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优化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结构,初中物理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问题导学模式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个性、结合学生的多样性开展灵活的教学活动,在教学中鼓励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进行问题互动探究,使其课堂教学效果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然而如何掌握问题导学模式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成为广大教师的热议话题,本文针对问题导学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展开简单的探讨。
1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质疑能力
在初中物理的教学过程中,问题导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学习与思考,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现代学习方式的本质特征是强调学习主体的主动性和独立性,不能拘泥于传统教学模式当中,要努力的改变学生过于依赖教师的情况,鼓励学生去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在问题导学教学中,在教师设置完问题后,必须要留给学生充足的独立思考时间,为学生今后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
例如,教师在演示照明电路时,教师可以自制大型演示板,将电度表、闸刀开关、保险盒、电线、开关、灯座及灯泡等实验器材放在讲台上,使线路连接一目了然,老师演示起来也得心应手。而且通过这些课本上没有出现的器材启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这个实验环节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各种不同见解,鼓励学生对实验原理持合理的怀疑态度,支持学生提供多种想法,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
2将问题设置在教学的各个环节
问题导学是指学生离开教师的指导,在平时的物理学习过程中针对问题能独立的思考,并努力寻求解决方法,教师在运用问题导学的过程中要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使他们能够在问题中不断地获取新知识。教师可以设置一些简单的案例,例如:“在一段陡峭的上坡路,小明穿着一双新鞋,小华穿着一双穿过很久的鞋,问谁上坡比较吃力?” “书包带的宽窄和所受压力之间是否有关系?”。将这些学生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事情设置成问题引入教学中,可以使他们积极思维,有利于理解所学的概念和规律。经过学生亲身实践证明,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趣味题,能使学生开动脑筋,引导定向思维。再比如,将一根细线绑在铁锤上,当快速用力将细线往上拉时,细线突然断掉,铁锤也随之掉落。通过这样的问题情境,学生就会思考为何在快速上拉的过程中,细线承受不了铁锤的重量,而铁锤静止时细线却能够承受铁锤的重量。教师利用学生这种问题导学的方式进行教学,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培养了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学习是学生主动求知的过程,而教学过程实际上是教师与学生双边互动。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而教师则要发挥课堂的主导地位,应该将问题贯穿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引导启发学生积极地去探索正确的答案。还要让学生习惯设疑-质疑-解答,要让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拥有自己独立的思维。另一方面,在学生经过自己努力后也无法得出正确结论的时候,教师应该及时给予指导,使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学习方式,这样才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师设计问题时,针对问题的选取必须要有一定的难度,起到激发智力的作用,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以及独立思考后自行解决问题时,学生就能够享受到学习的欢乐和喜悦,品尝到自己劳动的果实。
例如,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设定三组限定器材的实验:
(1)测试石块的密度;
(2)测试蜡烛的密度;
(3)测试盐水的密度。
从“用天平和量筒测物质密度”实验引入,问:如果在没有天平的情况下,只有弹簧秤和量筒,我们应该如何测石块的密度?教师让学生自主进行讨论之后,提问:“如果现在没有天平,也没有弹簧秤,我们如何利用浮力的知识来测量石块的密度?”教师在课堂上呈现给学生各式各样的问题,让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知识来解答。在引导学生独立学习环境里,既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培养了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问题导学模式的教学策略
3。1问题设置要紧扣实验
物理学科的每一个概念和公式都是通过无数次的实验得出的结论。物理实验存在客观的真实性,它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同时又能让学生获得大量知识,还能让学生加深对定理、定律的理解和应用。教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应创造一切有利条件,尽量做好所有演示实验,尽可能也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
比如在讲“光的折射”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了透明玻璃容器、竹棍和硬币。根据以下教师设置的问题让学生自主地进行试验,最终得出自己的结论。
(1)往透明玻璃容器里倒水,观察碗底倒水前与倒水后有什么不同?
(2) 在盛满水的透明玻璃容器中,把竹棍斜插到碗的底部,从侧面斜视水面,会发现竹棍在水中有什么变化?
(3)在透明玻璃容器里放一枚硬币,使硬币不在眼睛视线范围之内。
这时保持眼睛和透明玻璃容器的位置不变,再缓慢地向透明玻璃容器内倒水,尽量不要让水改变硬币的位置,随着水位的缓慢上升,透明玻璃容器内会发现什么情况?在上述实验中同学们可要自由讨论并得出结论,透明玻璃容器“变浅”、筷子“折弯”和硬币“升高”了,这些都是由于光在水中发生了折射现象,从而加深了学生对光折射的认识。
教师组织学生通过大量的实验,把一些事物本质的共同特征加以归纳概括。在做实验之前要让学生知道实验的目的、器材、原理、步骤,同时还要让他们自己动手、通过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同时在如何改进实验方法方面也要作集中讨论。在物理实验课中,做好实验是我们教学过程中的必不可少的环节,老师和学生要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的课堂环境。
1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质疑能力
在初中物理的教学过程中,问题导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学习与思考,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现代学习方式的本质特征是强调学习主体的主动性和独立性,不能拘泥于传统教学模式当中,要努力的改变学生过于依赖教师的情况,鼓励学生去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在问题导学教学中,在教师设置完问题后,必须要留给学生充足的独立思考时间,为学生今后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
例如,教师在演示照明电路时,教师可以自制大型演示板,将电度表、闸刀开关、保险盒、电线、开关、灯座及灯泡等实验器材放在讲台上,使线路连接一目了然,老师演示起来也得心应手。而且通过这些课本上没有出现的器材启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这个实验环节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各种不同见解,鼓励学生对实验原理持合理的怀疑态度,支持学生提供多种想法,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
2将问题设置在教学的各个环节
问题导学是指学生离开教师的指导,在平时的物理学习过程中针对问题能独立的思考,并努力寻求解决方法,教师在运用问题导学的过程中要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使他们能够在问题中不断地获取新知识。教师可以设置一些简单的案例,例如:“在一段陡峭的上坡路,小明穿着一双新鞋,小华穿着一双穿过很久的鞋,问谁上坡比较吃力?” “书包带的宽窄和所受压力之间是否有关系?”。将这些学生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事情设置成问题引入教学中,可以使他们积极思维,有利于理解所学的概念和规律。经过学生亲身实践证明,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趣味题,能使学生开动脑筋,引导定向思维。再比如,将一根细线绑在铁锤上,当快速用力将细线往上拉时,细线突然断掉,铁锤也随之掉落。通过这样的问题情境,学生就会思考为何在快速上拉的过程中,细线承受不了铁锤的重量,而铁锤静止时细线却能够承受铁锤的重量。教师利用学生这种问题导学的方式进行教学,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培养了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学习是学生主动求知的过程,而教学过程实际上是教师与学生双边互动。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而教师则要发挥课堂的主导地位,应该将问题贯穿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引导启发学生积极地去探索正确的答案。还要让学生习惯设疑-质疑-解答,要让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拥有自己独立的思维。另一方面,在学生经过自己努力后也无法得出正确结论的时候,教师应该及时给予指导,使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学习方式,这样才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师设计问题时,针对问题的选取必须要有一定的难度,起到激发智力的作用,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以及独立思考后自行解决问题时,学生就能够享受到学习的欢乐和喜悦,品尝到自己劳动的果实。
例如,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设定三组限定器材的实验:
(1)测试石块的密度;
(2)测试蜡烛的密度;
(3)测试盐水的密度。
从“用天平和量筒测物质密度”实验引入,问:如果在没有天平的情况下,只有弹簧秤和量筒,我们应该如何测石块的密度?教师让学生自主进行讨论之后,提问:“如果现在没有天平,也没有弹簧秤,我们如何利用浮力的知识来测量石块的密度?”教师在课堂上呈现给学生各式各样的问题,让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知识来解答。在引导学生独立学习环境里,既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培养了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问题导学模式的教学策略
3。1问题设置要紧扣实验
物理学科的每一个概念和公式都是通过无数次的实验得出的结论。物理实验存在客观的真实性,它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同时又能让学生获得大量知识,还能让学生加深对定理、定律的理解和应用。教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应创造一切有利条件,尽量做好所有演示实验,尽可能也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
比如在讲“光的折射”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了透明玻璃容器、竹棍和硬币。根据以下教师设置的问题让学生自主地进行试验,最终得出自己的结论。
(1)往透明玻璃容器里倒水,观察碗底倒水前与倒水后有什么不同?
(2) 在盛满水的透明玻璃容器中,把竹棍斜插到碗的底部,从侧面斜视水面,会发现竹棍在水中有什么变化?
(3)在透明玻璃容器里放一枚硬币,使硬币不在眼睛视线范围之内。
这时保持眼睛和透明玻璃容器的位置不变,再缓慢地向透明玻璃容器内倒水,尽量不要让水改变硬币的位置,随着水位的缓慢上升,透明玻璃容器内会发现什么情况?在上述实验中同学们可要自由讨论并得出结论,透明玻璃容器“变浅”、筷子“折弯”和硬币“升高”了,这些都是由于光在水中发生了折射现象,从而加深了学生对光折射的认识。
教师组织学生通过大量的实验,把一些事物本质的共同特征加以归纳概括。在做实验之前要让学生知道实验的目的、器材、原理、步骤,同时还要让他们自己动手、通过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同时在如何改进实验方法方面也要作集中讨论。在物理实验课中,做好实验是我们教学过程中的必不可少的环节,老师和学生要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的课堂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