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保持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合理适配度,形成相互促进、相互协调、相互融合、相互裨益的正反馈发展格局。
近年来,受国际竞争加剧、生产成本上升、投资回报率下降、部分产业产能过剩等因素影响,我国实体经济增速明显放缓,而同期金融、房地产等虚拟经济却发展迅速,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也不断走高,甚至出现了“一流企业做金融,二流企业做房产,三流企业做市场,四流企业做实业”的片面说法。不可否认,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结构性失衡已成为当前制约我国经济平衡健康发展的最突出矛盾之一,亟需引起重视。
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结构性失衡,具体表现为:
第一,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持续下降,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逐年提升。据统计,2012年到2016年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为38.66%、37.35%、36.31%、34.5%和33.31%,年均下滑1.1個百分点,而同期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为6.51%、6.92%、7.25%、8.44%和8.35%,5年内上升了近2个百分点。
第二,房地产价格快速增长,经济增长“房地产依赖症”严重。2003年到2016年我国城镇住房价格累计上涨4.6倍,同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累计增加3倍,房价收入比达22.95,远高于美国的3.39,到2016年,我国房地产总市值已达43万亿美元,远高于美国27.5万亿美元、日本19.8万亿美元的水平。另据测算,目前我国房地产对经济增长的直接、间接拉动超过20%,部分典型城市,如三亚、郑州、福州等,对地产投资依赖度(房地产开发投资/固定资产投资)甚至超过30%。
第三,“空转”套利动力增强,实体经济持续性“失血”现象突出。一方面货币发行量大幅增长,截至2017年6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63.13万亿元,是上半年GDP的四倍以上,另一方面实体经济企业严重缺乏资金,贷款难、贷款贵、贷款慢问题突出,同时大量资金流向房地产等虚拟经济领域,2017年上半年新增人民币贷款7.97万亿元,其中投向购房贷款3.77万亿元,占47.3%。
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结构性矛盾将严重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增长。主要表现在:
第一,削弱我国长期发展根基。实体经济持续萎缩,虚拟经济聚集过多资源,势必会降低生产要素配置和再配置的效率,极大扭曲产业结构、需求结构和收入分配结构,进而削弱长期增长动力基础,并对整个宏观经济运行带来“釜底抽薪”的后果,最终导致我国“后发赶超”动力不足、优势丧失。
第二,扭曲要素价格并造成资源错配。虚拟经济投资回报率高、回收快,但存在明显的羊群效应,过度膨胀必将挤占实体经济资金供给,形成生产性投资“挤出效应”,将扭曲生产要素价格并造成资源错配和供需失衡。
第三,累积系统性金融风险。虚拟经济利润率过高和规模无序扩张导致金融去杠杆难度加大,极易吸引短期投机资本参与炒作并引发市场动荡,若应对不当,甚至可能诱发系统性金融风险。
第四,影响主流社会价值观念。虚拟经济的异化增长将刺激人类欲望冲动并激发人性贪婪本性,导致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社会生活发生错乱,部分高校毕业生不惜放弃所学专业,扎推投身金融行业“挣快钱”,希冀“一夜暴富”就是典型例子。
在全球产业格局深度调整、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结构性矛盾既有内部原因,也有外部因素。第一,实体经济整体营商环境欠佳,市场监管不到位、信用体系建设滞后、“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数见不鲜,导致资本“脱实向虚”意向强烈。第二,实体经济综合税费负担仍然较重,在用地、用电、物流和人工成本快速上涨的同时,企业还需缴纳各类政府性基金和数量庞杂的行政性收费,无形中侵蚀了实体经济经营利润并大幅抑制了实体企业的发展活力。第三,发达国家吸引制造业回流,发展中国家比较优势充分发挥产生的“虹吸效应”,使得我国实体经济面临双重挤压,并大大压缩了实体企业利润空间,导致资本“务虚”动机不断上升。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有待改革,实体企业需要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机制,“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壁垒还一定程度存在,导致大量社会资本投资无门,争相追逐短期套利机会。
对于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之间的结构性失衡应综合施策,靶向发力,促进二者的协调发展。
第一,推动实施更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强宏观调控,以钢铁、煤炭等行业为重点,按照“消化一批、转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的途径,着力化解过剩产能,加快清除落后产能,使实体经济发展“轻装上阵”。按照“六降低、一提高、一引导”,即:降低税费负担、降低融资成本、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降低人工成本、降低用能用地成本、降低物流成本,提高资金周转效率,引导企业内部挖潜,切实降低实体经济运行成本。加快推进新旧动能接续转换,通过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培育壮大新动能。集聚创新创业资源,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完善创新体系建设,优化创新发展环境,以创新引领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第二,促进虚拟经济稳健发展、良序运行。回归本源,牢牢把握虚拟经济服务于实体经济原则,深入推进资本市场“四梁八柱”性质改革,加快修复和净化金融市场生态,推进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强化虚拟经济制度约束,筑牢市场准入、早期干预和处置退出三道防线,以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为底线,加快宏观审慎管理制度建设。创新金融信用产品,加大对内幕交易、金融欺诈以及非法集资等金融失信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快健全符合我国国情的金融法治体系。
第三,推进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协调融合发展。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都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的根基,虚拟经济是实体经济的血脉,没有实体经济,虚拟经济是“空中楼阁”;没有虚拟经济,实体经济是“无源之水”。切实采取前瞻性、针对性和务实性措施,抑制虚拟经济过度自我循环和膨胀。强化货币政策和产业政策协调,通过税收抵扣、贷款贴息、财政补贴、加速折旧等多种方式,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将更多信贷资金投向实体经济。保持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合理适配度,形成相互促进、相互协调、相互融合、相互裨益的正反馈发展格局。
近年来,受国际竞争加剧、生产成本上升、投资回报率下降、部分产业产能过剩等因素影响,我国实体经济增速明显放缓,而同期金融、房地产等虚拟经济却发展迅速,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也不断走高,甚至出现了“一流企业做金融,二流企业做房产,三流企业做市场,四流企业做实业”的片面说法。不可否认,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结构性失衡已成为当前制约我国经济平衡健康发展的最突出矛盾之一,亟需引起重视。
三大结构性失衡
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结构性失衡,具体表现为:
第一,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持续下降,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逐年提升。据统计,2012年到2016年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为38.66%、37.35%、36.31%、34.5%和33.31%,年均下滑1.1個百分点,而同期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为6.51%、6.92%、7.25%、8.44%和8.35%,5年内上升了近2个百分点。
第二,房地产价格快速增长,经济增长“房地产依赖症”严重。2003年到2016年我国城镇住房价格累计上涨4.6倍,同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累计增加3倍,房价收入比达22.95,远高于美国的3.39,到2016年,我国房地产总市值已达43万亿美元,远高于美国27.5万亿美元、日本19.8万亿美元的水平。另据测算,目前我国房地产对经济增长的直接、间接拉动超过20%,部分典型城市,如三亚、郑州、福州等,对地产投资依赖度(房地产开发投资/固定资产投资)甚至超过30%。
第三,“空转”套利动力增强,实体经济持续性“失血”现象突出。一方面货币发行量大幅增长,截至2017年6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63.13万亿元,是上半年GDP的四倍以上,另一方面实体经济企业严重缺乏资金,贷款难、贷款贵、贷款慢问题突出,同时大量资金流向房地产等虚拟经济领域,2017年上半年新增人民币贷款7.97万亿元,其中投向购房贷款3.77万亿元,占47.3%。
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结构性矛盾将严重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增长。主要表现在:
第一,削弱我国长期发展根基。实体经济持续萎缩,虚拟经济聚集过多资源,势必会降低生产要素配置和再配置的效率,极大扭曲产业结构、需求结构和收入分配结构,进而削弱长期增长动力基础,并对整个宏观经济运行带来“釜底抽薪”的后果,最终导致我国“后发赶超”动力不足、优势丧失。
第二,扭曲要素价格并造成资源错配。虚拟经济投资回报率高、回收快,但存在明显的羊群效应,过度膨胀必将挤占实体经济资金供给,形成生产性投资“挤出效应”,将扭曲生产要素价格并造成资源错配和供需失衡。
第三,累积系统性金融风险。虚拟经济利润率过高和规模无序扩张导致金融去杠杆难度加大,极易吸引短期投机资本参与炒作并引发市场动荡,若应对不当,甚至可能诱发系统性金融风险。
第四,影响主流社会价值观念。虚拟经济的异化增长将刺激人类欲望冲动并激发人性贪婪本性,导致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社会生活发生错乱,部分高校毕业生不惜放弃所学专业,扎推投身金融行业“挣快钱”,希冀“一夜暴富”就是典型例子。
在全球产业格局深度调整、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结构性矛盾既有内部原因,也有外部因素。第一,实体经济整体营商环境欠佳,市场监管不到位、信用体系建设滞后、“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数见不鲜,导致资本“脱实向虚”意向强烈。第二,实体经济综合税费负担仍然较重,在用地、用电、物流和人工成本快速上涨的同时,企业还需缴纳各类政府性基金和数量庞杂的行政性收费,无形中侵蚀了实体经济经营利润并大幅抑制了实体企业的发展活力。第三,发达国家吸引制造业回流,发展中国家比较优势充分发挥产生的“虹吸效应”,使得我国实体经济面临双重挤压,并大大压缩了实体企业利润空间,导致资本“务虚”动机不断上升。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有待改革,实体企业需要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机制,“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壁垒还一定程度存在,导致大量社会资本投资无门,争相追逐短期套利机会。
靶向发力,综合施策
对于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之间的结构性失衡应综合施策,靶向发力,促进二者的协调发展。
第一,推动实施更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强宏观调控,以钢铁、煤炭等行业为重点,按照“消化一批、转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的途径,着力化解过剩产能,加快清除落后产能,使实体经济发展“轻装上阵”。按照“六降低、一提高、一引导”,即:降低税费负担、降低融资成本、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降低人工成本、降低用能用地成本、降低物流成本,提高资金周转效率,引导企业内部挖潜,切实降低实体经济运行成本。加快推进新旧动能接续转换,通过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培育壮大新动能。集聚创新创业资源,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完善创新体系建设,优化创新发展环境,以创新引领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第二,促进虚拟经济稳健发展、良序运行。回归本源,牢牢把握虚拟经济服务于实体经济原则,深入推进资本市场“四梁八柱”性质改革,加快修复和净化金融市场生态,推进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强化虚拟经济制度约束,筑牢市场准入、早期干预和处置退出三道防线,以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为底线,加快宏观审慎管理制度建设。创新金融信用产品,加大对内幕交易、金融欺诈以及非法集资等金融失信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快健全符合我国国情的金融法治体系。
第三,推进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协调融合发展。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都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的根基,虚拟经济是实体经济的血脉,没有实体经济,虚拟经济是“空中楼阁”;没有虚拟经济,实体经济是“无源之水”。切实采取前瞻性、针对性和务实性措施,抑制虚拟经济过度自我循环和膨胀。强化货币政策和产业政策协调,通过税收抵扣、贷款贴息、财政补贴、加速折旧等多种方式,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将更多信贷资金投向实体经济。保持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合理适配度,形成相互促进、相互协调、相互融合、相互裨益的正反馈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