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年前,陕西渭南联通公司一份关于订阅报刊的通知引发了报社的“惊诧”。这份 “通知”明确:“公司机关各部门和各县分公司一律不再订阅2012年各类报纸、杂志、刊物,不得以各种名义申请费用用于支付报刊订阅。”
“通知”本身没有具体针对哪些平面媒体。不再订阅各类报刊,也不等于不再接收各类信息。相反,作为一家移动运营商的子公司,它有足够的屏幕(电脑屏、手机屏、平板电脑屏等)更快捷、更经济、更有效率地了解资讯。
对传统媒体来说,只要有基本的市场认知,便能意识到新媒体时代正逐步到来,接收信息的传统方式正在发生改变。
2008年12月8日,拥有161年历史的美国第二大报业集团论坛报业集团申请破产保护;2010年9月,《纽约时报》董事会主席声称,《纽约时报》将在某个时段停印。
在中国,媒体界也在因应时代的发展,不断分化组合、推陈出新。那些在市场里摸爬滚打过来的媒体,对这一点的认识和反应要来得快些;但也有部分传统媒体,诸如一些党报党刊,高度封闭、行政化使然,已不习惯接受受众的选择。
与其他媒体多以广告为主要营业收入不同,一些地方党报党刊仍以发行作为维系运营的主要经济来源。正因为此,渭南联通公司的一纸“通知”,并未针对党报,却惹得当地党报发威了。
《陕西日报》便在头版显要位置发文称:“党报党刊发行在渭南联通公司竟然受阻。”“竟然”二字背后,是“惊诧”之怒。
“党报很生气,后果很严重”,《渭南日报》也在头版痛斥“发文拒订党报党刊太离谱”,同时配发评论质问:“渭南联通有没有党组织?”
这种错位由来已久。党报党刊要发行时,那就是党企合一,订阅数多多益善。当面对严禁“指标订阅”“摊派订阅”的政令时,党报党刊却自走“免责”的VIP通道,政令奈它何?
去年底,新闻出版总署照例下发了通知,要求各级新闻出版部门立即组织检查纠正报刊摊派发行等行为,发现问题的要立即纠正,对涉及违纪违规的,还要联合纪检、监察、财政、工商、税务、审计等部门进行依法查处。但对于仍留恋在河里摸石头的一些党报来说,若遭调查,恐怕又会惊诧于“竟然敢查党报”了。
这两家报社作为“党的喉舌”,以头版攻击一家拒绝平面媒体的公司,令人惊诧。它们理应知道,渭南联通公司当然有党组织,这个党组织也应该响应党报党刊订阅。党员自费订阅党报党刊,党组织以党费开支订阅党报党刊,这是党员和党组织的自由,渭南联通公司无权干涉——这背后是相关公司党组织与企业的独立依存关系。
而渭南联通公司是一个独立的市场主体,它有权决定是否订阅以及订阅哪些报刊,它更有义务对公司的股东负责,对公司的每一笔支出负责。一家公司禁止“以各种名义申请费用用于支付报刊订阅”,是企业自主经营权的体现,并无不妥。渭南联通公司既未违背任何法律法规,也未对党员和党组织的订报选择权构成阻碍。一家公司的党员和党组织自己选择不订党报党刊,怎能迁怒于公司?
事实上,判断一家党报是不是“党的喉舌”,一个简单的标准,就是看当地的党员和党组织对这家报纸是否认同。这样一家在传播载体上落后于时代,在传播内容上又完全背离新闻专业主义的立场,为了一报之经济利益,不惜利用社会公器——自身的舆论平台进行报复性发稿的媒体,还如何能赢得读者?
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也代表着网络带来的新变化。在平面媒体的黄金时代,党报党刊是最重要的信息发布源,也是最重要的舆论监督主体。这种发布特许与监督特许事实上造成了党报党刊的特权。由来已久的单向指令发行、指标发行、摊派发行,也让党报毫无生计之忧。随着电视的普及,这一特权被分享摊薄。由于电视与报刊之间的互补性,这种权力的冲突并不明显。
但到了网络时代,公众了解信息、接收信息的来源更加广泛。党报党刊的信息发布垄断地位逐渐削弱。更重要的是,商业网站以其强大的舆论影响力,分享了党报党刊长期垄断的监督权。到自媒体发展起来,人人都有麦克风,信息分享及舆论监督的权力进一步被分散。
如今,就连党报的龙头——《人民日报》,也在积极过河。《人民日报》去年推出的“关注社会心态”系列评论,在最近的各类媒体颁奖礼中斩获颇丰。这些评论以平实的口吻,深入审视了当今中国的现实问题。举凡打捞“沉没的声音”,包容对待“异质思维”、用公平正义消解“弱势心态”、从维护群众利益起步追求理性,等等,均切中时弊,发人深省,也在一时间风行天下。
从“难读”到“好看”,一贯挑剔的网民也赞叹《人民日报》有了“人味”。反观一些地方党报,动辄标榜“喉舌”,放言“引领舆论”,事实上有效的阅读却很低。
作为党报的《人民日报》在其“关注社会心态”系列评论中,曾反复强调了一个浅显的道理,即多元乃繁荣之奥秘。《执政者当以包容心对待“异质思维”》一文向党政官员建言,“只要出于善意,没有违反法律法规,没有损害公序良俗,就应该以包容的心态对待,而不能主观地归之为‘对着干’。”
渭南联通公司拒订报刊引发的连锁事件让我们看到,当公众伴随着一个网络时代、一个自媒体时代、一个多元化时代都已过了河,还有一些人却在水里假装摸石头。
作者为海南大学副教授
“通知”本身没有具体针对哪些平面媒体。不再订阅各类报刊,也不等于不再接收各类信息。相反,作为一家移动运营商的子公司,它有足够的屏幕(电脑屏、手机屏、平板电脑屏等)更快捷、更经济、更有效率地了解资讯。
对传统媒体来说,只要有基本的市场认知,便能意识到新媒体时代正逐步到来,接收信息的传统方式正在发生改变。
2008年12月8日,拥有161年历史的美国第二大报业集团论坛报业集团申请破产保护;2010年9月,《纽约时报》董事会主席声称,《纽约时报》将在某个时段停印。
在中国,媒体界也在因应时代的发展,不断分化组合、推陈出新。那些在市场里摸爬滚打过来的媒体,对这一点的认识和反应要来得快些;但也有部分传统媒体,诸如一些党报党刊,高度封闭、行政化使然,已不习惯接受受众的选择。
与其他媒体多以广告为主要营业收入不同,一些地方党报党刊仍以发行作为维系运营的主要经济来源。正因为此,渭南联通公司的一纸“通知”,并未针对党报,却惹得当地党报发威了。
《陕西日报》便在头版显要位置发文称:“党报党刊发行在渭南联通公司竟然受阻。”“竟然”二字背后,是“惊诧”之怒。
“党报很生气,后果很严重”,《渭南日报》也在头版痛斥“发文拒订党报党刊太离谱”,同时配发评论质问:“渭南联通有没有党组织?”
这种错位由来已久。党报党刊要发行时,那就是党企合一,订阅数多多益善。当面对严禁“指标订阅”“摊派订阅”的政令时,党报党刊却自走“免责”的VIP通道,政令奈它何?
去年底,新闻出版总署照例下发了通知,要求各级新闻出版部门立即组织检查纠正报刊摊派发行等行为,发现问题的要立即纠正,对涉及违纪违规的,还要联合纪检、监察、财政、工商、税务、审计等部门进行依法查处。但对于仍留恋在河里摸石头的一些党报来说,若遭调查,恐怕又会惊诧于“竟然敢查党报”了。
这两家报社作为“党的喉舌”,以头版攻击一家拒绝平面媒体的公司,令人惊诧。它们理应知道,渭南联通公司当然有党组织,这个党组织也应该响应党报党刊订阅。党员自费订阅党报党刊,党组织以党费开支订阅党报党刊,这是党员和党组织的自由,渭南联通公司无权干涉——这背后是相关公司党组织与企业的独立依存关系。
而渭南联通公司是一个独立的市场主体,它有权决定是否订阅以及订阅哪些报刊,它更有义务对公司的股东负责,对公司的每一笔支出负责。一家公司禁止“以各种名义申请费用用于支付报刊订阅”,是企业自主经营权的体现,并无不妥。渭南联通公司既未违背任何法律法规,也未对党员和党组织的订报选择权构成阻碍。一家公司的党员和党组织自己选择不订党报党刊,怎能迁怒于公司?
事实上,判断一家党报是不是“党的喉舌”,一个简单的标准,就是看当地的党员和党组织对这家报纸是否认同。这样一家在传播载体上落后于时代,在传播内容上又完全背离新闻专业主义的立场,为了一报之经济利益,不惜利用社会公器——自身的舆论平台进行报复性发稿的媒体,还如何能赢得读者?
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也代表着网络带来的新变化。在平面媒体的黄金时代,党报党刊是最重要的信息发布源,也是最重要的舆论监督主体。这种发布特许与监督特许事实上造成了党报党刊的特权。由来已久的单向指令发行、指标发行、摊派发行,也让党报毫无生计之忧。随着电视的普及,这一特权被分享摊薄。由于电视与报刊之间的互补性,这种权力的冲突并不明显。
但到了网络时代,公众了解信息、接收信息的来源更加广泛。党报党刊的信息发布垄断地位逐渐削弱。更重要的是,商业网站以其强大的舆论影响力,分享了党报党刊长期垄断的监督权。到自媒体发展起来,人人都有麦克风,信息分享及舆论监督的权力进一步被分散。
如今,就连党报的龙头——《人民日报》,也在积极过河。《人民日报》去年推出的“关注社会心态”系列评论,在最近的各类媒体颁奖礼中斩获颇丰。这些评论以平实的口吻,深入审视了当今中国的现实问题。举凡打捞“沉没的声音”,包容对待“异质思维”、用公平正义消解“弱势心态”、从维护群众利益起步追求理性,等等,均切中时弊,发人深省,也在一时间风行天下。
从“难读”到“好看”,一贯挑剔的网民也赞叹《人民日报》有了“人味”。反观一些地方党报,动辄标榜“喉舌”,放言“引领舆论”,事实上有效的阅读却很低。
作为党报的《人民日报》在其“关注社会心态”系列评论中,曾反复强调了一个浅显的道理,即多元乃繁荣之奥秘。《执政者当以包容心对待“异质思维”》一文向党政官员建言,“只要出于善意,没有违反法律法规,没有损害公序良俗,就应该以包容的心态对待,而不能主观地归之为‘对着干’。”
渭南联通公司拒订报刊引发的连锁事件让我们看到,当公众伴随着一个网络时代、一个自媒体时代、一个多元化时代都已过了河,还有一些人却在水里假装摸石头。
作者为海南大学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