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节优秀的课就应像一个强大的磁场,能紧紧地吸引住学生。品德课也不例外,生动是它的灵魂。要让学生对教学感兴趣,教师就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唤起他们真实的生活体验,让学生主动、积极地以真实生活来思考教材中的“生活”,学中感悟,最终在学后回归到生活中去,从而达到“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的目的。那么,如何在品德教学中挖掘学生的生活积累,引导他们对现实生活进行感悟呢?
一、关注儿童实际生活,采取多种教学措施
《品德与社会课标》指出:“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实际的密切联系。”所以教师要将学生从抽象的道德说教中解脱出来,让他们更多的从现实生活的现象中去思考,自主地获取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从而更好地从根本上陶冶学生的内在思想情操。同时,教师为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也要注意把握教材的内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各异的教学措施,解决学生在生活中面临的问题,以此来回归学生的生活,达成教学目标。
比如我在教学《平安回家》一课时,考虑到我校的学生都家住农村,他们对道路交通法规缺少了解,在实际的生活中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为了让学生在心灵上产生震动,从而高效实现教学目标,我组织学生到驻我镇的交警三中队参观学习。交警三中队的队长亲自接待学生,通过讲解交通标志、播放宣教片,为学生讲授交通安全知识、宣传交通法规、剖析事故案例,并带领学生观看因无证、酒后、疲劳驾驶;超速、超载行驶;摩托车违法、超车、肇事逃逸等问题造成的血淋淋的交通事故照片现场,提高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中队长又带同学们观看了停车场中的事故车辆。当看到很多在事故中被撞得不成形的车辆时,同学们十分震撼,他们进一步认识到交通安全对自己、对家庭、对他人的重要性。本次活动让学生长时间在头脑中紧绷“安全”这根弦,为今后的生活做好了铺垫。
二、源于生活选取素材,真实表达人生思考
生活每天都在继续着,每天都有新的面目。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教师应引导他们从生活中寻找快乐,给心灵以休憩,并以自己纯真的生命感受来思考人生。学生学习的教材中配有大量富有情趣、童趣的图片等课程资源,但它们还是一些无声无息的材料,这就要教师做个有心人,把一些生活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联系起来,设计成生活情境剧;把一些小故事拍成录像;把一些学生一时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做成flash动画等,供学生学习、探讨、思考,以此来关注学生切身的生活体验,与学生展开面对面的对话,使学生从中体验、感悟、成长。
比如在《平安回家》这课中,我特意选取了学校中因交通事故而失去双腿的一位女同学的事例和一位头脑严重受损走路都不稳的男同学的事例,通过教师深沉的讲述,再看着他们行动不便的一些小片段视频,引导学生思考:这位女同学为什么会失去双腿?失去双腿又意味着什么,她此后的生活将面临着什么;这位男同学为什么会头脑受损,走路不稳将让他的生活变成怎样?以此来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车祸带给个人、家庭的伤害,懂得“失去的才知道珍惜,拥有的其实最宝贵”的道理。
三、课堂活动联系生活,学以致用回归生活
品德教学,要让学生用心去经历、用心去体验,从而真正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让他们的心灵变得敏感起来,细腻起来。课程标准倡导的是通过学习者自身的生活经验来学习,在生活中学习生活,学习道德规范,形成道德意识,养成道德行为。
由于年龄小、生活状况不同的原因,我们的学生对他人的心理、生活不可能有切身的体会。要让学生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最好的办法是设计活动让学生去亲身体验。比如残疾人生活上的困难,一般健康的人都不会有什么体会和感受。看到残疾人遇到困难,大多数学生会只在那旁观,甚至嘲笑他们。在教学《关心残疾人》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生活情景:在讲台上放本书,旁边再放些其他的东西,过道上也摆些凳子或物品,设置些障碍,让学生蒙上眼睛,独自去取书。然后在同学的帮助下再去取回书。之后教师请大家谈谈取书的感受。这样让学生亲身来感受一下残疾人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体会一下渴望得到他人帮助的那种心理,学生心理上感受就不一样了。这种寓教育于活动之中的教学,才能使学生有了真正实际的收获。这比老师空口说白话来的具体、实在,不仅拓宽了学生学习的空间,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给学生留下的印象将是非常深刻、终身难忘的。
教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这是学习的最终目的。品德教学要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实践课上的认识。做到学以致用,回归生活。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从教材走向生活,让学生主动、积极地用真实生活和自主活动来展开教材中的“生活”和“活动”,从而达到“感受”,“体验”教材中承载的价值目标。因此一节优秀的品德课,不仅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还要引导他们更好的认识生活、学会生活。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把学生的目光引到课本以外的,无边无际的现实生活中去,让学生从原有的生活经验入手,在课堂中让学生有一个学习、吸纳、提升的过程,丰富拓展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最终回归生活,从而引导学生认识生活,感悟人生,学会做人。
【作者单位:宿迁宿豫区新庄中心学校 江苏】
一、关注儿童实际生活,采取多种教学措施
《品德与社会课标》指出:“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实际的密切联系。”所以教师要将学生从抽象的道德说教中解脱出来,让他们更多的从现实生活的现象中去思考,自主地获取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从而更好地从根本上陶冶学生的内在思想情操。同时,教师为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也要注意把握教材的内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各异的教学措施,解决学生在生活中面临的问题,以此来回归学生的生活,达成教学目标。
比如我在教学《平安回家》一课时,考虑到我校的学生都家住农村,他们对道路交通法规缺少了解,在实际的生活中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为了让学生在心灵上产生震动,从而高效实现教学目标,我组织学生到驻我镇的交警三中队参观学习。交警三中队的队长亲自接待学生,通过讲解交通标志、播放宣教片,为学生讲授交通安全知识、宣传交通法规、剖析事故案例,并带领学生观看因无证、酒后、疲劳驾驶;超速、超载行驶;摩托车违法、超车、肇事逃逸等问题造成的血淋淋的交通事故照片现场,提高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中队长又带同学们观看了停车场中的事故车辆。当看到很多在事故中被撞得不成形的车辆时,同学们十分震撼,他们进一步认识到交通安全对自己、对家庭、对他人的重要性。本次活动让学生长时间在头脑中紧绷“安全”这根弦,为今后的生活做好了铺垫。
二、源于生活选取素材,真实表达人生思考
生活每天都在继续着,每天都有新的面目。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教师应引导他们从生活中寻找快乐,给心灵以休憩,并以自己纯真的生命感受来思考人生。学生学习的教材中配有大量富有情趣、童趣的图片等课程资源,但它们还是一些无声无息的材料,这就要教师做个有心人,把一些生活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联系起来,设计成生活情境剧;把一些小故事拍成录像;把一些学生一时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做成flash动画等,供学生学习、探讨、思考,以此来关注学生切身的生活体验,与学生展开面对面的对话,使学生从中体验、感悟、成长。
比如在《平安回家》这课中,我特意选取了学校中因交通事故而失去双腿的一位女同学的事例和一位头脑严重受损走路都不稳的男同学的事例,通过教师深沉的讲述,再看着他们行动不便的一些小片段视频,引导学生思考:这位女同学为什么会失去双腿?失去双腿又意味着什么,她此后的生活将面临着什么;这位男同学为什么会头脑受损,走路不稳将让他的生活变成怎样?以此来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车祸带给个人、家庭的伤害,懂得“失去的才知道珍惜,拥有的其实最宝贵”的道理。
三、课堂活动联系生活,学以致用回归生活
品德教学,要让学生用心去经历、用心去体验,从而真正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让他们的心灵变得敏感起来,细腻起来。课程标准倡导的是通过学习者自身的生活经验来学习,在生活中学习生活,学习道德规范,形成道德意识,养成道德行为。
由于年龄小、生活状况不同的原因,我们的学生对他人的心理、生活不可能有切身的体会。要让学生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最好的办法是设计活动让学生去亲身体验。比如残疾人生活上的困难,一般健康的人都不会有什么体会和感受。看到残疾人遇到困难,大多数学生会只在那旁观,甚至嘲笑他们。在教学《关心残疾人》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生活情景:在讲台上放本书,旁边再放些其他的东西,过道上也摆些凳子或物品,设置些障碍,让学生蒙上眼睛,独自去取书。然后在同学的帮助下再去取回书。之后教师请大家谈谈取书的感受。这样让学生亲身来感受一下残疾人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体会一下渴望得到他人帮助的那种心理,学生心理上感受就不一样了。这种寓教育于活动之中的教学,才能使学生有了真正实际的收获。这比老师空口说白话来的具体、实在,不仅拓宽了学生学习的空间,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给学生留下的印象将是非常深刻、终身难忘的。
教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这是学习的最终目的。品德教学要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实践课上的认识。做到学以致用,回归生活。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从教材走向生活,让学生主动、积极地用真实生活和自主活动来展开教材中的“生活”和“活动”,从而达到“感受”,“体验”教材中承载的价值目标。因此一节优秀的品德课,不仅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还要引导他们更好的认识生活、学会生活。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把学生的目光引到课本以外的,无边无际的现实生活中去,让学生从原有的生活经验入手,在课堂中让学生有一个学习、吸纳、提升的过程,丰富拓展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最终回归生活,从而引导学生认识生活,感悟人生,学会做人。
【作者单位:宿迁宿豫区新庄中心学校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