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共抓大保护的综合效益正在显现。
一群群从全国各地来的游客在贵州赤水竹海间悠闲漫步,享受蓝蓝天、清清水;一度尘土飞扬的武汉青山区武青堤江滩上,亭台花草错落有致,船来船往的长三角港口正在由“黑”变“绿”,江景天光让人们流连忘返……
2016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时强调: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一年多来,有关部门和沿江11省市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践行新发展理念,保护与修复并举、应急与谋远并重、区域与流域互补,蜿蜒奔涌、繁衍文明的母亲河长江正逐渐重现“一江碧水、两岸青山”的固有美景。
关停关停!铁腕护长江
武汉市余家头水厂服务区内生活着60余万居民。数十年来,毗邻水厂的1.6公里江岸,形成了10多座非法码头,部分居民搭建违法建筑、圈地种菜、饲养家禽,造成这段岸线脏乱不堪、滩地生态破坏严重,极大威胁着水源地用水安全。
而今,临江路余家头堤岸郁郁葱葱,很难看出码头存在过的痕迹。武昌华润置地橡树湾小区2栋3楼居民张先生说,原来站在自家窗户边根本看不到江,只见连绵起伏的砂堆;去年上半年,政府下大力气整治非法码头,砂场“消失”了。“现在每天散步到堤边,眺望江中景色,生活惬意多了。”
国家发展改革委基础产业司副司长周小棋介绍,截至今年7月底,沿江省市共排查出长江干线非法码头1361座;应取缔的949座已全部关停。经过近两年的多轮集中整治,长江干线乱占岸线无序发展的现象基本得到遏制,一片片满目疮痍的长江岸线重现生机。
去年以来,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和沿江省市,先后开展沿江非法码头非法采砂专项整治、长江经济带化工污染整治、长江入河排污口专项检查、长江经济带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执法等四大专项行动。
重庆市关闭搬迁256家重污染企业,主城区基本实现没有钢铁厂、燃煤电厂、化工厂、燃煤锅炉。湖北省集中开展了“查、关、治、罚、复、退”环保专项整治,关停了楚源集团等一批“明星”违规企业;江苏省扎实开展危化品安全综合治理,取缔关闭“红表”企业490家,停产整顿“黄表”企业2344家,专家会诊检查一、二级重大危险源。
在长三角地区,密集的船舶和国际性港口造就了经济繁荣,也带来了较重的大气污染。9月1日起,长三角船舶排放控制区所有船舶到港以后按要求换用低硫燃油或使用岸电、尾气后处理等替代措施。去年4月1日,长三角船舶排放控制区核心港口上海港、宁波-舟山港、苏州港、南通港已率先实施船舶排放控制区方案,低硫油使用、硫排放监测与监管等顺利推进;加上港口岸基供电和港口LNG集装箱卡车等的应用,一个个繁忙的港口正在由“黑”变“绿”。
一手抓保护一手抓修复
湖北石首的倒口窑心滩治理工程是长江经济带重点工程——荆江河段航道整治工程的一部分。一排长方形黑色“箱式透水促淤结构”相当惹眼,它不仅可以固沙,还能保护长江生物。
长江航道局宜昌航道工程局项目经理张金来说,这是此种材料在我国的首次使用,上面的铁丝、网垫等,都是环保新材料,被水淹没后通过的一些小鱼小虾、微生物等,都可以在里面生长。
在整个荆江航道整治过程中,不但新理念、新工艺被大量应用,环境修复工程也被同步纳入其中。建设单位透露,航道整治工程总投资43.3亿元,用在生态环保上的資金超过2亿元,“一切努力都是为了打造生态航道。”
作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区,云南、贵州、四川、重庆等地大力开展天然林保护、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草等,森林覆盖率大幅提升,水土流失面积不断缩小。
四川加快实施大规模绿化全川行动、川西藏区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工程等,2016年完成营造林1113.7万亩。重庆实施了近200处水源地涵养和林业资源保护工程。
近年来,沿江省市一手抓环境保护,一手抓生态修复,使绿水青山发挥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紧邻棚户区760亩的戴家湖曾经粉煤灰堆积成山、垃圾遍地污水横流,近几年通过生态修复实现了浴火重生,成了武汉市第三大城市生态公园。上海吴淞炮台湾国家湿地公园曾是一片荒芜的炼钢废渣堆场,而今这片滩涂湿地绵延2公里,成为候鸟们迁徙路上的驿站。
此外,贵州草海、云南洱海源头、湖北洪湖、江苏太湖、江西鄱阳湖等重要湿地保护和修复工程稳步实施。浙江“五水共治”号角消灭黑臭河超过5000公里;湘江综合治理被列为湖南省政府“一号重点工程”,经过第一个三年行动计划,投入350多亿元、完成570多个重点治理项目,基本堵住了污染源头。
协同保护协同发展
长江经济带既是经济发展带,更是生态共同体,需要通力合作、协同保护。2016年以来,以省际协作为重点,沿江省市加快推进体制机制创新,2016年12月1日,长江经济带省际协商合作机制全面建立。
重庆、四川加强长江干流以及小流域,特别是跨境河流湖库水环境综合治理,建立成渝城市群等区域大气污染预警应急及联防联控机制;重庆、贵州、湖南、湖北建立跨区域环境保护联动协作机制和长江上游地区流域水库水情信息共享平台,加大流域环境监控力度。
一些啃硬骨头的改革举措也在稳步推进。长江干线四川段、江苏段海事管理统一由长江海事局直接领导,航道行政执法统一由长江海事局负责;长江航道局整合长江口航道管理局,实现政事企分离。一个更加顺畅、高效的长江航运行政管理体制应运而生。
与此同时,各省市一批重大的体制机制改革项目落地实施。重庆率先实施差异化产业“禁投清单”和环保负面清单。江苏推行环境资源区域补偿、绿色信贷、环境责任保险、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湖南优化全面小康分类推进考核机制,加大了生态环境等指标权重。贵州率先启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试点,全面实施“河长制”并延伸至乡镇。
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共抓大保护的综合效益正在显现。华新水泥副总裁刘凤山表示,环保标准提高了,不符合要求的污染企业就要关掉,对长远发展非常有利;生活垃圾处理、危废处理等环保业务,以及高端优质水泥的市场需求会给公司带来更大的效益。“保护是为了更好的发展,企业已经从国家战略中感受到获得感。”
一群群从全国各地来的游客在贵州赤水竹海间悠闲漫步,享受蓝蓝天、清清水;一度尘土飞扬的武汉青山区武青堤江滩上,亭台花草错落有致,船来船往的长三角港口正在由“黑”变“绿”,江景天光让人们流连忘返……
2016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时强调: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一年多来,有关部门和沿江11省市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践行新发展理念,保护与修复并举、应急与谋远并重、区域与流域互补,蜿蜒奔涌、繁衍文明的母亲河长江正逐渐重现“一江碧水、两岸青山”的固有美景。
关停关停!铁腕护长江
武汉市余家头水厂服务区内生活着60余万居民。数十年来,毗邻水厂的1.6公里江岸,形成了10多座非法码头,部分居民搭建违法建筑、圈地种菜、饲养家禽,造成这段岸线脏乱不堪、滩地生态破坏严重,极大威胁着水源地用水安全。
而今,临江路余家头堤岸郁郁葱葱,很难看出码头存在过的痕迹。武昌华润置地橡树湾小区2栋3楼居民张先生说,原来站在自家窗户边根本看不到江,只见连绵起伏的砂堆;去年上半年,政府下大力气整治非法码头,砂场“消失”了。“现在每天散步到堤边,眺望江中景色,生活惬意多了。”
国家发展改革委基础产业司副司长周小棋介绍,截至今年7月底,沿江省市共排查出长江干线非法码头1361座;应取缔的949座已全部关停。经过近两年的多轮集中整治,长江干线乱占岸线无序发展的现象基本得到遏制,一片片满目疮痍的长江岸线重现生机。
去年以来,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和沿江省市,先后开展沿江非法码头非法采砂专项整治、长江经济带化工污染整治、长江入河排污口专项检查、长江经济带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执法等四大专项行动。
重庆市关闭搬迁256家重污染企业,主城区基本实现没有钢铁厂、燃煤电厂、化工厂、燃煤锅炉。湖北省集中开展了“查、关、治、罚、复、退”环保专项整治,关停了楚源集团等一批“明星”违规企业;江苏省扎实开展危化品安全综合治理,取缔关闭“红表”企业490家,停产整顿“黄表”企业2344家,专家会诊检查一、二级重大危险源。
在长三角地区,密集的船舶和国际性港口造就了经济繁荣,也带来了较重的大气污染。9月1日起,长三角船舶排放控制区所有船舶到港以后按要求换用低硫燃油或使用岸电、尾气后处理等替代措施。去年4月1日,长三角船舶排放控制区核心港口上海港、宁波-舟山港、苏州港、南通港已率先实施船舶排放控制区方案,低硫油使用、硫排放监测与监管等顺利推进;加上港口岸基供电和港口LNG集装箱卡车等的应用,一个个繁忙的港口正在由“黑”变“绿”。
一手抓保护一手抓修复
湖北石首的倒口窑心滩治理工程是长江经济带重点工程——荆江河段航道整治工程的一部分。一排长方形黑色“箱式透水促淤结构”相当惹眼,它不仅可以固沙,还能保护长江生物。
长江航道局宜昌航道工程局项目经理张金来说,这是此种材料在我国的首次使用,上面的铁丝、网垫等,都是环保新材料,被水淹没后通过的一些小鱼小虾、微生物等,都可以在里面生长。
在整个荆江航道整治过程中,不但新理念、新工艺被大量应用,环境修复工程也被同步纳入其中。建设单位透露,航道整治工程总投资43.3亿元,用在生态环保上的資金超过2亿元,“一切努力都是为了打造生态航道。”
作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区,云南、贵州、四川、重庆等地大力开展天然林保护、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草等,森林覆盖率大幅提升,水土流失面积不断缩小。
四川加快实施大规模绿化全川行动、川西藏区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工程等,2016年完成营造林1113.7万亩。重庆实施了近200处水源地涵养和林业资源保护工程。
近年来,沿江省市一手抓环境保护,一手抓生态修复,使绿水青山发挥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紧邻棚户区760亩的戴家湖曾经粉煤灰堆积成山、垃圾遍地污水横流,近几年通过生态修复实现了浴火重生,成了武汉市第三大城市生态公园。上海吴淞炮台湾国家湿地公园曾是一片荒芜的炼钢废渣堆场,而今这片滩涂湿地绵延2公里,成为候鸟们迁徙路上的驿站。
此外,贵州草海、云南洱海源头、湖北洪湖、江苏太湖、江西鄱阳湖等重要湿地保护和修复工程稳步实施。浙江“五水共治”号角消灭黑臭河超过5000公里;湘江综合治理被列为湖南省政府“一号重点工程”,经过第一个三年行动计划,投入350多亿元、完成570多个重点治理项目,基本堵住了污染源头。
协同保护协同发展
长江经济带既是经济发展带,更是生态共同体,需要通力合作、协同保护。2016年以来,以省际协作为重点,沿江省市加快推进体制机制创新,2016年12月1日,长江经济带省际协商合作机制全面建立。
重庆、四川加强长江干流以及小流域,特别是跨境河流湖库水环境综合治理,建立成渝城市群等区域大气污染预警应急及联防联控机制;重庆、贵州、湖南、湖北建立跨区域环境保护联动协作机制和长江上游地区流域水库水情信息共享平台,加大流域环境监控力度。
一些啃硬骨头的改革举措也在稳步推进。长江干线四川段、江苏段海事管理统一由长江海事局直接领导,航道行政执法统一由长江海事局负责;长江航道局整合长江口航道管理局,实现政事企分离。一个更加顺畅、高效的长江航运行政管理体制应运而生。
与此同时,各省市一批重大的体制机制改革项目落地实施。重庆率先实施差异化产业“禁投清单”和环保负面清单。江苏推行环境资源区域补偿、绿色信贷、环境责任保险、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湖南优化全面小康分类推进考核机制,加大了生态环境等指标权重。贵州率先启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试点,全面实施“河长制”并延伸至乡镇。
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共抓大保护的综合效益正在显现。华新水泥副总裁刘凤山表示,环保标准提高了,不符合要求的污染企业就要关掉,对长远发展非常有利;生活垃圾处理、危废处理等环保业务,以及高端优质水泥的市场需求会给公司带来更大的效益。“保护是为了更好的发展,企业已经从国家战略中感受到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