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如今的社会中,新时期的娱乐节目逐渐产生重要的影响力,得到受众群体的广泛关注,产生诸多别具一致的特征。对传统的节目系统而言,主持人的角色定位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传播者,而渐趋于现场的引导者,将本身的内在机制移向声音与画面的复杂层面。这种新颖的转变特征,伴随着中国当前的社会接受心理的变迁,从而使主持人获得更多的释放空间,以一种游刃有余的姿态附着于现场主持的进程中。本文通过对角色转变的探究,还原中国当代娱乐节目的发展格局,展示建构文化心理研究模式的理论意义,为今后娱乐节目主持的相关研究提供新的学术思维和理论认识。
关键词:娱乐节目;主持人;接受心理
当代社会的娱乐节目,如火如荼地上映,占据了央视和各大地方卫视频道的主流节目基点,颇具席卷全国之势。作为节目关键角色的主持人,更是彰显着耀眼的光芒,获得理论层面上的关注和探究。笔者以其不同角色转变带来的节目视效为基础,按照文化心理批评的模式,予以全新观照和解读,于动态考察中把握新时期主持人所赋有的内涵特性。
一、娱乐节目背景下的新时期角色转变
1.心理意向基础
节目主持的角色定位,乃是观众群体心理意向基础的折射反映,甚至是视效最大化的重要因素。在如今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中,“娱乐化”一直是娱乐节目类活动试图坚持和延续的特性,甚至是社会文化结构的整体愉悦倾向。观照中国当代的娱乐节目,如“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超级女声”等,伴随着社会进程的发展与生活水平的提高,其不仅是一种选秀编排的电视娱乐节目,更是几代人的成长记忆。因为这代表了中国近代以来的社会受众意识的发展方向,承载着广泛的群体心理意向基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欣赏水平、审美水平的稳步提升,人们提高了对娱乐节目的要求,在这种形势下,娱乐类节目主持人在节目中进行更好的角色定位、抓住观众的眼球成了最大的问题。这种来自观众群体的内在要求,便是心理意向基础,成为推动节目主持角色不断变化的重要因素。
2.节目主持的风格倾向
在如今的娱乐节目活动中,主持人的角色定位问题,发生迥然不同的变化,形成一种新颖的风格倾向。从娱乐类节目活动的趣味性倾向来探究,作为传播中心的主持人逐渐褪去严肃的外表,成功融入节目与观众的互动关系中,因为其带有专业性和愉悦性,正是娱乐节目所应该赋予的特性,支撑着来自节目策划中的画面与声音的结合。当代社会的娱乐节目,主持风格一直是不断发展、不断演变的,从严谨务实到轻松愉悦,从正式策划到临场应变,从字正腔圆到幽默诙谐,无不透露出当代娱乐节目主持风格的显著变化。于此,主持人的关键性不言而喻,其主持风格与内在的专业修养及外在的时代氛围更具紧密的关联性。这种特点与主持人不同的角色定位有关,可说是其具体的外在表现,以一定的角色定位作为娱乐节目活动的理论导向,从而展示别具一致的主持风格和节目特色。从主持人的相关风格变化,根据其潜移默化带来的节目导向,对其角色定位进行重新界定,认识到主持人本身的内在复杂机制。源自主持人的内在愉悦性,其节目导向的风格特色,必然作为娱乐节目成功推行的贯彻机制。娱乐主持的角色探究具有极强的理论意识,以此为中心实现对娱乐节目的真实认知与客观评价,形成以主持风格作为娱乐节目的发展尺度的格局。
3.社会意识观念的引导
从舞台效应的传播环节进行把握,不仅要认识到节目主持的角色变化,更要把握定位原因与梳理变化过程。以社会意识观念的演变作为依据,从娱乐节目之外寻得主持角色变化的重要因素,这必然是中国社会接纳“娱乐化潮流”的纵向展示。娱乐节目与社会现实的契合,促使主持人不断改变原先的固有认识和策划安排,进行符合和反符合的互动过程,在原本的角色定位中逐渐增添“游刃有余”的节目姿态,以满足观众“日益渐增”的文化意识。这种传播环节从完全受制于节目过程的掌控,到主持时“随心所欲不逾矩”,便是娱乐节目主持人的变化特征,也是推动娱乐潮流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节目主持的自由与否,宽松与否,接纳与否,皆为决定娱乐节目荣衰的思量尺度,其角色转变必然绕不开这些标签,不断追逐着社会的娱乐潮流倾向。通过对娱乐节目主持人角色问题的探究,还原其潜移默化的动态过程,证明社会意识观念的演变对娱乐节目的导向具有重要作用,而节目主持人恰好是双方彼此互动交织的机制中心,自然被赋予关键的角色定位。
二、“主持人——观众”二元结构的文化——心理批评
1.文化——心理批评
文化——心理批评方法是社会学分析方法与心理学批评的直接融合,在文化消费研究的启示和推动下逐步建立起来。“它用一种客观、整体的眼光,一方面把娱乐节目活动、现象作为人类的或民族的文化系统中的组成部分来进行综合分析考察;另一方面又对娱乐节目现象中的各种文化因素作全面、整体的考察,揭示节目内容与形式的组成,阐明、解释其深刻的文化意义。”文化——心理批评的目的在于探寻和揭示存在于娱乐节目现象中的各种复杂因素。
2.“主持人——观众”二元结构
在如今的社会格局中,随着群体意识观念的深化发展,文化消费模式日益显著。娱乐节目悄然进入泛文化消费的理论视域中,按照文化——心理批评的模式,褪去节目本身的浮华节奏与外在情节,建立“主持人——观众”的二元结构。以此,为娱乐节目的当前定位提供新颖的理论支撑,剖析节目本身的内在机制,证明“主持人——观众”二元结构对当前娱乐节目发展的关键性,揭示内在的文化——心理批评意识。从节目主持人是在大众传播活动的特定节目情境中,以真实的个人身份和交谈性言语交际行为,通过直接平等的交流方式主导、推动节目进程,体现节目意图的人来看,主持人在这一结构性的互动中被赋予特定行为期待——主导、推动节目进程,体现节目意图。主持活动属于节目创制的中心要素,发挥着连接节目与观众的纽带性作用,建构着意识层面的文化消费模式,实现关于节目符号的表述和解读。因为娱乐节目的效应传达不可脱离观众的理解和接受,抽象式的情节设置如何转化为娱乐性的节目安排,中间的转译环节则需由主持人来实现建构。于此,娱乐节目主持,不仅是在传达个人的声音,更是在传达节目内在的符号声音,以综合性、专业性的转译,实现“主持人——观众”二元结构的疏通与交流。 3.娱乐节目内在机制的建构
当前娱乐节目一直秉持着趣味性和娱乐性的预先倾向,推动观众群体的审美趋向,鉴于其市场经济效益的节目定位,必然属于文化消费的一种泛性表现。对于娱乐节目内在机制的建构,为“主持人——观众”转译环节的引证,提供充足的理论基础和现实因素。作为娱乐节目的内在运行,预先设计的趣味性和娱乐性,以某种意识形态的处理方式加工成待解读、阐释的固定符号,试图消费其关系结构转译中的泛文化资源。这种泛性文化资源的消费,着重探究的是娱乐节目内在角色的意识归属及心理方向,使其节目机制纳入整体性的文化心理批评中。对于观众群体而言,娱乐节目主持带来的不仅是节目环节的介绍,更是对其文化心理接受的某种高度契合,更符合受众群体的理想心理接受状态。面对错综复杂、别具一致的娱乐因素导向,节目主持的角色一直处于动态性的迁移过程中,从主导者到引导者,从预设者到阐释者,逐渐趋于内化为同一的角色体现,改变的不单是外在的风格气度,更是对观众群体的心理接受的合适把握。对娱乐节目心理接受的探究,实则是对其结构线索的深层把握与细致归纳,予以全新的符号性解读。娱乐主持角色在传播媒介的作用上呈现为受众潜意识的心理参照系,这是受众将理想角色投射到对应主持人个体上而形成的。
对于“主持人——观众”的内在运行机制,文化心理接受一直是伴随消费维度,实现娱乐节目预设的最大效应。文化消费中的节目机制,使得娱乐节目渐偏离原先的预先定位,趋于市场经济效益和娱乐导向潮流,更迎合群体受众的心理接受预期。娱乐节目主持人要在节目中以和受众平等的身份出现,要成为受众的朋友,这样才能有亲和力,才能用自己的方式给受众传播正能量和正确的价值导向,在受众心中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真正完成娱乐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定位。在如今泛文化消费的时代,娱乐节目主持不仅是节目机制的内在符号,更是对节目意蕴的外在转译,实现其定义与阐释的双重结合,继续致力于维持节目的内部娱乐性与趣味性的运转,加强节目与观众的沟通交流。对当前的娱乐节目而言,节目主持不再是原先固定不变的节目中心,开始趋于动态性的角色演变,从被动性的预设“衍生”为主动性的转译,以各种不同的姿态出席星光闪耀的娱乐节目。关系结构的机制运行离不开娱乐节目主持的积极参与,作为文化心理消费的建构环节,会得到心理接受层面的认知评价。
当前的文化消费模式,在社会发展的推动下,无疑提供一种探究娱乐节目主持的观照方式和角度。娱乐节目“主持人——观众”的二元结构定位,直接决定其节目的主持风格与重视程度。娱乐节目要想有大的发展,突破发展瓶颈,需要主持人与观众建立良好的朋友关系。只有建立起良好的朋友关系才能确保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保持节目的持续竞争力。于此,即可明确新时期娱乐节目主持的角色转变的特性,及其附带伴存的文化心理基础,实现对节目效果的把握和预想。经对娱乐节目主持的角色定位问题的探究,梳理清楚其不同的风格倾向,寻得其处于“渐变状态”的重要因素。按照“主持人—观众”的二元结构,从文化—心理批评的角度,予以节目主持全新的观照和理解,从理论层面深刻把握其内在机制。
参考文献:
[1]孙慧午.电视娱乐节目主持人角色重塑——以江苏卫视《非诚勿扰》为例[J].大众文艺,2014(20).
[2]欧阳宏生.电视批评学[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
[3]应天常.节目主持人通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4]郑向荣.综艺节目主持人角色定位[J].南方电视学刊,2013(5).
[5]栗瑞锦.电视娱乐节目主持人角色定位[J].西部广播电视,2014(15).
关键词:娱乐节目;主持人;接受心理
当代社会的娱乐节目,如火如荼地上映,占据了央视和各大地方卫视频道的主流节目基点,颇具席卷全国之势。作为节目关键角色的主持人,更是彰显着耀眼的光芒,获得理论层面上的关注和探究。笔者以其不同角色转变带来的节目视效为基础,按照文化心理批评的模式,予以全新观照和解读,于动态考察中把握新时期主持人所赋有的内涵特性。
一、娱乐节目背景下的新时期角色转变
1.心理意向基础
节目主持的角色定位,乃是观众群体心理意向基础的折射反映,甚至是视效最大化的重要因素。在如今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中,“娱乐化”一直是娱乐节目类活动试图坚持和延续的特性,甚至是社会文化结构的整体愉悦倾向。观照中国当代的娱乐节目,如“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超级女声”等,伴随着社会进程的发展与生活水平的提高,其不仅是一种选秀编排的电视娱乐节目,更是几代人的成长记忆。因为这代表了中国近代以来的社会受众意识的发展方向,承载着广泛的群体心理意向基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欣赏水平、审美水平的稳步提升,人们提高了对娱乐节目的要求,在这种形势下,娱乐类节目主持人在节目中进行更好的角色定位、抓住观众的眼球成了最大的问题。这种来自观众群体的内在要求,便是心理意向基础,成为推动节目主持角色不断变化的重要因素。
2.节目主持的风格倾向
在如今的娱乐节目活动中,主持人的角色定位问题,发生迥然不同的变化,形成一种新颖的风格倾向。从娱乐类节目活动的趣味性倾向来探究,作为传播中心的主持人逐渐褪去严肃的外表,成功融入节目与观众的互动关系中,因为其带有专业性和愉悦性,正是娱乐节目所应该赋予的特性,支撑着来自节目策划中的画面与声音的结合。当代社会的娱乐节目,主持风格一直是不断发展、不断演变的,从严谨务实到轻松愉悦,从正式策划到临场应变,从字正腔圆到幽默诙谐,无不透露出当代娱乐节目主持风格的显著变化。于此,主持人的关键性不言而喻,其主持风格与内在的专业修养及外在的时代氛围更具紧密的关联性。这种特点与主持人不同的角色定位有关,可说是其具体的外在表现,以一定的角色定位作为娱乐节目活动的理论导向,从而展示别具一致的主持风格和节目特色。从主持人的相关风格变化,根据其潜移默化带来的节目导向,对其角色定位进行重新界定,认识到主持人本身的内在复杂机制。源自主持人的内在愉悦性,其节目导向的风格特色,必然作为娱乐节目成功推行的贯彻机制。娱乐主持的角色探究具有极强的理论意识,以此为中心实现对娱乐节目的真实认知与客观评价,形成以主持风格作为娱乐节目的发展尺度的格局。
3.社会意识观念的引导
从舞台效应的传播环节进行把握,不仅要认识到节目主持的角色变化,更要把握定位原因与梳理变化过程。以社会意识观念的演变作为依据,从娱乐节目之外寻得主持角色变化的重要因素,这必然是中国社会接纳“娱乐化潮流”的纵向展示。娱乐节目与社会现实的契合,促使主持人不断改变原先的固有认识和策划安排,进行符合和反符合的互动过程,在原本的角色定位中逐渐增添“游刃有余”的节目姿态,以满足观众“日益渐增”的文化意识。这种传播环节从完全受制于节目过程的掌控,到主持时“随心所欲不逾矩”,便是娱乐节目主持人的变化特征,也是推动娱乐潮流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节目主持的自由与否,宽松与否,接纳与否,皆为决定娱乐节目荣衰的思量尺度,其角色转变必然绕不开这些标签,不断追逐着社会的娱乐潮流倾向。通过对娱乐节目主持人角色问题的探究,还原其潜移默化的动态过程,证明社会意识观念的演变对娱乐节目的导向具有重要作用,而节目主持人恰好是双方彼此互动交织的机制中心,自然被赋予关键的角色定位。
二、“主持人——观众”二元结构的文化——心理批评
1.文化——心理批评
文化——心理批评方法是社会学分析方法与心理学批评的直接融合,在文化消费研究的启示和推动下逐步建立起来。“它用一种客观、整体的眼光,一方面把娱乐节目活动、现象作为人类的或民族的文化系统中的组成部分来进行综合分析考察;另一方面又对娱乐节目现象中的各种文化因素作全面、整体的考察,揭示节目内容与形式的组成,阐明、解释其深刻的文化意义。”文化——心理批评的目的在于探寻和揭示存在于娱乐节目现象中的各种复杂因素。
2.“主持人——观众”二元结构
在如今的社会格局中,随着群体意识观念的深化发展,文化消费模式日益显著。娱乐节目悄然进入泛文化消费的理论视域中,按照文化——心理批评的模式,褪去节目本身的浮华节奏与外在情节,建立“主持人——观众”的二元结构。以此,为娱乐节目的当前定位提供新颖的理论支撑,剖析节目本身的内在机制,证明“主持人——观众”二元结构对当前娱乐节目发展的关键性,揭示内在的文化——心理批评意识。从节目主持人是在大众传播活动的特定节目情境中,以真实的个人身份和交谈性言语交际行为,通过直接平等的交流方式主导、推动节目进程,体现节目意图的人来看,主持人在这一结构性的互动中被赋予特定行为期待——主导、推动节目进程,体现节目意图。主持活动属于节目创制的中心要素,发挥着连接节目与观众的纽带性作用,建构着意识层面的文化消费模式,实现关于节目符号的表述和解读。因为娱乐节目的效应传达不可脱离观众的理解和接受,抽象式的情节设置如何转化为娱乐性的节目安排,中间的转译环节则需由主持人来实现建构。于此,娱乐节目主持,不仅是在传达个人的声音,更是在传达节目内在的符号声音,以综合性、专业性的转译,实现“主持人——观众”二元结构的疏通与交流。 3.娱乐节目内在机制的建构
当前娱乐节目一直秉持着趣味性和娱乐性的预先倾向,推动观众群体的审美趋向,鉴于其市场经济效益的节目定位,必然属于文化消费的一种泛性表现。对于娱乐节目内在机制的建构,为“主持人——观众”转译环节的引证,提供充足的理论基础和现实因素。作为娱乐节目的内在运行,预先设计的趣味性和娱乐性,以某种意识形态的处理方式加工成待解读、阐释的固定符号,试图消费其关系结构转译中的泛文化资源。这种泛性文化资源的消费,着重探究的是娱乐节目内在角色的意识归属及心理方向,使其节目机制纳入整体性的文化心理批评中。对于观众群体而言,娱乐节目主持带来的不仅是节目环节的介绍,更是对其文化心理接受的某种高度契合,更符合受众群体的理想心理接受状态。面对错综复杂、别具一致的娱乐因素导向,节目主持的角色一直处于动态性的迁移过程中,从主导者到引导者,从预设者到阐释者,逐渐趋于内化为同一的角色体现,改变的不单是外在的风格气度,更是对观众群体的心理接受的合适把握。对娱乐节目心理接受的探究,实则是对其结构线索的深层把握与细致归纳,予以全新的符号性解读。娱乐主持角色在传播媒介的作用上呈现为受众潜意识的心理参照系,这是受众将理想角色投射到对应主持人个体上而形成的。
对于“主持人——观众”的内在运行机制,文化心理接受一直是伴随消费维度,实现娱乐节目预设的最大效应。文化消费中的节目机制,使得娱乐节目渐偏离原先的预先定位,趋于市场经济效益和娱乐导向潮流,更迎合群体受众的心理接受预期。娱乐节目主持人要在节目中以和受众平等的身份出现,要成为受众的朋友,这样才能有亲和力,才能用自己的方式给受众传播正能量和正确的价值导向,在受众心中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真正完成娱乐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定位。在如今泛文化消费的时代,娱乐节目主持不仅是节目机制的内在符号,更是对节目意蕴的外在转译,实现其定义与阐释的双重结合,继续致力于维持节目的内部娱乐性与趣味性的运转,加强节目与观众的沟通交流。对当前的娱乐节目而言,节目主持不再是原先固定不变的节目中心,开始趋于动态性的角色演变,从被动性的预设“衍生”为主动性的转译,以各种不同的姿态出席星光闪耀的娱乐节目。关系结构的机制运行离不开娱乐节目主持的积极参与,作为文化心理消费的建构环节,会得到心理接受层面的认知评价。
当前的文化消费模式,在社会发展的推动下,无疑提供一种探究娱乐节目主持的观照方式和角度。娱乐节目“主持人——观众”的二元结构定位,直接决定其节目的主持风格与重视程度。娱乐节目要想有大的发展,突破发展瓶颈,需要主持人与观众建立良好的朋友关系。只有建立起良好的朋友关系才能确保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保持节目的持续竞争力。于此,即可明确新时期娱乐节目主持的角色转变的特性,及其附带伴存的文化心理基础,实现对节目效果的把握和预想。经对娱乐节目主持的角色定位问题的探究,梳理清楚其不同的风格倾向,寻得其处于“渐变状态”的重要因素。按照“主持人—观众”的二元结构,从文化—心理批评的角度,予以节目主持全新的观照和理解,从理论层面深刻把握其内在机制。
参考文献:
[1]孙慧午.电视娱乐节目主持人角色重塑——以江苏卫视《非诚勿扰》为例[J].大众文艺,2014(20).
[2]欧阳宏生.电视批评学[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
[3]应天常.节目主持人通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4]郑向荣.综艺节目主持人角色定位[J].南方电视学刊,2013(5).
[5]栗瑞锦.电视娱乐节目主持人角色定位[J].西部广播电视,20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