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启发诱导的教育思想是我国古代教育思想理论画卷中璀璨的一页。自孔子最早提出启发诱导教育思想之后,我国许多教育思想家都对其进行了继承与发展。在我国现代教育改革中,启发诱导教育思想已发展成为一套较为完整的指导教学实践的重要理论体系,在现代课堂教学中被广泛倡导和使用。
语文教学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也就是说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除了探讨本学科自身规律的同时,还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实际,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这就是教学的艺术。教师的课堂启发诱导制约着学生思维训练的发展,决定着课堂质量的高低。
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使用启发诱导式教学呢?笔者从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中得出一下几点体会。
1.明确目的,设计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在问题设计时,教师不仅要考虑提什么样的问题,还要考虑为什么提这样的问题,使每一个问题既为活跃学生的思维服务,又成为完成本课堂教学任务的一个组成部分。这就要求教师要从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精心设计提问,而不只是把提问当作活跃课堂教学的点缀,在教学中完全凭个人的喜好无原则地随口乱问 “是不是”“对不对”之类毫无启发的问题来充斥语文课堂教学。
2.设计问题时,要顾及学生的实际情况。
课堂上老师要设计好问题的难易层次,要做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比如可以采用“直题曲问”“深题浅问”“化整为零”等方式,要从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比较能力, 抽象概括能力和创造想象能力等几方面入手,使提问具有较好的启发诱导性,清晰的层次性和恰当的时机,对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反应,回答应有充分的估计,并事先想好应付的策略,保证课堂上学生的思维能充分启动起来。
3.因材施教,要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
实施素质教育、面向每一位学生是新课程要求,而且我们都能意识到课堂教学中主体性的发挥是全体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教师要诚心诚意地将全体学生看作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学中必须尽量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也可以因生施问,问题可以难易搭配,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尽量使所有智力段和基础段的学生都能发言,使所有孩子们的思维都能调动起来。
4.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
行之有效的启发能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感和枯燥感,对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极为重要。因此在新课程下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就要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要有博大的胸怀,勇于接受学生的批评意见,要善于以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甚至敢于向教师的观点提出挑战。在讨论过程中要对学生们的分析表示尊重,哪怕是分析问题的过程或结果都发生了错误,也要给予应有的鼓励,不能对任何同学的人格和尊严有丝毫不尊重或侮辱。真正成为促进学生认知发展的启迪者。
运用启发诱导式教学可以取得以下成果:
1.激励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师运用启发诱导式教学对学生的学习起了引导作用。记得我们学习《樵夫,别砍那棵树》这首诗时,有一句诗这样写到“原谅我流下愚蠢的泪水”有的同学就问:“作者为什么说他的泪水是愚蠢的?”一时,很多同学都愣住了,陷入了思考,这时一个学习成绩不好,很调皮的学生站起来答到:“因为为一棵树流泪,在别人看来,也许是不值得的,所以作者说他的泪水是愚蠢的。”一句话,让其他同学恍然大悟,不禁为他鼓掌,那位学生很满足的坐下去。那节课,他积极发言,学习劲头很高。并且我发现从那以后他的其它学科的学习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2.开启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走上柳暗花明之路。
学生在学习思考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障碍,这时老师的适时诱导启发,可
以使学生的思路开阔,避免出现长时间的没有结果的思考和讨论。例如《范进中举》这一课,当我问:“小说描写了怎样的社会环境”时学生就面面相觑,不知如何回答。但当我启发诱导学生“范进中举前后众乡邻、胡屠户、张乡绅的态度有何不同时”学生通过对比就会较容易地理解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从而对这个问题作出全面准确的回答。
3.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一篇课文,应引导学生在独立钻研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力争有新的发现、新的突破,并结合课文学习,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注重学生思维的结果为注重学生思维的过程,看学生的思维是否具有独特性、新颖性,要关爱学生,要爱护他们潜在的创新意识的火花,让他们看到自己的长处,获得创新的愉悦。例如,在讲《口技》这一课时,有学生就说:“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鸣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其中的“一时齐发”应改为“依次而发”更好。同学们七嘴八舌,纷纷讨论,大家都认为一个人不可能同时表演那么多种声音,我对这个同学的发言大加赞赏,表扬他敢于挑战教材,有独到的见解。学生受到鼓励,在以后的教学中,很多同学都能对教材独立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4.创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处于主导地位,没有教师的主导就没有学生的主体,整体教学就不和谐,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越好,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落实得越好。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重视师生互动才能实现和谐教学。“启发诱导式教学”正是本着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来教学的,因此就实现了理想的和谐民主的语文课堂。
因此,启发诱导式教学在语文课堂的运用,有利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正确处理学生的主体性与教师的主导性关系,教师的角色由原来的知识权威,变成一个与学生平等的帮助者、指导者、合作者,学生由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变为积极的思考者、探索者和参与者。有利于引导学生深入地学习、理解和感悟教材。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提高教学效率和综合素质,有利于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语文教学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也就是说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除了探讨本学科自身规律的同时,还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实际,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这就是教学的艺术。教师的课堂启发诱导制约着学生思维训练的发展,决定着课堂质量的高低。
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使用启发诱导式教学呢?笔者从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中得出一下几点体会。
1.明确目的,设计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在问题设计时,教师不仅要考虑提什么样的问题,还要考虑为什么提这样的问题,使每一个问题既为活跃学生的思维服务,又成为完成本课堂教学任务的一个组成部分。这就要求教师要从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精心设计提问,而不只是把提问当作活跃课堂教学的点缀,在教学中完全凭个人的喜好无原则地随口乱问 “是不是”“对不对”之类毫无启发的问题来充斥语文课堂教学。
2.设计问题时,要顾及学生的实际情况。
课堂上老师要设计好问题的难易层次,要做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比如可以采用“直题曲问”“深题浅问”“化整为零”等方式,要从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比较能力, 抽象概括能力和创造想象能力等几方面入手,使提问具有较好的启发诱导性,清晰的层次性和恰当的时机,对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反应,回答应有充分的估计,并事先想好应付的策略,保证课堂上学生的思维能充分启动起来。
3.因材施教,要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
实施素质教育、面向每一位学生是新课程要求,而且我们都能意识到课堂教学中主体性的发挥是全体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教师要诚心诚意地将全体学生看作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学中必须尽量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也可以因生施问,问题可以难易搭配,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尽量使所有智力段和基础段的学生都能发言,使所有孩子们的思维都能调动起来。
4.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
行之有效的启发能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感和枯燥感,对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极为重要。因此在新课程下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就要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要有博大的胸怀,勇于接受学生的批评意见,要善于以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甚至敢于向教师的观点提出挑战。在讨论过程中要对学生们的分析表示尊重,哪怕是分析问题的过程或结果都发生了错误,也要给予应有的鼓励,不能对任何同学的人格和尊严有丝毫不尊重或侮辱。真正成为促进学生认知发展的启迪者。
运用启发诱导式教学可以取得以下成果:
1.激励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师运用启发诱导式教学对学生的学习起了引导作用。记得我们学习《樵夫,别砍那棵树》这首诗时,有一句诗这样写到“原谅我流下愚蠢的泪水”有的同学就问:“作者为什么说他的泪水是愚蠢的?”一时,很多同学都愣住了,陷入了思考,这时一个学习成绩不好,很调皮的学生站起来答到:“因为为一棵树流泪,在别人看来,也许是不值得的,所以作者说他的泪水是愚蠢的。”一句话,让其他同学恍然大悟,不禁为他鼓掌,那位学生很满足的坐下去。那节课,他积极发言,学习劲头很高。并且我发现从那以后他的其它学科的学习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2.开启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走上柳暗花明之路。
学生在学习思考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障碍,这时老师的适时诱导启发,可
以使学生的思路开阔,避免出现长时间的没有结果的思考和讨论。例如《范进中举》这一课,当我问:“小说描写了怎样的社会环境”时学生就面面相觑,不知如何回答。但当我启发诱导学生“范进中举前后众乡邻、胡屠户、张乡绅的态度有何不同时”学生通过对比就会较容易地理解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从而对这个问题作出全面准确的回答。
3.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一篇课文,应引导学生在独立钻研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力争有新的发现、新的突破,并结合课文学习,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注重学生思维的结果为注重学生思维的过程,看学生的思维是否具有独特性、新颖性,要关爱学生,要爱护他们潜在的创新意识的火花,让他们看到自己的长处,获得创新的愉悦。例如,在讲《口技》这一课时,有学生就说:“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鸣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其中的“一时齐发”应改为“依次而发”更好。同学们七嘴八舌,纷纷讨论,大家都认为一个人不可能同时表演那么多种声音,我对这个同学的发言大加赞赏,表扬他敢于挑战教材,有独到的见解。学生受到鼓励,在以后的教学中,很多同学都能对教材独立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4.创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处于主导地位,没有教师的主导就没有学生的主体,整体教学就不和谐,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越好,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落实得越好。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重视师生互动才能实现和谐教学。“启发诱导式教学”正是本着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来教学的,因此就实现了理想的和谐民主的语文课堂。
因此,启发诱导式教学在语文课堂的运用,有利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正确处理学生的主体性与教师的主导性关系,教师的角色由原来的知识权威,变成一个与学生平等的帮助者、指导者、合作者,学生由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变为积极的思考者、探索者和参与者。有利于引导学生深入地学习、理解和感悟教材。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提高教学效率和综合素质,有利于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