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数学教学;自主学习;归纳;总结;应用;
拓展
〔中图分类号〕 G633.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0)06(B)—0058—01
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自主学习—归纳总结—应用拓展”。这一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通过探究,自己归纳总结,达到知识的合理迁移。下面,我以案例加以具体说明。
一、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指在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最终完成学习任务的学习模式。
例如,在“日历中的方程”这一课中,学生已经充分理解了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并掌握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对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找等量关系也有了一定了解。所以,在教学本节课时,我先提出了适合学生实际的学习目标和任务。
1.自学目标和任务
a.观察手中的日历,找出一个竖列和横列上相邻的3个数之间的数量关系。
b.如果设其中的一个数为x,那么其他两个数怎样表示?
c. 你认为怎样设未知数较合理,为什么?
d. 根据你设的未知数,列方程进行求解。
2. 合作学习的目标和任务
a.如果孙颖说出的和是75,你认为可能吗?为什么?
b.如果孙颖说出的和是21,你认为可能吗?为什么?
以上的目标和任务将本课的难点合理进行了分解,让学生在交流互动的过程中,提高了逻辑思维能力,激发了主动合作的意识。
二、归纳总结
新课标要求:“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会教,而是学生会学”,也就是学生会思考,会归纳,会总结。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主动、自觉地归纳、总结知识的规律和学习数学的方法。
例如,在“日历中的方程”这一节课中,在学生对本课知识的形成过程有了一定了解的情况下,我又设计了以下游戏,让学生对已有的知识经验加以总结和整理,从而达到知识内化的目的。
1. 每人准备一个日历,在同一竖列上找出相邻的4个数,两个人为一组,分别把自己能圈的4个数的和告诉同伴,由同伴求出这4个数。
2. 在上述题目中,当同伴圈出的数是“2×2”、“H型”、“ M型”时,这4个数有什么关系?
通过做游戏,让学生归纳、总结出日历中的规律,并进一步认识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找等量关系,从而使学生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学会建立数学模型,并养成归纳和总结的习惯。
三、应用拓展
应用拓展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的重点环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有所提高。
例如,在“日历中的方程”这一课中,当学生通过以上两个环节的学习,掌握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思维模式后,紧接着就要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直接应用。我分层设计了以下问题:
基础层次:1.小明假期外出旅行一周,这一周各天的日期之和是84,问小明是几号回家的?
能力层次:2.有一些卡片,分别标有数字6 、12、18、24……小明拿了其中的3张卡片,后一张卡片上的数比前一张卡片上的数大6,且卡片上的数字之和为342.
(1)小明拿到了哪3张卡片?
(2)存不存在这样的3张卡片,相邻且3张卡片上的数字之和是86?
第一个问题让学生把从本课中学到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起到了触类旁通的作用;第二个问题是对本课知识的延伸、拓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问题进行回答。
拓展
〔中图分类号〕 G633.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0)06(B)—0058—01
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自主学习—归纳总结—应用拓展”。这一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通过探究,自己归纳总结,达到知识的合理迁移。下面,我以案例加以具体说明。
一、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指在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最终完成学习任务的学习模式。
例如,在“日历中的方程”这一课中,学生已经充分理解了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并掌握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对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找等量关系也有了一定了解。所以,在教学本节课时,我先提出了适合学生实际的学习目标和任务。
1.自学目标和任务
a.观察手中的日历,找出一个竖列和横列上相邻的3个数之间的数量关系。
b.如果设其中的一个数为x,那么其他两个数怎样表示?
c. 你认为怎样设未知数较合理,为什么?
d. 根据你设的未知数,列方程进行求解。
2. 合作学习的目标和任务
a.如果孙颖说出的和是75,你认为可能吗?为什么?
b.如果孙颖说出的和是21,你认为可能吗?为什么?
以上的目标和任务将本课的难点合理进行了分解,让学生在交流互动的过程中,提高了逻辑思维能力,激发了主动合作的意识。
二、归纳总结
新课标要求:“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会教,而是学生会学”,也就是学生会思考,会归纳,会总结。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主动、自觉地归纳、总结知识的规律和学习数学的方法。
例如,在“日历中的方程”这一节课中,在学生对本课知识的形成过程有了一定了解的情况下,我又设计了以下游戏,让学生对已有的知识经验加以总结和整理,从而达到知识内化的目的。
1. 每人准备一个日历,在同一竖列上找出相邻的4个数,两个人为一组,分别把自己能圈的4个数的和告诉同伴,由同伴求出这4个数。
2. 在上述题目中,当同伴圈出的数是“2×2”、“H型”、“ M型”时,这4个数有什么关系?
通过做游戏,让学生归纳、总结出日历中的规律,并进一步认识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找等量关系,从而使学生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学会建立数学模型,并养成归纳和总结的习惯。
三、应用拓展
应用拓展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的重点环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有所提高。
例如,在“日历中的方程”这一课中,当学生通过以上两个环节的学习,掌握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思维模式后,紧接着就要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直接应用。我分层设计了以下问题:
基础层次:1.小明假期外出旅行一周,这一周各天的日期之和是84,问小明是几号回家的?
能力层次:2.有一些卡片,分别标有数字6 、12、18、24……小明拿了其中的3张卡片,后一张卡片上的数比前一张卡片上的数大6,且卡片上的数字之和为342.
(1)小明拿到了哪3张卡片?
(2)存不存在这样的3张卡片,相邻且3张卡片上的数字之和是86?
第一个问题让学生把从本课中学到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起到了触类旁通的作用;第二个问题是对本课知识的延伸、拓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问题进行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