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莲花县是个传统的农业县,也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七分半山分半田,一分道路和庄园”是莲花现状的真实写照。全县国土面积1062.6平方公里,辖13个乡镇,157个行政村,总人口25.6万,其中贫困崂动力1.6万,全县外出务工人员达7.3万,务工收入普遍较低。面对这一现状,莲花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其中“雨露计划”培训工作从2005年12月开始,县扶贫办在上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不断创新机制,积极探索培训模式,努力开展各项培训工作,通过几年的实施,培训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显著。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脱贫致富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开展情况
进入新世纪后,扶贫开发工作出现了一些新特点,国家明确提出扶贫开发工作必须采取自然资源开发和人力资源开发并重的战略,扶贫先扶志,治贫先治愚。为适应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需要,根据上级文件精神,莲花县制定了《莲花县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实施方案》,该方案规定了培训指导思想、培训对象、培训内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培训工作检查验收等内容。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是一项长期性、艰巨性的任务,需要长期打算,科学规划。2007年6月,该县扶贫办对全县农村劳动力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摸底调查,摸清了全县农村劳动力的现状,制定了《莲花县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规划》。根据培训学员意愿和市场用工需求,该县先后确定省级培训基地两家,即赣江职业技术学校、南昌女子学校,市级培训基地两家,即萍乡工业工程技术学院、萍乡工业学校,他们开设模具、服装、数控、电子、机电一体化、制冷与空调等专业,培养了二批“中高级技师”。同时该县还先后确定县级培训基地四家,即莲花县职业技术学校、莲花县长安农机技术培训学校、莲花县技能培训学校(2008年取消)、莲花县同发驾校,他们开设的专业有电动缝纫、电脑、电焊、酒店服务、报账、礼仪、市场营销、农机操作与维修、会计、汽车驾驶等lO个专业。截止2010年8月,全县共转移培训农村贫困劳动力6千余人,稳定就业率在95%以上:就业人员月工资在1200元以上,基本实现了“培训一人,转移就业一人,脱贫一家”的目标。
二、主要经验和做法
(一)严格使用扶贫培训资金。按照省财政厅、省扶贫办制定的《江西省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要求,严格项目管理,做到资金到项目、管理到项目、核算到项目,规范资金运行,确保项目资金专款专用。对截留、滞留、挪用、冒领、造假甚至贪污“雨露计划”培训补助资金的,严格追究责任,坚决予以查处。培训补助资金采取“培训券”的方式操作,培训对象培训结束后,受训农民要在培训券背面如实填写有关内容,并附上本人身份证复印件,由培训基地凭培训学员的报名登记表、花名册和开班申请、验收报告、学员考试成绩、教程方案等,方可到县财政局申请拨付补助资金。
(二)严把培训对象,狠抓培训质量。培训对象以16~45周岁、具有一定文化基础、身体健康、有转移愿望的农村贫困中青年劳动力为主。原则上以本县年人均纯收入低于贫困线以下的贫困人口为主要对象,并适当兼顾贫困户中的复员退伍士兵和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的村干部,以及能帮助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的骨干。培训是手段,输出才是目的。为了使培训学员“培训好、输得出、留得住、能挣钱”,该县狠抓培训质量,注重培训基地的内部管理。截止目前,全县培训转移的贫困劳动力都能达到用工单位的各项要求,用人单位反映较好并长期与培训基地签订了培训用工合同。这些学员有的已经成为用工单位的技术骨干,有的已经脱贫走上致富之路。例如焊工学员李佳,现年19岁,家住荷塘乡长曲湾村,初中毕业后随父母在县城收废品为生,每天早出晚归,走村串户,挣回来的却是微薄收入,仅供养家糊口。听说同村青年胡雪平在“雨露计划”培训基地学习焊工后,在福建于电焊这个工种,每月收入近3000元,二年后家里盖起了两层小洋楼。于是李佳在2008年来到莲花职校参加焊工培训,结业后由学校输送到上海打工,凭着熟练的焊工技术和吃苦耐劳的工作精神,很快得到厂方的重用,3个月后提拔为车间组长,月工资涨到2600元,家庭经济状况发生了明显改变。
(三)规范项目管理,加强日常督查。一是严格项目审批手续,培训基地开班前必须向县扶贫办报送开班申请表和详细的培训方案;二是项目审批后,培训基地必须上报“学员登记表”由扶贫办抽查核实;三是培训开班期间,财政和扶贫要进行临时性的突击检查,防止弄虚作假现象发生;四是培训结业后,培训基地必须报送填写好学员成绩的“学员登记表”:和验收申请报告,交扶贫办验收核实;五是每期培训班完成后,培训基地必须建立完整规范的档案资料,基地和扶贫办各存一份。
(四)大力宣传扶贫培训优惠政策。为解决贫困劳动力思想保守的问题,改变过去那种“读完初中,外出打工”的陈旧思想,引导树立“经过培训当技工,进城务工路路通”的新型就业现象,该县利用广播电视、宣传车等大力宣传,积极引导贫困劳动力参加转移培训,使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做到家喻户晓,深入民心。
(五)大力开展订单培训。订单培训是做好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重要一环。该县要求培训基地把订单培训作为重点工作来抓。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培训基地就培训什么样的人才,增强了培训的针对性。2010年S月,莲花,南岭乡回乡创业青年贺银华,在家门口创办、一制鞋企业,需培训机械操作工48人,县职校得到用工信息后,及时与贺先生联系,签订订单培训,并从浙江高薪聘请一位青年技师对订单学员进行授课,现培训学员已全部上岗就业,培训学校、用工单位和培训学员三方都比较满意,反映较好。
(六)依托市场抓培训。为确保培训对象“有门路、有工做、有钱赚、有保障”,该县坚持做到市场化运作,实行定向输出,要求培训基地派出驻外信息员,及时收集用工信息,反馈培训项目,准确把握市场人才需求趋势,及时调整人才培训输出结构,做到市场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2007年8月县职校驻广东信息员得知一外资企业需50名电子工人,信息反馈后双方经友好协商,签订培训协议,使培训工作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七)加强跟踪服务。切实维护培训学员合法权益。建立培训输出档案,对每位学员的年龄、文化程度、培训单位、培训专业、培训时间、工资收入等登记造册,安排了40人以上的企业,培训基地派出老师跟班一年,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中出现的实际问题,维护其合法权益,解除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目前,培训基地已形成一个跟踪服务网络,走上规范化的跟踪服务之路。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培训资源分散,有待整合。现在对农民进行培训的主要机构有就业局、农业局、扶贫办和其他社会办事机构,各培训单位力量相对薄弱,有待进一步整合。二是“雨露计划”培训补助标准偏低,有些专业无法免费完整培训。三是缺少统一教材。目前各培训基地对培训学员发放的教材是在市场上购买的,不是针对农村贫困劳动力培训专用教材,教材各章节知识面深浅程度不一,不通俗易懂,培训学员由于文化程度低,在较短时间内难以全面接受新的技能知识。
责任编辑:上官涛
一、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开展情况
进入新世纪后,扶贫开发工作出现了一些新特点,国家明确提出扶贫开发工作必须采取自然资源开发和人力资源开发并重的战略,扶贫先扶志,治贫先治愚。为适应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需要,根据上级文件精神,莲花县制定了《莲花县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实施方案》,该方案规定了培训指导思想、培训对象、培训内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培训工作检查验收等内容。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是一项长期性、艰巨性的任务,需要长期打算,科学规划。2007年6月,该县扶贫办对全县农村劳动力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摸底调查,摸清了全县农村劳动力的现状,制定了《莲花县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规划》。根据培训学员意愿和市场用工需求,该县先后确定省级培训基地两家,即赣江职业技术学校、南昌女子学校,市级培训基地两家,即萍乡工业工程技术学院、萍乡工业学校,他们开设模具、服装、数控、电子、机电一体化、制冷与空调等专业,培养了二批“中高级技师”。同时该县还先后确定县级培训基地四家,即莲花县职业技术学校、莲花县长安农机技术培训学校、莲花县技能培训学校(2008年取消)、莲花县同发驾校,他们开设的专业有电动缝纫、电脑、电焊、酒店服务、报账、礼仪、市场营销、农机操作与维修、会计、汽车驾驶等lO个专业。截止2010年8月,全县共转移培训农村贫困劳动力6千余人,稳定就业率在95%以上:就业人员月工资在1200元以上,基本实现了“培训一人,转移就业一人,脱贫一家”的目标。
二、主要经验和做法
(一)严格使用扶贫培训资金。按照省财政厅、省扶贫办制定的《江西省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要求,严格项目管理,做到资金到项目、管理到项目、核算到项目,规范资金运行,确保项目资金专款专用。对截留、滞留、挪用、冒领、造假甚至贪污“雨露计划”培训补助资金的,严格追究责任,坚决予以查处。培训补助资金采取“培训券”的方式操作,培训对象培训结束后,受训农民要在培训券背面如实填写有关内容,并附上本人身份证复印件,由培训基地凭培训学员的报名登记表、花名册和开班申请、验收报告、学员考试成绩、教程方案等,方可到县财政局申请拨付补助资金。
(二)严把培训对象,狠抓培训质量。培训对象以16~45周岁、具有一定文化基础、身体健康、有转移愿望的农村贫困中青年劳动力为主。原则上以本县年人均纯收入低于贫困线以下的贫困人口为主要对象,并适当兼顾贫困户中的复员退伍士兵和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的村干部,以及能帮助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的骨干。培训是手段,输出才是目的。为了使培训学员“培训好、输得出、留得住、能挣钱”,该县狠抓培训质量,注重培训基地的内部管理。截止目前,全县培训转移的贫困劳动力都能达到用工单位的各项要求,用人单位反映较好并长期与培训基地签订了培训用工合同。这些学员有的已经成为用工单位的技术骨干,有的已经脱贫走上致富之路。例如焊工学员李佳,现年19岁,家住荷塘乡长曲湾村,初中毕业后随父母在县城收废品为生,每天早出晚归,走村串户,挣回来的却是微薄收入,仅供养家糊口。听说同村青年胡雪平在“雨露计划”培训基地学习焊工后,在福建于电焊这个工种,每月收入近3000元,二年后家里盖起了两层小洋楼。于是李佳在2008年来到莲花职校参加焊工培训,结业后由学校输送到上海打工,凭着熟练的焊工技术和吃苦耐劳的工作精神,很快得到厂方的重用,3个月后提拔为车间组长,月工资涨到2600元,家庭经济状况发生了明显改变。
(三)规范项目管理,加强日常督查。一是严格项目审批手续,培训基地开班前必须向县扶贫办报送开班申请表和详细的培训方案;二是项目审批后,培训基地必须上报“学员登记表”由扶贫办抽查核实;三是培训开班期间,财政和扶贫要进行临时性的突击检查,防止弄虚作假现象发生;四是培训结业后,培训基地必须报送填写好学员成绩的“学员登记表”:和验收申请报告,交扶贫办验收核实;五是每期培训班完成后,培训基地必须建立完整规范的档案资料,基地和扶贫办各存一份。
(四)大力宣传扶贫培训优惠政策。为解决贫困劳动力思想保守的问题,改变过去那种“读完初中,外出打工”的陈旧思想,引导树立“经过培训当技工,进城务工路路通”的新型就业现象,该县利用广播电视、宣传车等大力宣传,积极引导贫困劳动力参加转移培训,使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做到家喻户晓,深入民心。
(五)大力开展订单培训。订单培训是做好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重要一环。该县要求培训基地把订单培训作为重点工作来抓。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培训基地就培训什么样的人才,增强了培训的针对性。2010年S月,莲花,南岭乡回乡创业青年贺银华,在家门口创办、一制鞋企业,需培训机械操作工48人,县职校得到用工信息后,及时与贺先生联系,签订订单培训,并从浙江高薪聘请一位青年技师对订单学员进行授课,现培训学员已全部上岗就业,培训学校、用工单位和培训学员三方都比较满意,反映较好。
(六)依托市场抓培训。为确保培训对象“有门路、有工做、有钱赚、有保障”,该县坚持做到市场化运作,实行定向输出,要求培训基地派出驻外信息员,及时收集用工信息,反馈培训项目,准确把握市场人才需求趋势,及时调整人才培训输出结构,做到市场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2007年8月县职校驻广东信息员得知一外资企业需50名电子工人,信息反馈后双方经友好协商,签订培训协议,使培训工作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七)加强跟踪服务。切实维护培训学员合法权益。建立培训输出档案,对每位学员的年龄、文化程度、培训单位、培训专业、培训时间、工资收入等登记造册,安排了40人以上的企业,培训基地派出老师跟班一年,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中出现的实际问题,维护其合法权益,解除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目前,培训基地已形成一个跟踪服务网络,走上规范化的跟踪服务之路。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培训资源分散,有待整合。现在对农民进行培训的主要机构有就业局、农业局、扶贫办和其他社会办事机构,各培训单位力量相对薄弱,有待进一步整合。二是“雨露计划”培训补助标准偏低,有些专业无法免费完整培训。三是缺少统一教材。目前各培训基地对培训学员发放的教材是在市场上购买的,不是针对农村贫困劳动力培训专用教材,教材各章节知识面深浅程度不一,不通俗易懂,培训学员由于文化程度低,在较短时间内难以全面接受新的技能知识。
责任编辑:上官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