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生产力的发展与生活水平的提高与能源供给及其利用效率之间的矛盾越来越严重。环境逐渐受到污染,我国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淡化社会发展与能源之间的矛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深入贯彻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理念,不断的积极引用新技术于水利水电的施工过程中,大力开发水利水电。我国致力于提高水利水电工程的实施质量,并且不断的改进新技术,为促进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向科学、合理、高效、环保等方向发展。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探讨了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新技术应用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内容,以供参阅。
关键词:水利水电;新技术;环境保护
引言
水利水电工程有防洪、灌溉、发电、改善航运等业务,对提升国民经济有很大作用。但由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具有建设周期长、施工环境复杂和广泛的特点,施工环境也是极其险峻的,所以为提高工程质量,在工程建设中需要加强大型施工设备的建设使用化学剂等,如此它可以使周围的环境污染。在这方面,施工单位要充分认识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工艺,加强施工控制,在施工过程中,要同时实现水利水电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提高生态效益。因此,普通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和施工加强环境保护是十分必要的。
1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新技术的应用
1.1钢筋连接技术
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钢筋是一个重要的施工材料,应用非常广泛。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很多文件对钢筋的应用都有明确的规定,但是实际施工过程中往往因为一些外在因素的影响,出现一些不可避免的误差。只要误差保持在规定的范围之内,钢筋的实用性一般不受影响。比如,钢筋焊接数量的单双数、焊接接头面积的百分率等,都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和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焊接方法。施工单位在应用钢筋连接技术的时候,要参照最新的规范和标准选择钢筋焊接新技术,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施工。
1.2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随着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规模不断增大,为了提高蓄水能力,需要加强水利水电工程的水压。因此,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应运而生。通过采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能够大大提高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重力承载能力。另外,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要求更高的技术,而且对于施工工艺有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在运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时,要真正的维护混凝土的温度,必须要将温度进行有效的控制和调节,从而加强混凝土施工质量,提高水利水电工程的承载能力。
1.3 GIS技术及数据库技术
在建设水利水电工程前期,施工单位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充分的测量,并根据收集到的各项信息完成对于施工方案的设计工作。由于影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因素众多,所以施工现场的测量数据具有种类多、数量大的特点。随着数字化技术和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GIS技术及数据库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得到了使用。GIS技术及数据库技术不仅可以自动对各项数据进行分析,更能将收集到的数据汇总,自动生产三维数字模型。三维数字模型能够直接反应各项施工参数以及施工现场的信息,且可以探究施工方案是否具有可行性。这样一来,各项测量数据就能够得到充分的使用,进一步提高施工质量。
1.4超级真空抽水技术
现阶段,在水利水电具体施工过程中,工作人员为了提高基坑排水工作质量与效率,都会利用超级真空抽水技术。运用超级真空抽水技术,其排水工作效率超过了传统工程排水技术的两倍不止,大大缩短工程时长,保证整个工程施工进度,防止出现因为工期延误而导致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的浪费的情况,且超级真空抽水法存在的问题较少,利用效率高。由此可见,超级真空抽水法作为一种创新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利用,不仅缩短了施工耗时、加快工程进度,还能有效避免施工资源的浪费,为水利水电施工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1.5 GPS定位技术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的发展,经济不断的进步,科技也在不断的创新和发展,这时,GPS技术应运而生。GPS是一种全新的定位导航技术,加强对GPS技术的应用,能真正的在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的过程中,更好地保证水利水电的测量工作有更高的效率、速度和精度,全面的促进水利水电工程更好地进行施工。
2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新技术对环境的影响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应用各种施工技术,而这些施工技术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容易影响环境,促使环境破坏、污染。具体来说,常见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为:一是土地污染。水利水电工程是表面上的建设工作,污水排放的建设,如果不进行有效的治疗,很可能会引起周围土体的破坏;大量的固体废物产生量在施工过程中,堆放在土地上,很容易造成土壤污染;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是公民或土地出让埋的需要,所以也会破坏土壤。二是噪声污染。水利水电工程是一项大型工程,施工量大,施工周期长,施工复杂,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需要使用大型机械设备,这样会产生较大的噪声,形成噪声污染。
3加强水利水电工程中环境保护有效措施
(1)采用合理科学的勘测方法进行勘测,勘探出合适的并且坚固的地基,这样水利水电施工过程就能保证周围环境不易出现坍塌和滑坡现象,保证环境的安全。这样既有利于保证水力发电工程的质量,同时也有利于保障环境不受到影响。(2)水力发电站的设计不能违反自然原则,要在某种程度上降低土地鹽碱化和沼泽化发生的概率。同时也要适当的储存水量,保持水平面在船舶的正常行驶范围与深度之内。这样有利于水力发电,同时也不影响船舶的正常航线。(3)采取专业与科学的防漏措施,减少混凝土在搅拌时粉尘的泄漏,降低大气污染率。这是从水利水电工程实施的源头进行环境保护,提高环境保护的质量。(4)严格按照土地规划进行施工,临时建筑应以便于拆卸且不对环境产生污染作为前提,加强对周边生态环境的保护,竣工后应及时复耕还田。(5)根据水资源保护标准,对污水进行集中的处理,严格地控制排放总量和水体的废水浓度。处理排放污水时应运用沉淀过滤的方法对生活污水、机械油污、砂石骨料清洗、化学灌浆等进行分类,杜绝直接向水体中排污的现象。(6)规划弃渣步骤,有计划有条理地处理弃渣。避免减少材料运输过程中对道路造成污染。(7)尽量减少施工中有害气体的排放量,采取高效的消烟除尘措施,例如在材料搅拌和石料加工时,要加强对大型的施工车辆、机械的维修和保养,安装针对尾气处理的净化器;对燃油机械也要安装相应的消烟除尘设施,以减少尾气排放和燃料的泄漏。
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类的生活和生产过程对基础设施的依赖程度也在不断增加,水利水电工程作为一种重要的基础设施,其在经济发展中正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当前,随着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项目的数量越来越多,建设规模越来越大,对于其施工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各种新材料、新技术、新方法的使用也给工程施工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必须从实际出发,重视施工技术的研究和使用,从而实现工程施工的各项目标。
参考文献
[1]杜颖,胡苏.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新技术应用和环境保护[J].城市建筑.2019(14):127-128
[2]张小云.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新技术应用和环境保护[J].海峡科技与产业.2018(06):70-72
[3]钟声.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新技术应用和环境保护[J].区域治理.2019(01):214-214
关键词:水利水电;新技术;环境保护
引言
水利水电工程有防洪、灌溉、发电、改善航运等业务,对提升国民经济有很大作用。但由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具有建设周期长、施工环境复杂和广泛的特点,施工环境也是极其险峻的,所以为提高工程质量,在工程建设中需要加强大型施工设备的建设使用化学剂等,如此它可以使周围的环境污染。在这方面,施工单位要充分认识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工艺,加强施工控制,在施工过程中,要同时实现水利水电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提高生态效益。因此,普通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和施工加强环境保护是十分必要的。
1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新技术的应用
1.1钢筋连接技术
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钢筋是一个重要的施工材料,应用非常广泛。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很多文件对钢筋的应用都有明确的规定,但是实际施工过程中往往因为一些外在因素的影响,出现一些不可避免的误差。只要误差保持在规定的范围之内,钢筋的实用性一般不受影响。比如,钢筋焊接数量的单双数、焊接接头面积的百分率等,都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和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焊接方法。施工单位在应用钢筋连接技术的时候,要参照最新的规范和标准选择钢筋焊接新技术,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施工。
1.2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随着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规模不断增大,为了提高蓄水能力,需要加强水利水电工程的水压。因此,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应运而生。通过采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能够大大提高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重力承载能力。另外,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要求更高的技术,而且对于施工工艺有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在运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时,要真正的维护混凝土的温度,必须要将温度进行有效的控制和调节,从而加强混凝土施工质量,提高水利水电工程的承载能力。
1.3 GIS技术及数据库技术
在建设水利水电工程前期,施工单位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充分的测量,并根据收集到的各项信息完成对于施工方案的设计工作。由于影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因素众多,所以施工现场的测量数据具有种类多、数量大的特点。随着数字化技术和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GIS技术及数据库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得到了使用。GIS技术及数据库技术不仅可以自动对各项数据进行分析,更能将收集到的数据汇总,自动生产三维数字模型。三维数字模型能够直接反应各项施工参数以及施工现场的信息,且可以探究施工方案是否具有可行性。这样一来,各项测量数据就能够得到充分的使用,进一步提高施工质量。
1.4超级真空抽水技术
现阶段,在水利水电具体施工过程中,工作人员为了提高基坑排水工作质量与效率,都会利用超级真空抽水技术。运用超级真空抽水技术,其排水工作效率超过了传统工程排水技术的两倍不止,大大缩短工程时长,保证整个工程施工进度,防止出现因为工期延误而导致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的浪费的情况,且超级真空抽水法存在的问题较少,利用效率高。由此可见,超级真空抽水法作为一种创新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利用,不仅缩短了施工耗时、加快工程进度,还能有效避免施工资源的浪费,为水利水电施工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1.5 GPS定位技术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的发展,经济不断的进步,科技也在不断的创新和发展,这时,GPS技术应运而生。GPS是一种全新的定位导航技术,加强对GPS技术的应用,能真正的在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的过程中,更好地保证水利水电的测量工作有更高的效率、速度和精度,全面的促进水利水电工程更好地进行施工。
2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新技术对环境的影响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应用各种施工技术,而这些施工技术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容易影响环境,促使环境破坏、污染。具体来说,常见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为:一是土地污染。水利水电工程是表面上的建设工作,污水排放的建设,如果不进行有效的治疗,很可能会引起周围土体的破坏;大量的固体废物产生量在施工过程中,堆放在土地上,很容易造成土壤污染;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是公民或土地出让埋的需要,所以也会破坏土壤。二是噪声污染。水利水电工程是一项大型工程,施工量大,施工周期长,施工复杂,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需要使用大型机械设备,这样会产生较大的噪声,形成噪声污染。
3加强水利水电工程中环境保护有效措施
(1)采用合理科学的勘测方法进行勘测,勘探出合适的并且坚固的地基,这样水利水电施工过程就能保证周围环境不易出现坍塌和滑坡现象,保证环境的安全。这样既有利于保证水力发电工程的质量,同时也有利于保障环境不受到影响。(2)水力发电站的设计不能违反自然原则,要在某种程度上降低土地鹽碱化和沼泽化发生的概率。同时也要适当的储存水量,保持水平面在船舶的正常行驶范围与深度之内。这样有利于水力发电,同时也不影响船舶的正常航线。(3)采取专业与科学的防漏措施,减少混凝土在搅拌时粉尘的泄漏,降低大气污染率。这是从水利水电工程实施的源头进行环境保护,提高环境保护的质量。(4)严格按照土地规划进行施工,临时建筑应以便于拆卸且不对环境产生污染作为前提,加强对周边生态环境的保护,竣工后应及时复耕还田。(5)根据水资源保护标准,对污水进行集中的处理,严格地控制排放总量和水体的废水浓度。处理排放污水时应运用沉淀过滤的方法对生活污水、机械油污、砂石骨料清洗、化学灌浆等进行分类,杜绝直接向水体中排污的现象。(6)规划弃渣步骤,有计划有条理地处理弃渣。避免减少材料运输过程中对道路造成污染。(7)尽量减少施工中有害气体的排放量,采取高效的消烟除尘措施,例如在材料搅拌和石料加工时,要加强对大型的施工车辆、机械的维修和保养,安装针对尾气处理的净化器;对燃油机械也要安装相应的消烟除尘设施,以减少尾气排放和燃料的泄漏。
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类的生活和生产过程对基础设施的依赖程度也在不断增加,水利水电工程作为一种重要的基础设施,其在经济发展中正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当前,随着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项目的数量越来越多,建设规模越来越大,对于其施工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各种新材料、新技术、新方法的使用也给工程施工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必须从实际出发,重视施工技术的研究和使用,从而实现工程施工的各项目标。
参考文献
[1]杜颖,胡苏.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新技术应用和环境保护[J].城市建筑.2019(14):127-128
[2]张小云.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新技术应用和环境保护[J].海峡科技与产业.2018(06):70-72
[3]钟声.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新技术应用和环境保护[J].区域治理.2019(01):214-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