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细微处入手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vcsv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鲁迅小说《药》作为现代小说名篇,多次选入中学语文课本。本文尝试从小说的细微处入手,通过文本细读,挖掘那些看似简单、平淡的词语背后更深刻的含义。
  关键词:阅读教学 文本细读 文学赏析
  鲁迅的文章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现实意义,从这篇小说来看,鲁迅将文学作品涉及的暗示艺术展现得淋漓尽致,其内容委婉含蓄,内涵丰富,让人回味。我们对《药》这篇小说进行分析,以暗示艺术为切入点,来回顾一下这篇文章的精妙之处。
  首先,从题目入手。单单一个“药”字,何解?通读全文才知道原来是大有文章。药的作用是治病,全文贯穿的病症是华小栓的肺痨,而治疗肺痨的“灵药”是人血馒头,作者采用暗喻的手法,想要预示真正的病症其实是国民的“愚昧病”,而治病的良药则是革命者,只有革命者推翻黑暗社会,这层人群才能够真正痊愈。
  其次,从线索入手。小说的故事发展是以线索为依据的,与普通小说的线索不同,《药》这篇文章有两明一暗三条线索。明线之一是为了治疗华小栓的病,华家花尽了所有财力为其购买了人血馒头,但最后人还是不明不白地死了;明线之二是革命者夏瑜被抓起来,在牢中仍然斗争不屈,最后被残忍杀害。两个主人公的际遇是可悲的,即使到死家里人都不知道为什么。暗线是利用华家和夏家的愚昧,预示着当时落后的华夏民族,只有采用革命这一条道路才能够解救民众,脱离旧社会的毒害。
  再次,从主人公的名字入手。如上文提到的華家和夏家意味着华夏民族,华小栓暗示着封建迷信的传统封闭了人们光明的意识;夏瑜一名则是指在这黑暗无道的社会之中存在的一丝光明,意味着拥有革命意思的先驱者。
  然后,从人物刻画上入手。华老栓散尽家财为儿子换来了“灵药”,却导致了华小栓的死亡,暗示着老一辈的愚昧会对子孙带来严重的影响;夏瑜虽然反抗了,但是仍然被处死,暗示当时革命者的艰难,难有出头之日;刽子手用夏瑜的遭遇和鲜血来开玩笑,并用人血馒头来赚钱,暗示统治阶级的昏庸无道,手段残忍;华大妈和夏四奶奶到儿子临死都不知道死因,暗示着当时人们的迷茫;茶客的嬉笑暗示着当时群众的习以为常,视人命如草芥。
  最后,则是环境的暗示。环境在小说之中具有一定的渲染作用。从开头昏暗的环境描写,就能够判断出《药》是一篇悲剧色彩的小说,同时也对当时社会的阴暗和肃杀作了渲染。又比如在最后的内容中,夏瑜的坟头除了几点清白小花外,围着尖圆的坟顶还有一圈红白的花,这暗示着即使夏瑜死了,但是还有很多和夏瑜志向相同的人在暗处,残忍的手段是无法将先进的觉醒意识完全抹杀的,正如毛泽东所说的那样“星星之火,必然可以成为燎原之势”,只不过时机尚未常熟,还需要进一步发展。
  这篇小说的高潮在第三部分—茶馆谈“药”,从内容上具体分析如下。
  华家茶馆,作为一个开放场所,各色人等聚集,各路消息汇聚。“花白胡子”“驼背五少爷”“康大叔”“一个二十多岁的人”相继出场。
  “满脸横肉”“突然闯进”的康大叔是茶馆会谈的焦点,他可以随意打断别人的话,他可以毫不顾忌华大妈对“痨病”的顾忌,他可以“提高了喉咙只是嚷”。而众人对这样一个不顾人情、蛮横无理的人,又是怎样的态度呢?“老栓一手提了茶壶,一手恭恭敬敬的垂着,笑嘻嘻的听。满座的人,也都恭恭敬敬的听。”“花白胡子一面说,一面走到康大叔面前,低声下气的问道……”众人的恭敬与低声下气使得康大叔更加得意,他“格外高兴”并且“越发大声”。在众人心中,康大叔是无所不知的,他可以向大家讲述夏瑜如何造反,如何被告发,如何在监狱里“发疯”,他知道大家想知道而又不知道的;康大叔又是无所不能的,他消息灵,他是华家的救世祖。这种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又是由康大叔的社会角色带来的。康大叔是刽子手,在统治者系统中微如秋毫,但在众人心中,他是官府的人,是朝廷的人。所以众人的毕恭毕敬、低声下气,实质上是对官府、朝廷的低声下气,那哪里还会有丝毫的不满与反抗呢?
  众人认为夏瑜疯了,因为他竟然在监狱中劝管牢的阿义造反!竟然说阿义可怜!这打破了众人的常规认识,大清的天下怎么能是大家的呢?造反就是大逆不道!底层的民众,这些被压迫者、被损害者,不理解什么是革命,更不理解为什么要革命,在他们看来,革命就是造反,造反就是与他们为敌。所以即使是那个二十多岁的人,也认为“那还了得”,“现出气愤模样”。同样是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一个为革命、为理想献出生命;一个如垂垂老矣的枯朽,身体强壮而精神早已麻木。先行的觉醒者总是孤单的、落寞的、痛苦的。正如《狂人日记》中狂人,也正如鲁迅在《呐喊·自序》中所言:“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
  城外的坟地,被一条用人们鞋底踩出的路,分成了两边。右边是穷人的丛冢,左边是死刑和瘐毙的人。夏瑜的坟是在左边。夏瑜生前不被理解,死后也被排斥,在众人看来,他是没有资格埋入穷人的坟冢的,因为他是罪犯,是犯上作乱者。即使是夏瑜的母亲,来给儿子上坟,看到华大妈,“便有些踌躇”,“现出羞愧的颜色”。沉沉的丧子之痛中,为什么踌躇?为什么羞愧?夏四奶奶害怕见到人,更害怕别人对她指指点点,对她说你儿子竟然犯下这样的大罪。夏四奶奶同样不理解儿子的行为,且为之感到羞愧,但一个母亲对儿子朴素的爱,让她坚持认为儿子是被冤枉的,寄希望于乌鸦显灵。
  那夏瑜的牺牲又换来了什么?年轻革命者的流血牺牲,带给自己母亲的是无尽的悲哀与羞愧,给华老栓的是不可能治好病的一味荒唐的药,带给刽子手的是一份诈骗钱财和炫耀能力的资本,带给看客的是一次欣赏杀人的盛举,带给茶客的是给生活增添了无聊的谈资。
  《药》中,革命者的鲜血成为治疗肺痨的无效的“药”,既揭示了群众的愚昧、麻木,又揭示了革命者的孤独与不被理解的悲哀。部分人想做奴隶而不可得,部分人暂时坐稳了奴隶,对他们而言,小部分觉醒了的革命者都是逆贼,都是异类。
  “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药》揭示了社会的病症,而寻找救治群众的“良方”是鲁迅一直在思考的。
其他文献
摘 要:中职教育的根本属性为职业教育,教学中更加突出实践性和知识应用。语文是中职院校中基础性、综合性最强的学科,能够促进各个学科的联系,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增强道德素质有很重要的作用。语文学科不仅能够给学生传授必要的基础知识,还应该帮助学生具备就业时所需的职业技能。为此,本文从职业化教学特色来分析中职语文的教育价值,希望能给教育者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
摘 要:道德与法治是一门综合性、开放性较强的学科,在教学中要求学生有足够的思考、交流和实践的机会。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适当采取开放式的教学方法,从而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促进学生道德修养的提高,进一步突出道德与法治课程立德树人的功能。  关键词:小学 道德与法治 开放式教学  随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一教育理念的推进,道德与法治教学得到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但是,很多教师并没有认识到
摘 要:当前,群文阅读作为语文教学重要的方式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群文阅读就是使具有相同主题的本文内容以类相从,以大类的方式对于课本内容加以整合,便于学生理解,为他们提供更加系统的知识。小学阶段是语文学习的基础阶段,也是学生语文思想的建构阶段,利用好群文阅读可以让小学生更好地把握课文内容,形成语文学习的灵感,探究出进行主动学习的思路与方法,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群文阅读 小学语文
摘 要:语文一直都是学校教育当中的主科,但时常会被学生忽略,认为母语的学习不需要耗费太多的精力。实际上初中阶段的语文教育十分重要,与小学阶段的学习不同,初中开始对语文知识,包括语法、阅读方法和写作理论有了系统的学习,走向真正的社会实用。现阶段多媒体技术逐渐走进传统课堂,为语文教师的教学方法提供了多元化发展的条件。本文将系统化地总结多元化教学方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语文教学 初中语文 多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教学的理念和方式也随之发生了转变。在教学过程中,更加体现高中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对于高中语文教学来说,传统的教学方式仅仅侧重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却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没有进行人文精神的渗透。为此,高中语文教学需要重视起人文精神的渗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促进高中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高中 语文教学 人文
摘 要:人本文重点研究了针对农村中学儿童的家庭学校合作,认为在教学和管理过程中,教师必须为留守孩子提供家庭友好式教育,并建立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家庭和学校要共同努力,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 家校合作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5.048  留守儿童容易产生继发性自闭症,会导致没有信心,也容易受到负面心理和情感的影响。因此,农
摘 要:语文是一门关键性的学科,它不仅是学生学习各个科目的基础,其内容还贯穿了学生整个学习生涯的始终。虽然很多人都说语文的学习很容易,但在小学语文的学习阶段,存在一部分学生,因为接受的快慢程度不同和理解能力的不一样,造成了学习语文的困难。对于这些学生,教师应该采取不同的措施,来保证这些学困生的学习质量。本文通過三个方面的叙述,讨论对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关于学困生的转化及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 学
摘 要: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不仅局限于专业知识,更扩展到综合素养层面。为了能够使学生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新课改也在不断深入开展,这对高中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当中,结合高中生的实际情况,以教学大纲为基础,采用新型的教学方式,培养高中生的语文思维,从而为社会培养出具备良好素养的人才。  关键词:高中语文 教学方式 语文思维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各个行业对学生的要
诗歌阅读历来是高中生语文学习的一个难点,笔者在常年的高三教书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对于阅读诗歌的第一个环节—读懂诗歌就很难做到。北大中文系谢冕教授曾说:“古代诗歌高度凝练,意象错落,情感丰富—像茶叶一样,不泡是无法品的。”其实就是告诉我们要慢慢去品味诗歌,方能临其佳境,明其意象,辨其技巧,悟其主旨,得其内蕴,把握情感。本文试着结合多年课堂教学实践,总结出简明扼要的读诗法。  一看:看题目,明辨题材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2.009  建安诗坛,上起汉献帝建安元年(196),下迄魏明帝太和六年(232),即汉末魏初时期的诗歌。这一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五言诗兴盛、七言诗奠基的阶段。期间名家迭出,佳篇丰富,代表诗人有三曹、建安七子和蔡琰。建安时代动乱的社会一方面激发了人们建功立业的政治渴望,一方面朝不保夕的社会现实触动着文人对民生艰难和人生意义的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