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我国提出了全面建设“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计划,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教育部越来越重视对边缘化课程的教研活动的推进,其中以体育为代表的教研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从长远来看,加强体育类教研活动的开展,直接关系到未来的身体本钱,它对于实现我国健康长久的发展建设有着积极的影响。不过由于体育学科的教研活动的开办历史不久,缺乏足够的经验指导,所以在具体的开展现状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这需要相关工作者展开积极的研讨和改进。
关键词:中小学体育;教研工作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257
1.中小学体育教研活动现状
1.1 体育教研活动形式化
体育教研活动形式化是当下体育教研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说到底,就是学校教育工作者在思维上还未转变,没有形成对体育教研活动的重要性的认识,在当下学校的具体开展过程中,体育教研活动主要以流程化的形式掠过,其目的就是单纯地为了应付检查和提交报告,在实际内容上的缺乏导致体育教研活动无法形成具体的教学指导方针。
1.2 教师教研能力不足
通过对当下教师的年龄段的统计发现,当下我国各中小学的教师阶层体现出了较高的低龄化的特点,大量年轻教师接连上岗,因此让教师的平均教研能力大大降低,特别是在体育教师方面,30岁以下的体育教师几乎超过了四成,而40岁以下的体育教师更是超过了七成,如此大比例的年轻教师,让体育教研活动中的问题分析出现了较大的片面性,局限性甚至是直接偏离了主题产生了谬误。年轻体育教师缺乏足够的教学经验,并且在总结和反省的方式上也缺乏一定的指导方案,让体育教研活动的有效性大大降低。
1.3 体育教研活动的空泛性
建立在广泛大思路下的体育教研活动缺少实际的理论支持,往往让体育教研活动成为纸上谈兵的现场,最终让教研活动的结果浮空,体现出很大的空洞性,这是体育教研活动的一个特点,其原因与体育教研活动的形式化和教师教研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另外也与教研活动的策划开展有着很密切的关系。
首先是,在活动开展前,没有准备相关的参考资料,单纯地以教师互动交流作为体育教研活动的内容,当教师实际教学经验不足时,就无法根据教学现状对症下药,因此在讨论上就会更加关注于对理论的探讨,然后是教师本身不重视教研活动环节,如今,多数教师认为,针对学生的教学活动才是教师的关注重点,而单纯的教研探讨活动是无足轻重的,所以在进行研讨时就缺乏重视,不会联系实际,只会进行大范围的泛谈,最后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在总结整理的过程中,忽视了对于实际操作的记录,让教研活动的结果仅仅停留在理论层次,这也是让体育教研活动表现出空泛性的一个因素。
1.4 体育教师对教研活动欠缺热情
在针对全体教师开展的体育教研活动现场进行考察发现,在研讨过程中,体育教师的互动热情和積极性远不如其他科目的教师的热情度高,在互动交流环节,大家的互动频率更低,互动时间更短,最终导致了更差的互动效果,在进行提问的环节上,体育教师很少发问,往往是处在被动抽查的位置上,这样的消极态度与教师本人的专业技能无关,通过调查发现其内在原因有两点:
体育课程本身在性质上是一门重视实践的课程,因此只有通过实践累积足够的经验后,体育教师才会有足够的交流材料,而恰好现在大量年轻教师的上岗让体育教研活动中缺乏资料,所以这造成了教师们无话可谈的尴尬窘境,还有一点原因是,体育课程不涉及到考核,所以其本身受重视的程度不够高,这也导致了体育教师受重视的程度不够高,在发言中,体育教师往往缺乏自信,认为自己的观点可谈可不谈,这就造成了体育教研活动中的体育教师存在“不想谈”的心理。
2.改变体育教研活动现状的具体措施
2.1 做好体育教研活动的流程设计
教研活动的流程实现对于控制教研活动的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经验累积程度较低的青年体育教师而言的效果也就更加显着,由于青年体育教师在教研活动中表现出较高的被动行为,通过流程对教师的行为进行指导就很有必要,在教研活动设计上,要先进行充分的调研,明确活动的主题,确定活动的内容,在经验上可以参考其他科目的教研活动展开方式或者是参考其他学校的体育教研活动的展开方式,在结合到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于可能出现的问题一一进行解决,为体育教研活动免去后顾之忧,从而让参与者能够在更加专一。在设计中要注重关联性和整体性,在设计人员方面,可由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和领导带头设计。以此从流程上促进高职教研活动的实施。
2.2 努力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和参与积极性,以考核进行约束
针对体育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低积极性,可以从思想宣传上入手,增加教师对体育教研活动的重要性的认识,对于教师经验不足导致的教研现场“冷场”现象,可以通过足够的专业知识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另外,鼓励体育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进行反思和总结,引导教师发现实际教学难题,并将其记录在册,最后用于参与教研活动的讨论,以这样的方式展开讨论还很好地避开了空谈的陷阱。
除了鼓励教师参与的主动性外,还可以通过体制建设对老师进行约束,对参与教研活动的次数和发挥的实际效果进行测评,纳入对教师的考核中,这样也能被动提升教师的参与积极性。
2.3 加大外部条件的建设
当下外部条件的不足是限制体育教师进行教研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在这方面,学校应该重视对外部设备的建设,在政策上,多方面寻求国家政府的相关补助,在教育方面,我国政府从来都是给予高度重视,因此在投资上也非常充足,这些都是学校应当积极争取的资源,然后在资料准备上,学校和教师都要有足够的资料累计意识,以达成以数据支持的有实际意义的教研活动,在体育教师个人方面,应当主动提升教学责任意识,通过实际的教学进行材料的收集和整理,另外在学校方面,要开设相关的平台,为教师的个人资料收集和教研活动的准备资料收集提供有效的渠道,加大对外部条件的建设,也是保证高质教研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 董晓蓉.改善中小学教研活动效果的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16(5):31-34.
[2] 冉启龙.小学数学教研活动的创新实践[J].教育,2016(7):525.
[3] 李邵杰.小学数学校本教研工作探究[J].速读,2015(9):40.
关键词:中小学体育;教研工作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257
1.中小学体育教研活动现状
1.1 体育教研活动形式化
体育教研活动形式化是当下体育教研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说到底,就是学校教育工作者在思维上还未转变,没有形成对体育教研活动的重要性的认识,在当下学校的具体开展过程中,体育教研活动主要以流程化的形式掠过,其目的就是单纯地为了应付检查和提交报告,在实际内容上的缺乏导致体育教研活动无法形成具体的教学指导方针。
1.2 教师教研能力不足
通过对当下教师的年龄段的统计发现,当下我国各中小学的教师阶层体现出了较高的低龄化的特点,大量年轻教师接连上岗,因此让教师的平均教研能力大大降低,特别是在体育教师方面,30岁以下的体育教师几乎超过了四成,而40岁以下的体育教师更是超过了七成,如此大比例的年轻教师,让体育教研活动中的问题分析出现了较大的片面性,局限性甚至是直接偏离了主题产生了谬误。年轻体育教师缺乏足够的教学经验,并且在总结和反省的方式上也缺乏一定的指导方案,让体育教研活动的有效性大大降低。
1.3 体育教研活动的空泛性
建立在广泛大思路下的体育教研活动缺少实际的理论支持,往往让体育教研活动成为纸上谈兵的现场,最终让教研活动的结果浮空,体现出很大的空洞性,这是体育教研活动的一个特点,其原因与体育教研活动的形式化和教师教研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另外也与教研活动的策划开展有着很密切的关系。
首先是,在活动开展前,没有准备相关的参考资料,单纯地以教师互动交流作为体育教研活动的内容,当教师实际教学经验不足时,就无法根据教学现状对症下药,因此在讨论上就会更加关注于对理论的探讨,然后是教师本身不重视教研活动环节,如今,多数教师认为,针对学生的教学活动才是教师的关注重点,而单纯的教研探讨活动是无足轻重的,所以在进行研讨时就缺乏重视,不会联系实际,只会进行大范围的泛谈,最后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在总结整理的过程中,忽视了对于实际操作的记录,让教研活动的结果仅仅停留在理论层次,这也是让体育教研活动表现出空泛性的一个因素。
1.4 体育教师对教研活动欠缺热情
在针对全体教师开展的体育教研活动现场进行考察发现,在研讨过程中,体育教师的互动热情和積极性远不如其他科目的教师的热情度高,在互动交流环节,大家的互动频率更低,互动时间更短,最终导致了更差的互动效果,在进行提问的环节上,体育教师很少发问,往往是处在被动抽查的位置上,这样的消极态度与教师本人的专业技能无关,通过调查发现其内在原因有两点:
体育课程本身在性质上是一门重视实践的课程,因此只有通过实践累积足够的经验后,体育教师才会有足够的交流材料,而恰好现在大量年轻教师的上岗让体育教研活动中缺乏资料,所以这造成了教师们无话可谈的尴尬窘境,还有一点原因是,体育课程不涉及到考核,所以其本身受重视的程度不够高,这也导致了体育教师受重视的程度不够高,在发言中,体育教师往往缺乏自信,认为自己的观点可谈可不谈,这就造成了体育教研活动中的体育教师存在“不想谈”的心理。
2.改变体育教研活动现状的具体措施
2.1 做好体育教研活动的流程设计
教研活动的流程实现对于控制教研活动的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经验累积程度较低的青年体育教师而言的效果也就更加显着,由于青年体育教师在教研活动中表现出较高的被动行为,通过流程对教师的行为进行指导就很有必要,在教研活动设计上,要先进行充分的调研,明确活动的主题,确定活动的内容,在经验上可以参考其他科目的教研活动展开方式或者是参考其他学校的体育教研活动的展开方式,在结合到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于可能出现的问题一一进行解决,为体育教研活动免去后顾之忧,从而让参与者能够在更加专一。在设计中要注重关联性和整体性,在设计人员方面,可由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和领导带头设计。以此从流程上促进高职教研活动的实施。
2.2 努力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和参与积极性,以考核进行约束
针对体育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低积极性,可以从思想宣传上入手,增加教师对体育教研活动的重要性的认识,对于教师经验不足导致的教研现场“冷场”现象,可以通过足够的专业知识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另外,鼓励体育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进行反思和总结,引导教师发现实际教学难题,并将其记录在册,最后用于参与教研活动的讨论,以这样的方式展开讨论还很好地避开了空谈的陷阱。
除了鼓励教师参与的主动性外,还可以通过体制建设对老师进行约束,对参与教研活动的次数和发挥的实际效果进行测评,纳入对教师的考核中,这样也能被动提升教师的参与积极性。
2.3 加大外部条件的建设
当下外部条件的不足是限制体育教师进行教研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在这方面,学校应该重视对外部设备的建设,在政策上,多方面寻求国家政府的相关补助,在教育方面,我国政府从来都是给予高度重视,因此在投资上也非常充足,这些都是学校应当积极争取的资源,然后在资料准备上,学校和教师都要有足够的资料累计意识,以达成以数据支持的有实际意义的教研活动,在体育教师个人方面,应当主动提升教学责任意识,通过实际的教学进行材料的收集和整理,另外在学校方面,要开设相关的平台,为教师的个人资料收集和教研活动的准备资料收集提供有效的渠道,加大对外部条件的建设,也是保证高质教研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 董晓蓉.改善中小学教研活动效果的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16(5):31-34.
[2] 冉启龙.小学数学教研活动的创新实践[J].教育,2016(7):525.
[3] 李邵杰.小学数学校本教研工作探究[J].速读,2015(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