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建设一个强大的制药创新国家的背景下,中国医学已经有了质的发展。为了探明我国药物研发能力与国际相比较存在哪些差异,本文从资金、人才、创新等方面来建立比较指标,对我国与国外医药强国进行比较与评价,对比分析出我国医药创新能力差异性的根源。
关键词:创新药物;研发能力;政策成因;国际比较
引言:
创新药物开发是支持医药行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关键。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创新药物市场的迅速扩张和新药的出现提供了突破性的治疗价值。从国际创新的角度来看,中国依然落后于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处于“精益模仿”的第三梯队。上市药品原创性不足,部分产品临床价值有限,无法充分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近年来,中国自主研发的新药约占全球创新药市场的4%,仅占美国市场贡献的十二分之一,日本贡献率的三分之一。受到全球知识和技术创新潮以及国家“十三五”创新驱动型发展战略的推动,缺乏创新已成为中国医药行业发展壮大的瓶颈。中国在提高创新药物研发能力方面必须取得突破。
一、我国创新药物研发能力与国际比较分析
1.1创新研发资金投入
资金是创新药物开发的血液,也是改善创新的重要保证。一些研究发现,研发投入可以极大地促进制药行业的创新和发展,也是保持其竞争地位的关键。近年来,中国创新药物研发资金大幅增加,但总量与发达国家差距仍然很大。另外,要实现突破性的原创性创新,拥有高层次的基础研究和高强度的金融支持至关重要。目前,中国在创新药物基础研究阶段的投入过低,仅占医药研发资金总投入的20%左右。他们中的大多数在应用研究和实验开发中逐渐消失。
1.2创新研发人员投入
创新药物开发是一项需要多学科和高水平科学研究人员合作的知识密集型人力资本活动力。研发人员的投入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制药行业的创新能力。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医药研发人员数量形成规模较大,年均增长率达到60%;但与拥有大量科技人员的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此外,研发人员的投入强度反映了创新活动的人力资源储备。中国医药行业研发人员投入强度增长缓慢,到2015年仍不足10%;美国制药行业的研究人员基本上保持在员工总数的30%至35%之间。
1.3创新药物研发产出
创新能力的提升肇始于高强度的资金和人员投入,同时必须以产出进行衡量,创新研发的根本目标也在于形成真正具有社会经济效益的技术产品。有研究认为新分子实体是衡量医药创新研发能力最鲜明的指标,而有研究则指出新生物制品的上市是一国医药产业发展水平获得国际认可的关键。良好的市场回报可以帮助制药公司回收创新药物的高成本,这是可持续创新能力的来源和保证。当市场竞争日趋成熟时,只有不断研发新产品,企业才能持续盈利。
二、我国创新药物研发能力差异产生的根源
2.1缺乏对创新药物开发投资的税收优惠
与其他金融工具相比,税收激励措施扭曲性最小,可操作性最强,市场成本最低,是激励科研活动最有效的政策措施。有研究指出,医疗领域每减少1%的所得税,企业投资总额将增加2.13%。中国制药企业长期面临资金短缺,技术能力薄弱,抵御风险能力差的问题。目前,“重大新药创制系统”专业化旨在推动产业创新。但是,专门的药品税收优惠政策依然缺失和存在“企业研究与开发费用税前扣除政策”在执行过程中也存在挑战。
2.2高端科研人才的培养和布局缺乏
合理的人才是开发创新药物的知识来源。德国建立了一个跨境科研人员循环系统,以减少超出供应的移民门槛,为年轻研究人员出国留学提供资金,并提供国际交流。有效提高研究人员的稳定性和优越性。在教育部重大项目和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支持下,中国的人力资本总量具有一定的优势。每年,科学和工程领域当地生产的博士学位已超过3万人。但是,对于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培养和部署,仍然缺乏权威性和明确的政策导向。没有清楚地披露研究人员,家属和生命支持人员的流动情况。
2.3未能创造产业、大学和研究协作创新的宏观经济环境
生产、教育和科研机构的协同创新意味着企业、大学、研究机构等都有自己的创新优势。将经济发展、知识生产、科学研究相结合,实现合作共赢。尽管资源共享和知识整合具有内在优势,但各合作实体的利益诉求存在差异。有效的协同创新与产学研相结合是不能脱离明确的政策引导的。相反,在中国,科研与产业的协同创新形势尚未形成,创新资源和生产要素早已分散。医疗创新年转化率低于8%,明显低于发达国家转化率50%?70%。极大地影响了中国医药行业在新技术革命时期创新能力的提升。
三、结论
当前,资本投资需求与创新药物开发的高素质人才以及中国制药企業的资本实力之间存在巨大的紧张关系。低产出效率和不理想的市场回报也不利于提高公司创新和改进技术的能力。随着全球医药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加快完善中国创新药物研发政策环境,激励自主创新势在必行。中国应继续加大政府投入,加大对创新药物开发的税收优惠,制定税收减免和税收减免政策,增强税收优惠政策的可操作性;完善创新人才培养合作模式,增加科研人才的使用;鼓励科研与生产,创新成果和产业需求紧密结合,不断改善产学研合作的政策环境。
参考文献:
[1]余紫君,褚淑贞.我国医药制造业竞争力与创新药物研发能力的关联度分析[J].中国新药杂志,2018,27(03):279- 284.
[2]本刊讯.提高创新研发能力 促进医药产业发展——2015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创新药物研究高峰论坛胜利召开[J].医药导报,2016,35(01):76-77.
[3]王欢. 创新药物研发企业的项目管理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工程管理与信息技术学院),2014.
[4]陈园园. EY制药公司的药品研发战略研究[D].苏州大学,2014.
[5]姚雪芳,丁锦希,邵蓉,程璨.中外创新药物研发能力比较分析——基于医药技术创新评价体系的实证研究[J].中国新药杂志,2010,19(24):2231-2239.
[6]雍兰利. 基于创新路径的我国制药企业自主创新实现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07.
关键词:创新药物;研发能力;政策成因;国际比较
引言:
创新药物开发是支持医药行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关键。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创新药物市场的迅速扩张和新药的出现提供了突破性的治疗价值。从国际创新的角度来看,中国依然落后于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处于“精益模仿”的第三梯队。上市药品原创性不足,部分产品临床价值有限,无法充分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近年来,中国自主研发的新药约占全球创新药市场的4%,仅占美国市场贡献的十二分之一,日本贡献率的三分之一。受到全球知识和技术创新潮以及国家“十三五”创新驱动型发展战略的推动,缺乏创新已成为中国医药行业发展壮大的瓶颈。中国在提高创新药物研发能力方面必须取得突破。
一、我国创新药物研发能力与国际比较分析
1.1创新研发资金投入
资金是创新药物开发的血液,也是改善创新的重要保证。一些研究发现,研发投入可以极大地促进制药行业的创新和发展,也是保持其竞争地位的关键。近年来,中国创新药物研发资金大幅增加,但总量与发达国家差距仍然很大。另外,要实现突破性的原创性创新,拥有高层次的基础研究和高强度的金融支持至关重要。目前,中国在创新药物基础研究阶段的投入过低,仅占医药研发资金总投入的20%左右。他们中的大多数在应用研究和实验开发中逐渐消失。
1.2创新研发人员投入
创新药物开发是一项需要多学科和高水平科学研究人员合作的知识密集型人力资本活动力。研发人员的投入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制药行业的创新能力。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医药研发人员数量形成规模较大,年均增长率达到60%;但与拥有大量科技人员的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此外,研发人员的投入强度反映了创新活动的人力资源储备。中国医药行业研发人员投入强度增长缓慢,到2015年仍不足10%;美国制药行业的研究人员基本上保持在员工总数的30%至35%之间。
1.3创新药物研发产出
创新能力的提升肇始于高强度的资金和人员投入,同时必须以产出进行衡量,创新研发的根本目标也在于形成真正具有社会经济效益的技术产品。有研究认为新分子实体是衡量医药创新研发能力最鲜明的指标,而有研究则指出新生物制品的上市是一国医药产业发展水平获得国际认可的关键。良好的市场回报可以帮助制药公司回收创新药物的高成本,这是可持续创新能力的来源和保证。当市场竞争日趋成熟时,只有不断研发新产品,企业才能持续盈利。
二、我国创新药物研发能力差异产生的根源
2.1缺乏对创新药物开发投资的税收优惠
与其他金融工具相比,税收激励措施扭曲性最小,可操作性最强,市场成本最低,是激励科研活动最有效的政策措施。有研究指出,医疗领域每减少1%的所得税,企业投资总额将增加2.13%。中国制药企业长期面临资金短缺,技术能力薄弱,抵御风险能力差的问题。目前,“重大新药创制系统”专业化旨在推动产业创新。但是,专门的药品税收优惠政策依然缺失和存在“企业研究与开发费用税前扣除政策”在执行过程中也存在挑战。
2.2高端科研人才的培养和布局缺乏
合理的人才是开发创新药物的知识来源。德国建立了一个跨境科研人员循环系统,以减少超出供应的移民门槛,为年轻研究人员出国留学提供资金,并提供国际交流。有效提高研究人员的稳定性和优越性。在教育部重大项目和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支持下,中国的人力资本总量具有一定的优势。每年,科学和工程领域当地生产的博士学位已超过3万人。但是,对于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培养和部署,仍然缺乏权威性和明确的政策导向。没有清楚地披露研究人员,家属和生命支持人员的流动情况。
2.3未能创造产业、大学和研究协作创新的宏观经济环境
生产、教育和科研机构的协同创新意味着企业、大学、研究机构等都有自己的创新优势。将经济发展、知识生产、科学研究相结合,实现合作共赢。尽管资源共享和知识整合具有内在优势,但各合作实体的利益诉求存在差异。有效的协同创新与产学研相结合是不能脱离明确的政策引导的。相反,在中国,科研与产业的协同创新形势尚未形成,创新资源和生产要素早已分散。医疗创新年转化率低于8%,明显低于发达国家转化率50%?70%。极大地影响了中国医药行业在新技术革命时期创新能力的提升。
三、结论
当前,资本投资需求与创新药物开发的高素质人才以及中国制药企業的资本实力之间存在巨大的紧张关系。低产出效率和不理想的市场回报也不利于提高公司创新和改进技术的能力。随着全球医药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加快完善中国创新药物研发政策环境,激励自主创新势在必行。中国应继续加大政府投入,加大对创新药物开发的税收优惠,制定税收减免和税收减免政策,增强税收优惠政策的可操作性;完善创新人才培养合作模式,增加科研人才的使用;鼓励科研与生产,创新成果和产业需求紧密结合,不断改善产学研合作的政策环境。
参考文献:
[1]余紫君,褚淑贞.我国医药制造业竞争力与创新药物研发能力的关联度分析[J].中国新药杂志,2018,27(03):279- 284.
[2]本刊讯.提高创新研发能力 促进医药产业发展——2015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创新药物研究高峰论坛胜利召开[J].医药导报,2016,35(01):76-77.
[3]王欢. 创新药物研发企业的项目管理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工程管理与信息技术学院),2014.
[4]陈园园. EY制药公司的药品研发战略研究[D].苏州大学,2014.
[5]姚雪芳,丁锦希,邵蓉,程璨.中外创新药物研发能力比较分析——基于医药技术创新评价体系的实证研究[J].中国新药杂志,2010,19(24):2231-2239.
[6]雍兰利. 基于创新路径的我国制药企业自主创新实现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