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传统美德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来源 :西部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_y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语文课听评和学生作文中我们不难发现,在道德素质方面尤其是在传统美德意识方面,我们的学生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这应该引起家庭、学校和社会的高度重视。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更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更应该清楚地意识到我们的责任比其他学科教师的责任更为重大。为了真正实现《课标》规定的教育目的,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切实取得成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加强传统美德教育。
  首先,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不尊重父母、不尊重师长、不尊重他人和不珍惜同学情谊的问题,在日常的语文教学工作中,应加强亲情仁义的传统美德教育。这种美德,不仅在各个历史时期、各种道德学说中是最基本的道德要求,也是人类生活中最普遍的德性标准。亲情之情是中国道德的基础,是民族团结的基石。因为“治国—平天下”的远大报复是从“齐家”开始的,而这种亲情之情在社会中又进一步扩充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人群意识,从而形成了中华民族这样一个大家庭特有的浓烈的人情味和生活情趣。语文教材中,不少篇章都可以作为这方面教育的好材料。比如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朱德同志的《回忆我的母亲》,以及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现代诗人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等。我们在教学这些篇章时,千万不要忘了挖掘其中所包含的亲情仁义的传统美德因素。
  其次,针对学生中存在的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动不动打架,缺乏礼让等情况,在日常语文教学中,应该对学生加强谦和宽厚的美德教育。“谦和宽厚”实际上是中国传统文化“礼”之动作的结果,而这种美德又形成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包容性,使得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能和睦相处,继而产生强大的民族活力。关于“谦和宽厚”美德教育,在我们的语文教材中,也可以找到不少的篇章。我们在这些篇章的教学中,就不能放过对学生的美德教育。比如,节选自《论语》的《侍坐》篇,记述了孔子和他的四个弟子述志的情景,从中不难挖掘出谦和宽厚的内容;更值得一提的是,《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蔺相如何以在多次受辱的情况下,还能同廉颇结为“刎颈之交”,曾为赵国立下赫赫战功的廉颇为何能态度急转而“负荆请罪”,强暴的秦国又为什么不敢“加兵于赵”,这从一种德行境界来说,是因为蔺相如豁达大度,包容一切的宏大精神情操;同时,这作为一种美德,又幻化成一种锐不可挡的力量,震慑外敌,协和万邦。我们在教学这样的篇章时,难道不应该把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作为重点吗?
  第三,缺乏关心他人、心系社会的情感。“5·12”汶川大地震后,社会各界纷纷捐款捐物,支援灾区,学校也积极响应,动员全校师生自愿捐款捐物。然而这一旨在唤醒学生的关爱之心、考验我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优秀传统的活动,竟然有不少学生无动于衷,连1毛钱也没有捐。事后,问及个中缘由,这些学生的回答几乎都是“我们也很贫穷”——真的很贫穷吗?不是,他们缺少的是那一份爱心、同情心,缺少的是传统美德中的仁义之心、怜悯之心。语文教学中,应从浩瀚的古今典籍中进一步挖掘传统美德教育素材。
  最后,针对学生中存在的不珍惜别人劳动成果、人为破坏公物、用完水不关水龙头、出教室不关灯、以朴素为耻等情况,我认为,在我们日常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对学生加强节俭奉公的传统美德教育。节俭奉公是中华民族在生活方面的美德,也是几千年来中国人民的价值取向。在《训俭示康》一文中,司马光通过自己的现身说法和大量的事实,从礼教、人物举止、不同作风和不同结果等方面进行对比,诠释了“俭—德之共也”这一生活与道德之间的密不可分的渊源。身居朝廷正二品宰相的司马光,力崇节俭并身体力行,确是难能可贵的美德,而对他的儿子司马康,《宋史·司马康传》中说:“途之人见其容正,虽不识皆知为司马氏之子也。”这充分说明节俭作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美德,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子孙,营造着民族的繁荣,孕育了富有时代特点的更高层次的道德境界。
  总之,中学语文教材中反映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篇章不少,其中所包含的传统美德教育内容,也不仅仅限于以上三个方面。我们必须深入挖掘教材中反映的道德文明的内核,弘扬传统美德,在学生的心灵中,重塑优秀的道德信仰。
其他文献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远程教育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登上了教育教学的舞台,并在其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现代远程教育实现了多种信息传播技术的协同运用,它融多媒体教学为一体,缩小了时空界限,扩大了教学规模,突破了传统教育的模式,使教育扩展到了全社会乃至全世界,使每个学习者可以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通过网络自主地学习,是真正意义上的开放教育和终身教育。在教学模式上,它真正实现了声音与视频互动的形象教学,学生和
期刊
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作为一名班主任,其神圣的职责不仅在于向学生传授书面知识,更在于对学生精神世界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所能达到的力度主要取决于对学生的爱。教育工作的全部意义就在于唤醒每一颗善良的心,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阳光照射、雨露滋润,茁壮成长。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前提和基础。用“心”育人,给学生以爱心、耐心、诚心,是我十年来从事班主任工作的最大体会。班主任工作是塑造“人的灵魂”的工
期刊
新世纪加强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切实做好德育工作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学校无小事,事事关育人”,学校应形成教书育人的合力,发挥全方位育人的理念。在体育教育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任务。体育教师不但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者,还是育人行为的示范者。在体育教育教学中发挥体育教师的德育教育示范作用有很现实的价值和意义。    一、言传身教,为人师表    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
期刊
班主任教育学生,要注意思想教育工作的艺术性。班主任在教育过程中有意识地采用思想教育艺术,就能避免很多令人难堪的被动局面,避免许多简单粗糙的教育方法,有效地保护学生的心理健康,维护和增进师生之间的情谊,促进最佳教育时机的到来,以争得教育的主动性。    一、双向沟通与单向沟通艺术    双向沟通是指在交流信息时,沟通信息的双方的地位不断发生变换的沟通,如交谈、会谈、协商等都属于双向沟通。这种沟通是沟
期刊
《新课标》指出:“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只关注的是“复习——新授——练习——总结——作业布置”这几个环节,对于“学习评价”这一环节要么不渗透,要么只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状况。而新课程中的学习评价,则注重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表征与结构的变化。评价不再是选拔的手段,而是促进学生成长的“
期刊
21世纪是创新知识的世纪,教育、特别是中学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建立创新思维的关键。中学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与思维品质形成的关键阶段,因此,中学教学素质教育中创新意识的建立显得尤为重要。中学的基础知识教学,特别是理科教学,是对前人研究、发现所积累的基础自然科学知识成果的传播再现,不具有首创性。所以,中学生物中的创新教育不是去开拓和创新未知的知识和知识体系,而是创设一定条件和氛围,引导、启发学生去模拟、
期刊
农村新课程改革进行了几年,虽然成绩有目共睹,但也出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与困难。本文主要从新课程改革的组织与管理、教师的实践操作中遇到的缺失与问题、教育评价机制的完善等方面进行论述。  素质教育喊了许多年,经历了无数人无数次的探索,终于取得了不少成绩,但始终没能获得明确的指导思想,人们只得在口号上喊,在行动上缓,在教育改革上慢。自从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东风吹进我区,经过各级培训,第一批试验教师持证上岗
期刊
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准确把握新课程,实现地理教学方式的根本改变,提高地理课堂教学质量,是摆在每一个高中地理教师面前的现实问题。根据新课程理念,地理课堂中教师应努力创设一种“以人为本”的课堂环境,营造一种“尊重学生的观点和问题、人格和个性;鼓励学生提问和概括、假设与陈述”的课堂气氛,以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地理课堂中不仅要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和探究,也要在情感上与学生进行不断的心灵之间的交流。这种交流能够营
期刊
期末考试正在紧张进行。李老师坐在讲台前眼睛威严地逡巡考场,学生全部低着头答卷,考场里只听到“唰唰唰”写字的声音。看着学生专注地答卷,李老师脸上露出了一丝满意的笑容。  突然,有个学生高高地举起手。李老师赶紧走过去。“老师,第四大题第三小题的字母印错了,a印成了b。”一个学生低声说。  李老师接过试卷,仔细地看了看,的确印错了。“那……就……”李老师刚开口,猛然想起两天前考务会上教导主任宣布的监考纪
期刊
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后,采用何种教学方法才能体现出新课标中要求学生占主体地位的思想理念?才能让学生实实在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才能把每一个学生的健康落到实处呢?下面就这些问题进行简单探讨。    一、目标教学法    目标统领内容是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中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新课程标准强调的是目标管理,只提出了各项活动的内容建议,而不做具体要求。如在新课程标准里,看不到“篮球”要学习哪些具体的技术动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