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1948年,蒋经国到上海经济管制,打虎行动虽取得一定成效,然而却很快失败。孔、宋豪门大力回击、蒋经国系内部问题、外部客观方面,是造成失败不可忽视的原因。
关键词:蒋经国;上海;打虎行动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曾使自己的经济恢复并得到了国民支持及国际上的认可,但其内部的腐败也随之日益严重,政权摇摇欲坠,经济也陷入了全面危机,国民政府为此加紧整顿经济。1948年,蒋经国奉父命到上海经济管制,即上海“打虎行动”。期间,蒋经国雄心壮志,不断抓捕重要官员和大头商人,“打虎行动”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腐败的蒋家王朝已无回天之力,11月5日,蒋经国狼狈离开上海。至此,“打虎行动”结束,持续了仅70余天。
轰轰烈烈的“打虎”戛然而止,名噪一时的“打虎英雄”在“放下经济特派员的前一星期,几乎天天喝酒,喝得大醉,以至于狂哭狂笑”[1](P180)。蒋经国的这一出也只不过是日落西山的蒋家王朝演出的一出迷惑人民的“经济戏”。战事的加剧,贫富分化的加大,官僚资本主义阶层短时间的暴富,官商勾结严重,腐败无处不在,蒋经国在这样的国民政府搭得不稳的台上表演,失败是不言而喻的。
一、四大家族命运休戚相关,孔、宋豪门大力回击
在蒋氏政权中,四大家族地位显赫,他们的命运休戚相关。蒋经国“打虎”向孔、宋豪门开刀,无疑也把刀悄悄地架在自己的头上。蒋介石同意宋美龄而挫败“太子打虎”,根本上还是维护蒋氏政权。同时,由于他们关系密切,清查孔、宋豪门必然也会牵扯到蒋介石自己。蒋介石以及“第一夫人”挫败“太子打虎”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宋美龄助戚智取“打虎将”。在扑灭蒋经国经济管制过程中,宋美龄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正是因为她的干涉直接导致“打虎”的失败。主要因为:在宋氏家族中,大姐宋霭龄一直以来对她照顾有佳。宋美龄和蒋介石婚后一直未生育,故她想在娘家扶持一个得力的亲信与蒋太子相抗衡。对于出道较早的大姐宋霭龄之子孔令侃寄予厚望,有望将其培养为能在美国华尔街的金融巨头。孔令侃这次遇难故打出姨妈这张王牌,试想应该马到成功。而对于蒋经国,直到抗战开始,蒋经国才从苏联回国。而且蒋经国早期的思想还是亲共的,他们之间没有建立什么感情。
2. 战事紧张,蒋介石以派“外交夫人”去前线鼓舞士气为交换条件。蒋介石由北平赶回南京后,火上浇油的是最近那几天,山东的王耀武、东北郑洞国、廖耀湘的十万火急求救更象讣告般的飞到蒋介石案头,济南、长春、锦州、沈阳已被解放军围得水泄不通。范汉杰急电要求总统亲自去督战。但蒋介石清楚,他去也只是安慰的象征。此时,他想到了“外交夫人”——宋美龄。她去一来能代表他,二来又能起到某种微妙的安慰,宋美龄便以“扬子案”作为交换条件,蒋介石权衡利弊,只得令蒋经国对“扬子案”作罢。
3. 孔氏家族抓蒋家的短,以此相协。蒋氏家族资产甚丰,蒋介石与宋美龄在美国的所有资产都委托孔祥熙管。蒋介石拿孔祥熙的儿子开刀,孔令侃也就不得不搬出这张大王牌。这令“打虎将”自知败局已定,提交辞呈。
二、蒋经国系“打虎”内部的问题是导致“打虎”失败的重要原因
蒋经国在上海短短70天“打虎”,虽名噪一时,但在全市民拍手称快的时候,内部的一些问题也注定“打虎”不能顺利地进行。无论是蒋经国个人而言,还是他采取的方法以及集团内部的都有阻碍“打虎”进行的因素。
1.“打虎”采取恐怖手段,缺乏法治的合理性。蒋经国采取“赣南政策”,要打“反贪惩腐人民战争”,但一切又都自己说了算;经查实迅速结案;该枪毙的枪毙,该进监狱的进监狱……在这过程中缺少法治的观念,皆可谓“人治”。这与苏联的恐怖政策一致,抛开法治,依照政府意志或领袖意志进行经济管制。显然政策性整治作为人治的模式,具有“缺乏证据、缺乏法理、以人论事、遇过地皮湿的不连续不稳定”的特点。待蒋经国失败后,上海的腐败更加猖獗,没多久便于国民党统治一起终结了。
2.从“蒋太子”主观上讲,没能将雷厉风行、铁面无私坚持到底。蒋经国用从苏联学来的一套本领,纵横捭阖,不断扩张,大有“初生牛犊不怕虎”之气概,对于“大公无私,除暴安良”整顿吏治实为大好愿望,“打虎”初期也锋芒毕露,大有作为。只可惜,不能持之以恒,在“扬子案”由于蒋介石和宋美龄的干涉,自甘失败。关键在于蒋经国没有胆识,惟父命是从。
3.蒋经国上海“打虎”雄心壮志,但事先无周密策略。蒋经国接过父命,虽然他很早就请缨,但直到办公前政策都没有得到充分落实。(1)上海方面高级官员们,意见大不相同,甚至持反对意见。比如,吴国桢本不赞同经济管制,表面上支持蒋经国,实际上敷衍搪塞,暗中拆台。(2)尚未出台有效的经济督导工作计划。命令公布后的第四天,计划尚在研究阶段,这也使得“打虎”无章可依。没规矩办事,出了轨把柄却让对方利用。(3)出席统一检查会议的官僚,部分目的也是自己捞油水,囤货积财。(4)蒋经国准备“打虎”雄心壮志,无奈进行中各种逆流迎来,也认识到前途的迷茫,无奈“骑在虎背上”硬着头皮干。(5)蒋经国调到上海的检查主力大队——戡建大队,王升等人在“打虎”已经进行了,仍无明确可施的计划……总之,此次“打虎”匆忙上阵,盔甲和兵器虽有,但无战术定会临阵慌乱,尝失败之果。
4.在执行“打虎”上没有认识到根本解决办法,只管“政治老虎”,无意“经济管制”。蒋经国“打虎”虽然轰轰烈烈,大打囤积居奇,严禁了操纵股票市场,禁止了外贸外运,严惩了贪官奸商……但这都是治表不治本,是被经济危机牵着鼻子走。
三、“打虎”的外部客观方面的原因,也是造成失败不可忽视的原因
“打虎”失败原因众多,客观方面也是不容忽视的。不论是国民党集团内部还是外部,对“打虎”的阻力也是非常大的。
首先,从国民党内部来看。1.蒋介石集团内部对“打虎”态度不一。行政院及一般官员的态度是通过经济管制搜刮民脂民膏,以支急用,解决经济危机,并未真正看重“打虎”;孔、宋豪门则希望通过经济管制,哄抬物价,自己继续发财;只有蒋经国系希望通过打击孔、宋豪门,解决经济危机,收揽民心,以延缓摇摇欲坠的国民党政权的覆亡。2.官商勾结,反扑“打虎队”。在国民党政权中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便是官商勾结、党政不分。最大的官商代表当属蒋、孔、宋、陈四大家族。打经济仗这些官商在行,他们在“打虎”一开始就顽强反抗,利用掌握的权利资源和经济资源,并把他们融合在一起,对抗中央的经济整顿,逼“太子”退出上海。真正把财经整顿置于死地的是宋子文和孔祥熙,他们多年来一直控制着国民党财政部门。面对“蒋太子”在自己头上动土,孔、宋指导南京政府财经当局,力挫经济管制。3.地方当局不配合。中央派督导员下至上海“打虎”,地方官员表面配合,实则敷衍了事,暗中拆台。当然,蒋经国“打虎”也因依仗自己有“尚方宝剑”,加自己是“太子”身份,全不把地方官员放在眼中;况且蒋经国如成功则好,否则失败拍屁股走人,遭殃的必定是他们地方官员。蒋经国好友曹聚仁分析说:“吴市长,他该是多么聪明的人,他明白他这一番作为有点成绩的话,上海市长的宝座就要给经国了,他冷冷的站在一边,看他的笑话……何况他心头明白今日之事,走“太子道”不如走“皇后大道”老路好”[2](P157)。蒋经国也多次透露对地方当局的不满,深感:“没有一个高级官员想帮我的忙,思制之痛心”[2](P157),“现在不但是在与奸商相对,而且与所谓政客相对”[2](P159)。
其次,从国民党集团外部来看。1.中共方面的策略。共产党为了政治斗争的需要,也对国统区经济采取了相应的策略。第一,严格控制解放区的物资流向国统区,不准粮食及原料流入上海等经济中心,使原本缺乏物资的上海“打虎”更加缺乏物资,生产缺乏原料;同时,以高价收买仅钞及民生必需品,大量收购粮食,增加上海市民的恐慌心理。加上奸商们的兴风作浪,使得上海市民不再相信“蒋青天”,对金圆券的限价失去信心,大加抢购。2.奸商反扑。他们外与洋人勾结,上与官府连手,下与地皮流氓相连,对人民欺行霸市,哄抬物价,对经管大加破坏,囤积货物,转移存货,形成游货让“打虎队”无法登记。他们反扑的力量是不可低估的。
参考文献:
[1] 江南.蒋经国传[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4年11月第1版.
[2] 董伟康,贺若渊,王绪圻.蒋经国在大陆[M].北京:职工教育出版社出版,1988年第1版.
关键词:蒋经国;上海;打虎行动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曾使自己的经济恢复并得到了国民支持及国际上的认可,但其内部的腐败也随之日益严重,政权摇摇欲坠,经济也陷入了全面危机,国民政府为此加紧整顿经济。1948年,蒋经国奉父命到上海经济管制,即上海“打虎行动”。期间,蒋经国雄心壮志,不断抓捕重要官员和大头商人,“打虎行动”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腐败的蒋家王朝已无回天之力,11月5日,蒋经国狼狈离开上海。至此,“打虎行动”结束,持续了仅70余天。
轰轰烈烈的“打虎”戛然而止,名噪一时的“打虎英雄”在“放下经济特派员的前一星期,几乎天天喝酒,喝得大醉,以至于狂哭狂笑”[1](P180)。蒋经国的这一出也只不过是日落西山的蒋家王朝演出的一出迷惑人民的“经济戏”。战事的加剧,贫富分化的加大,官僚资本主义阶层短时间的暴富,官商勾结严重,腐败无处不在,蒋经国在这样的国民政府搭得不稳的台上表演,失败是不言而喻的。
一、四大家族命运休戚相关,孔、宋豪门大力回击
在蒋氏政权中,四大家族地位显赫,他们的命运休戚相关。蒋经国“打虎”向孔、宋豪门开刀,无疑也把刀悄悄地架在自己的头上。蒋介石同意宋美龄而挫败“太子打虎”,根本上还是维护蒋氏政权。同时,由于他们关系密切,清查孔、宋豪门必然也会牵扯到蒋介石自己。蒋介石以及“第一夫人”挫败“太子打虎”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宋美龄助戚智取“打虎将”。在扑灭蒋经国经济管制过程中,宋美龄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正是因为她的干涉直接导致“打虎”的失败。主要因为:在宋氏家族中,大姐宋霭龄一直以来对她照顾有佳。宋美龄和蒋介石婚后一直未生育,故她想在娘家扶持一个得力的亲信与蒋太子相抗衡。对于出道较早的大姐宋霭龄之子孔令侃寄予厚望,有望将其培养为能在美国华尔街的金融巨头。孔令侃这次遇难故打出姨妈这张王牌,试想应该马到成功。而对于蒋经国,直到抗战开始,蒋经国才从苏联回国。而且蒋经国早期的思想还是亲共的,他们之间没有建立什么感情。
2. 战事紧张,蒋介石以派“外交夫人”去前线鼓舞士气为交换条件。蒋介石由北平赶回南京后,火上浇油的是最近那几天,山东的王耀武、东北郑洞国、廖耀湘的十万火急求救更象讣告般的飞到蒋介石案头,济南、长春、锦州、沈阳已被解放军围得水泄不通。范汉杰急电要求总统亲自去督战。但蒋介石清楚,他去也只是安慰的象征。此时,他想到了“外交夫人”——宋美龄。她去一来能代表他,二来又能起到某种微妙的安慰,宋美龄便以“扬子案”作为交换条件,蒋介石权衡利弊,只得令蒋经国对“扬子案”作罢。
3. 孔氏家族抓蒋家的短,以此相协。蒋氏家族资产甚丰,蒋介石与宋美龄在美国的所有资产都委托孔祥熙管。蒋介石拿孔祥熙的儿子开刀,孔令侃也就不得不搬出这张大王牌。这令“打虎将”自知败局已定,提交辞呈。
二、蒋经国系“打虎”内部的问题是导致“打虎”失败的重要原因
蒋经国在上海短短70天“打虎”,虽名噪一时,但在全市民拍手称快的时候,内部的一些问题也注定“打虎”不能顺利地进行。无论是蒋经国个人而言,还是他采取的方法以及集团内部的都有阻碍“打虎”进行的因素。
1.“打虎”采取恐怖手段,缺乏法治的合理性。蒋经国采取“赣南政策”,要打“反贪惩腐人民战争”,但一切又都自己说了算;经查实迅速结案;该枪毙的枪毙,该进监狱的进监狱……在这过程中缺少法治的观念,皆可谓“人治”。这与苏联的恐怖政策一致,抛开法治,依照政府意志或领袖意志进行经济管制。显然政策性整治作为人治的模式,具有“缺乏证据、缺乏法理、以人论事、遇过地皮湿的不连续不稳定”的特点。待蒋经国失败后,上海的腐败更加猖獗,没多久便于国民党统治一起终结了。
2.从“蒋太子”主观上讲,没能将雷厉风行、铁面无私坚持到底。蒋经国用从苏联学来的一套本领,纵横捭阖,不断扩张,大有“初生牛犊不怕虎”之气概,对于“大公无私,除暴安良”整顿吏治实为大好愿望,“打虎”初期也锋芒毕露,大有作为。只可惜,不能持之以恒,在“扬子案”由于蒋介石和宋美龄的干涉,自甘失败。关键在于蒋经国没有胆识,惟父命是从。
3.蒋经国上海“打虎”雄心壮志,但事先无周密策略。蒋经国接过父命,虽然他很早就请缨,但直到办公前政策都没有得到充分落实。(1)上海方面高级官员们,意见大不相同,甚至持反对意见。比如,吴国桢本不赞同经济管制,表面上支持蒋经国,实际上敷衍搪塞,暗中拆台。(2)尚未出台有效的经济督导工作计划。命令公布后的第四天,计划尚在研究阶段,这也使得“打虎”无章可依。没规矩办事,出了轨把柄却让对方利用。(3)出席统一检查会议的官僚,部分目的也是自己捞油水,囤货积财。(4)蒋经国准备“打虎”雄心壮志,无奈进行中各种逆流迎来,也认识到前途的迷茫,无奈“骑在虎背上”硬着头皮干。(5)蒋经国调到上海的检查主力大队——戡建大队,王升等人在“打虎”已经进行了,仍无明确可施的计划……总之,此次“打虎”匆忙上阵,盔甲和兵器虽有,但无战术定会临阵慌乱,尝失败之果。
4.在执行“打虎”上没有认识到根本解决办法,只管“政治老虎”,无意“经济管制”。蒋经国“打虎”虽然轰轰烈烈,大打囤积居奇,严禁了操纵股票市场,禁止了外贸外运,严惩了贪官奸商……但这都是治表不治本,是被经济危机牵着鼻子走。
三、“打虎”的外部客观方面的原因,也是造成失败不可忽视的原因
“打虎”失败原因众多,客观方面也是不容忽视的。不论是国民党集团内部还是外部,对“打虎”的阻力也是非常大的。
首先,从国民党内部来看。1.蒋介石集团内部对“打虎”态度不一。行政院及一般官员的态度是通过经济管制搜刮民脂民膏,以支急用,解决经济危机,并未真正看重“打虎”;孔、宋豪门则希望通过经济管制,哄抬物价,自己继续发财;只有蒋经国系希望通过打击孔、宋豪门,解决经济危机,收揽民心,以延缓摇摇欲坠的国民党政权的覆亡。2.官商勾结,反扑“打虎队”。在国民党政权中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便是官商勾结、党政不分。最大的官商代表当属蒋、孔、宋、陈四大家族。打经济仗这些官商在行,他们在“打虎”一开始就顽强反抗,利用掌握的权利资源和经济资源,并把他们融合在一起,对抗中央的经济整顿,逼“太子”退出上海。真正把财经整顿置于死地的是宋子文和孔祥熙,他们多年来一直控制着国民党财政部门。面对“蒋太子”在自己头上动土,孔、宋指导南京政府财经当局,力挫经济管制。3.地方当局不配合。中央派督导员下至上海“打虎”,地方官员表面配合,实则敷衍了事,暗中拆台。当然,蒋经国“打虎”也因依仗自己有“尚方宝剑”,加自己是“太子”身份,全不把地方官员放在眼中;况且蒋经国如成功则好,否则失败拍屁股走人,遭殃的必定是他们地方官员。蒋经国好友曹聚仁分析说:“吴市长,他该是多么聪明的人,他明白他这一番作为有点成绩的话,上海市长的宝座就要给经国了,他冷冷的站在一边,看他的笑话……何况他心头明白今日之事,走“太子道”不如走“皇后大道”老路好”[2](P157)。蒋经国也多次透露对地方当局的不满,深感:“没有一个高级官员想帮我的忙,思制之痛心”[2](P157),“现在不但是在与奸商相对,而且与所谓政客相对”[2](P159)。
其次,从国民党集团外部来看。1.中共方面的策略。共产党为了政治斗争的需要,也对国统区经济采取了相应的策略。第一,严格控制解放区的物资流向国统区,不准粮食及原料流入上海等经济中心,使原本缺乏物资的上海“打虎”更加缺乏物资,生产缺乏原料;同时,以高价收买仅钞及民生必需品,大量收购粮食,增加上海市民的恐慌心理。加上奸商们的兴风作浪,使得上海市民不再相信“蒋青天”,对金圆券的限价失去信心,大加抢购。2.奸商反扑。他们外与洋人勾结,上与官府连手,下与地皮流氓相连,对人民欺行霸市,哄抬物价,对经管大加破坏,囤积货物,转移存货,形成游货让“打虎队”无法登记。他们反扑的力量是不可低估的。
参考文献:
[1] 江南.蒋经国传[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4年11月第1版.
[2] 董伟康,贺若渊,王绪圻.蒋经国在大陆[M].北京:职工教育出版社出版,1988年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