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订“惊诧”论

来源 :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guoren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年前,陕西渭南联通公司一份关于订阅报刊的通知引发了报社的“惊诧”。这份 “通知”明确:“公司机关各部门和各县分公司一律不再订阅2012年各类报纸、杂志、刊物,不得以各种名义申请费用用于支付报刊订阅。”
   “通知”本身没有具体针对哪些平面媒体。不再订阅各类报刊,也不等于不再接收各类信息。相反,作为一家移动运营商的子公司,它有足够的屏幕(电脑屏、手机屏、平板电脑屏等)更快捷、更经济、更有效率地了解资讯。
   对传统媒体来说,只要有基本的市场认知,便能意识到新媒体时代正逐步到来,接收信息的传统方式正在发生改变。
  2008年12月8日,拥有161年历史的美国第二大报业集团论坛报业集团申请破产保护;2010年9月,《纽约时报》董事会主席声称,《纽约时报》将在某个时段停印。
  在中国,媒体界也在因应时代的发展,不断分化组合、推陈出新。那些在市场里摸爬滚打过来的媒体,对这一点的认识和反应要来得快些;但也有部分传统媒体,诸如一些党报党刊,高度封闭、行政化使然,已不习惯接受受众的选择。
  与其他媒体多以广告为主要营业收入不同,一些地方党报党刊仍以发行作为维系运营的主要经济来源。正因为此,渭南联通公司的一纸“通知”,并未针对党报,却惹得当地党报发威了。
   《陕西日报》便在头版显要位置发文称:“党报党刊发行在渭南联通公司竟然受阻。”“竟然”二字背后,是“惊诧”之怒。
  “党报很生气,后果很严重”,《渭南日报》也在头版痛斥“发文拒订党报党刊太离谱”,同时配发评论质问:“渭南联通有没有党组织?”
   这种错位由来已久。党报党刊要发行时,那就是党企合一,订阅数多多益善。当面对严禁“指标订阅”“摊派订阅”的政令时,党报党刊却自走“免责”的VIP通道,政令奈它何?
   去年底,新闻出版总署照例下发了通知,要求各级新闻出版部门立即组织检查纠正报刊摊派发行等行为,发现问题的要立即纠正,对涉及违纪违规的,还要联合纪检、监察、财政、工商、税务、审计等部门进行依法查处。但对于仍留恋在河里摸石头的一些党报来说,若遭调查,恐怕又会惊诧于“竟然敢查党报”了。
   这两家报社作为“党的喉舌”,以头版攻击一家拒绝平面媒体的公司,令人惊诧。它们理应知道,渭南联通公司当然有党组织,这个党组织也应该响应党报党刊订阅。党员自费订阅党报党刊,党组织以党费开支订阅党报党刊,这是党员和党组织的自由,渭南联通公司无权干涉——这背后是相关公司党组织与企业的独立依存关系。
   而渭南联通公司是一个独立的市场主体,它有权决定是否订阅以及订阅哪些报刊,它更有义务对公司的股东负责,对公司的每一笔支出负责。一家公司禁止“以各种名义申请费用用于支付报刊订阅”,是企业自主经营权的体现,并无不妥。渭南联通公司既未违背任何法律法规,也未对党员和党组织的订报选择权构成阻碍。一家公司的党员和党组织自己选择不订党报党刊,怎能迁怒于公司?
   事实上,判断一家党报是不是“党的喉舌”,一个简单的标准,就是看当地的党员和党组织对这家报纸是否认同。这样一家在传播载体上落后于时代,在传播内容上又完全背离新闻专业主义的立场,为了一报之经济利益,不惜利用社会公器——自身的舆论平台进行报复性发稿的媒体,还如何能赢得读者?
   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也代表着网络带来的新变化。在平面媒体的黄金时代,党报党刊是最重要的信息发布源,也是最重要的舆论监督主体。这种发布特许与监督特许事实上造成了党报党刊的特权。由来已久的单向指令发行、指标发行、摊派发行,也让党报毫无生计之忧。随着电视的普及,这一特权被分享摊薄。由于电视与报刊之间的互补性,这种权力的冲突并不明显。
   但到了网络时代,公众了解信息、接收信息的来源更加广泛。党报党刊的信息发布垄断地位逐渐削弱。更重要的是,商业网站以其强大的舆论影响力,分享了党报党刊长期垄断的监督权。到自媒体发展起来,人人都有麦克风,信息分享及舆论监督的权力进一步被分散。
   如今,就连党报的龙头——《人民日报》,也在积极过河。《人民日报》去年推出的“关注社会心态”系列评论,在最近的各类媒体颁奖礼中斩获颇丰。这些评论以平实的口吻,深入审视了当今中国的现实问题。举凡打捞“沉没的声音”,包容对待“异质思维”、用公平正义消解“弱势心态”、从维护群众利益起步追求理性,等等,均切中时弊,发人深省,也在一时间风行天下。
  从“难读”到“好看”,一贯挑剔的网民也赞叹《人民日报》有了“人味”。反观一些地方党报,动辄标榜“喉舌”,放言“引领舆论”,事实上有效的阅读却很低。
   作为党报的《人民日报》在其“关注社会心态”系列评论中,曾反复强调了一个浅显的道理,即多元乃繁荣之奥秘。《执政者当以包容心对待“异质思维”》一文向党政官员建言,“只要出于善意,没有违反法律法规,没有损害公序良俗,就应该以包容的心态对待,而不能主观地归之为‘对着干’。”
   渭南联通公司拒订报刊引发的连锁事件让我们看到,当公众伴随着一个网络时代、一个自媒体时代、一个多元化时代都已过了河,还有一些人却在水里假装摸石头。
  作者为海南大学副教授
其他文献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令世界艳羡多时,税收更快增长则令GDP增速相形失色:两者之差曾高达16个百分点。今年以来,各地税收收入继续狂飙,前三季度财政收入已接近去年全年,年底中国财政收入超过10万亿元,几无悬念。  近日,中国财政部就中国税负痛苦指数对阵美国《福布斯》杂志,令相关议题再度升温。与官方立场相左,坊间和不少业内人士通过各种口径计算后普遍认为:中国宏观税负不可能低于国际平均水平,问题只在于高出多少
期刊
我们正处于一个非比寻常的金融时代。以美元为主要储备货币的全球金融体系受到一波又一波的冲击。欧美中央银行纷纷采取宽松货币政策来应对。美元相对亚洲货币的汇率水平因而出现大幅波动。  美国进行量化宽松期间,大量资金于2009年涌入亚洲市场寻找更高回报,亚洲货币承受莫大的升值压力。当欧洲债务危机出现时,资金又从亚洲撤退流入美元资产市场避险,不少亚洲货币去年因此贬值。  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最大出口国,
期刊
回顾2011年,四个“超预期事件”对全球金融市场产生了重要影响:油价下跌、金价下跌、瑞士法郎后期下跌、欧债危机持续恶化。   这四个“超预期”都离不开市场和政府的博弈。政策的变动导致了市场价格发生巨大变化,参与者的策略不得不及时做出相应调整。对于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其挑战已经超越了传统的研究总量供求关系和价格波动,开始涉及到什么是传染机制、市场信心的作用与影响、道德风险以及民意,等等。   
期刊
鲍勃·博蒙特生不逢时。他在20世纪70年代就梦想让千家万户开上廉价的电动汽车,并不顾一切着手施行。他曾被许多人看做不切实际的狂热空想家。而今回首,博蒙特堪称清洁能源汽车之先驱。他比整个汽车工业早近30年践行电动汽车研发之路,并有所斩获。  很难说清博蒙特是什么样的人。他年轻时做事易放弃,当过军人,求过学,均无所获,后来却为一个看似虚幻的梦想毕生求索;他拥有商人的精明头脑,懂得趋利避害,但这头脑却经
期刊
人是社会性动物。19世纪社会学家、哲学家乔治·齐美尔(George Simmel)认为,贸易和交换是“人类社会化最为纯粹和原始的形式之一”。上个月在印尼西帝汶偏远地区的旅行,使我有机会直接观察初级农村市场,开始思考这些市场为何运行,为什么复杂的金融市场会发生系统性失调?   在帝汶岛,每周特定的一天,人们到同一个地方聚集。这些市场集中了流动性:在黎明食物还新鲜的时候开市,通常在上午11点结束。 
期刊
1月7日结束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指出,要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确保资金投向实体经济,坚决抑制社会资本脱实向虚、以钱炒钱,防止虚拟经济过度自我循环和膨胀。   抑制资本脱实向虚,是人们对此次全球金融危机进行深刻反思基础上达成的共识。金融市场是全社会资源配置的总指挥棒,但这个指挥棒并不总是指向正确的方向。   2008年的金融危机是金融市场失灵的鲜明例子。不断累积的金融资产价格泡沫给美国的
期刊
关于“中国模式”的争议慢慢消停,但对于中国未来往何处去的忧虑丝毫不减。承包制、放开价格管制、加入WTO、国企改革等一系列推动中国增长的方式都集中在传统经济领域,而决策者一度并没有将更加广泛的社会转型当成改革的动力来考虑。这种情形正在改变。   由于要“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所以有意无意促成了经济学成为占主导地位的思潮。而促进经济增长这一目标本身在传统经济学的考虑里,要么是“土地、资本和劳动力”的
期刊
经历2011年的巨大震荡之后,温州金融秩序的恢复与重构在新年之际明显加速。   2012年1月5日,温州市政府下发《关于规范引导民间借贷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实施意见(暂行)》,这是去年9月温州爆发民间借贷危机以来,政府出台的规范民间借贷市场较为全面、具体的行动方案。   针对民间借贷市场的杂乱无章,该方案最重要的制度性安排是,将成立温州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下称中心)列为十项具体措施的重中之首。
期刊
俄罗斯朝野围绕去年12月国家杜马选举展开的争议仍在继续。  2012年1月10日,俄罗斯自由派领袖雷日科夫(Vladimir Ryzhkov)声称,反对派将于2月在莫斯科等城市举行集会,再次就杜马选举舞弊现象向总理普京施压。自去年12月4日选举结果公布以来,反对派举行了多次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12月24日,近2.9万名示威者齐聚莫斯科市中心,呼吁重新进行“诚实的选举”,一度将抗议活动推向阶段性高潮
期刊
历经各方争议和决策徘徊,由内地基金公司发起、投资于香港证券市场的港股“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xchange Traded Funds,简称ETF)有望在今年春节后获批,酝酿近三年的跨境ETF终将破茧。  被誉为“小型港股直通车”的跨境ETF,起步于华夏基金与深交所合作的“恒指ETF”和易方达基金与上交所的“恒指国企ETF”,其具体方案已完成在证监会的审核工作,并在元旦前上报至国务院。  20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