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学习任务群理念在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运用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n1985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广东地区正式使用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以语文核心素养、学习任务群为依据设置高中语文课程。在课堂教学实践与日常教学活动中,应该准确理解教材中学习任务群的设置,为建构真实情境奠定基础;应该挖掘教材中隐含的学习任务群,为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夯实基础;应综合考查学生在不同学习任务群中的表现,为真实评价学生提供依据。
  【关键词】学习任务群;学习任务群理念;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
  教育部先后发布《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修订版),2020年,广东地区正式使用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以语文核心素养、学习任务群为依据设置高中语文课程。关于“学习任务群”有如下描述:“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纲,以学生的语文实践为主线,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语文学习任务群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若干学习项目组成学习任务群。”高中语文教学发生了较大变化,对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技能与文化素养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以学习任务群为依托,探究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的运用,在运用中学习、思索,在学习、思索中探究运用,对课堂教学实践的切实开展有重要意义。
  一、准确理解教材中学习任务群的设置,为建构真实情境奠定基础。
  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以相关人文主题安排教学内容,在每个单元前面有编有“单元导语”,每篇课文后面编有“学习提示”,每单元后面编有“单元学习任务”,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教材内容更加明确地衔接。
  如,统编版教材必修上册第一单元,以“青春的价值”为主题,安排了三个课程,选编了一首词(毛泽东《沁园春·长沙》)、四首诗(郭沫若《立在地球边上放号》、闻一多《红烛》、昌耀《峨日朵雪峰之侧》、雪莱《致云雀》)、两篇小说(茹志鹃《百合花》、铁凝《哦,香雪》)。也设置了单元导语、学习提示、单元学习任务,对“青春”“青春的价值”等与单元主题相关的关键词做了阐释与点拨,对本单元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学习内容、实践能力、培养方向、情境建构等做了明确地指导,含有引导高一新生正确认识青春、理智思考社会的价值观导向。这一系列的设置,是以“学习任务群”为依托呈现的。
  这一单元,从内容选编、单元导语、学习提示与单元学习任务的主要导向来看,体现了“文学作品意蕴的丰富性”“诗歌写作”“叙事与抒情”等文学阅读与写作的相关概念,应该也属于“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以毛泽东诗词中著名的《沁园春·长沙》为第一个教学篇目,衔接初中语文知识,也为高一学生在高中阶段的文学作品阅读与写作奠定基础。在理解教材、理解学习任务群设置的前提下,确定单元学习目标,开展语言实践活动,以期引导高一学生顺利走上高中语文学习之路,正确认识青春、理智思考社会、积极确立志向。
  在教学中,教师应准确理解教材中学习任务群的设置,重视教材编写的逻辑结构与内容,把握单元内容的任务群属性及该单元在整套教材体系、在高中语文学习中的地位,恰当设计教学活动过程,合理建构语言实践情境,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与学生已有知识储备相适应的情境,也可以运用照片、插图、挂图、剪贴画、漫画、视频、动画等再现情境,还可以借助音乐唤起学生心理上的类似反映、情感上的共鸣,促进学生的思考与探究。
  二、挖掘教材中隐含的学习任务群,为培养关键能力夯实基础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组负责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王宁教授提出:“语文学习任务群,是在真实情境下,确定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生成、发展、提升相关人文主题、设计多样的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自主活动,自己去体验环境,完成任务,发展个性,增长思维能力,形成理解和应用系统。”
  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中“学习任务群”的体现,更加注重学生核心素养、关键能力的培养,所以,每个单元的学习任务并非都是单一的“群”。
  比如,必修上册第一单元,属于“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但内容上大多与中国革命的背景有关、跟爱国仁人志士舍生取义的情怀有关,也塑造了为中华之光明而浴血奋战的英雄形象,因此,也有“中国革命传统”学习任务群的体现。又因为选择的篇章,以中国现代诗歌为学习核心,辅以中国当代诗歌、外国诗歌、现当代小说,而与“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学习任务群的要求与目标有交融。在学习提示与单元学习任务中,多次出现了“意象”“情怀”“情感”“语言”“体验”等,这又与“中国传统文化”学习任务群的古诗文学习的意象积累与把握、情感理解与共鸣、诗情培养与诗歌创作有关联。
  在设计必修上册第一单元教学时,应在了解学情、理解教材的基础上,以“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的目标与要求为主,领会其它语文学习任务群的特点,融会贯通,研读课文内容,确定本单元教学目标、每一课每一篇章的具体目标,采取恰当的教学策略,挖掘教材中隐含的学习任务群,选择合適的拓展资源,建构真实的语言实践情境,引导学生把握诗歌、小说的抒情或叙事的特点,体会文学作品的内蕴与魅力,从语言表达、形象塑造、情感抒发等不同角度鉴赏作品;在感受文学作品的形象、品味诗歌与小说的语言、体验不同历史环境中的情感中,激发关于青春、关于成长、关于价值的思考;在教学活动情境中,思考、探究、体悟,将语文学习与自身成长经历联结,通过演讲或写作等形式,进行表达与交流,使课堂成为思维碰撞、促进成长的平台。
  挖掘教材中隐含的学习任务群,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综合体现对学生的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能力的培养,也促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运用语言文字、参与言语实践,在实践中提升个人能力,完善个人修养。
  三、综合考查学生在不同学习任务群中的表现,为真实评价学生提供依据
  首都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蔡可提出:“基于学习任务群的教学设计,要能重建学生整合式的语文学习生态,将不同类型的文本、不同的学习方式引入教学,设计那些有助于问题解决、有助于引发学生阅读行为、多样化阅读策略的教学过程。”因而,依托“学习任务群”而开展的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教学实践活动,依据单元学习任务及各篇章学习目标而设置的教学活动,是有丰富多样的教学情境的,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在不同的流程中,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呈现具有自己特色的学习成果。整个学习过程,是完成学习任务群的过程,也是学生养成感知能力、思维方式、学习方法的过程,还是调整、完善甚至重构自身语言经验与情感认知的过程。
  比如,必修上册第一单元,可以从对“青春”主题的感悟、朗诵诗歌的水平或进步情况、人物形象的感受、主持串词的内容、诗歌“意象”的整理与积累、诗歌韵律的把握、诗歌创作的成果等不同的教学实践活动,去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与思考过程,考察学生个人能力与素养的养成情况。
  在考查学生个人真实的学业表现情况时,可以关注不同学习任务群中学生的学习表现与效果呈现,客观评价学生,使学生保持学习的热情,也了解自己在学习语文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及时调整学习方向、改良学习方法,改善语文学习品质,从而提升语文素养。
  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以学习任务群为依托,创新融汇各种知识与技能,为教师的多样化教学实施提供了空间,也增加了挑战难度。教师应当切实深入地研读教材,把握教材内容与课程标准之间地内在联系,探索学习任务群的恰当实施方式,合理安排学习任务,建构合适、合理、合情的教学情境,在有效的教学实践活动中,真正开展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用心地内化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S].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4-8.
  [2]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是”与“非”——北京师范大学王宁教授访谈[J].语文建设,2019(01):4-7.
  [3]蔡可.基于“学习任务群”的语文教学设计[J].语文学习,2018(1):17-22.
  [4]刘美.高中语文情境教学法应用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4):50.
  [5]周国伟.浅谈群文阅读模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路径[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0(4):56-58.
  责任编辑
其他文献
【摘要】在社会不断发展下,小学数学教育也得到了改革,而为了能够提高学生数学知识水平和应用题解题技巧,本文围绕小学六年级数学应用题解题技巧展开了探究,并结合现阶段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技巧现状,以期能够为今后小学生学习数学打下基础。  【关键词】小学六年级;数学应用题;解题技巧  数学科目的学习与生活密切相关,为了提升学生观察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需要在小学六年级数学应用题中融入生活问题,教师也要在教
【摘要】热传递和做功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但是“热传递是如何改变物体的内能的”及“如何直观有效地证明做功改变了物体的内能”这两个问题,一直是内能教学的难点。本文以“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与实质”为例,阐述自制教具在突破初中物理教学难点中的作用。  【关键词】热传递;做功;内能的改变;自制教具  根据教学需要,自制合适的教具是教师为学生创造实验条件,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自制教具是指利用生活中废弃
【摘要】语文课程面向学生的文字应用、语言应用、阅读理解、文化素养等方面的能力开展相应的教育,帮助学生掌握相应的语言能力,而课外阅读活动是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教学活动之一。在本文的研究中,主要围绕着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对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活动体系进行构建研究。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课外阅读  一、前言  在小学的课程教学活动中,不同的课程面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在新
【摘要】作文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面临的一大教学难题。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必须引导学生深入准确地观察生活,积累材料,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其次,还要和阅读教学紧密结合,通过让学生多看多练等方法提高作文的能力。再者,教师的指导、批改、评讲也是学生作文能力提高的重要一环。  【关键词】准确观察;积累材料;激发兴趣;读写结合  语文教学除了思想教育之外,还在于培养学生具有“聽、说、读、写”这四方面的语文能力。
【摘要】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持“四个自信”的思想引领下,中华文化焕发出了灿烂的生命力。传承、弘扬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明,是炎黄子孙应有的使命。我们要自豪、有自信心地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古诗词是小学生学习的重要载体,但古诗词难理解,远离小学生的生活,又因为教师自身的许多问题,导致绝大多数的小学生对学习古诗词提不起兴趣。因此,使我们对传承、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产生不少担忧。那么,如何引导小学生阅读、学习
【摘要】正面管教的有效实施,需要教师坚持和善而坚定的态度,与学生互相尊重。教师要分析学生不当行为背后的错误动机,鼓励学生把错误当作学习成长的机会,促使学生形成必需的人生技能和社会责任感。  【关键词】和善;坚定;尊重;鼓励  简·尼尔森的“正面管教”教育方法是以和学生相互尊重与合作为基础,把和善与坚定融为一体,在学生自我控制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各项人生能力。正面管教摒弃传统的说教与惩罚,它不是告诉
【摘要】众所周知,大部分学生虽然学了英语,但是却无法用英语进行有效的交流。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笔者认为,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教师在平时课堂上的引导不够。部分英语教师为了应试教育而采用了“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这样就导致学生机械地接受英语教学,很少口头实际运用英语。久而久之,大部分学生成了“哑巴英语学习者”。作为一名英语教师,笔者很不愿看到这种情况。新课标要求初中学生能在实际英语情景中运
【摘要】素材型历史课堂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如,教科书的文字和插图以及历史地图册之外,充分挖掘利用网络资源,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多元化地呈现能提高课堂有效性以及有助于促进学生对课程内容理解的素材,如,视频资源、漫画资源、文学资源等。素材型历史课堂能有效提升教学效果,拓展学生的历史学科视野,是历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关键词】高中历史;历史素材;多媒体教学;历史课堂;历史教学  《普通高中历史新课
【摘要】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历史课程中的考试题目也逐渐趋向于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新一轮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大潮中,突出了对学生的时空概念、历史诠释、历史实证、唯物历史观和民族爱国情怀等多门学科综合素养培训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为此,新课标要求教师进行教学时,放弃以传递知识为主的现代化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问题式”的探究性教学恰恰是适应了这一变化的实验性教学。这种模式以问题分析为线,知识点分析为
一、 研究背景  中山市坦洲镇十四村小学是一所镇的乡村小学,长期以来,班级集体往往以知识传授为主要价值取向,学生从小接触到的班级文化几乎是,千“班”一面,无法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这引起了笔者的思考:如何让学生健康成长,张扬学生个性,得到全面和可持续的发展呢?这需要创建充满人情味的个性班级文化。带着这一系列问题,笔者于2013年9月开始参与了学校开展的“小学班级特色文化校本研究”课题,从实践的层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