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2-0062-01
高二年级的政治课程开始了哲学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思维方式的培养,逐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周围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人类自身的一些相关问题。当我们开始以哲学的高度来探讨周围世界和人类自身时,学生就象审视阔别多年的朋友一样重新审视这个原本熟悉的世界和自己,这种感觉既熟悉又陌生,甚至还有一些迷惑不解,人们往往认为哲学道理,既高深又空洞,离自己的生活很遥远,而实际上在日常生活中,哲学原理无处不在,所以我在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教学中,始终以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作为我的教学指导思想。下面我就从三方面论述一下我在高二政治课堂教学中对陶行知教育理论的借鉴和应用。
一、陶行知教育理论在哲学基础知识教学中的指导作用
任何知识的理解,分析,结构体系把握都必须从基本知识入手,理解和把握哲学的基本含义是学习高二政治的重点和难点所在。我在基本概念的讲解中,一般采用“分析——归纳”的办法,在教学中,从生活实际事例讲解入手,学生普遍都能接受,教学效果非常明显。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论”反对以书本知识为中心,他倡导学生要走出书本的框架,到生活中去接受教育,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是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养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并外化为正确的行为实践的过程,学生由知到行必须借助情感,毅力等非智力因素来完成,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引入恰当的教学情景。在这里,所谓的“教学情境”,我觉得就是我们的日常生活体验。哲学基础知识的教学中,我们必须注重培养学生从材料中提炼核心内容的能力,这些大量的感性材料无疑又来自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所以哲学基本概念是从生活中来的,真正的哲学教学也必须完成指导学生更好生活的任务。
二、陶行知教育理论在培养学生哲学思维能力方面的指导意义
近几年来,高中政治高考重点考查学生用所学的政治学科知识来分析现实问题,因此要提高高中哲学课的教学效果,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哲学思维能力。首先,要提高学生阅读材料,概括核心问题的能力,在哲学原理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占有大量的感性材料,然后再对它们去加工,概括。陶行知先生认为“行是知之始”,“亲知是一切知识之根本”,所以我们要想让学生学会概括,必须让学生尽可能多的去体验生活。陶行知先生提出“六个解放”即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眼睛,嘴,空间,时间,所以,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做社会调查,参加社会实践,阅读资料等活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为学生的概括能力打下基础,避免学生在毫无经验或者经验不全的情况下,做出盲人摸象式的片面概括。其次,在哲学教学的过程中,要用创新的教法带动学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陶行知的创造教育理论给了我们很多启示,他认为好的教学能引导人如何正确的去想,去做。他创办的育才学校非常重视将理论学习和日常生活密切联系,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哲学课堂教学也应该以生活为背景,从生活中直观取材,利用哲学小故事,格言警句,热点时事等生活中的资料,引导学生探讨总结,学会从哲学原理出发,以发散的思维方式,研究日常事物。又能逆向思考,突破日常经验,从分散的事物中把握客观规律,培养自己的综合思维能力。教师要精心设疑,引导学生多思考,多提问,鼓励学生手脑并用,一边学一边思考,一边做一边动脑筋去想。
三、陶行知教育理论在培养学生运用哲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方面的指导意义
现代教学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提倡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维训练。哲学不是高高在上的一門学科,它可以指导我们更加充满智慧的去读生活这本无字的大书,在陶行知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哲学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教学方针,把教学的最终落脚点放在指导生活实践上,陶行知先生曾说:生活教育内之教与学,必须是以做为中心,哲学教学亦是如此,不能指导生活实践的教学必然会成为空中楼阁,失去了教学的真正意义。我在哲学教学中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经常用“举一反三”法,即教师举一个典型教学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解答,学生再自己动脑去答另三道相似例题。师生在解答中强调完成三步思考:(一),明确问题是什么;(二),将问题现象与学过的哲学原理对照,找到依托点;(三),从对应哲学原理出发,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通过反复强化练习,学生在问题资料和哲学原理间不再徘徊不定,大大增强了做题乐趣,使学生面对灵活多变的考试题目,做到心中有方法,脑中有思路。
总之,高二《生活与哲学》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陶行知创造教育和生活教育理论对这门课程的教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操作的指导意义,我们教师应进一步去探索研究,找到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2-0062-01
高二年级的政治课程开始了哲学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思维方式的培养,逐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周围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人类自身的一些相关问题。当我们开始以哲学的高度来探讨周围世界和人类自身时,学生就象审视阔别多年的朋友一样重新审视这个原本熟悉的世界和自己,这种感觉既熟悉又陌生,甚至还有一些迷惑不解,人们往往认为哲学道理,既高深又空洞,离自己的生活很遥远,而实际上在日常生活中,哲学原理无处不在,所以我在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教学中,始终以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作为我的教学指导思想。下面我就从三方面论述一下我在高二政治课堂教学中对陶行知教育理论的借鉴和应用。
一、陶行知教育理论在哲学基础知识教学中的指导作用
任何知识的理解,分析,结构体系把握都必须从基本知识入手,理解和把握哲学的基本含义是学习高二政治的重点和难点所在。我在基本概念的讲解中,一般采用“分析——归纳”的办法,在教学中,从生活实际事例讲解入手,学生普遍都能接受,教学效果非常明显。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论”反对以书本知识为中心,他倡导学生要走出书本的框架,到生活中去接受教育,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是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养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并外化为正确的行为实践的过程,学生由知到行必须借助情感,毅力等非智力因素来完成,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引入恰当的教学情景。在这里,所谓的“教学情境”,我觉得就是我们的日常生活体验。哲学基础知识的教学中,我们必须注重培养学生从材料中提炼核心内容的能力,这些大量的感性材料无疑又来自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所以哲学基本概念是从生活中来的,真正的哲学教学也必须完成指导学生更好生活的任务。
二、陶行知教育理论在培养学生哲学思维能力方面的指导意义
近几年来,高中政治高考重点考查学生用所学的政治学科知识来分析现实问题,因此要提高高中哲学课的教学效果,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哲学思维能力。首先,要提高学生阅读材料,概括核心问题的能力,在哲学原理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占有大量的感性材料,然后再对它们去加工,概括。陶行知先生认为“行是知之始”,“亲知是一切知识之根本”,所以我们要想让学生学会概括,必须让学生尽可能多的去体验生活。陶行知先生提出“六个解放”即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眼睛,嘴,空间,时间,所以,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做社会调查,参加社会实践,阅读资料等活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为学生的概括能力打下基础,避免学生在毫无经验或者经验不全的情况下,做出盲人摸象式的片面概括。其次,在哲学教学的过程中,要用创新的教法带动学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陶行知的创造教育理论给了我们很多启示,他认为好的教学能引导人如何正确的去想,去做。他创办的育才学校非常重视将理论学习和日常生活密切联系,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哲学课堂教学也应该以生活为背景,从生活中直观取材,利用哲学小故事,格言警句,热点时事等生活中的资料,引导学生探讨总结,学会从哲学原理出发,以发散的思维方式,研究日常事物。又能逆向思考,突破日常经验,从分散的事物中把握客观规律,培养自己的综合思维能力。教师要精心设疑,引导学生多思考,多提问,鼓励学生手脑并用,一边学一边思考,一边做一边动脑筋去想。
三、陶行知教育理论在培养学生运用哲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方面的指导意义
现代教学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提倡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维训练。哲学不是高高在上的一門学科,它可以指导我们更加充满智慧的去读生活这本无字的大书,在陶行知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哲学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教学方针,把教学的最终落脚点放在指导生活实践上,陶行知先生曾说:生活教育内之教与学,必须是以做为中心,哲学教学亦是如此,不能指导生活实践的教学必然会成为空中楼阁,失去了教学的真正意义。我在哲学教学中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经常用“举一反三”法,即教师举一个典型教学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解答,学生再自己动脑去答另三道相似例题。师生在解答中强调完成三步思考:(一),明确问题是什么;(二),将问题现象与学过的哲学原理对照,找到依托点;(三),从对应哲学原理出发,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通过反复强化练习,学生在问题资料和哲学原理间不再徘徊不定,大大增强了做题乐趣,使学生面对灵活多变的考试题目,做到心中有方法,脑中有思路。
总之,高二《生活与哲学》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陶行知创造教育和生活教育理论对这门课程的教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操作的指导意义,我们教师应进一步去探索研究,找到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