止间、思考中诞生,语言文字无疑是激发学习兴趣、点燃探索激情的火炬。教师应当准确把握文章脉搏,积极改变引导方式
词汇是语言的血肉,是建筑英语这座高楼大厦的基石。因此,帮助学生提高英语词汇的记忆能力,不断丰富学生的词汇量显得尤为重要。可是现实的情况是,许多学生只是简单地死记硬背,花费
1前言化学是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的一门文化基础学科,由于它与生产、建设、服务、流通等行业联系密切,而且具有重要的实践性等特点,因此,中等职业学校的化学教学应在注重学生能力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