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加加:生于1985

来源 :家居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lien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客厅中间放置了王加加的父亲收藏的一座明代古建,是南方民居结构。壁炉上是王加加今年的新作《整个夏天,他们都在说谁?》。


王加加在畫室,身后是刚刚完成的新作《入眠,做梦,或者永恒》。

THE ARTIST


  王加加,1985年出生于北京,2008年获得英国伦敦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学士学位。近期的《冒险》(2016—)系列,融合了数码简图拼贴、抽象绘画的笔触和丝网印刷技术。在这些作品中,人们可以找到八十年代电子游戏里的图案、英国电视节目Topof the Pops的Logo,以及足球队服的美学元素。


1.工作室的起居空间很宽敞,放得下整个房子的结构框架。房子下是家里的餐厅区域。对面墙上的作品为《停止时间,深如丛林,沉迷夜色》。

  1985年,王加加出生在一个艺术世家,外公外婆、父亲母亲都是艺术家。在他的成长经历中。成为艺术家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3岁的时候,他跟随父母到了英国伦敦,直到2010年才回到北京。在他身上,不同文化基因有冲突、更有融合。他希望自己的艺术作品能用一种“比较轻松”的方式表达出融于他基因中的文化差异。
  王加加的画室位于北京郊区一个村子里,画室外有一片果林、一个池塘,还有几只狼犬不安分地跑来跑去。他喜欢在画室里从中午一直工作到晚上,尤其是到了夕阳时分,在果树林散步遛狗,是工作到一半时最好的休息。2010年刚回国的时候,他还不能忍受这种远离人群的孤独,辗转几个工作室后,5年前回到这里。“可能变得更成熟了一点,觉得更能静下心来在这边画画了。”
  在孩童时期,王加加过着一种自己不太能理解的双重生活。虽然住在伦敦,但回到家里又是另外一个样子:家里挂着中国书画;当别的小朋友都在玩耍时他却要完成父母留的额外作业:背诗词、写汉字。后来回想起来,他觉得自己很幸运。可以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中成长。在某种程度上,他是两种文化的参与者,也是观察者,有着双重身份。
  “我试图让中国历史中的文化和美学都保留在我的作品中,但不是以过于直接的方式。”王加加说这是一种“比较轻松”的状态。
  比如画室里有他以敦煌壁画为灵感的作品。有浓郁的色彩、大开大合的笔触和画中闪亮的卡通眼睛,集合了电脑打印、拼贴、树脂等方式。既区别于传统中国山水、也不同于西方艺术语言。这里有他小时候对中国的想象和在当下语境中的艺术语言。王加加说,小时候他无法知道中国风景是怎样的面貌,那还是前互联网时期,资讯少之又少,他对中国风景的想象都是源自父亲的工笔重彩山水和家里关于中国唐宋时期的画册。
  从2016年《冒险》系列一直延续到现在,“眼睛”是王加加作品中的符号性语言。这个“眼睛”来自一款叫“茶杯头”(CUPHEAD)的电子游戏。有鬼魅的眼睛、狡黠的眼睛、单纯的眼睛……他在“眼睛”上涂上树脂,让它们在灯光下熠熠发光。因为“眼睛”的存在,作品被拟人化,像一个有生命、有性格的存在。和观看者之间有了对话,就像他从小被父母教育的那样,“说话要看着人的眼睛”。


2.工作室内是艺术家独立的创作空间,侧面墙上的作品为《别叫醒我,我感觉她在向我靠近》正面作品为《跟我来,带你飞》。

  在工作室里,各种颜料散乱地摆满了一个工作台。他像是没有禁忌一样大胆地使用着各种颜色。更多色彩、更多颜料、更复杂的笔触、更多层次……人造的奇观、都市霓虹一样的色彩、二次元卡通与游戏形象、具有破坏性的笔触同时存在于一幅作品中,很像我们所处的时代,快速地,夹杂着碎片,翻滚着前进。
  和互联网原住民不同,王加加出生在1985年,他直到十三四岁才接触网络。他想表达“古老的破坏方式和现代的引进”,因为“我知道我卡在那个点上”。


院子里有果园也有荷塘,呈现出和一般艺术家工作室不一样的自然景致。


其他文献
月亮罐是一种传统的朝鲜纯白瓷器(baekja daeho),在17世纪末到18世纪于朝鲜王朝晚期被用作皇室器皿。朝鲜王朝采用儒家哲学作为其官方意识形态,生活上向往简朴和纯洁,理想中寻求谦虚和诚实,也就是如今所谓的“文人精神”(SunbiSpirit)。月亮罐的名字来自其让人联想到的满月形状,和其乳白色的釉色。巨大的体量和简洁的形态不仅体现了文化方面的元素,强调了生命的完整循环和不加修饰的谦卑,更揭
期刊
THEOWNER  Alan Liu(刘钊),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作为法国奢侈品品牌代表,成为中国第一代公关,曾被授予意大利之星司令勋章,法兰西国家贡献骑士勋章,Dior中国区香氛大使。现生活于巴黎、北京。  “就像你用一个水晶杯一样,品质和美感让你喝酒的感觉都不一样。即使那个杯子摔碎的一刹,那个声音你也会觉得特别悦耳。”  “京城闲人”Alan Liu在巴黎的公寓,位于凯旋门和埃菲尔铁塔之间。在
期刊
光环  如果光有实体,会是什么样子?如果让你与光互动,你会怎么去接近、表达,或者解读,与再创造?Karolina Halatek带来了一种尝试的可能,以圆形的沉浸式装置呈现星体周边的自然光学现象,以清澈、明亮与延伸的空间所带来的超自然感形成互动,让每位观展者均可在这纯粹又抽象的环境中深思,引导其发现自我存在的新维度。  超沉浸式的感官体验,极大地激发了观展者的共鸣。人们或站立圆环中心,或蹲坐其下,
期刊
“艺术本身是意识的活动,是经验之外的生命感受,并不是客观世界的展示,而是抽象的情感表达,有的只是独特的表现意味。虽然有时候表现内容晦涩,但它依然让观众从作品中感受到与外界沟通的可能性(即存在的事实)。打破现实的束缚,存在心灵的意象却清晰显现出来,这过程为情感升华,艺术的自在性不可名状,让人仿佛进入另一个世界。”偶然在网上看到这么一句话,深以为然。有意思的是,我最近发现了一种趋势,或者说一种现象——
期刊
蓝天白云、阳光沙滩……三亚是夏季最热门的热带度假选择,而Dioriviera夏日限定系列打造的三亚EDITION艾迪逊酒店,成为三亚最热门的打卡目的地。  步入EDITION艾迪逊酒店,清凉的海风,裹挟着夏日的味道扑面而来,洋溢着夏日度假气息。从酒店大堂远眺海棠湾,除了心旷神怡的宽阔海面,椰林层叠的酒店海滩,酒店独享的内湖上漂着一条明黄色的三角帆船,隐约可以看到帆面上印制的Dior标志性茹伊印花。
期刊
从音乐盒到书写纸,这些简单且精美的器物向来是卡地亚悠久传统的组成部分。自1880年起,卡地亚便对制作日常生活器物产生浓厚兴趣,从最早的香水瓶到粉饼盒,从墨水瓶到文具,卡地亚在装饰、书写和旅行三大领域,不断探索日常生活与世界文化。  如同时装配饰一般的生活器物,巧妙地点缀着现代生活的日常景观。卡地亚对珍稀材质的甄选与挑剔,令每一种材质都得以最完美地呈现。无论金属、陶瓷、皮革还是羊绒,都凭借优雅且耐用
期刊
难以预料的天灾与地球的气候变化密切相关,最终都追溯至人类活动。当今年的自然灾害一场场降临,建筑的抗灾能力显得愈加重要。现在让我们厘清一番。抗灾能力强的建筑必定以大量消耗人力或财力为前提吗?都市化落后的地区如何得到保障?建筑如何兼顾环境问题并保证人们的使用需求与舒适性?其实不少建筑师们始终在思考这些问题,从“人道主义建筑”到近年“浮动建筑”的兴起,都并蓄了资源的合理分配利用、低成本、易建造、可持续性
期刊
让·努维尔通过营造建筑间的错落感,并以一种艺术的维度来完成浦东美术馆的建筑设计。由白色石材与玻璃组合而成的“立体方盒”沉静地融合在陆家嘴的广袤大地上,接引着东方明珠与上海国际会展中心等重要地标和滨江步道。1.让·努维尔受马列维奇启发,用经典的几何阵列切割出空间秩序和美感。2.让·努维尔受马列维奇启发,用经典的几何阵列切割出空间秩序和美感。3.建筑师匠心独运的“框景”手法,增添了空间的诗意和观展者的
期刊
韩文强  出生于辽宁大连,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硕士, 现任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副教授,于2010年创立建筑营设计工作室(Arch Studio),任主持建筑师,在北京老胡同改造中进行过很多创作和实践。  www.archstudio.cn“游廊”一直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基本要素,建筑师引入“游廊”作为“七舍合院”改造中最为可见的附加物,将原本相互分离的七间房屋连接成为一个整体,它既是路径通道,又重新
期刊
“竹屋”由日本建筑師隈研吾设计,采用了万里长城的“建筑方法”,即建筑与用地的关系。这座建在狭窄的山岩之上的建筑,姿态舒展,与环境浑然一体,大量运用竹子将中国的传统建筑风格和日本建筑的空间感有机结合,体现了东方文明的精神气质。对页:长城脚下的公社,坐落在水关山麓,距北京城区驱车仅需一小时,与长城咫尺之遥。由泰国建筑师堪尼卡设计的“大通铺”,强调沟通和共享,二楼的卧室连成一排,因此得名“大通铺”。堪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