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五彩缤纷的生活是语言的源头活水,又是运用语言的广阔沃土。如果我们培养出的学生不知道李白、杜甫,不知道苏东坡、李清照……从来没有读过、听过诗经、唐诗、宋词,我想,我们的教育是失败的。在古诗教学中,应遵循多“读”的教学原则,“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不必要担心学生懂不懂,老师最先要做的是让学生正确地放声朗读,要越读越流利,于反复朗读中初窥经典诗文那绰约风姿,初感那不朽的神韵。经典古诗文大多押韵、对仗,读来琅琅上口。当学生读得文通字顺时,老师第一步的要求也就达到了,不需要“讲透讲深”、“问个不休”,先积累起来再说,日后再来“反刍”,做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学生读的诗文多了,积累厚实了,一花一草、一山一水都能引得他们“诗兴大发”,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成为少年君子,达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我赞同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组织者对古诗文“不求甚解”的提法,但经典诗文毕竟离我们现代生活年代久远,所以老师要作适度讲解。而诵读最有价值的古诗文也是一种回归传统直觉式的语文教学。在实践中,我认真渗透“重情趣、重感悟、重積累、重习惯、重迁移”的教学思想,按照“细读——精读——感悟”三个程序进行的自读古诗的一般方法:①知诗人,解诗题;②抓字眼,明诗意;③多诵读,悟诗情。并注重课内向课外的延伸,力争使古诗文的教学实现创新、高效。如我在教学唐代诗人孟郊写的《游子吟》一诗时,我要求学生结合注释,抓住重点诗句理解这首诗,再介绍背景,让学生在想象中诵读,在诵读中想象,运用想象去填补诗歌中留下的空白,品味诗意,走进诗人的意境,使他们懂得“树木的繁茂归功于土地的滋养,儿女的成长归功于父母的培养”,进而教育学生要好好学习,听父母的话,从小养成孝敬父母的美德,做一个体贴、关心、尊敬、热爱父母的好孩子;学习陆游的《示儿》可以利用作者的遗虑、遗愤、遗言、遗憾几个问题,激发学生与作者的共鸣,在心底产生强烈的爱国情,报国志;学习李绅的《悯农》时,教育学生爱惜粮食的同时,还应唤起学生的同情心;学习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后,启发学生心中有他人,播撒友爱的种子……再以诵读方式来体会古文声韵之美、情感之美,犹如春雨般无声的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学生就能读得声情并茂了,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成为一种美好的艺术享受,从而陶冶美的情操。(内蒙古兴安盟阿尔山市)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我赞同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组织者对古诗文“不求甚解”的提法,但经典诗文毕竟离我们现代生活年代久远,所以老师要作适度讲解。而诵读最有价值的古诗文也是一种回归传统直觉式的语文教学。在实践中,我认真渗透“重情趣、重感悟、重積累、重习惯、重迁移”的教学思想,按照“细读——精读——感悟”三个程序进行的自读古诗的一般方法:①知诗人,解诗题;②抓字眼,明诗意;③多诵读,悟诗情。并注重课内向课外的延伸,力争使古诗文的教学实现创新、高效。如我在教学唐代诗人孟郊写的《游子吟》一诗时,我要求学生结合注释,抓住重点诗句理解这首诗,再介绍背景,让学生在想象中诵读,在诵读中想象,运用想象去填补诗歌中留下的空白,品味诗意,走进诗人的意境,使他们懂得“树木的繁茂归功于土地的滋养,儿女的成长归功于父母的培养”,进而教育学生要好好学习,听父母的话,从小养成孝敬父母的美德,做一个体贴、关心、尊敬、热爱父母的好孩子;学习陆游的《示儿》可以利用作者的遗虑、遗愤、遗言、遗憾几个问题,激发学生与作者的共鸣,在心底产生强烈的爱国情,报国志;学习李绅的《悯农》时,教育学生爱惜粮食的同时,还应唤起学生的同情心;学习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后,启发学生心中有他人,播撒友爱的种子……再以诵读方式来体会古文声韵之美、情感之美,犹如春雨般无声的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学生就能读得声情并茂了,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成为一种美好的艺术享受,从而陶冶美的情操。(内蒙古兴安盟阿尔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