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学校生产作业管理课堂教学的备课工作

来源 :祖国·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lose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备课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它也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条件。本文将从科学处理教材,深挖教材资源,备课不是照抄或者照搬教材或参考书,超前备课与细致备课并重,要注重课后备课等方面,谈谈中职生产作业管理教学中的备课工作。
  【关键词】生产作业;备课;教学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备课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它也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条件。21世纪国际教育委员会认为:“教学质量和教师素质的重要性无论怎样强调都不过分。新时期教师教育改革的新使命促使了教师角色的转换---教师职能从‘教’转变为‘导’,教师应做课堂教学的设计者和开发者。”教师备课充分,教学质量就有保证,而备好课是教师必须掌握的基本功之一。下面将从中职学校生产作业管理这门课教学的角度出发,谈谈生产作业管理教学中的备课工作。
  1 科学处理教材,深挖教材资源
  教师在备课时要认真研究教材,学习与教学内容相關的各种参考资料,其中了解教材结构、教学目标和要求是教材处理的核心。同时,也要认真深挖教材资源,将教材内容生活化,以便不同层次与水平的学生都能获得更多的学习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授生产作业环境布置与改善这一内容时,我进行了这样的导入:现在大家看一看我们教室,大家可以说出我们所处的环境是什么样的吗?我们的学习与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灯暗了,屋里冷了,这些都会影响我们的学习;生产作业也是一样的,因为它也是处在一定的环境当中,这个环境包括我们刚刚说的灯、电扇、颜色等,还有我们没有提到的由于机器运转等所带来的振动,同样的,这些环境也会对生产作业带来一定的影响,所以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生产作业的环境。这样将教材内容与日常生活进行了联系,引起了学生的共鸣。
  在讲授生产作业的现场监督这一章节的“目视管理”这一知识点时,我从互联网中找了很多的目视管理板的图片,这样就使枯燥的内容形象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于学生的理解。
  2 备课不是照抄或者照搬教材或参考书
  很多教师认为备课就使写教案,其实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备课并不是纯粹的照抄教材或者教学参考书,也不仅仅是写教案。备课应该是备教材、备教程、备教学方法、备学生、写教案等五者的统一,写教案只是其中的一环。由于班级学生特点、能力以及已有的知识水平的差异,因此备课内容也不尽相同。教师应该结合实际教学情况,进行具体而又分层次的备课,而不是简单的照抄或者照搬。
  以生产作业的现场管理这一章节为例,完全可以把教学参考书的内容照搬过来,这种程度来说,写教案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其中包括现场管理的定义、特点、任务、内容等等,这也是一份比较完整的教案。但是按照这样的教案来进行授课,课堂效果的好与坏也就可想而知了。由于教师只是机械的停留在教材内容得表面,将教材与教学参考书照抄了一遍,缺乏吸引学生听课的“点”,因此课堂教学效果肯定不理想,这样造成了学生的不爱学或不学,从而使教学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的境地。
  3 超前备课与细致备课并重
  在教室备课过程中既要做到超前备课,又要做到细致备课,即学期备课与课前备课要结合起来。教师可以利用寒暑假的时间,提前备出一个月甚至一个学期的课程内容,这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上课之前的细致备课又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在超前备课的同时,又要依据教学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案,细致备课也就是课前备课应该包括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准备教具、掌握学生动态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等等。
  4 要注重课后备课,常反思
  很多教师无论给几个班级,多少学生上课都是使用同一份教案,每次都是如出一辙,没有任何的改变与进步。而课后备课则是要求根据不同的上课情况及时的反复的进行修正与调整教案,从而使课堂成为动态的、有生气的课堂。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因此,在每上完一堂课后,教师都要进行反思,同时进行整理与记录,这既是对一堂课的总结,也是备课的又一新起点,是备好课、上好课的重要一部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非常出色的公开课,听课教师完全被公开课吸引住了,课后,邻校的一位教师对这位历史教师说:“是的,您把自己的全部心血都倾注给自己的学生了。您的每一句话都具有极大的感染力。不过,我想请教您:您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节课?”那位历史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身的时间来备课的。”可见一堂课要上得炉火纯青,我们要时时都有备课的观念,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自己的知识。
  总之,备课要考虑到教师的实际情况,也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一切以提高教学效果为出发点,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备课的有效性,从而达到备课的真正目的,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保俊.备课:课堂教学的敲门砖[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21
  [2] 马化霞.浅谈备课.[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1
  [3] 时玉兰.如何备课更有效.[J].当代教育科学.2010,6
  [4] 邓红艳.再论备课的重要性[J].现代技能开发,2000,8:33
其他文献
【摘 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只要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并通过经常合理、有效的练习活动来强化,适时检验其自学效果。  1 指导课前预习,引导学生发现新知识  发现是认识的主体,是内因。它是通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积极引导与启发,让学生主动地探索、领悟和发现,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和发散思维能力的目的。注重学生的
期刊
教育的目的在于促進人的全面发展,在实践中就要选择一种有利于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进取精神和平等合作的可行方法。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言:“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别人的赞赏。” 对于幼儿来说,教师的赏识无疑更是幼儿的心理需求和渴望,所以如何在幼儿教育中运用赏识教育并发挥其作用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1 赏识教育的相关理论  “赏识”一词在《新华字典》中解释为:“认识别人的才能,予以重视或赞扬。
期刊
【摘 要】实施新课改,要求教师必须转变观念,重新定位自己角色,要从服务学生学习角度出发,新课改如春风拂面,暖流浸溢每个教育人的心田,初中体育也不例外受到新理念新思潮的冲击和洗涤。新的体育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转变观念,重新定位自己角色,要从服务学生学习角度出发,营造和谐教学氛围,创新教学方式,拓展教学内容,以目标达成为统领,以健康第一为目标,组织开展日常教学
期刊
【摘 要】幼儿园是培养幼儿良好生活的关键时期,必须抓住这一宝贵时期,在生活学习的一点一滴中让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关键词】幼儿园;培养;言传身教;随机教育;爱心;耐心  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有益于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有益于终身。而幼儿的卫生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会的,必须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和实践。杰作的思想家培根说: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当努力求得好习惯。如果没有良好的卫生习惯,便容易染上
期刊
【摘 要】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之间的协调非常重要,特别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配合更是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育的成败。所以,重视家校的联系与沟通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就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更深入的家校交流提出三点建议,1、充分利用“校讯通”的作用和功能,实现学校、家庭互动教育网络;2、充分利用“班级博客”的新型平台,实现教育的新亮点;3、充分利用QQ群,构建交流沟通的桥梁
期刊
【摘 要】当前,家园共育已形成共识。为充分利用家庭资源,调动家长参与我园课题研究的积极性,我园以“小篮球”为载体,在幼儿园和家庭中深入开展与小篮球有关的体育运动,探索适合家园共同开展的小篮球游戏活动的途径和内容,主张关注孩子生命的成长,生命的活力,旨在使幼儿幸福健康成长。通过一年的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体做法是:一、家园沟通,达成共识;二、专业培训,提升能力;三、多样活动,体验快乐;四.交流分
期刊
【摘 要】爱是一种不要求回报的宽容、理解、包容、接受。教师的爱就是对孩子的尊重、爱护和信任,使孩子真正感到来自教师的温暖和呵护。把爱与责任牢记心间,把无私的爱和无限的责任奉献给我们的学生和所热爱的事业。让我们携起手来一起用爱心对学生负责任,用责任唤起我们的爱心,让我们用爱和责任熔铸不朽的师魂。  【关键词】爱心;责任;事业;师魂  有人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神圣的职业;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期刊
【摘 要】由于社会的发展,计算机已经普及到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因此在中等职业学校中,计算机的教学也就成了一门最基本的学科。但由于现在计算机教学模式不能完全适应现在职业学校发展的需要,因此改革势在必行。  【关键字】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改革  近年来,计算机课程已成为中等职业学校的一门基础课,由于计算机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社会各行各业对中职毕业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计算教学也要调整,以适应社
期刊
【摘 要】师德是为师之本,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也是学校自身健康、稳定、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师德在建立和谐师生关系中起着重要作用。作为教育者,我们肩负着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使命,因此教师必须要有高尚的师德。  【关键词】师德;学校;师生关系;和谐  现代教育越来越重视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学校环境中最基本的一种人际关系,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是时代发展、教育改革的必然。作为教育者,我们肩负着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期刊
【摘 要】信息技术作为现代化教学的一种教学工具,教师可以用它来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教学资源,创设互动模式的问题情境,呈现多媒体化的数据信息、互动操作、练习和评价。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使书本上静态的变成生动、形象、直观的动态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充分发挥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促进学生的求知欲,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辨析能力,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更为轻松、愉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