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实践能力主要体现在能够根据已有的数学知识经验解决实际生活中出现的数学问题能力,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引导学生把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重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要把课堂上所学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这就要加强实践操作,培养把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的能力。如在教学完长方体的表面积后,设计了这样一道题;我最近买了一间房,这个房间长5.2米,宽3米,高2.6米,如果要在四面墙和房顶粉刷上白色油漆(其中门窗占10.2平方米不刷),如果每平方米需要油漆0.25千克,我需要买多少油漆?这样的设计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需要,还使他们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得更加紧密,这样才能使学生有意识的学,有意识的用,实践能力也就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从生活实际出发,把教材内容与“数学现实”有机结合起来,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可消除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同时也使他们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二、重视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实践能力
学生不断地获取知识,是为了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能力,为了学以致用,因此要有收集、分析和处理数据信息,并将获得的数据信息转换成数学问题加以解决的能力。这是学生进入社会实践需要的基本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处理数据的能力,特别是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中,在多种答案并存的情况下,要引导学生从最省最合算的角度去选择答案。如设计下面的问题:甲城向乙城运7.5吨货物,如果用载重量5吨的大卡车,运一趟运费110元,用载重量2吨的小卡车,运一趟运费要50元。请设计一下运送方案,比较一下,那种运费最省。学生在分析解答的过程中,增长了知识,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重视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思维训练“生活化”。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通过“再创造”来学习知识,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目的,达到能力的创新。如在学习“接近整百整十数加减法的简便算法”中,有这样了题“165-97=165-100+3”,学生对减100时要加上3难以理解,可以让学生联系买东西找零钱的生活实际想:妈妈带了165元钱去药店买了一盒97元的西洋参,准备给爷爷补身体。她付给售货员一张百元钞票(应把165元减去100元),售货员找回3元(应加上3元)。所以,多减去的要加上。这样教学,抽象的运算获得了经验的支持,具体的经验也经过了一番梳理和提炼,上升为理论上的简便运算。
2、日常生活“数学化”。例如,在低年级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你今年几岁了?多高呀?身体有多重?比一比你和你的同桌谁重……这些都是小学生经常遇到的问题,而要准确地说出结果,就需要我们量一量、称一称、算一算,这些都离不开数学。再如生活中常用的各种知识像按比例分配水电费、计算储蓄利息、日常购物问题均发生在身边,我们买东西、做衣服、外出旅游,都离不开数学。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问题,不仅激发了学习兴趣,而且能提高学生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四、重视数学估算教学,培养学生估算能力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精确计算的熟练程度要求比较高,而忽视了对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缺乏估算意识和方法,在实际生活中即使不要求得到精确结果学生们也会不厌其烦地计算下去,而不会用估算迅速得出结果。甚至有的学生算题的结果与现实生活相差甚远时,学生却没有感到是错的,缺乏数感。这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在数学中要重视估算教学并运用实例说明估算的必要性和实用性,来强化学生的估算意识,教给学生估算的方法。如让学生估计一下全校大约有多少人,从家到学校需要多长时间,上学时至少要提前多少时间出发才不会迟到等,只有学生有了估算意识,掌握了估算的方法,才会在实际生活中自觉地灵活运用并迅速解决问题,提高实践能力。
总之,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我们必须积极创造条件,在课堂上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来启发引导,在课外要积极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享受创造的乐趣,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重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要把课堂上所学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这就要加强实践操作,培养把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的能力。如在教学完长方体的表面积后,设计了这样一道题;我最近买了一间房,这个房间长5.2米,宽3米,高2.6米,如果要在四面墙和房顶粉刷上白色油漆(其中门窗占10.2平方米不刷),如果每平方米需要油漆0.25千克,我需要买多少油漆?这样的设计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需要,还使他们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得更加紧密,这样才能使学生有意识的学,有意识的用,实践能力也就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从生活实际出发,把教材内容与“数学现实”有机结合起来,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可消除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同时也使他们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二、重视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实践能力
学生不断地获取知识,是为了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能力,为了学以致用,因此要有收集、分析和处理数据信息,并将获得的数据信息转换成数学问题加以解决的能力。这是学生进入社会实践需要的基本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处理数据的能力,特别是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中,在多种答案并存的情况下,要引导学生从最省最合算的角度去选择答案。如设计下面的问题:甲城向乙城运7.5吨货物,如果用载重量5吨的大卡车,运一趟运费110元,用载重量2吨的小卡车,运一趟运费要50元。请设计一下运送方案,比较一下,那种运费最省。学生在分析解答的过程中,增长了知识,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重视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思维训练“生活化”。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通过“再创造”来学习知识,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目的,达到能力的创新。如在学习“接近整百整十数加减法的简便算法”中,有这样了题“165-97=165-100+3”,学生对减100时要加上3难以理解,可以让学生联系买东西找零钱的生活实际想:妈妈带了165元钱去药店买了一盒97元的西洋参,准备给爷爷补身体。她付给售货员一张百元钞票(应把165元减去100元),售货员找回3元(应加上3元)。所以,多减去的要加上。这样教学,抽象的运算获得了经验的支持,具体的经验也经过了一番梳理和提炼,上升为理论上的简便运算。
2、日常生活“数学化”。例如,在低年级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你今年几岁了?多高呀?身体有多重?比一比你和你的同桌谁重……这些都是小学生经常遇到的问题,而要准确地说出结果,就需要我们量一量、称一称、算一算,这些都离不开数学。再如生活中常用的各种知识像按比例分配水电费、计算储蓄利息、日常购物问题均发生在身边,我们买东西、做衣服、外出旅游,都离不开数学。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问题,不仅激发了学习兴趣,而且能提高学生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四、重视数学估算教学,培养学生估算能力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精确计算的熟练程度要求比较高,而忽视了对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缺乏估算意识和方法,在实际生活中即使不要求得到精确结果学生们也会不厌其烦地计算下去,而不会用估算迅速得出结果。甚至有的学生算题的结果与现实生活相差甚远时,学生却没有感到是错的,缺乏数感。这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在数学中要重视估算教学并运用实例说明估算的必要性和实用性,来强化学生的估算意识,教给学生估算的方法。如让学生估计一下全校大约有多少人,从家到学校需要多长时间,上学时至少要提前多少时间出发才不会迟到等,只有学生有了估算意识,掌握了估算的方法,才会在实际生活中自觉地灵活运用并迅速解决问题,提高实践能力。
总之,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我们必须积极创造条件,在课堂上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来启发引导,在课外要积极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享受创造的乐趣,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