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活理念构建数学课堂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meix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问题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教学中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将教学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之中,将生活情境数学化,将数学生活化,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关键词:生活理念 数学课堂 构建
  众所周知,数学问题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教学中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将教学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为他们提供观察、操作、实践探索的机会。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让生活问题走进数学课堂教学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处理:
  一、立足生活,进行数学问题生活化教学
  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教学活动的切入点,学生能迅速进入思维发展的“最近区”,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创设生活情境的策略应更多考虑学生的生活基础,努力在学生生活与数学生活之间建立一种相似或相对的联系,这样学生更有构建的基础和探究的动力,在激发探究兴趣的同时,指点出探究的方向。如教学“折扣”一课时,谈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师:麦当劳的套餐打折了,你说买哪种最合算?
  先出示模拟广告1:
  套餐1:原价18.60元,现价10.00元。
  套餐2:原价18.60元,现价11.00元。
  套餐3:原价18.60元,现价12.00元。
  学生当然选择了套餐1,它下降得最多。
  再出示模拟广告2:
  套餐1:原价18.60元,现价12.00元。
  套餐2:原价14.60元,现价 9.20元。
  套餐3:原价17.40元,现价11.50元。
  问:现在买哪一种最合算?
  在数字的变化中,学生感到有些困惑,这时教师引导他们先算算再讨论交流。部分学生认为,套餐1 价格下调了6.60元,下降的钱数最多,所以选择套餐1。还有部分学生提出了不同意见,套餐1原来的价格最高,下降的幅度并不是最大。双方各执己见,学生在矛盾中迫切期待结果,此时教师引导学生算一算它们下降了百分之几, 学生很快找到了答案,此时再来教学“折扣”,学生易于掌握。创设的问题情境要力求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与课本信息建立联系,在激发探究兴趣的同时,指点出探究的方向。
  二、返回生活,实现数学生活化的再扩展
  现代心理学认为:教学时应设法为学生创设逼真的问题情境,唤起学生思考的欲望。让学生置身于逼真的问题情境中,能够体验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品尝到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例如,创设“开放性”的实践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位老师曾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国庆”节快到了,王亮的父母准备给他2500元钱要他到上海旅游5天,但不得超过5天,回兰州不能超过晚上10点。让学生帮王亮查找兰州到上海的火车、飞机时间表,票价和旅游点的门票价,制定旅游计划,鼓励学生进一步查找资料。通过这样的教学,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而且使学生体会到了创新来自实践的道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生活情境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
  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说过:“数学教师的首要责任是尽其一切可能,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我们过去的数学教学往往比较重视解决现有的数学问题,学生一遇到实际问题就显得不知所措。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发现和挖掘生活中的一些具有发散性和趣味性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数学活动。例如《购房问题》中我是这样组织教学的:“陈老师准备购买一套新房,请同学们替老师想想:首先应该考虑哪些问题?希望同学们利用数学知识为陈老师出谋划策。”学生说,要知道房价,考察地理位置、交通情况,了解优惠政策、可使用面积、小区物业管理等。然后老师出示房价,让学生根据房屋基价、优惠政策以及楼层差价等计算总价。接着我又创设了这样情境:“房子买好以后,为了美观和舒适,我准备进行装修(大屏幕出示各种室内装修图片)。你有什么信息可以提供给我?”由学生介绍木地板的市场调查,老师诚恳地问学生:“我最好选择哪一种木地板?为什么?你能用数据说明吗?”然后请各小组的同学合作探讨,拿出一个可行的方案,到实物投影仪上展示。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如果仅仅让学生计算房价,其实只是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只有将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技能,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数学来源于生活,所以我们教师应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在数学教学中利用生活理念构建数学课堂,达到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帮助学生在数学与生活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其他文献
差生时刻围绕着农村初级中学的教学,从本人几年来的体会感到,差生对学习产生逆反的情绪,是提高整体教学水平的一大困难。差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的也有社会的,有智力方面的也有非智力方面的,有先天的也有后天的,但大部分差生都是后天形成的。下面就对后天形成的差生问题浅谈自己的看法。  初中数学差生的形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基本概念、定理模糊不清:不能用数学语言再现概念、公式、定理,不看课本不
期刊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由此可见,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我们在进行数学课程教学的同时,应密切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凭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数学充满生活的色彩。  一、从现实生活中创设引入教学情境  标准在第四部分教学建议中指出:“在数学教学中,应
期刊
摘 要:创新是教师教育教学的力量源泉。运用“一引二导三思”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就是教学方法的创新。实践证明,这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法能够极大地提高九年级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效率。  关键词:九年级思想品德 创新 “一引二导三思”  江泽民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同样,创新也是教师教育教学的力量源泉。思想品德是初中学习的重要学科,也是初中学生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组
期刊
摘 要:如皋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评价提升——检测反馈。“合作探究”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生或群体,为了达到共同的目的而在行动上相互配合的过程,是学生在以自主学习为基础的前提下,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初步解决自主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疑难,同时提出新的问题,通过互帮互学为手段,努力培养学生合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从而获取知识,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实地调研、问卷调查、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了网络教育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模式。以莆田四中高中篮球选修课为例,在体育教学中进行了体育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体育网络教学平台辅助体育教学对学生自主意识的变化和对体育成绩的影响差异显著。利用体育网络教学平台的异步教学功能对课外体育锻炼进行管理和指导,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网络教学平台 体育教学 应用研究  一、前
期刊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则是教学,只有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才能真正实现新课程的目标。关注人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这就要求教师教学要面向每一位学生,尊重、关心、了解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和情感体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  一、深刻领会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教师的角色是调动学生主动思维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根据学生的认知规
期刊
摘 要:随着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材的改革,“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本文提出了初中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措施。  关键词:数学 创新能力 培养  美国哈佛大学校长认为:“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
期刊
自从1990年合作学习传入中国以来,便倍受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在新课改中,合作学习又被纳入了新课改三大方法之列,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打破了旧的传统教育教学方式,给现代教育带来了活力。广大的一线教师,纷纷投入到了合作学习的实验中,取得了令人著目的成就。但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合作学习中的一些困惑也随之而来,使原来的热情慢慢地冷却了下来,让老师们不得不重新再来考虑这个问题,重新认识合作学习到底应该怎么做。  
期刊
摘 要:“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把基本理念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处理好教师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注重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新的课程标准向我们提出的如此建议让我们不难看出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分量以及所必须做好的相关工作,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所必须做好的相关工作是本文作者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所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数学教学 凸显 有效思维  随着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新的课程标准的实施
期刊
传统的阅读教学,一些教师往往死死地抱住教参不放,把学生当成廉价的听众,去倾销自己对教参的拷贝、教材的理解,而不是让学生自己去解读课文,通过具体的语言实践去感悟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而深入作者的思维宿地与作者一道论辩、神游。这种阅读教学人为地把一篇气韵贯通、浑然天成的文章硬是人为地肢解多块,作架空分析,以说教代替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这种“抽筋剥皮、剔肉去血式”的分析,使得阅读教学了无生气,学生的阅读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