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脸红

来源 :科学大观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on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過年了,亲戚朋友聚会,免不了喝上几杯。各人酒量不尽相同,有些人喝白酒八两一斤面不改色,有些人喝一小杯啤酒就会脸红,被戏称为“保护色”。不过如果你属于这种喝酒容易脸红的人,喝酒时最好不要硬撑,小心比你的酒友们更容易老年痴呆。2019年12月12日,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发布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喝酒脸红主要是体内缺乏分解乙醇代谢产物乙醛的酶类所导致,缺乏这种酶的东亚人(中国人、日本人和韩国人)多达5.6 亿,而且这些人更容易罹患阿尔茨海默症。

基因突变导致喝酒脸红


  人们饮酒后,肝脏是乙醇代谢的主要器官。正常情况下,在乙醇脱氢酶作用下,肝细胞会将乙醇转变成乙醛,乙醛再在乙醛脱氢酶2的催化下,转化成乙酸,乙酸进而在另外两种酶的催化下合成乙酰辅酶A,后者可以在肝细胞线粒体中合成细胞所需的能量。乙醛脱氢酶2是体内乙醇代谢途径的第二种关键酶,具有两种同工酶,一种是主要在细胞质活动的胞质型,另一种是进入线粒体发挥功能的线粒体型。一旦发生基因突变,造成乙醛脱氢酶2的第487个氨基酸由谷氨酸变成赖氨酸,细胞将不能正常合成线粒体型乙醛脱氢酶2,而乙醛脱氢酶2需要由4个单体组装成四聚体才能发挥催化功能,任何一个单体发生上述突变,其生物活性都会大打折扣,甚至完全丧失活性,直接后果就是导致乙醛在细胞中不断积累。由于乙醛是乙醇代谢的有毒产物,乙醛在细胞中的积累将会引发面部潮红、全身性皮肤炎症和荨麻疹等急性酒精中毒症状。
  研究发现,东亚人携带有乙醛脱氢酶2突变基因的比例高达36%,而在非洲人和欧洲人中基本不存在。目前,约有5.6亿东亚人携带该突变基因,约占全球人口的8%,这也导致东亚人喝酒后比欧洲人更容易发生急性酒精中毒,因此学术界将这一现象称为“酒精红脸综合征”或“亚洲红脸”。
  中国人携带乙醛脱氢酶2突变基因的概率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
  耶鲁大学的研究人员曾对来自全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4000多人进行了全面调查,发现中国东南部的人出现乙醛脱氢酶2突变基因的频率较高,如福建有些地区该突变基因的频率高达40%,而中国中西部地区则下降到20%以下,在中国东北、内蒙古、新疆和西藏等地区,该突变基因出现的频率则不足10%。该突变基因在与中国大陆相邻的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以及中国台湾等地区出现的频率也较高,研究人员推测乙醛脱氢酶2突变基因起源于2000~3000年前的中国汉族群体。最近,中山大学附属梅州医院的研究人员分析了近8000位华南地区客家人,发现携带乙醛脱氢酶2突变基因的客家人占48%,其中40%为突变基因杂合子,8%为突变基因纯合子,与耶鲁大学的分析结果基本吻合。
  由于东亚人特殊的酒文化,很多本不适合饮酒的人被迫饮酒,或者因为希望得到同事朋友的认同而主动饮酒,而这些人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因为长期饮酒而透支其未来的健康。例如,日本一项调查显示,该国约有近30%的乙醛脱氢酶2突变基因携带者因过度饮酒遭受过急性酒精中毒。饮酒对乙醛脱氢酶2突变基因携带者来说,不仅会增加消化系统癌症、糖尿病,冠心病和缺血性中风等疾病的发生率,也将增加其罹患阿尔茨海默症的风险。

长期饮酒易痴呆


  据2019 年3 月《神经学前沿》杂志的一篇综述报告显示,来自日本和中国等国家、涉及2800多名患者的6项研究均证明,乙醛脱氢酶2突变基因携带者更容易患上阿尔茨海默症。但这些研究均是基于数据的统计分析,并没有直接证据证明携带乙醛脱氢酶2突变基因的人痴呆风险更高,其中的机理问题也没有深入研究。
  为了研究这一问题,斯坦福大学医学院达莉亚·摩西利-卢森(DariaMochly- Rosen)教授团队首先对源自20名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的成纤维细胞进行分析,他们从这些体外培养的细胞中找到了一个患者携带乙醛脱氢酶2突变基因杂合子(等位基因中含有一个突变基因,一个正常基因),尽管该患者的细胞中乙醛脱氢酶2表达水平与其他患者的相近,但是其酶活性只有其他患者的1/4。进一步分析发现,与正常细胞相比,该患者的细胞含有更多的自由基和其他醛类毒性物质,这些成分原本应该由乙醛脱氢酶2负责清除。这些自由基和醛类毒性物质由于乙醛脱氢酶2失活而在细胞不断累积,会对线粒体造成破坏,进一步刺激自由基的增加,进而导致神经元死亡,加重阿尔茨海默症的进程和病情。
  研究人员将之前开发的一种小分子抗痴呆药物添加到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的细胞中,细胞内的自由基很快恢复正常。研究人员还向这些患者的细胞添加酒精,细胞内的自由基也显著增加,有突变型乙醛脱氢酶2的细胞自由基增加更为明显,这说明酒精和乙醛脱氢酶2缺乏作用叠加,可能加剧阿尔茨海默症的病情。
  当再加入这种小分子药物时,自由基并不会完全恢复正常水平,但是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清除。值得一提的是,该小分子药物是摩西利-卢森和同事2008年发现的,它能通过结合酶的催化位点而激活突变型和正常的乙醛脱氢酶2,目前正在进行多项临床试验,有望成为治疗阿尔茨海默症和其他疾病的新药。   接下来,研究人员利用小鼠模型进一步验证上述结果。他们首先制备了携带乙醛脱氢酶2突变基因纯合子和杂合子的转基因小鼠,然后给这些小鼠连续11周注射酒精,以模拟人类的长期饮酒行为。研究人员发现,与上述细胞培养的结果类似,这些转基因小鼠注射酒精之后,线粒体ATP数量显著减少,体内的自由基大幅增加,还检测到β-淀粉样蛋白和活化的牛磺酸蛋白等阿尔茨海默症的毒蛋白标记物,而且神经炎症也有所增加。当给转基因小鼠注射之前的小分子药物后,这些自由基、毒蛋白和炎症蛋白含量都显著降低了,线粒体ATP数量也得以增加。上述细胞培养实验和动物实验均表明,酒精会对原本受乙醛脱氢酶2保护的细胞造成损伤,而对携带乙醛脱氢酶2突变基因的阿尔茨海默症患者来说,这种损伤将更为严重,也就是说,乙醛脱氢酶2突变基因携带者如果长期过量喝酒,将会显著增加阿尔茨海默症的风险或加快疾病的进程,当然这一结论需要人体临床试验加以证明。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2019年12月12日的《神经病理学通讯》杂志上,为进一步探明酒精与阿尔茨海默症相关基因之间的关系,开展人类临床试验和流行病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携带乙醛脱氢酶2 突变基因的长期饮酒者,除了阿尔茨海默症的风险加大之外,他们罹患癌症特别是食道癌的风险也可能增加。

可能增加食道癌风险


  携带乙醛脱氢酶2突变基因的长期饮酒者,除了阿尔茨海默症的风险加大之外,他们罹患癌症特别是食道癌的风险也可能增加。
  食道癌是全球第八大常见癌症,2018 年,全球共有57万例新发病例,死亡50.9 万人,比1990年死亡人数增加15.6万人,男性患病率是女性的3倍以上。中国是食道癌的高发区,患病人数占到全球的一半。造成我国食道癌高发的原因一方面是环境因素,比如喜喝热茶,吃热烫食物,经常吃含有致癌物质如亚硝胺、黄曲霉素的食物,以及好饮酒尤其是烈性酒等等。另一方面是遗传因素,据估计,中国及其周边的华人食道癌的遗传率估计约为49%,即使在美国,东亚移民的食道癌发病率也比欧洲裔美国人和非裔美国人高得多,这表明食道癌具有明显的遗传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人和其他东亚人携带乙醛脱氢酶2突变基因的频率较高。

  2018年1月,北京大学健康科学中心公共卫生学院联合英国牛津大学等机构开展了一项关于乙醛脱氢酶2突变基因携带者摄入酒精与食道癌发病率相关性的大型队列研究,研究人员招募30岁至79岁的50多万成年人进行了持续10年的随访,发现如果参与实验的人员从不饮酒,即使这些人携带突变基因,也不会增加食道癌发病率,但是当乙醛脱氢酶2突变基因携带者长期饮酒,食道癌发病率则会大幅提升,而且随着饮酒量增加而提高。
  大量其他研究也表明,当乙醛脱氢酶2突变基因携带者长期饮酒或者大量饮酒,其罹患食道癌的風险将大幅提高。怎么办?既然携带什么基因无法改变,那么戒酒就是一个降低癌症风险最为直接有效的方法。在2017年一项对之前17个研究的荟萃分析中,当戒酒16.5年后,食道癌的风险可降低到从不饮酒的水平,这表明戒酒可有效降低食道癌的风险。
  因此,如果你喝酒容易脸红,或者有其他酒精中毒症状,为了降低将来罹患阿尔茨海默症和癌症的风险,远离酒精无疑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 来源|南方周末
其他文献
小麦条锈病是长期影响小麦产量的严重生物灾害。感染条锈病的小麦叶子发黄,麦粒干瘪,如同生锈。如果防控不及时,往往会造成减产,在病害大流行年份,甚至导致绝收。  如何有效防治小麦条锈病,一直是摆在农业科学家面前的重大难题。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康振生40年来坚守中国西北旱区,回答了我国小麦条锈病致病菌从哪里来、如何致病、如何防控等一系列问题。他的科研成果使我国小麦每年避免减产20多亿公斤
期刊
秋冬之际天干物燥,《科学FANS》的小编发布秋季润燥实用食补小药方,引来某同学驳斥中医是伪科学。小编实在冤枉,慌忙之中自辩清白,不料引发了中医与西医的一场小范围PK。  关于二者的起源,只能说是“殊途同起”,西医也曾和中医有类似观点,法国皇帝路易十五更因为放血治疗成了人干。17世纪后,文艺复兴运动掀起科学革命,人体解剖成为医学课程,西医与中医才各自分道扬镳。    第一轮PK——理论基础    中
期刊
记者见到李妍的时候,她正在省城一家书店看书。她告诉记者,自打退休后,最喜欢做的事就是每天到书店看书,差不多一周看一本,覆盖了所有种类。等天好了,还要出去旅行,看看世界。李妍回忆,1981年底,正式成为济南火车站一名普通售票员时,她还不满20岁。而在2018年4月,李妍正式退休离开工作岗位,离开时为中国铁路济南铁路局客运管理科科员。在近40年的工作中,李妍一直与火车票打交道,经历了先后3次客票的变迁
期刊
人们的出行方式正在发生变化,英国“对话”网站于2019年11月6日,报道预测了2045年公共交通的4种愿景。共享往返班车  在“共享往返班车”城市,广泛采用针对需求而设的小型公交车、“优步”式出租车和覆盖到达目的地“最后一英里”的微型模式车(比如共享单车、电动自行车和平衡滑板车)。得益于无缝预订和支付系统以及大量商业、社会和政府交通供应商蓬勃发展的企业家精神,采用这些不同形式的交通方式简单易行。与
期刊
引子  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UNESCO)将2015年定为“国际光年”(International Year of Light),将一系列与光有关的重大历史事件进行关联,其目的是增加人们对光科学及其应用成就的了解,为人类在能源、教育、农业、通信和健康等领域所面临的挑战提供解决方案。  1000年前(1015年),出生于今伊拉克巴士拉城(Basra)的阿拉伯物理学家伊本·海赛木(Ibn AlHayt
期刊
随着5G商用牌照的正式发放,意味着我国正式向5G时代迈进,而汽车产业也将迎来万物互融、智能互联的新阶段。未来的出行方式将会是什么样子的?生活方式会有哪些改变?畅想一:新能源动力成主流  伴随着2019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限行、限购政策的解禁,新能源汽车市场迎来又一轮风口。在近30年的发展之后,现阶段购买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短、充电时间长、电池寿命短、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等顾虑或短板将被一一解决,新能源汽车
期刊
“未来的轨道交通,能不能像网约车一样,有客时就运行,可以随叫随到?”在2019中国国际轨道交通和装备制造产业博览会株洲论坛上,中国中车首席技术专家、中车株机公司副总工程师杨颖这样展望轨道交通未来发展。  作为轨道交通技术专家,杨颖有一个职业特点,每到一个国家考察和出差,都要去乘坐当地的地铁和城轨,感受它们的特征,收集乘客反馈,然后有效融入自己的研发当中。才从英国出差返回株洲的杨颖说,“希斯罗机场已
期刊
白鲟是一种古老的鱼类,在地球上存在上亿年之久。1991年中国地质博物馆的卢立伍在辽宁凌源发现一件具有长吻部的鱼类化石,其特征与古白鲟相似,和它一同发现的还有北票鲟、狼鳍鱼及其他一些典型热河动物群化石。此化石具有极长的、由一系列纵向分布吻片构成的吻部,头部有明显的前、后长形孔,与鲟科和软骨硬鳞科区别明显。经过古生物学家鉴定,属于白鲟科。这一发现说明白鲟与其他鲟类一样,在侏罗纪就已经出现,在早白垩纪或
期刊
2019年12月30日,世界首条智能高速铁路及2022年冬奥会重点配套项目——京张高铁开通运营。同时,崇礼铁路、大张高铁、张呼高铁也投入使用,京冀晋蒙的时空距离大为缩短。  12月30日,不到8点,67岁的于瑞琴就背着背包,赶到北京北站。“28号一放票,我就抢了!盼这条高铁真是盼了太久了!”于瑞琴常年在京生活,但兄弟姐妹都在张家口。“早年坐绿皮车,要晃六七个小时,后来提速了也要3个多小时,现在才1
期刊
想象一下这样的画面:未来,手机会随时告知我们航班的最新动态,如飞机什么时候滑行到停机位,什么时候加油、上客,精确到分钟,以便我们做好安排;到了机场,只需“刷脸”便可自助值机、自助托运行李、完成安检,直到登机;机场宛如森林花园,又如娱乐中心,一站式休闲和购物,让人徜徉其中……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改变民航业的发展形态,智慧机场建设也方兴未艾。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的规模、质量,还是以5G为代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