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部门预算管理的过程中,财政支出事前绩效评价占据重要位置。这一环节处理的好坏对最终决策的正确与否具有重要的影响。财政支出事前绩效评价关系着事前规划的科学性程度、制定方案的可行性程度和预算目标与结果的合理性程度等。健全的财政支出事前绩效评价机制可以有效的对财政风险进行评估。本文立足于部门预算的财政支出事前绩效评价,简要概述了其内涵和相关理论知识,详细分析了当前部门预算的财政支出事前绩效评价体系存在的缺陷和不足,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具有建设性的对策和改进建议,希望能为相关人士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一、有关部门预算的财政支出事前绩效评价的理论概念
(一)部门预算财政支出事前绩效评估的概念
事前绩效评估工作是财政部门或者单位依据国家政策要求,结合事业发展的规划部署,选用科学合理的评估方式,对项目是否成立展开分析评估,内容包含判断资金的投入与产出,验证实施方案是否可行等多个方面。在此基础上,政府部门对财政资金预算管理的关键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分别体现在:政府部门推行的政策是否合理;财政资金的支出是否遵循了人民的意愿;对各部门的管理是否形成了良好的氛围。事前绩效评估能够有效判定政府行为有没有做到这三个方面的内容。财政支出事前绩效评估主要负责事项有:预算计划和绩效目标是否正确,预算的初步结构是否可以成真,财政资金是否存在危险等。
(二)部门预算的财政支出事前绩效评价的理论根据
1.依据公共产品理论
从公共经济学理论的角度出发,社会产品包括私人产品和公共产品。私人产品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公共产品的效果和作用则是不可分割的,当个人使用和消费了公共产品后,不会妨碍他人的消费,也不可以阻止和干预他人的使用。众所周知,政府是公共产品主要提供者,像国防、环境保护、法律设施、基础科学研究等,所以,政府能否合理的使用财政资金提供公共产品,作出的政府决策能否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就迫切的需要建立健全财政支出事前绩效评价机制,使财政的每一笔支出都更好地造福百姓、服务社会。
2.依据委托代理理论
财政支出事前绩效评价工作具有事项繁多、内容复杂、专业性强的特点。部门工作人员受到业务专业性的限制,在项目绩效评价工作上有时捉襟见肘,将绩效评价工作委托给专业能力强、效率高的绩效评价机构对将要开展的项目进行事前绩效评价。一方面,随着社会对岗位分配的精细化程度要求越来越高,专业技能较硬、综合素质较高的优秀代理人显得尤为重要。他们以财政支出事前绩效评价为工作,会用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按照委托方的标准和要求去做,让委托方满意。另一方面,在应对突如其来的核实考察时,也有效防止了部门人员伪造数据、知法犯法,有效提升绩效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合理性。
3.依据财政三大职能
财政以效率优先的原则通过合理调配现有的社会经济资源,实现资源结构优化配置;政府通过税收、财政补贴等财政手段调整国民收入再分配,实现公平收入分配;通过财政预算收支、制度性安排、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投资政策向配合进行调节经济,实现经济稳定的职能。财政部门开展事前绩效评价能更好的实现财政职能,更好的服务社会。
(三)事前评估遵循的基本原则
以依法依规为主导,以秉承绩效为指引,以科学规范为保证,以客观公正为原则,以精简高效为支撑,开展财政支出事前绩效评价。事前评估在合法合规的法律框架内,秉持着绩效为指引,注重程序的规范性,以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式,以“公开、公平、公正”作为基本原则,结合多层面完成项目政策评估。
二、在部门预算基础上的财政支出事前绩效评价工作的不足之处
(一)财政支出事前绩效评的机制还不够健全
纵观当前现状,个别地方没有明确制定财政支出事前绩效制度,部分地区虽然制定制度,但是内容不详细、可操作性不强,让工作人员无法准确实施,造成制度落实上的偏差,一定程度上制约评价工作的价值和意义,从而影响了部门的健康有序发展。
(二)部门预算支出事前绩效评价指标不明确
现阶段,基层政府和部门对财政支出事前绩效评价需要提高重视程度,对绩效评价需要的指标缺乏合理性,从而影响绩效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实效性。若部门采用传统的指标进行事前评价工作,不全面考量各项相关内容,将无法透明、公开、有效的开展财政支出事前绩效评价工作。
(三)基层部门对绩效评价工作意识不足
基层部门对绩效评价依旧存在着认识不全面的问题,甚至有误区的存在。主要体现在:一是基层部门绩效评价工作不能涵盖工作的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每个项目完工后才进行绩效评价,单位在每年年度终了进行一次绩效评价。绩效评价工作形式化,使得绩效评价工作的开展走过场,导致评价结果的不公正性和没有意义。二是不能详细了解、全面认识绩效评价体系,绩效评价不能做到各部门共同参与,导致绩效评价变成针对财务部门或预算部门的绩效评价。
(四)缺乏专业水平高的工作者
在绩效评价过程中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具有专业的绩效评价知识与能力,由于各基层部门负责绩效评价的人员对绩效评价知识的掌握不全面,缺乏积极性,导致绩效评价工作虚设,制约了绩效评价工作的开展。另外,随着政府绩效评价工作的重视,从事绩效评价的第三方评价机构应运而生,但从业人员也存在職业素质参差不齐,对绩效评价工作一知半解,严重影响对绩效评价结果的质量。
三、关于部门预算的财政支出事前绩效评价体系的有效措施
(一)进一步明确财政支出事前绩效评价责任、分工
各部门是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开展的责任主体,对本单位的整体预算绩效负责,做到项目责任到人,对于重大项目依照绩效终身责任追究制度予以管理。财政部门需要预先拟定评估办法和工作流程,发挥带领和督导作用,强化重大政策指引和项目绩效管理,对最终的事前评估结果进行审核。可以借助第三方机构进行事前评估作为补充,注重评估结果与预算安排两者相互关系。部门应该确保事前评估实施的合理性,优化项目库的数据管理,提交与事前评估结果相一致的预算申请,更好的配合财政部门进行事前评估工作。 (二)进一步完善财政支出事前绩效评价体系、机制
1.建立健全预算績效指标和标准体系。财政部门注重定量和定性相结合,优化绩效指标框架。各部门需要明确自身的核心绩效指标,参照绩效考核体系标准水平,构建动态化的协调机制,用于保障预算绩效体系功能效用、发挥。绩效指标和标准体系需要与社会公共服务相契合,衔接匹配项目的支出标准,重点关注结果内容,强化实际业绩的考核过程。
2.建立健全预算绩效管理制度。财政部门明确预算绩效管理的工作内容,按照既定的流程步骤,制定预算绩效管理办法,建立完善的绩效管理制度,涵盖绩效管理多层级的内容,增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各部门独立完成适合自身实际状况的绩效管理制度,简化工作流程,提升绩效管理效率,确保业务工作操作的一致性。
3.建立健全绩效激励约束机制。财政部门需要将绩效结果与预算安排相关联,结合政策调整的协调性,遵从部门单位的整体绩效水平,优先保障并认可优质政策和项目。对于一般性的政策和项目及时提出改进措施,高效的完成绩效管理调整工作。当然,严肃处理无效的资金支出,取消长期沉淀资金,结合规则要求进行资金的统筹规划。
4.建立健全预算绩效信息公开机制。各部门需要将本单位的部门预决算草案报送财政部门,内容涉及重大政策、项目的绩效目标等内容。并将绩效自评情况和评价结果向社会公众公开,接受社会群众的广泛监督。财政部门强化绩效信息公开效果,对于重点支出项目的预算草案向人大报告,增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开展的透明程度。
(三)进一步提高财政支出事前绩效评价意识、理念
政府部门需要进一步提升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组织管理,树立绩效意识,按照当前合理的方式,谋求策略措施的推进,更好的落实政策导向,实现预算绩效管理目标,拓展延伸至基层单位。自上而下组织绩效工作业务培训,政府工作人员从根本上了解绩效工作,学懂弄通做实,切实推动财政支出事前绩效评价工作顺利开展。
(四)进一步加强财政支出事前绩效评价监督、考核
预算绩效结果与部门内领导层的绩效考核相关联,将部门整体绩效评级结果纳入绩效考核范围中。由此设定领导干部选择任用的关键点。财政部门需要考核部门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情况,了解执行状况,依据考核结果,表扬并奖励工作业绩突出的人员,对绩效考核实施效果不好的部门和人员进行批评教育,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明确时间期限要求改正。同时,审计部门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审查监督预算管理工作开展状况,重点查验预算支出业绩效益,了解政策实际的运行特点,明确将部门绩效自评内容等纳入管理层级经济责任的审计范围中,有效推进部门预算财政支出事前绩效评价工作的开展。
四、结语
总而言之,部门预算支出事前绩效评价工作在预算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事前绩效评价的过程中,要时刻贯彻各种相关制度规定,及时修正出现的问题,积极采取措施来帮助部门预算支出事前绩效评价工作能够顺利开展,避免财政资金不合理的支出,促使财政资金在使用过程中获得最大的效益。
(作者单位:平原县财政局)
一、有关部门预算的财政支出事前绩效评价的理论概念
(一)部门预算财政支出事前绩效评估的概念
事前绩效评估工作是财政部门或者单位依据国家政策要求,结合事业发展的规划部署,选用科学合理的评估方式,对项目是否成立展开分析评估,内容包含判断资金的投入与产出,验证实施方案是否可行等多个方面。在此基础上,政府部门对财政资金预算管理的关键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分别体现在:政府部门推行的政策是否合理;财政资金的支出是否遵循了人民的意愿;对各部门的管理是否形成了良好的氛围。事前绩效评估能够有效判定政府行为有没有做到这三个方面的内容。财政支出事前绩效评估主要负责事项有:预算计划和绩效目标是否正确,预算的初步结构是否可以成真,财政资金是否存在危险等。
(二)部门预算的财政支出事前绩效评价的理论根据
1.依据公共产品理论
从公共经济学理论的角度出发,社会产品包括私人产品和公共产品。私人产品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公共产品的效果和作用则是不可分割的,当个人使用和消费了公共产品后,不会妨碍他人的消费,也不可以阻止和干预他人的使用。众所周知,政府是公共产品主要提供者,像国防、环境保护、法律设施、基础科学研究等,所以,政府能否合理的使用财政资金提供公共产品,作出的政府决策能否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就迫切的需要建立健全财政支出事前绩效评价机制,使财政的每一笔支出都更好地造福百姓、服务社会。
2.依据委托代理理论
财政支出事前绩效评价工作具有事项繁多、内容复杂、专业性强的特点。部门工作人员受到业务专业性的限制,在项目绩效评价工作上有时捉襟见肘,将绩效评价工作委托给专业能力强、效率高的绩效评价机构对将要开展的项目进行事前绩效评价。一方面,随着社会对岗位分配的精细化程度要求越来越高,专业技能较硬、综合素质较高的优秀代理人显得尤为重要。他们以财政支出事前绩效评价为工作,会用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按照委托方的标准和要求去做,让委托方满意。另一方面,在应对突如其来的核实考察时,也有效防止了部门人员伪造数据、知法犯法,有效提升绩效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合理性。
3.依据财政三大职能
财政以效率优先的原则通过合理调配现有的社会经济资源,实现资源结构优化配置;政府通过税收、财政补贴等财政手段调整国民收入再分配,实现公平收入分配;通过财政预算收支、制度性安排、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投资政策向配合进行调节经济,实现经济稳定的职能。财政部门开展事前绩效评价能更好的实现财政职能,更好的服务社会。
(三)事前评估遵循的基本原则
以依法依规为主导,以秉承绩效为指引,以科学规范为保证,以客观公正为原则,以精简高效为支撑,开展财政支出事前绩效评价。事前评估在合法合规的法律框架内,秉持着绩效为指引,注重程序的规范性,以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式,以“公开、公平、公正”作为基本原则,结合多层面完成项目政策评估。
二、在部门预算基础上的财政支出事前绩效评价工作的不足之处
(一)财政支出事前绩效评的机制还不够健全
纵观当前现状,个别地方没有明确制定财政支出事前绩效制度,部分地区虽然制定制度,但是内容不详细、可操作性不强,让工作人员无法准确实施,造成制度落实上的偏差,一定程度上制约评价工作的价值和意义,从而影响了部门的健康有序发展。
(二)部门预算支出事前绩效评价指标不明确
现阶段,基层政府和部门对财政支出事前绩效评价需要提高重视程度,对绩效评价需要的指标缺乏合理性,从而影响绩效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实效性。若部门采用传统的指标进行事前评价工作,不全面考量各项相关内容,将无法透明、公开、有效的开展财政支出事前绩效评价工作。
(三)基层部门对绩效评价工作意识不足
基层部门对绩效评价依旧存在着认识不全面的问题,甚至有误区的存在。主要体现在:一是基层部门绩效评价工作不能涵盖工作的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每个项目完工后才进行绩效评价,单位在每年年度终了进行一次绩效评价。绩效评价工作形式化,使得绩效评价工作的开展走过场,导致评价结果的不公正性和没有意义。二是不能详细了解、全面认识绩效评价体系,绩效评价不能做到各部门共同参与,导致绩效评价变成针对财务部门或预算部门的绩效评价。
(四)缺乏专业水平高的工作者
在绩效评价过程中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具有专业的绩效评价知识与能力,由于各基层部门负责绩效评价的人员对绩效评价知识的掌握不全面,缺乏积极性,导致绩效评价工作虚设,制约了绩效评价工作的开展。另外,随着政府绩效评价工作的重视,从事绩效评价的第三方评价机构应运而生,但从业人员也存在職业素质参差不齐,对绩效评价工作一知半解,严重影响对绩效评价结果的质量。
三、关于部门预算的财政支出事前绩效评价体系的有效措施
(一)进一步明确财政支出事前绩效评价责任、分工
各部门是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开展的责任主体,对本单位的整体预算绩效负责,做到项目责任到人,对于重大项目依照绩效终身责任追究制度予以管理。财政部门需要预先拟定评估办法和工作流程,发挥带领和督导作用,强化重大政策指引和项目绩效管理,对最终的事前评估结果进行审核。可以借助第三方机构进行事前评估作为补充,注重评估结果与预算安排两者相互关系。部门应该确保事前评估实施的合理性,优化项目库的数据管理,提交与事前评估结果相一致的预算申请,更好的配合财政部门进行事前评估工作。 (二)进一步完善财政支出事前绩效评价体系、机制
1.建立健全预算績效指标和标准体系。财政部门注重定量和定性相结合,优化绩效指标框架。各部门需要明确自身的核心绩效指标,参照绩效考核体系标准水平,构建动态化的协调机制,用于保障预算绩效体系功能效用、发挥。绩效指标和标准体系需要与社会公共服务相契合,衔接匹配项目的支出标准,重点关注结果内容,强化实际业绩的考核过程。
2.建立健全预算绩效管理制度。财政部门明确预算绩效管理的工作内容,按照既定的流程步骤,制定预算绩效管理办法,建立完善的绩效管理制度,涵盖绩效管理多层级的内容,增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各部门独立完成适合自身实际状况的绩效管理制度,简化工作流程,提升绩效管理效率,确保业务工作操作的一致性。
3.建立健全绩效激励约束机制。财政部门需要将绩效结果与预算安排相关联,结合政策调整的协调性,遵从部门单位的整体绩效水平,优先保障并认可优质政策和项目。对于一般性的政策和项目及时提出改进措施,高效的完成绩效管理调整工作。当然,严肃处理无效的资金支出,取消长期沉淀资金,结合规则要求进行资金的统筹规划。
4.建立健全预算绩效信息公开机制。各部门需要将本单位的部门预决算草案报送财政部门,内容涉及重大政策、项目的绩效目标等内容。并将绩效自评情况和评价结果向社会公众公开,接受社会群众的广泛监督。财政部门强化绩效信息公开效果,对于重点支出项目的预算草案向人大报告,增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开展的透明程度。
(三)进一步提高财政支出事前绩效评价意识、理念
政府部门需要进一步提升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组织管理,树立绩效意识,按照当前合理的方式,谋求策略措施的推进,更好的落实政策导向,实现预算绩效管理目标,拓展延伸至基层单位。自上而下组织绩效工作业务培训,政府工作人员从根本上了解绩效工作,学懂弄通做实,切实推动财政支出事前绩效评价工作顺利开展。
(四)进一步加强财政支出事前绩效评价监督、考核
预算绩效结果与部门内领导层的绩效考核相关联,将部门整体绩效评级结果纳入绩效考核范围中。由此设定领导干部选择任用的关键点。财政部门需要考核部门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情况,了解执行状况,依据考核结果,表扬并奖励工作业绩突出的人员,对绩效考核实施效果不好的部门和人员进行批评教育,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明确时间期限要求改正。同时,审计部门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审查监督预算管理工作开展状况,重点查验预算支出业绩效益,了解政策实际的运行特点,明确将部门绩效自评内容等纳入管理层级经济责任的审计范围中,有效推进部门预算财政支出事前绩效评价工作的开展。
四、结语
总而言之,部门预算支出事前绩效评价工作在预算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事前绩效评价的过程中,要时刻贯彻各种相关制度规定,及时修正出现的问题,积极采取措施来帮助部门预算支出事前绩效评价工作能够顺利开展,避免财政资金不合理的支出,促使财政资金在使用过程中获得最大的效益。
(作者单位:平原县财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