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1990年合作学习传入中国以来,便倍受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在新课改中,合作学习又被纳入了新课改三大方法之列,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打破了旧的传统教育教学方式,给现代教育带来了活力。广大的一线教师,纷纷投入到了合作学习的实验中,取得了令人著目的成就。但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合作学习中的一些困惑也随之而来,使原来的热情慢慢地冷却了下来,让老师们不得不重新再来考虑这个问题,重新认识合作学习到底应该怎么做。
我看过许多教师的论文,大多数的教师都在谈论怎么样搞好合作学习、合作的方式是什么、我们应该怎么样做,但最根本的主体——学生该怎么样做,却谈得很少。大家都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学生应该怎么做的问题。
我听过不少老师的课,有的还是作为带头人所出的公开课,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合作学习成了教师表演的一堂导演课。学生都是在教师的安排下去进行合作的,包括划分小组、探究课题、合作的要求等等,学生只不过是按照老师的安排配合教师完成任务罢了,只是形式上的合作学习,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试问这样的合作学习会收到好的效果吗?会真正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吗?会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吗?显而易见是不能的。所以有的教师在座谈时就说,我搞合作学习,怎么学生的学习成绩反而下降了呢?还不如搞题海战来得实在。
其实这也是偏见,关键是你的合作学习是不是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是不是学生自觉自愿地去合作学习。这里就有一个合作意识问题,一个合作习惯的问题。
因此,我个人认为,我们现在执行的“合作学习”应从两种倾向中纠正过来:一是对合作学习失去信心;二是形式上的合作学习。要解决这两个问题,我想从下面几点谈谈我个人的浅见:
一、真正理解“合作学习”的内涵。
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各因素之间的互动,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组织形式。其实质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
也就是说,在整个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我们不是常说“学为主体,教为主导”吗?既然知道,那我们在教学中就应该一切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教师不要包办一切,走下讲台并不代表学生就成了主人,当好学生的保姆并不等于学生会自觉自愿地学习。在这里存在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问题,那就是,学生主动地寻求同学、教师、信息资料、现代通讯工具等的帮助,他们之间的合作不是教师提前的安排,而是学生为了学习知识的一种迫切需要。只要把握了这一点,开展合作学习也就顺理成章了。
二、合作学习不仅是学习的工具,更是学习的内容。
合作学习的代表人物约翰逊(D.W.J.hnson)曾对此发表过精辟的论述,他指出:“由于教育工作者认为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没有什么好处的,所以没有人主张对这种关系加以建设性的利用,也就不去系统地训练学生们相互交往所必备的基本社会技能。”我们现在的合作学习,大部分作用是教师完成教学的一种方式,而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一种能力,教师只注重了利用它的工具功能,而忽略了去培养学生掌握这种功能,成为学生求知和以后自学的一种工具。所以,学生在课堂上只能被动地接受,而整个教学过程也就流于形式了。
三、不要为合作学习而去合作学习。
上面我也说过了,学生、教师、区域等方面的不同,也决定了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否。举一个例子吧,在一个学习小组中,如果没有一个有组织能力的带头人,那这个小组的合作学习就很难完成;如果这个小组中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很差,合作学习也不可能成功。因为合作学习不是几个学习好的学生的表演舞台,如果不能合理分工,不具备合作能力,学习好一点的就会很自然地包揽了全部的学习内容,而学习稍差一点的就有可能懒于动手、动脑,在回答问题时就会根据学习好的学生的意思去说,而失去自己发展的机会,这样,他们的学习就会不进反退,这也是有些教师所说的学习成绩后退的原因。因此,我们在采用合作学习时,一定要搞清学生的现状,所提出的合作目标也要符合多数学生的要求。
四、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培养学生自觉自愿地合作学习。
我们教师都知道,学习兴趣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没有兴趣的学习活动,将是失败的学习活动。因此,培养学生自觉自愿的合作学习,也要从兴趣入手。
让学生自觉自愿地去合作学习,关键还在于从学生的兴趣入手。数一个东西,是每一个学生都能完成的任务,但要在很快的情况下,把许多的东西全记下来,又是一件很费劲的事,只凭一个人或是少数人可能无法做到,所以学生想到了合作。这就像在做游戏一样,符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适合了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充满兴趣,抓住了学生的心,使学生不知不觉地参与到了学习过程中,真是让人拍手叫绝。
可以想象,在这样的气氛下,在学生学习兴趣如此浓厚的情况下,下面的统计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可见兴趣对学习的重要。
当然,合作学习还有其他的注意事项,例如纵向的培养问题、横向的培养问题、教师的教育机智问题、教学方式的灵活运用问题等等,都有待我们去探讨、去实践、去发现、去累积。只要我们充满信心,不怕挫折,不断进取,相信合作学习这个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将在中国这块教育大地上大放光芒。
我看过许多教师的论文,大多数的教师都在谈论怎么样搞好合作学习、合作的方式是什么、我们应该怎么样做,但最根本的主体——学生该怎么样做,却谈得很少。大家都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学生应该怎么做的问题。
我听过不少老师的课,有的还是作为带头人所出的公开课,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合作学习成了教师表演的一堂导演课。学生都是在教师的安排下去进行合作的,包括划分小组、探究课题、合作的要求等等,学生只不过是按照老师的安排配合教师完成任务罢了,只是形式上的合作学习,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试问这样的合作学习会收到好的效果吗?会真正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吗?会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吗?显而易见是不能的。所以有的教师在座谈时就说,我搞合作学习,怎么学生的学习成绩反而下降了呢?还不如搞题海战来得实在。
其实这也是偏见,关键是你的合作学习是不是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是不是学生自觉自愿地去合作学习。这里就有一个合作意识问题,一个合作习惯的问题。
因此,我个人认为,我们现在执行的“合作学习”应从两种倾向中纠正过来:一是对合作学习失去信心;二是形式上的合作学习。要解决这两个问题,我想从下面几点谈谈我个人的浅见:
一、真正理解“合作学习”的内涵。
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各因素之间的互动,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组织形式。其实质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
也就是说,在整个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我们不是常说“学为主体,教为主导”吗?既然知道,那我们在教学中就应该一切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教师不要包办一切,走下讲台并不代表学生就成了主人,当好学生的保姆并不等于学生会自觉自愿地学习。在这里存在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问题,那就是,学生主动地寻求同学、教师、信息资料、现代通讯工具等的帮助,他们之间的合作不是教师提前的安排,而是学生为了学习知识的一种迫切需要。只要把握了这一点,开展合作学习也就顺理成章了。
二、合作学习不仅是学习的工具,更是学习的内容。
合作学习的代表人物约翰逊(D.W.J.hnson)曾对此发表过精辟的论述,他指出:“由于教育工作者认为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没有什么好处的,所以没有人主张对这种关系加以建设性的利用,也就不去系统地训练学生们相互交往所必备的基本社会技能。”我们现在的合作学习,大部分作用是教师完成教学的一种方式,而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一种能力,教师只注重了利用它的工具功能,而忽略了去培养学生掌握这种功能,成为学生求知和以后自学的一种工具。所以,学生在课堂上只能被动地接受,而整个教学过程也就流于形式了。
三、不要为合作学习而去合作学习。
上面我也说过了,学生、教师、区域等方面的不同,也决定了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否。举一个例子吧,在一个学习小组中,如果没有一个有组织能力的带头人,那这个小组的合作学习就很难完成;如果这个小组中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很差,合作学习也不可能成功。因为合作学习不是几个学习好的学生的表演舞台,如果不能合理分工,不具备合作能力,学习好一点的就会很自然地包揽了全部的学习内容,而学习稍差一点的就有可能懒于动手、动脑,在回答问题时就会根据学习好的学生的意思去说,而失去自己发展的机会,这样,他们的学习就会不进反退,这也是有些教师所说的学习成绩后退的原因。因此,我们在采用合作学习时,一定要搞清学生的现状,所提出的合作目标也要符合多数学生的要求。
四、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培养学生自觉自愿地合作学习。
我们教师都知道,学习兴趣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没有兴趣的学习活动,将是失败的学习活动。因此,培养学生自觉自愿的合作学习,也要从兴趣入手。
让学生自觉自愿地去合作学习,关键还在于从学生的兴趣入手。数一个东西,是每一个学生都能完成的任务,但要在很快的情况下,把许多的东西全记下来,又是一件很费劲的事,只凭一个人或是少数人可能无法做到,所以学生想到了合作。这就像在做游戏一样,符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适合了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充满兴趣,抓住了学生的心,使学生不知不觉地参与到了学习过程中,真是让人拍手叫绝。
可以想象,在这样的气氛下,在学生学习兴趣如此浓厚的情况下,下面的统计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可见兴趣对学习的重要。
当然,合作学习还有其他的注意事项,例如纵向的培养问题、横向的培养问题、教师的教育机智问题、教学方式的灵活运用问题等等,都有待我们去探讨、去实践、去发现、去累积。只要我们充满信心,不怕挫折,不断进取,相信合作学习这个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将在中国这块教育大地上大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