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钢材的运用经过几次工业革命,伴随科技和人们的认识度的不断提高,其逐渐进入人们的日常生产之中,并以新的姿态进入当代公共景观中。钢材作为一种新的公共景观材料,其本身所具有的刚性美感和强烈的表现力优势,越来越被公共景观设计师所重视。笔者通过结合实际调研沱江河生态公园景观设计案例,具体分析钢材在景观中的表现力。
【关键词】:表现力;多样性;沉重感;气质
莫里斯·科恩在《材料科学与材料工程基础》一书中这样描述:“我们周围到处都是材料,它们不仅存在于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而且扎根于我们的文化和思想领域”。材料确实贯穿于人类进化发展的始终,并且成为人类不可离弃的重要部分。时下钢材逐渐成为公共景观设计材料中的一部分,运用钢材所设计打造的公共景观,其所追求的最终目的是对人们传达材料的某种狭义功能,以及其功能之外丰富的精神内涵。
一 多样的色彩性
钢材可通过表面涂层,化学染色的表面处理方法进行色彩装饰,表面处理可以使钢免受自然因素侵蚀,同时也可增强钢材表面质感和增加钢材料的多样性表达。沱江河公园内部景观建筑和小品,很多都使用了彩色钢,公园设计理念是应用现代生态技术对河流进行生态恢复与重建,重建之后的公园,形成了一个充满自然、粗狂及充满野趣的基底氛围。其中一处由彩钢板制成的蓝色桥梁,采用极具现代特色的抽象设计,缤纷的色彩跳跃与基底之上,让整个基底充满生机和活力,不同角度观察之下宽窄不同的蓝色彩钢板,呈现不同的动势,像流动的水波纹呈现韵律感。对于现代公园的生态设计,设计师越来越多的选用钢材这种人造材料,不仅出于經济、功能等方面考虑,同时也是一种美学的表达。与石材、木材等自然材料相比更能体现一种人工化与现代化,这符合当代的景观精神。模仿自然景色已经不是设计的主流,展现自然的进程和表现人类的主观能动性,并将两者很好的结合起来才是今天景观设计师们所需要做的努力,因此,彩色钢板无论质感还是色彩都是一个好的选择。
二 历史的沉重感
很多纪念性的遗址公园,设计师们偏向于使用锈红色钢板来营造一种历史的承重氛围。在沱江河公园生态景观设计的一处纪念园内,为了保护一处具有历史纪念意义的纪念碑,景观设计师采用抽象的具有象征意义的手法,帮助人们想象和感知,遗存的纪念碑外围连续排列着一圈锈红色钢板,对于旧有的历史纪念碑及起到保护作用,又象征着英勇的烈士没有倒下依旧笔直地站着,颜色醒目的锈红色钢板柱时高时低,连同内部的纪念碑和外部的银杏树,不时勾起人们对这个城市和民族精神的回忆,生者与死者,过去与现在,历史与自然在这里交汇。
很多纪念性的遗址公园,特别是战争的纪念性公园,设计师偏向于使用诱红色钢板来营造一种历史的沉重氛围。比如德国柏林墙沿线公园设计以及德国的另外一个同样大量使用了诱钢板的遗迹公园是建成于2000年的瓦鲁斯战役博物馆公园。诱钢板之所以在历史遗迹,尤其战争等比较残酷的遗迹设计里面频繁使用,归纳其原因有以下几点:1.诱特殊的色彩一一斑驳的锈红色,就像干了的血迹一样,多少有些触目惊心的感觉。2.诱的触感粗糙,易剥落,给人的的心理感应是消极的,不舒服的。3.诱的自然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锈是历史的产物,代表着时间的历程。正是由于“绣”给人的这些印象让诱钢板的艺术特性得以形成。
三 简洁冷峻的神秘气质
传统园林的亭子以木材为主,造型以横尖顶为最多,现代景观中也有用钢材作为骨架的仿古亭。现代景亭的材质以钢筋混凝土、轻钢、玻璃钢、招合金、膜材等为主,造型简洁具有强烈的现代感。钢材一般都用于亭的结构构架,并与其他材质相结合。钢结构的景亭屋顶形式丰富多样,除了平顶亭,还有坡顶、折线形屋顶、曲面屋顶等。
沱江河入口处的建筑小品——白亭,主体采用了钢结构,造型给人一种轻盈漂浮的感觉,白色让空间显得宽敞明亮。刚直的线条,简练的方正几何形体造型和精美的加工体现着简洁而神秘的美感,棚檐薄片成列造型,钢材本身的触感冰冷,导热性强,在温度较低时钢材的触感比环境温度还低,给人非常冷峻的感觉,顶棚采用的不锈钢,是指在大气和弱腐蚀介质中具有高稳定性、能够保持不诱蚀的钢材。顶棚采用表面抛光形成高反射效果的不锈钢,替代易碎的玻璃材料,冰冷的金属光泽加之其镜面反射原理,能够反射周围环境的变化,让人感觉细节十分精美,视觉效果简洁干净,同时又具有变幻莫测的神秘感。白亭融合场地属性,切合城市风貌,给人非常强烈的现代感,特别能够表达钢材冷峻的现代气质。为了缓和钢材过于冰冷、机械的感觉。设计师使用钢木材质搭配的形式,木材与钢材不论颜色,质感,纹理都有很强的对比。木材色泽温润,而金属的光泽冷峻;木材触感温暖,而金属触感冰凉;木材纹理清晰而金属表面一般来说是比较光滑的。但是两者搭配起来却给人比较强烈的现代感。白亭底部就是采用木材搭建的平台,木质平台可坐可卧,舒适而亲密的尺度增加了亲和力,同时主体结构钢材与木平台的搭配也缓和了钢材过于冰冷、机械的感觉,運用的十分巧妙得当。
四 工业化与现代感
在沱江河畔可以发现一个用脚手架围合成的环形陈列空间,137根钢管立在碎石地面上,由八圈环形钢管固定成形,舱体约106立方米,四米高的环形钢构架好似一圈细而有力的大网。其包裹住无形的空间,又划分出有形的界限,设计师所采用的用来搭建树木舱体脚手架,都是项目在其他地方所用的旧的脚手架,它们与沱江河两岸的树木有着天然的矛盾,关于建设和保护之间的永恒矛盾,设计师将这种矛盾并置起来,以一种容器和内容的方式呈现在观看者面前,并引起他们的思考,同时这种废旧材料的运用也试图体现关于沱江河系列设计的低影响开发和低成本建造的基本理念。随着时间的推移,存放于此的树会越来越多,舱体轻盈的体态也会变得更加丰满厚重,树在这里以庄严的方式被赋予另一种形式的生命,它们和所有存留和新生的树一起接受人们的面对、感受、理解和质疑。
树的纪念园旁边的简介牌采用耐候钢,与舱体的脚手架十分搭调,与普通钢材相比,耐候钢耐腐烛性能超强,且相对成本不高。它起源于北美的考顿钢,最早用于集装箱、火车车厢及桥梁的制作;而后被用做建筑立面材料,最早的例子是1965年建成的芝加哥市民中心大厦,耐候钢表面具有斑驳的自然诱蚀的特殊色彩,散发出独特的艺术魅力,是近年来景观师比较热衷使用的一种钢材。
河心岛的一处景观小品,采用钢架的形式,看起来形式简洁,但处处体现着设计师对场所的理解和精心设计,在沱江河公园生态建设过程中,必然会拆除一些旧有民居建筑,设计师采用解构重组的方式,提取川西民居穿斗式结构,以一种民居符号的景观小品形式既表达对旧有民居建筑的记忆,钢材的使用又增加了十足的现代感。
结语
材料与设计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是相辅相成的。不论什么时代,每一种材料都可以创造出好的景观作品。作为一名景观设计师,我们最重要的便是深入的研宄和恰当的使用这些材料。钢材是伴随着人类社会进步而生产并应用的人工材料,它多变的性格极大的丰富了景观师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很多以前只存在于图纸上的作品成为了现实。现在,钢材在景观中的使用越来越多,但是它的发展还有很大的空间。钢材的优点很多,但是它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我们看到了很多使用钢材的优秀作品,充分的展现了钢材的表现力。但是钢材作为现代人工材料,有着这种材料的通病——具有通用性但无地域性。因此,我们在对钢材的使用时,不仅要遵循以人为本、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环保这些基本原则,还应该避免大量的复制使用,而忽略地方历史文化。因此,对钢材材料的深入研宄和创造性的使用则显得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马钦忠:《公共艺术基本理论》,天津大学出版社,2008.8
[2]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1
[3]董国军,张万荣:《金属材料在现代园林景观中的运用》,现代园林出版社,2010,09
[4]凯文-林奇:《城市意象》,北京华夏出版社,2014.4
【关键词】:表现力;多样性;沉重感;气质
莫里斯·科恩在《材料科学与材料工程基础》一书中这样描述:“我们周围到处都是材料,它们不仅存在于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而且扎根于我们的文化和思想领域”。材料确实贯穿于人类进化发展的始终,并且成为人类不可离弃的重要部分。时下钢材逐渐成为公共景观设计材料中的一部分,运用钢材所设计打造的公共景观,其所追求的最终目的是对人们传达材料的某种狭义功能,以及其功能之外丰富的精神内涵。
一 多样的色彩性
钢材可通过表面涂层,化学染色的表面处理方法进行色彩装饰,表面处理可以使钢免受自然因素侵蚀,同时也可增强钢材表面质感和增加钢材料的多样性表达。沱江河公园内部景观建筑和小品,很多都使用了彩色钢,公园设计理念是应用现代生态技术对河流进行生态恢复与重建,重建之后的公园,形成了一个充满自然、粗狂及充满野趣的基底氛围。其中一处由彩钢板制成的蓝色桥梁,采用极具现代特色的抽象设计,缤纷的色彩跳跃与基底之上,让整个基底充满生机和活力,不同角度观察之下宽窄不同的蓝色彩钢板,呈现不同的动势,像流动的水波纹呈现韵律感。对于现代公园的生态设计,设计师越来越多的选用钢材这种人造材料,不仅出于經济、功能等方面考虑,同时也是一种美学的表达。与石材、木材等自然材料相比更能体现一种人工化与现代化,这符合当代的景观精神。模仿自然景色已经不是设计的主流,展现自然的进程和表现人类的主观能动性,并将两者很好的结合起来才是今天景观设计师们所需要做的努力,因此,彩色钢板无论质感还是色彩都是一个好的选择。
二 历史的沉重感
很多纪念性的遗址公园,设计师们偏向于使用锈红色钢板来营造一种历史的承重氛围。在沱江河公园生态景观设计的一处纪念园内,为了保护一处具有历史纪念意义的纪念碑,景观设计师采用抽象的具有象征意义的手法,帮助人们想象和感知,遗存的纪念碑外围连续排列着一圈锈红色钢板,对于旧有的历史纪念碑及起到保护作用,又象征着英勇的烈士没有倒下依旧笔直地站着,颜色醒目的锈红色钢板柱时高时低,连同内部的纪念碑和外部的银杏树,不时勾起人们对这个城市和民族精神的回忆,生者与死者,过去与现在,历史与自然在这里交汇。
很多纪念性的遗址公园,特别是战争的纪念性公园,设计师偏向于使用诱红色钢板来营造一种历史的沉重氛围。比如德国柏林墙沿线公园设计以及德国的另外一个同样大量使用了诱钢板的遗迹公园是建成于2000年的瓦鲁斯战役博物馆公园。诱钢板之所以在历史遗迹,尤其战争等比较残酷的遗迹设计里面频繁使用,归纳其原因有以下几点:1.诱特殊的色彩一一斑驳的锈红色,就像干了的血迹一样,多少有些触目惊心的感觉。2.诱的触感粗糙,易剥落,给人的的心理感应是消极的,不舒服的。3.诱的自然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锈是历史的产物,代表着时间的历程。正是由于“绣”给人的这些印象让诱钢板的艺术特性得以形成。
三 简洁冷峻的神秘气质
传统园林的亭子以木材为主,造型以横尖顶为最多,现代景观中也有用钢材作为骨架的仿古亭。现代景亭的材质以钢筋混凝土、轻钢、玻璃钢、招合金、膜材等为主,造型简洁具有强烈的现代感。钢材一般都用于亭的结构构架,并与其他材质相结合。钢结构的景亭屋顶形式丰富多样,除了平顶亭,还有坡顶、折线形屋顶、曲面屋顶等。
沱江河入口处的建筑小品——白亭,主体采用了钢结构,造型给人一种轻盈漂浮的感觉,白色让空间显得宽敞明亮。刚直的线条,简练的方正几何形体造型和精美的加工体现着简洁而神秘的美感,棚檐薄片成列造型,钢材本身的触感冰冷,导热性强,在温度较低时钢材的触感比环境温度还低,给人非常冷峻的感觉,顶棚采用的不锈钢,是指在大气和弱腐蚀介质中具有高稳定性、能够保持不诱蚀的钢材。顶棚采用表面抛光形成高反射效果的不锈钢,替代易碎的玻璃材料,冰冷的金属光泽加之其镜面反射原理,能够反射周围环境的变化,让人感觉细节十分精美,视觉效果简洁干净,同时又具有变幻莫测的神秘感。白亭融合场地属性,切合城市风貌,给人非常强烈的现代感,特别能够表达钢材冷峻的现代气质。为了缓和钢材过于冰冷、机械的感觉。设计师使用钢木材质搭配的形式,木材与钢材不论颜色,质感,纹理都有很强的对比。木材色泽温润,而金属的光泽冷峻;木材触感温暖,而金属触感冰凉;木材纹理清晰而金属表面一般来说是比较光滑的。但是两者搭配起来却给人比较强烈的现代感。白亭底部就是采用木材搭建的平台,木质平台可坐可卧,舒适而亲密的尺度增加了亲和力,同时主体结构钢材与木平台的搭配也缓和了钢材过于冰冷、机械的感觉,運用的十分巧妙得当。
四 工业化与现代感
在沱江河畔可以发现一个用脚手架围合成的环形陈列空间,137根钢管立在碎石地面上,由八圈环形钢管固定成形,舱体约106立方米,四米高的环形钢构架好似一圈细而有力的大网。其包裹住无形的空间,又划分出有形的界限,设计师所采用的用来搭建树木舱体脚手架,都是项目在其他地方所用的旧的脚手架,它们与沱江河两岸的树木有着天然的矛盾,关于建设和保护之间的永恒矛盾,设计师将这种矛盾并置起来,以一种容器和内容的方式呈现在观看者面前,并引起他们的思考,同时这种废旧材料的运用也试图体现关于沱江河系列设计的低影响开发和低成本建造的基本理念。随着时间的推移,存放于此的树会越来越多,舱体轻盈的体态也会变得更加丰满厚重,树在这里以庄严的方式被赋予另一种形式的生命,它们和所有存留和新生的树一起接受人们的面对、感受、理解和质疑。
树的纪念园旁边的简介牌采用耐候钢,与舱体的脚手架十分搭调,与普通钢材相比,耐候钢耐腐烛性能超强,且相对成本不高。它起源于北美的考顿钢,最早用于集装箱、火车车厢及桥梁的制作;而后被用做建筑立面材料,最早的例子是1965年建成的芝加哥市民中心大厦,耐候钢表面具有斑驳的自然诱蚀的特殊色彩,散发出独特的艺术魅力,是近年来景观师比较热衷使用的一种钢材。
河心岛的一处景观小品,采用钢架的形式,看起来形式简洁,但处处体现着设计师对场所的理解和精心设计,在沱江河公园生态建设过程中,必然会拆除一些旧有民居建筑,设计师采用解构重组的方式,提取川西民居穿斗式结构,以一种民居符号的景观小品形式既表达对旧有民居建筑的记忆,钢材的使用又增加了十足的现代感。
结语
材料与设计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是相辅相成的。不论什么时代,每一种材料都可以创造出好的景观作品。作为一名景观设计师,我们最重要的便是深入的研宄和恰当的使用这些材料。钢材是伴随着人类社会进步而生产并应用的人工材料,它多变的性格极大的丰富了景观师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很多以前只存在于图纸上的作品成为了现实。现在,钢材在景观中的使用越来越多,但是它的发展还有很大的空间。钢材的优点很多,但是它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我们看到了很多使用钢材的优秀作品,充分的展现了钢材的表现力。但是钢材作为现代人工材料,有着这种材料的通病——具有通用性但无地域性。因此,我们在对钢材的使用时,不仅要遵循以人为本、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环保这些基本原则,还应该避免大量的复制使用,而忽略地方历史文化。因此,对钢材材料的深入研宄和创造性的使用则显得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马钦忠:《公共艺术基本理论》,天津大学出版社,2008.8
[2]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1
[3]董国军,张万荣:《金属材料在现代园林景观中的运用》,现代园林出版社,2010,09
[4]凯文-林奇:《城市意象》,北京华夏出版社,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