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言两语

来源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snow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中的教师困惑于幼儿为什么没有问题,我不禁思考,幼儿是真的没有问题吗?未必。幼儿之所以看起来“没有问题”,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第一,问题是基于实践提出的,幼儿虽然实践了,却没有机会梳理和表达自己的实践过程,没有充分地与教师或同伴进行交流,因此没有发现问题;第二,幼儿关注的问题或许不是教师觉得有意义的、值得思考的问题,因此被教师忽略了。那么,幼儿没能提出问题时,教师应该怎么办?回顾此案例,幼儿收获花生之后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出了“花生可以吃”,因此教师不妨把“品尝花生”作为接下来的活动内容。花生是比较常见的食品,可以请幼儿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研究“花生可以怎么吃”,一起用不同的方式烹饪花生,煮、炒、炸,有条件的还可以做成花生糖、花生酱。有了如此丰富的生活体验,幼儿还会没有兴趣、没有问题吗?
  (江苏南京市第二幼儿园 郭 寒)
   案例中的教师将孩子分成三组,轮流去收获花生,轮到第三组的时候,地里的花生已所剩无几。由于缺乏对比,孩子没能很好地发现“地上有‘草’”和“地下有花生”这两者之间的联系,转而认为是泥土干硬导致挖不到花生。三个组都收获完之后,教师组织了集中交流,但发现孩子们的交流并不热烈。我覺得这里有两点非常可惜。一是很可惜第二、第三组的孩子没能和第一组的孩子一起参与收获花生,尤其是第三组,因为体验不够充分,无从判断从哪里挖一定可以挖到花生。二是很可惜教师没能听到第一组、第二组的孩子收获完回活动室后是否即时做了交流、做了怎样的交流。收获了花生之后,孩子们该有多兴奋,多想立刻和同伴分享自己激动的心情、交流自己收获的心得啊!而等到第三组收获完回到活动室之时,很可能前两组的孩子已经交流得差不多了,况且,他们与第三组同伴的收获体验大不相同,此时教师再提起话题,让他们互相交流,他们反而没什么可交流的了。
  (浙江安吉县梅溪镇紫梅幼儿园 马雅萍)
   案例中教师预设了活动,希望引发孩子探究花生如何剥壳、花生仁长什么样,但发现中班孩子有过一些剥花生、吃花生的经验,所以表现得比较淡定。其实,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更有趣味性、挑战性的活动,引发孩子的兴趣。比如,在组织孩子剥花生时,给每个孩子5个花生荚,让孩子们比一比谁剥得快,谁剥的壳更完整,谁剥出来的花生仁多。剥完后,鼓励孩子们分享交流自己剥花生的方法,引导孩子们思考为什么同样是5个花生荚但是剥出来的花生仁并不一样多,怎样的花生荚里花生仁多。在这样的活动中,孩子有操作、有比较、有发现、有思考、有发展。
  (江苏常州市藻江花园幼儿园 李 潭)
其他文献
与新授课相比,复习课在教学内容选择上有着更大的空间。多数教师习惯于凭着自己原有的经验,以预想的方式来判断和确定复习内容。而以生为本的复习应该充分贴着学情,可以通过教学前测等实证的方式来选择复习内容,确定教学重、难点。那么,有了教学前测又该如何贴着学情来筛选复习材料呢?笔者对人教版四下《三角形》单元复习进行了实践,收到较好效果,现结合课例谈点体会。  一、教学实践  (一)课前准备  1.请每个学生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在这样的氛围中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把对问题的理解无所顾忌地表达出来,做到“愉快地站起来,体面地坐下去”,就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钱金铎老师在此方面做了比较好的探索,下面笔者就以钱老师设计和执教的“面积和面积单位”“平均数”的教学片段为例,谈一点自己的想法和思考。  【案例1】“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片段
小学阶段儿童的认知水平处于皮亚杰的“具体运算思维”阶段,其最大特点是思维离不开具体直观的支持。因而,儿童学习数学的过程,只有充分借助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实现从直观到抽象的跨越。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依托图形帮助学生学会“用图”,打好几何直观的基础,养成运用图形解决问题的意识,从而深入理解数学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水平,发展几何直观能力。  一、“用图”——打好几何直观的基础  “用图
【摘要】“力争上游——早期学习挑战”计划是奥巴马政府有关早期教育改革的重点,也是美国迄今最大的联邦学前教育投资计划,助推了美国学前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本研究从出台背景、着力重心、执行情况三方面,对美国“力争上游——早期学习挑战”计划进行了梳理,并进一步分析了该计划的特点:在政策目标导向上,彰显全纳与优质的核心理念;在政策执行机制上,建立协调一致的管理网络,并突出教育部门的主导地位。这一计划对完善我国
[摘要]面部表情识别是情绪理解的重要方面,是儿童个体发展和社会化的基础。本研究采用面部表情图片识别方法测试了3~5岁儿童对高兴、伤心、生气、害怕四种基本表情的命名能力。研究结果表明,3~5岁儿童的面部表情命名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提高,他们对积极表情的命名能力显著优于对消极表情的命名能力,对害怕表情的识别在3~5岁这个年龄段中没有得到明显的发展。因此,对3~5岁儿童进行必要的情绪理解教育将有助于其
“数与形”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新增的教学内容,本课意在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图形中隐藏着的数的规律,尝试应用所发现的规律解决问题,感悟数与形的广泛联系,同时在利用数形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显然,数学思想的感悟离不开具体的学习活动,然而,教师该设计什么样的活动?让学生经历怎样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过程中有什么样的体验?凡此种种都值得深入地探索与思考。  一、在深入的数学思考中感
经过本刊读者Email及电话、信函投票,张雅文的非虚构《妈妈,快拉我一把》荣获2018年第五站“《当代》最佳”稱号。
小宝,你走路怎么一瘸一拐的?哦,原来是鞋子里进了一粒沙子。  小小的沙子,它们是从哪里来的呢?  很久很久以前,它们还是巨大的岩石,但是经过风吹、雨淋、日晒。  岩石不断剥离,变得越来越小,越来越小,最后就变成了沙子。  别看只是小小的一粒沙子,它跑进眼睛里,眼泪就會流个不停;  跑进鼻孔里,鼻子就会好痒好痒;  跑进米饭里,会硌得牙好疼;  可是,跑进河蚌的身体里,却能变出好看的珍珠。  许多沙
“小学数学教学网”的“论文交流”栏目于2015年8月27日录入的一篇题为《经历特征构建过程 丰富数学活动经验》的文章,其中有一教学片段是“直观体验,建立体与面的联系”,内容是这样的:  课始,教师拿出一张A4纸。  师:可以把这张纸看成什么图形?(长方形)是的,这张纸很薄,如果我们只看其中的一个面,而不考虑这张纸的厚度,可以把它看成长方形。现在老师增加几张,再继续增加一些(教师拿纸演示),现在它是
一 秋雨淅淅沥沥飘了一天,潮润的空气里弥散着秋的寒意。  我突然记起儿时的这样一个黄昏,也是秋雨淅沥,母亲去抱柴禾准备一家人的晚饭,那时的农家就怕这样的日子,因为柴禾会返潮,湿湿的,总是点不着火。可在粥菜当作半年粮的年月,晚饭若不喝上一口热粥,漫漫长夜是很难捱的。母亲顶着一块由装化肥的塑料袋子改成的雨披,出门去找干柴,憋闷了一天的我,也顶着一顶破草帽,跟在母亲身后跑进雨里。  母亲抱着柴禾进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