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出日落日出日落/时空换不停/越来越多的脸庞陌生/这世界越来越冷清/日出日落日出日落/名利早忘记/伤悲和快乐我都经过/常常会翻出来回忆/假如能回头再来一遍/有许多错误要改过/肯定对爱过我的人们献更多。”——费翔《日出日落》
初见
1995年。维也纳。Jesse 遇到Celine。火车上,阳光透过玻璃,有一种珍珠般的迷人光泽,勾出两人年轻的轮廓,细描细画,千般笑语,眉目清俊,总是好。她,金发碧眼,甜美迷人的微笑;他,棕色短发,调皮叛逆的眼神。在火车上的美丽邂逅,从素不相识到眼光交融,本只有一夜的宿命却因为他的大胆邀约,她的欣然允答得以延续。
总是这样。一些话,一些问题,一些交错而又闪烁的眼神。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情愫,一种躲闪不及的感情,或许,并没有想过要躲闪什么。维也纳的风景成了最好的底色,命运之神才是深知妙手偶得之的那一个。那么,就不说偶然,也不说注定。只说,在那样的时刻,一切,该发生的都发生了。如同太阳每天升起。
汽车巴士上,他们诚实相答,言语间有些闪躲却又态度坦然,爱情的复杂和莫可名状像是难以逃脱的话题。观光缆车上,他词不达意,多瑙河、落日、美丽的景致,略有些尴尬的气氛,她微笑着问:你是在说你想要吻我吗?于是他们相拥接吻。宁静安详的教堂,她述说着自己奇怪的感觉:就像是一个卧床垂死的老妇人,而生活就像是她的某种回忆;而他,则更像个孩子,常想象自己还是个13岁的孩子,不知该如何去做个大人,假装过着自己的生活,就好像自己在为一部精彩的戏剧作彩排。
不知名的小巷里,两人坐在大木箱上,谈起各自对未来的期许和忧虑,一路说笑调侃的两个年轻人刹那间严肃起来的神情,竟让人怦然心动;咖啡店的虚拟电话,一来一往的回答,忐忑紧张的疑虑,机敏幽默的安慰,他们如此婉转地表达了的自己的爱意,没有一丝一毫的沉默尴尬,如此鲜活美好。河边的游轮上,杯中摇曳的蜡烛,两人分明不舍又故作洒脱的“成年人的理性约定”,说过了再见,强忍着离愁别绪相视一笑,小提琴曲随即悠悠响起;清晨的街边,伴着古钢琴练习曲,他拉着她翩翩起舞,认真地凝视着她,郑重地说要在心底留下她的样子;街头雕像的底座上,他低沉着嗓音学Dylan Thomas念W.H.Auden的诗,她安心地躺在他怀里;火车站上,他们匆忙间定下6个月后的约定,就这样各奔东西。
不知始于何时的发生,才是最自然最应该的发生。可是,别离是注定的,于是,把一生的时光,都浓缩进十几个小时,把一生的白昼,都付给一个黑夜。在日出时刻,说再见,却不给承诺。
重逢
2004年。巴黎。Jesse 再一次遇到Celine。
落日余晖,像陈年的香槟,不动声色地诱人心魄。转角的咖啡店,他们谈论着对方的改变,曾经同在一个城市,却只有擦肩而过的缘分。Jesse已为人父,怀念一次完美的相逢和一个完美的女子;Celine在爱情中流浪,寻找不到可以停泊的方向。他,多了几分成熟,忙于推销自己的新作,有妻有子,像是所有表面光鲜的成功人士;她,面颊消瘦,致力于环保事业,依然单身,犹如所有独立坚强的女性。
漫步在公园,他清楚地记得那一晚的每一个细节,而她却把那一夜作为曾经放在了记忆的抽屉中,“ 如果不必涉及过去回忆是一件美好的事情”——空留下如此伤感的慨叹。
塞纳河的观光船上,他们迎风立于船头,她那美丽的金发,浅浅的微笑,依旧妩媚动人。他们都遗憾地向往如果那天可以相逢,虽然明知那是一个早已惊醒的美梦。他略带自嘲的讲述自己的婚姻,似乎只是某种责任的束缚而不是激情的碰撞;而她也坦诚自己虽然在职业上是个女强人,却仍需要一个爱她也能让她爱的男人。
汽车上,她难以自已的感情突然迸发,所有的激情和浪漫都在那一夜被拿走,现实和爱似乎总与她背道而驰,她那因为爱情挫败而变得敏感脆弱的心颤抖得让人不知该如何怜惜;而他看似平稳幸福的生活下面静如死水,望着他的妻子却像是在百万英里之外,他只得将浪漫主义的爱情全部寄托在她没有出现的那一天。
在她的小屋里,她抱着吉他坐在他对面,弹唱起“Let Me Sing You A Waltz”,像是无数个充满思念的寂寞夜晚,淡淡的忧伤和惆怅。他们的目光不再闪躲,而是柔情地注视,像是沉醉在9年前的时光里,一切年轻美好。在她唱到“My Little Jesse”时,略略的停顿,难以掩藏内心的波动。
故事有一丝淡淡的苦涩,只因为某些小小的变故,让他们没有再次相遇在维也纳的站台上,让他们此后的命运由此发生变化。两部相隔9年的影片,同样的导演Richard Linklater,同样的一对男女主人公演绎,从1995到2004年,主角和观众都成长了,导演也没有打算再把童话延续,上集充满年轻的梦想与期望,这次却多着墨于成年人对生命的反省。
其他
希望总是美好而脆弱的,而现实总是残酷而坚硬。尽管我们渴望了解结局,但没有结局的故事却保留了希望,有希望才有憧憬,有憧憬才有幸福。比如说死亡,每个人都知道一定会死,但正是因为我们不知道我们确切的死亡时刻,因此这确定的结局由于时间的不确定而给我们带来了希望,否则每个人的生命都会是一个痛苦的过程。
电影没有多少刻意的情节,主要是靠男女主人公的对话来推动,再配上维也纳美丽的风光,很有那么点忧郁的蓝调风格。结尾处搞了一个金庸《雪山飞狐》式的结局,两个人相约一年后相聚,这开放式的结尾给故事保留了一丝希望,也冲淡了离别的愁绪,留下了一丝令人愉悦的忧伤。
现实的残酷,家庭,责任,工作,这一切将年轻时的梦想击得粉碎,凯鲁亚克曾经说过:“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显然,这只是一种奢望。现在的人生就是“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一切都不同了,往日的亲密与现在的陌生摩擦出一些尴尬,一些隔阂,一些无奈,一些失落。
初见
1995年。维也纳。Jesse 遇到Celine。火车上,阳光透过玻璃,有一种珍珠般的迷人光泽,勾出两人年轻的轮廓,细描细画,千般笑语,眉目清俊,总是好。她,金发碧眼,甜美迷人的微笑;他,棕色短发,调皮叛逆的眼神。在火车上的美丽邂逅,从素不相识到眼光交融,本只有一夜的宿命却因为他的大胆邀约,她的欣然允答得以延续。
总是这样。一些话,一些问题,一些交错而又闪烁的眼神。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情愫,一种躲闪不及的感情,或许,并没有想过要躲闪什么。维也纳的风景成了最好的底色,命运之神才是深知妙手偶得之的那一个。那么,就不说偶然,也不说注定。只说,在那样的时刻,一切,该发生的都发生了。如同太阳每天升起。
汽车巴士上,他们诚实相答,言语间有些闪躲却又态度坦然,爱情的复杂和莫可名状像是难以逃脱的话题。观光缆车上,他词不达意,多瑙河、落日、美丽的景致,略有些尴尬的气氛,她微笑着问:你是在说你想要吻我吗?于是他们相拥接吻。宁静安详的教堂,她述说着自己奇怪的感觉:就像是一个卧床垂死的老妇人,而生活就像是她的某种回忆;而他,则更像个孩子,常想象自己还是个13岁的孩子,不知该如何去做个大人,假装过着自己的生活,就好像自己在为一部精彩的戏剧作彩排。
不知名的小巷里,两人坐在大木箱上,谈起各自对未来的期许和忧虑,一路说笑调侃的两个年轻人刹那间严肃起来的神情,竟让人怦然心动;咖啡店的虚拟电话,一来一往的回答,忐忑紧张的疑虑,机敏幽默的安慰,他们如此婉转地表达了的自己的爱意,没有一丝一毫的沉默尴尬,如此鲜活美好。河边的游轮上,杯中摇曳的蜡烛,两人分明不舍又故作洒脱的“成年人的理性约定”,说过了再见,强忍着离愁别绪相视一笑,小提琴曲随即悠悠响起;清晨的街边,伴着古钢琴练习曲,他拉着她翩翩起舞,认真地凝视着她,郑重地说要在心底留下她的样子;街头雕像的底座上,他低沉着嗓音学Dylan Thomas念W.H.Auden的诗,她安心地躺在他怀里;火车站上,他们匆忙间定下6个月后的约定,就这样各奔东西。
不知始于何时的发生,才是最自然最应该的发生。可是,别离是注定的,于是,把一生的时光,都浓缩进十几个小时,把一生的白昼,都付给一个黑夜。在日出时刻,说再见,却不给承诺。
重逢
2004年。巴黎。Jesse 再一次遇到Celine。
落日余晖,像陈年的香槟,不动声色地诱人心魄。转角的咖啡店,他们谈论着对方的改变,曾经同在一个城市,却只有擦肩而过的缘分。Jesse已为人父,怀念一次完美的相逢和一个完美的女子;Celine在爱情中流浪,寻找不到可以停泊的方向。他,多了几分成熟,忙于推销自己的新作,有妻有子,像是所有表面光鲜的成功人士;她,面颊消瘦,致力于环保事业,依然单身,犹如所有独立坚强的女性。
漫步在公园,他清楚地记得那一晚的每一个细节,而她却把那一夜作为曾经放在了记忆的抽屉中,“ 如果不必涉及过去回忆是一件美好的事情”——空留下如此伤感的慨叹。
塞纳河的观光船上,他们迎风立于船头,她那美丽的金发,浅浅的微笑,依旧妩媚动人。他们都遗憾地向往如果那天可以相逢,虽然明知那是一个早已惊醒的美梦。他略带自嘲的讲述自己的婚姻,似乎只是某种责任的束缚而不是激情的碰撞;而她也坦诚自己虽然在职业上是个女强人,却仍需要一个爱她也能让她爱的男人。
汽车上,她难以自已的感情突然迸发,所有的激情和浪漫都在那一夜被拿走,现实和爱似乎总与她背道而驰,她那因为爱情挫败而变得敏感脆弱的心颤抖得让人不知该如何怜惜;而他看似平稳幸福的生活下面静如死水,望着他的妻子却像是在百万英里之外,他只得将浪漫主义的爱情全部寄托在她没有出现的那一天。
在她的小屋里,她抱着吉他坐在他对面,弹唱起“Let Me Sing You A Waltz”,像是无数个充满思念的寂寞夜晚,淡淡的忧伤和惆怅。他们的目光不再闪躲,而是柔情地注视,像是沉醉在9年前的时光里,一切年轻美好。在她唱到“My Little Jesse”时,略略的停顿,难以掩藏内心的波动。
故事有一丝淡淡的苦涩,只因为某些小小的变故,让他们没有再次相遇在维也纳的站台上,让他们此后的命运由此发生变化。两部相隔9年的影片,同样的导演Richard Linklater,同样的一对男女主人公演绎,从1995到2004年,主角和观众都成长了,导演也没有打算再把童话延续,上集充满年轻的梦想与期望,这次却多着墨于成年人对生命的反省。
其他
希望总是美好而脆弱的,而现实总是残酷而坚硬。尽管我们渴望了解结局,但没有结局的故事却保留了希望,有希望才有憧憬,有憧憬才有幸福。比如说死亡,每个人都知道一定会死,但正是因为我们不知道我们确切的死亡时刻,因此这确定的结局由于时间的不确定而给我们带来了希望,否则每个人的生命都会是一个痛苦的过程。
电影没有多少刻意的情节,主要是靠男女主人公的对话来推动,再配上维也纳美丽的风光,很有那么点忧郁的蓝调风格。结尾处搞了一个金庸《雪山飞狐》式的结局,两个人相约一年后相聚,这开放式的结尾给故事保留了一丝希望,也冲淡了离别的愁绪,留下了一丝令人愉悦的忧伤。
现实的残酷,家庭,责任,工作,这一切将年轻时的梦想击得粉碎,凯鲁亚克曾经说过:“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显然,这只是一种奢望。现在的人生就是“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一切都不同了,往日的亲密与现在的陌生摩擦出一些尴尬,一些隔阂,一些无奈,一些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