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汉泰语人称代词在称谓功能方面既有共同性,又有差异性。选择恰当的人称代词,要充分考虑到两种语言的异同以及不同语言背后蕴藏的特殊文化背景。
关键词:汉语;泰语;人称代词;称谓;对比
作者简介:杨桂兰,女,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云南民族大学东南亚学院14级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在职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泰语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H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1--02
1.引言
人称代词是语言词汇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更是人际交往中必不可少的称呼用语,在不同的场合,选用符合双方身份地位的人称代词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汉语和泰语同属汉藏语系语言,两种语言在人称代词称谓功能方面呈现出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特点。本文试图从汉泰语人称代词称谓功能方面,对比分析两种语言中人称代词语体色彩上的异同。
2.人称代词的定义及分类
关于代词的定义,专家学者们的解释大同小异。一般而言,代词是指具有代替和指示作用的词,其中代替指人名词的代词被称为人称代词。按代词的语法作用划分,汉语人称代词分为第一人称代词、第二人称代词和第三人称代词,可在句子中充当主语、定语和宾语成分。多数汉语人称代词属于“指别性”人称代词。
《泰语语法新编》(裴晓睿,2001:41-42)给泰语代词下的定义是,用来代替其他词或词组的一类词叫代词。根据语法功能的不同,泰语代词分为5类,其中用来代替表示称谓名词的一类词叫人称代词,分为第一人称代词、第二人称代词和第三人称代词,跟汉语一样可在句子中可以充当主语,定语和宾语成分。
3.人称代词的称谓功能
个人作为社会大家庭中的一分子,总避免不了人际交往,而人际交往中最令人头疼的就是如何选择恰如其分地方式称呼他人和自己。汉语中表示称呼的词有很多,如你、我、他、您;你们、我们、他们、咱们等等,上述这些称呼词都是人称代词,尽管人称代词并不属于称谓语,但可以将其视为一种特殊的称谓形式。[1]众多的专家学者们通过对汉语和泰语人称代词发展的分析,得出许多人称代词与称谓有着密不可分地关系,进而总结出人称代词具有指代和称谓双重功能。通过对相关资料的分析,笔者完全赞同上述观点。下面将从话语色彩方面,对比分析汉语和泰语人称代词的称谓功能。
4.汉泰语人称代词称谓功能对比
从语用色彩上讲,现代汉泰语称谓都有通称、谦称、敬称、傲称等。人称的选用,除了考虑具体语境,话语双方之间的关系和身份地位的不同之外,还要充分考虑到两种语言背后蕴藏的社会文化背景。汉语和泰语两种不同的语言,在人称代词的称谓功能方面体现出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特点。
4.1.1汉语人称代词的称谓功能
按语法作用划分,现代汉语人称代词分为第一人称代词,第二人称代词和第三人称代词三种。在人际交往中,需要根据具体的语境,选择合适的称谓。
4.1.1.1第一人称代词是说话人的自称代词,即说话者的自称,常用的有“我、咱、我们、咱们”(在单数后附加“们”表示复数),值得注意的是,现代汉语中的第一人称没有“性”的语法特征,从感情色彩上讲属于通称,无论男女老幼都适用。
4.1.1.2第二人称代词是说话人称呼听话人所用的代词。常用的有“你、您、你们”。其中,“你和你们”属于通称,用于平辈间,长辈对晚辈,上级对下级的称呼;“您”是敬称,适用于晚辈对长辈,下级对上级的称呼以及服务行业人员对顾客的敬称。
4.1.1.3第三人称代词是说话人称第三者所用的代词。常用的有“他、她、它、他们、它们”。口语中的称呼只有“数”的变化;书面语中有“数”和“性”的变化,指称男性用“他”,指称女性用“她”,指称事物则用“它”。
4.1.2泰语人称代词的称谓功能
泰国特有的王朝文化和浓厚的佛教文化的影响,泰语形成了一套与之相对应的皇室用语,专门用于称呼王公贵族和僧侣,这类人称代词的选用有别于一般用语,需严格遵守等级制度。一般用语中的人称代词同汉语一样,分为第一人称代词,第二人称代词和第三人称代词。语体色彩表现为通称、谦称、敬称、傲称、俗称等。人称代词的选择要根据话语双方的性别、年龄、身份地位,彼此间的关系,交际场合不同而有所区别。相较于汉语,泰语人称代词在数量及语用方面更为丰富,系统性更强。
4.1.2.1第一人称代词是指代替说话人的代词。常见的有????? ?? ????? ??? ???????? ??? ?? ??? ???语法特点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有“数”的变化,如???的复数是在???的前面加???变成??????,意思是:“我们”。同汉语比较,泰语的复数形式的构成较为复杂,这里就不再一一列举。二是有“性”的变化,自称随性别的变化选用不同的词,如????? ?? ??? ???????? ??? ?? ??? ???为男性用语;????? ??? ???????? ??? ?? ??? ???为女性用语。但值得一提的是有些自称是男女都适用如??? ???????? ??? ?? ??? ???具体的使用范围将在后面详述。
4.1.2.2第二人称代词是代替听话人的代词。常见的有??? ???? ??? ??? ?? ???? ???? ??? ???第二人称代词有“数”的变化,没有“性”的变化,称呼时需根据话语双方间的关系及场合不同选择恰当地称谓用语。
上述表格详尽描述了泰语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间对应关系和人称的使用范围以及人称代词在称谓功能上的特点。如??? ?? ?????为通称,????为敬称,??为平称,????? ????? ???为谦称,??? ??为傲称。由此可见,人际交往中的称呼要依据话语双方的性别、长幼、相互间的关系和当时的场景谨慎选用,既符合自身身份,又要考虑到对方的身份地位。
4.1.2.3第三人称代词是指代替话语中涉及到的人、动物和其它事物。常见的有??? ?? ???? ???语法特征表现为有“数”和“性”的变化;语用色彩也很浓厚。如:???为平称,是对与自己身份地位相当的人的称呼;??是长辈对晚辈或对熟人的称呼;????为敬称,主要称呼自己敬重的人;???为蔑称,指称动物或憎恶之人。
5.小结
人称代词是语言词汇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指代和称谓双重功能,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发现两种语言在在人称代词称谓方面的差异性远大于共同性。共同性体现在两种语言对人称代词的分类都是根据话语双方间的关系,分为第一人称代词、第二人称代词和第三人称代词;在句子中都可以充当主语,定语和宾语成分;都有“数”和“性”的变化。差异性方面则体现在泰语人称代词在“数”和“性”的变化上比汉语更为复杂,且人称代词的数量及语用方面更为丰富,系统性更强。
注释:
[1]杨丽周.汉泰人称代词的称谓功能和语法特征.云南民族大学学报[J].第25卷第2期.2008年3月.第142页.
[2]潘德鼎.泰语教程.第三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0第148-149页.
参考文献:
[1]杨丽周.汉泰人称代词的称谓功能和语法特征.云南民族大学学报[J].第25卷第2期.2008.3.第142页.
[2]潘德鼎.泰语教程.第三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0.第148-149页.
[3]裴晓睿.泰语语法新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4]张清源.现代汉语知识辞典[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
[5]史仲文.胡晓林.中华文化精粹分类辞典[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8.第184-185页.
[6]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6.
关键词:汉语;泰语;人称代词;称谓;对比
作者简介:杨桂兰,女,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云南民族大学东南亚学院14级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在职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泰语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H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1--02
1.引言
人称代词是语言词汇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更是人际交往中必不可少的称呼用语,在不同的场合,选用符合双方身份地位的人称代词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汉语和泰语同属汉藏语系语言,两种语言在人称代词称谓功能方面呈现出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特点。本文试图从汉泰语人称代词称谓功能方面,对比分析两种语言中人称代词语体色彩上的异同。
2.人称代词的定义及分类
关于代词的定义,专家学者们的解释大同小异。一般而言,代词是指具有代替和指示作用的词,其中代替指人名词的代词被称为人称代词。按代词的语法作用划分,汉语人称代词分为第一人称代词、第二人称代词和第三人称代词,可在句子中充当主语、定语和宾语成分。多数汉语人称代词属于“指别性”人称代词。
《泰语语法新编》(裴晓睿,2001:41-42)给泰语代词下的定义是,用来代替其他词或词组的一类词叫代词。根据语法功能的不同,泰语代词分为5类,其中用来代替表示称谓名词的一类词叫人称代词,分为第一人称代词、第二人称代词和第三人称代词,跟汉语一样可在句子中可以充当主语,定语和宾语成分。
3.人称代词的称谓功能
个人作为社会大家庭中的一分子,总避免不了人际交往,而人际交往中最令人头疼的就是如何选择恰如其分地方式称呼他人和自己。汉语中表示称呼的词有很多,如你、我、他、您;你们、我们、他们、咱们等等,上述这些称呼词都是人称代词,尽管人称代词并不属于称谓语,但可以将其视为一种特殊的称谓形式。[1]众多的专家学者们通过对汉语和泰语人称代词发展的分析,得出许多人称代词与称谓有着密不可分地关系,进而总结出人称代词具有指代和称谓双重功能。通过对相关资料的分析,笔者完全赞同上述观点。下面将从话语色彩方面,对比分析汉语和泰语人称代词的称谓功能。
4.汉泰语人称代词称谓功能对比
从语用色彩上讲,现代汉泰语称谓都有通称、谦称、敬称、傲称等。人称的选用,除了考虑具体语境,话语双方之间的关系和身份地位的不同之外,还要充分考虑到两种语言背后蕴藏的社会文化背景。汉语和泰语两种不同的语言,在人称代词的称谓功能方面体现出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特点。
4.1.1汉语人称代词的称谓功能
按语法作用划分,现代汉语人称代词分为第一人称代词,第二人称代词和第三人称代词三种。在人际交往中,需要根据具体的语境,选择合适的称谓。
4.1.1.1第一人称代词是说话人的自称代词,即说话者的自称,常用的有“我、咱、我们、咱们”(在单数后附加“们”表示复数),值得注意的是,现代汉语中的第一人称没有“性”的语法特征,从感情色彩上讲属于通称,无论男女老幼都适用。
4.1.1.2第二人称代词是说话人称呼听话人所用的代词。常用的有“你、您、你们”。其中,“你和你们”属于通称,用于平辈间,长辈对晚辈,上级对下级的称呼;“您”是敬称,适用于晚辈对长辈,下级对上级的称呼以及服务行业人员对顾客的敬称。
4.1.1.3第三人称代词是说话人称第三者所用的代词。常用的有“他、她、它、他们、它们”。口语中的称呼只有“数”的变化;书面语中有“数”和“性”的变化,指称男性用“他”,指称女性用“她”,指称事物则用“它”。
4.1.2泰语人称代词的称谓功能
泰国特有的王朝文化和浓厚的佛教文化的影响,泰语形成了一套与之相对应的皇室用语,专门用于称呼王公贵族和僧侣,这类人称代词的选用有别于一般用语,需严格遵守等级制度。一般用语中的人称代词同汉语一样,分为第一人称代词,第二人称代词和第三人称代词。语体色彩表现为通称、谦称、敬称、傲称、俗称等。人称代词的选择要根据话语双方的性别、年龄、身份地位,彼此间的关系,交际场合不同而有所区别。相较于汉语,泰语人称代词在数量及语用方面更为丰富,系统性更强。
4.1.2.1第一人称代词是指代替说话人的代词。常见的有????? ?? ????? ??? ???????? ??? ?? ??? ???语法特点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有“数”的变化,如???的复数是在???的前面加???变成??????,意思是:“我们”。同汉语比较,泰语的复数形式的构成较为复杂,这里就不再一一列举。二是有“性”的变化,自称随性别的变化选用不同的词,如????? ?? ??? ???????? ??? ?? ??? ???为男性用语;????? ??? ???????? ??? ?? ??? ???为女性用语。但值得一提的是有些自称是男女都适用如??? ???????? ??? ?? ??? ???具体的使用范围将在后面详述。
4.1.2.2第二人称代词是代替听话人的代词。常见的有??? ???? ??? ??? ?? ???? ???? ??? ???第二人称代词有“数”的变化,没有“性”的变化,称呼时需根据话语双方间的关系及场合不同选择恰当地称谓用语。
上述表格详尽描述了泰语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间对应关系和人称的使用范围以及人称代词在称谓功能上的特点。如??? ?? ?????为通称,????为敬称,??为平称,????? ????? ???为谦称,??? ??为傲称。由此可见,人际交往中的称呼要依据话语双方的性别、长幼、相互间的关系和当时的场景谨慎选用,既符合自身身份,又要考虑到对方的身份地位。
4.1.2.3第三人称代词是指代替话语中涉及到的人、动物和其它事物。常见的有??? ?? ???? ???语法特征表现为有“数”和“性”的变化;语用色彩也很浓厚。如:???为平称,是对与自己身份地位相当的人的称呼;??是长辈对晚辈或对熟人的称呼;????为敬称,主要称呼自己敬重的人;???为蔑称,指称动物或憎恶之人。
5.小结
人称代词是语言词汇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指代和称谓双重功能,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发现两种语言在在人称代词称谓方面的差异性远大于共同性。共同性体现在两种语言对人称代词的分类都是根据话语双方间的关系,分为第一人称代词、第二人称代词和第三人称代词;在句子中都可以充当主语,定语和宾语成分;都有“数”和“性”的变化。差异性方面则体现在泰语人称代词在“数”和“性”的变化上比汉语更为复杂,且人称代词的数量及语用方面更为丰富,系统性更强。
注释:
[1]杨丽周.汉泰人称代词的称谓功能和语法特征.云南民族大学学报[J].第25卷第2期.2008年3月.第142页.
[2]潘德鼎.泰语教程.第三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0第148-149页.
参考文献:
[1]杨丽周.汉泰人称代词的称谓功能和语法特征.云南民族大学学报[J].第25卷第2期.2008.3.第142页.
[2]潘德鼎.泰语教程.第三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0.第148-149页.
[3]裴晓睿.泰语语法新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4]张清源.现代汉语知识辞典[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
[5]史仲文.胡晓林.中华文化精粹分类辞典[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8.第184-185页.
[6]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