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培养学生的思维是小学各门学科的教学任务,信息技术教学也不例外。在过去,有教师认为信息技术的学习就是简单的模仿,以至于教师在课堂上只注重对学生进行机械的训练。思维是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基础,教师应当将发展学生的信息技术思维放在信息技术教学的核心地位。在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思维,将学生的思维由浅表引向深处。 一、创设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罗伯特·斯滕伯格认为,没有思维,知识就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学生的思维是小学各门学科的教学任务,信息技术教学也不例外。在过去,有教师认为信息技术的学习就是简单的模仿,以至于教师在课堂上只注重对学生进行机械的训练。思维是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基础,教师应当将发展学生的信息技术思维放在信息技术教学的核心地位。在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思维,将学生的思维由浅表引向深处。
一、创设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罗伯特·斯滕伯格认为,没有思维,知识就是空洞的、枯燥的、没有活力的。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趣味性的内容,创设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深度思考。情境有助于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活跃。情境是思维的载体,只有借助于情境,教师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
例如,在教学“驾驭键盘”这部分内容,笔者先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指法输入文字,让学生弄清楚正确的打字姿势、基准键位与手指分工等。笔者要求学生手指击过键之后,迅速回到原位。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笔者还用形象化的语言启发学生。在引导学生学练的过程中,笔者让学生使用“金山打字通”程序,进行英文、拼音等的输入。为了激发学生的打字兴趣,笔者创设了“过关打卡”的游戏活动,让学生比一比,看谁过的关卡最多、最快。借助于游戏化的情境,不仅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而且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学习内容等,创设具有内在关联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探究兴趣。
二、挖掘资源,拓展学生的思维
很多教师认为信息技术教学是小学诸多学科中的一门附属学科,因而教学仅围绕教材展开,导致教学的机械化,学生所学的信息技术内容的知识面比较窄,思维的发展受到限制。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維,教师有必要挖掘资源,对教学内容进行丰富、拓展,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力,发展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例如,在教学“填充颜色”这部分内容时,笔者制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掌握填充工具的使用方法、选择合适的填充模式画图、掌握设置前景色和背景色的方法。在教学中,笔者引入了“多彩蝴蝶”这一重要的教学资源,要求学生将蝴蝶左边翅膀和右边翅膀涂上相同的颜色。这一任务具有较强的驱动性,学生涂色的积极性极高。但在多次尝试之后,学生发现从“自定义颜色”中很难调出完全相同的颜色。此时,笔者主动介入,启发学生:“要获取相同的颜色,是否只有自定义颜色一种方法?”学生恍然大悟,明白可以选用吸管工具选取颜色,再填充。在这一过程中,笔者没有机械地讲解吸管工具的用法,而是寓教于乐,将相关内容寓于任务之中,将问题与资源融通起来,从而拓宽学生的思维广度,避免学生的单线思维。
三、搭建平台,创新学生的思维
在“互联网+”时代,教师要搭建多样化的平台,如制作微课、创建微课群等,引导学生个性化学习,启发、催生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可以通过学校的微信公众号、网站、学习园地等平台发布信息。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不断创新,培育学生的信息技术研发力、创新力。
例如,在教学“画多边形”一课时,笔者让学生观看微视频《小黄人的一天》,让学生带着问题完成任务。在画图的过程中,学生思考从哪里开始起笔、如何让当前画的线段与前一段相连等。在教学中,笔者给学生搭建平台,让学生画单一图形、组合图形等。例如,在“画鲜花”的实践中,学生用多边形工具画花瓣,用椭圆、曲线工具画花蕊和茎,并涂色。学生不断将多种工具组合运用,并且让颜色协调搭配。正是借助于平台,教师能激发学生的创意,让学生主动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技能等美化图形。在实践中,还有学生结合生活元素对图形进行加工改造。信息技术教学要走向深入,必须在课堂上彰显思维力度。教师要借助信息技术,有意识、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思维。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开启信息技术的深度学习之旅。(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东社学校)
其他文献
“语文主题学习”实验2006年在山东省潍坊市启动,至今已有15年,经过专家和一线教师的探究、实践、推广,在语文教学中已取得巨大成效,得到了广泛的认可。2019年,苏清敏“语文主题学习”名师工作室在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区揭牌成立,实践证明,“语文主题学习”模式确实能让教师和学生都取得巨大的进步。只有不断挑战和反思,才能不断成长。实践中,我们发现,一线教师在实验初期普遍不能处理好教材与主题丛书的关系。本文
卡尔·罗杰斯在《论人的成长》中不仅阐明了人的意识与情感的重要性,还详细地介绍了自己的成长过程,他所做的每一项工作的进展都让我们感觉到真实.无论是尼采说的“成为你自己”,还是卡伦·霍妮说的“就像橡树果实长大了会变成橡树一样,孩子长大后会成为成人”,都向我们表示,孩子的成长不需要成人煞费苦心地操作或重塑,而应该是一种促进.我们需要做的是帮助他们释放本身就存在的东西,让他们自己移除成长中的障碍.简言之,就是帮助孩子成为他们自己,成为一个有自己独立思想和情感体验的完整的人.
摘 要: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音乐越来越受到家长及学校的重视。当代家长对儿童艺术教育尤为重视,对小学音乐课程寄予了更多的期望。因此,小学音乐课程的创造式改革是必然趋势。在这一背景下,如何对特定课程教授方式进行改革,适应新的需求,就成了当下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因此,教师要优化音乐课程教学手段,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從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音乐教学;学习热情;教学效率 小学阶段学生
又是一年开学季。新学年注册的第一天,我就遇到了“难办”的家长。排队到他的时候,他不像其他家长一样热情地跟老师打招呼自报孩子姓名,而且他身边也没有带着孩子,他带着一种很排斥却又无可奈何的表情站在注册窗口外面。他一开口便直接问道:“学费多少钱?”说实话,看到他那种敌对的神情,我已经猜到他的小孩之前的成绩、表现肯定不如人意。我心里既不悦又有点忐忑,怕他不讲道理、故意找碴,所以便小心翼翼地问他:“请问您的
一些来我这儿咨询家庭教育问题的家长流露出这样的想法:当下整个大环境如此焦虑,我不焦虑不行啊;身边“虎妈”“狼爸”那么多,我不“鸡”娃不行啊;所有人都在抢跑,我孩子不拼不行啊……这恐怕正是大多数家长的心态:大环境怎么样,我就只能怎么样;身边人怎么样,我也只能怎么样;其他孩子怎么样,我家孩子便也要怎么样。 这叫盲从。 自古以来都是这样:随波逐流者甚众,特立独行者罕见。盲目从众是容易的,集体无意识也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应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学科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中积累和构建起来的,最终也要能在真实的情境中高质量地运用语言文字。语文教学应该积极面对人们语言运用情境的变化,基于学生语文学科素养发展需求,主动探索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教学策略,充分发挥现实课堂教学与网络互动学习各自的优势,以系统思维整体设计学习实践活动,重塑社群关系,线上线下互动互补,构建“混合式学
每个学生都是具有不同特征的生命个体,是始终变化、充满差异的人,因此班级管理不可能一帆风顺,需要教师面对各种突发事件,这既是班级管理过程中最常见的一种现象,也是考量班主任应突能力及带班智慧的重要试金石。班主任不能将突发事件看作班级发展的阻碍力量,而要将其视为全新的起点,在突发事件中唤醒学生的生命活力,从而让他们的心灵变得更加充实而富有力量。 一、提升班主任的應急能力 教室是学生的第二个家,是他们
摘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数据信息量呈指數暴涨,信息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快。在这种情况下,利用大数据能更好地对学校进行管理,能为学校的管理者提供一定的依据,能帮助学校更好地落实管理工作。在本文中,笔者通过分析新时期大数据的特点,对大数据环境下的学校管理趋势进行分析并提出一定的建议。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 学校管理 变革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用户的增加,人们在使用文
项目化学习是当今教育领域的一个热词,成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一种重要方法。项目化学习是基于项目的学习,具有极强的综合性。项目化学习注重综合性与实践性,以解决问题为中心,以实践体验为路径,以成果导向为目标,学生整合运用多种知识,展开持续而深入的探究,最终实现问题的自主解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综合性与实践性,宜采用项目化的学习方式开展。下面,笔者结合日常教学实践,谈谈项目化学习理念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
探究性学习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自主建构知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主张以问题为核心,以实践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获取知识、习得技能、发展能力。笔者结合“指尖上的安全”一课的教学,谈谈探究性学习下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策略。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探究情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是高效教学的前提,也是学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