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本学区数学校本教研的课题是“如何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我对此课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现在我就来谈谈“如何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根据十年的数学教学实践,我认为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 要搭起数学与生活的桥梁,再现生活情境,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实际生活教数学,使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解决生活化,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数学教材中的许多概念、规律和问题很多是经过简单化或抽象化的,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数学的思考方法、解决方法,增强自主探究的能力,教师必须善于发现和挖掘生活中的一些具有发散性和趣味性的问题,把数学知识和学生的生活背景有机结合起来,把数学知识融入学生所熟悉的情境中,因此必须再现一些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学习。从生活实际出发再现生活情境,数学课堂教学将更加充满生气,学生才能体会到数学因生活而精彩,从而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 要让学生亲自实践,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动手实践”是儿童非常重要的活动形式,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教学中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实践等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的知识与技能,从而学会寻求解决数学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领会解决数学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因此,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时要力争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动手实践,使他们在实践中思维,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在实践中建构数学知识,锻炼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
在教学“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时,知识本身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掌握。因此,我在课前让学生剪好同样大小的硬纸板若干块,分别写上0-9等数字,0纸板要适当多加几块,另加一块画有小圆点的纸板用作小数点。我在讲小数点移动的变化规律后,指导学生动手做了一个数学实践游戏。请几个学生到台前,按需要每人拿一块纸板,举上头顶,连同小数点排成一行,组成一个小数,让全体同学读出这个小数,然后由班长发令:“这个数扩大10倍!”(也可说乘10),于是拿小数点的同学开始移动,向右移动一个位子,全体同学再齐读这个变化后的小数。如果移动后,遇上整数部分的最高位或小数末尾是“0”,拿“0”牌的同学要把牌放下,表示去掉“0”;如果遇上数位不够,拿“0”牌的同学要凑上去,以表示补上“0”。这样扩大、缩小反复做几次,同学们不但能熟悉小数扩大、缩小时小数点的不同移法,还能掌握小数中的“0”哪些该去掉,哪些不该去掉,什么时候又该补上。通过让学生亲自实践,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 要巧设练习,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是知识掌握与能力形成的桥梁。要使每节数学课的练习真正达到既巩固基础知识,又开拓思路、形成技能的目的,必须巧设练习。
例如在学生学习了百分数的意义之后,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
师:大家在课堂作业本上练习写8个百分号,看谁写得最好看。
师:数一数,你写了几个百分号,你能用刚学的百分数表示完成的情况吗?
生1:我完成了任务的87.5%。
生2:我还有37.5%的任务没有完成呢。
生3:我完成了150%。
……
这个巩固练习的设计,让学生练习写百分号,表面看来是为了掌握百分数的书写,实则帮助学生掌握百分数的意义,同时又让学生掌握了分数与百分数的互化,引起学生积极的思维,有效地吸引每个学生参与学习活动,进入积极的求知状态。并且,在学生的回答过程中,我不断赞赏学生富有独特性和个性的理解与表达,激励学生进行更深入的学习与研究。学生自始至终置身于老师为其创设的发现和讨论的情境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探讨、质疑、创造等教学活动,解决了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提升了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广大数学教师所共同追求的。有效课堂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因此,我们应该尽量做到:搭起数学与生活的桥梁,再现生活情境;让学生亲自实践,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巧设练习,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来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诗坂小学)
一、 要搭起数学与生活的桥梁,再现生活情境,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实际生活教数学,使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解决生活化,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数学教材中的许多概念、规律和问题很多是经过简单化或抽象化的,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数学的思考方法、解决方法,增强自主探究的能力,教师必须善于发现和挖掘生活中的一些具有发散性和趣味性的问题,把数学知识和学生的生活背景有机结合起来,把数学知识融入学生所熟悉的情境中,因此必须再现一些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学习。从生活实际出发再现生活情境,数学课堂教学将更加充满生气,学生才能体会到数学因生活而精彩,从而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 要让学生亲自实践,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动手实践”是儿童非常重要的活动形式,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教学中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实践等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的知识与技能,从而学会寻求解决数学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领会解决数学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因此,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时要力争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动手实践,使他们在实践中思维,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在实践中建构数学知识,锻炼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
在教学“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时,知识本身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掌握。因此,我在课前让学生剪好同样大小的硬纸板若干块,分别写上0-9等数字,0纸板要适当多加几块,另加一块画有小圆点的纸板用作小数点。我在讲小数点移动的变化规律后,指导学生动手做了一个数学实践游戏。请几个学生到台前,按需要每人拿一块纸板,举上头顶,连同小数点排成一行,组成一个小数,让全体同学读出这个小数,然后由班长发令:“这个数扩大10倍!”(也可说乘10),于是拿小数点的同学开始移动,向右移动一个位子,全体同学再齐读这个变化后的小数。如果移动后,遇上整数部分的最高位或小数末尾是“0”,拿“0”牌的同学要把牌放下,表示去掉“0”;如果遇上数位不够,拿“0”牌的同学要凑上去,以表示补上“0”。这样扩大、缩小反复做几次,同学们不但能熟悉小数扩大、缩小时小数点的不同移法,还能掌握小数中的“0”哪些该去掉,哪些不该去掉,什么时候又该补上。通过让学生亲自实践,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 要巧设练习,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是知识掌握与能力形成的桥梁。要使每节数学课的练习真正达到既巩固基础知识,又开拓思路、形成技能的目的,必须巧设练习。
例如在学生学习了百分数的意义之后,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
师:大家在课堂作业本上练习写8个百分号,看谁写得最好看。
师:数一数,你写了几个百分号,你能用刚学的百分数表示完成的情况吗?
生1:我完成了任务的87.5%。
生2:我还有37.5%的任务没有完成呢。
生3:我完成了150%。
……
这个巩固练习的设计,让学生练习写百分号,表面看来是为了掌握百分数的书写,实则帮助学生掌握百分数的意义,同时又让学生掌握了分数与百分数的互化,引起学生积极的思维,有效地吸引每个学生参与学习活动,进入积极的求知状态。并且,在学生的回答过程中,我不断赞赏学生富有独特性和个性的理解与表达,激励学生进行更深入的学习与研究。学生自始至终置身于老师为其创设的发现和讨论的情境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探讨、质疑、创造等教学活动,解决了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提升了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广大数学教师所共同追求的。有效课堂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因此,我们应该尽量做到:搭起数学与生活的桥梁,再现生活情境;让学生亲自实践,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巧设练习,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来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诗坂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