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学生的冷漠以后……

来源 :网络科技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_oce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阐述:
  
  新课程改革把“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作为核心理念,就是强调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使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能达到基本要求,都能获得成功;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得到全面、均衡、和谐的发展;为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
  但是,长期以来受“精英教育”和传统的评价制度等因素的影响,致使一些教育工作者依然重视智育,轻视德育。在德育工作中,方法单一,态度冷暴:本来老师是为了学生的前途和未来着想,出于好意和责任心对学生教诲和评价,反而却伤害了师生间的感情,影响了教育教学的效果。因此,为人师者,仅仅有好意和责任心是不够的,还必须了解学生的知识和精神需求,并以最恰当的方式满足学生的需要,这样的教育效果才是理想的。
  在一次课堂上遭遇了学生的冷漠以后,使我对新课程形势下的德育工作进行了重新思考,并有了新的认识。
  
  案例描述及问题解决:
  
  课堂上,H同学一直在和同桌、邻桌说话,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正常秩序和其他同学的听课效果。我停止讲课并用眼神暗示他,他也停止说话。于是我继续上课,可他又开始说话,而且说话的声音比刚才还响,似乎在与我唱对台戏。我走近他的座位,按捺住心中的不悦与激动,用平静的口吻对他说:“H同学,你知道现在是什么时间吗?你刚才又在干什么?”(沉默,不回答)“怎么变哑巴了?刚才不是说得很起劲吗?”(依然沉默不语,而且将头撇到一边去)此时我的怒火冲上心头,(教师的尊严何在?)于是音量提高八度,狠狠地批评了他,数落了他的种种缺点和不是,并命令似的要求他站起来,尝一尝老师站着上课的滋味。可是他根本不领教你这一套,依然歪着头,一句话也不说,还摆出一副吊儿郎当像,局面十分尴尬,有学生等着看老师如何处理,也有个别学生等着看热闹,也有学生说:老师,别理他。甚至还有的说:干脆让他出去,我们继续上课得了。这样的场面,这样公开在课堂上与老师对抗的学生我还是第一次遇到。还好下课的铃声响了,我立即宣布下课,并以命令的口吻要求H同学去班主任的办公室。(我感到问题有些棘手,准备交给班主任处理)在我的监督下,H同学向办公室走去,一副大义凛然的样子,丝毫没有紧张害怕的感觉(有些学生若是被送到班主任那里,会紧张害怕的)。
  一进办公室,我就非常生气地向班主任讲述了事情的经过以及H同学对待老师的冷漠态度,没有想到班主任听完后二话不说就狠狠地给了H同学一个耳光,并要求他写一份深刻的检讨书。看着H同学通红的脸和眼中闪动的泪光,我的心里充满了内疚感,也许是我错了,不该把这件发生在我的课堂上的事交给班主任处理。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我发现H同学上课是安静了些,因为检讨书中保证上课不说话的,但对抗情绪明显存在,看着他破罐子破摔、自甘堕落的样子,我的内心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总觉得是我愧对H同学,一种责任驱使我必须解开H同学心中的结,用真诚融化他心中的坚冰,消除他对我的抵触情绪。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我一直在寻找机会想跟H同学好好沟通交流。机会终于来了,一天下午第三节课后,我发现教室里只有他一人在看着书(小说),其他同学参加课外活动去了,就想借机跟他聊一聊。我轻轻地走近他,说:“在看什么书?能借给我看吗?”他抬头一看,是我,淡淡地说:“你不会看的。”继续看他的书。我接着说:“看得这么有味道,肯定是好书喽,你怎么知道老师不会看呢?”“是武打小说,老师不允许我们看的,老师自己当然不会去看。”“老师我也喜欢看武打小说,只是现在没时间看,要备课上课改作业,回家还要做家务,带孩子。老师不允许学生看小说是怕耽误你们的学习时间,如果你们能合理安排时间,正确处理好学习和休闲娱乐的关系,在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后可以看一看,也可以增加自己的课外知识,提高写作能力。你说是吗?”他肯定地点点头。于是我就顺势提起上次发生在课堂上的冲突事件,并诚恳地对上次发生在班主任办公室的事情表示抱歉,直到现在依然深感内疚,不该把你带到班主任那里,在我的课堂上发生的事情本该由我自己处理,希望能原谅老师当时处理方式的不妥。他沉默了片刻(可能是他没想到老师会向他道歉),难为情地说:“老师,千万别这样说,都是我的错,不该在课堂上讲话,不该以那样的态度对待老师。”……在这次交谈中,我对H同学有了更多的了解,其实他的内心很敏感,他也渴望被人尊重。别看他表面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其实他也很在乎大家对他的看法,在乎老师与同学把他当差生看待。我还与他口头定了今后努力的约定。
  从此以后,我与H同学之间由对抗走向对话,师生关系变得友好融洽。H同学每次遇见我,远远地就跟我打招呼,向我问好,而且在其他各方面也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似乎换了个人)。
  
  讨论与反思:
  
  从上述案例中,我深切地感受到:随着社会的发展,塑造人的工作愈来愈艰难,需要我们不断探索新课程形势下育人的规律,树立“以人为本”的德育观。爱尔维修曾说过: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他也会变成一个不平凡的人。
  首先,要尊重学生,给学生充分的信任。
  自尊心是人的自我意识的重要标志之一,是进步的动力之一,教师应当尊重、信任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差生”,逐步消除他们的疑虑。因为学习不好或纪律差,长期受冷落、歧视,他们一般都很心虚,对外界极敏感,外表虽套有一层硬壳,但在内心深处仍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谅解、尊重和信任。教师应严于律己,走出心理误区(对优生的偏爱和对“差生”的歧视),尊重学生的人格。嫌弃、斥责、批评、挖苦,或者变相体罚,都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引发逆反情绪和对抗行为,也暴露出教师的偏狭和无能。
  在育人工作中,我们还要警惕自己对学生的过分干涉,以权威自居,总是告诉学生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让学生处于被动和从属的地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我们应努力扮演好一个“促进者”、“支持者”、“导演”的角色,在看似不经意的谈话中巧妙地为学生打开心灵的窗户,和学生一起探讨哪些是他们能做的,哪些是他们还没有尝试过的,引导学生挖掘自己的潜力、建立自信,依靠自己的力量学会选择和思考,获得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二,要赏识学生,杜绝“缺陷”取向。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他还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到激励后,其能力可以发挥80%~90%。可见,表扬激励的运用在育人工作中的重要性。学生是具有独立个性的人。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的差异性,更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有些学生在学习上表现较出色,有些学生在其他方面,如体育、音乐、美术、劳动等方面比较突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肯定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善于发现每个学生尤其是差生的闪光点,适时地加以表扬;尊重学生的个性,从学生实际出发,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不同的学生要用不同的标准去要求和衡量,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体验成功的快乐。法国教育家卢梭曾经说过:“表扬学生微小的进步,要比嘲笑其显著的恶迹高明得多。”
  但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学生却被简单地贯以“双差生”、“问题学生”的称号,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如犯错误被罚站在老师办公室、上课迟到被罚站在教室外不让上课、给安排特殊座位、上公开课取消“差生”上课资格……这样非但没有给他们带来任何发展的可能性和希望,反而将他们打入绝望的地狱,失去学习的乐趣和动力。学习成绩不好、不听老师话、调皮捣蛋之类的学生,就是差生吗?事实上并非如此。比尔·盖茨,大学学习不好,肄业,但他却开创了微软事业;大科学家牛顿、大发明家爱迪生小时侯还常被老师和同学称为“笨蛋”呢。
  第三,科任老师要加强责任意识,协同班主任管理好班内的事务,共同完成育人和教学任务,变“个体经营”为“集体经营”。
  长期以来,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各守疆界,各司其职,责任泾渭分明。班主任除了一定的教学任务外,还全面负责学生日常生活等方面的管理工作,包括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科任老师只负责自己的教学工作,其他的事一概不过问,有时甚至自己课堂内棘手的事,也要交给班主任处理。要知道一个班级五六十名学生,学生又都是独立的个体,班主任一人是难以完成如此艰巨的任务的。在班集体建设和育人工作中,科任老师其实也很重要,特别是在中学,科任老师与学生接触的总和大大超过班主任。因此,科任老师要切实转变观念,积极配合班主任工作,共同参与班级管理,完成育人和教学工作。
  面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校推行“德育导师制”,让有一定教学经验的科任教师担任德育导师。通过一对一的帮扶,激发学生潜能,疏导学生心理,纠正行为的偏差,解决成长的烦恼,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德育导师制”是以“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首先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将学校的德育目标、任务分解到担任“导师”的任课老师身上。使科任教师与班主任紧密配合,形成整体合力。对学生德育管理进行优化,改变了科任老师“只管教、不管导”的状况,真正形成全员育人、全科育人、全程育人的良好育人模式。“德育导师制”让老师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架起了师生间的“心灵桥梁”,使教育规律和学生丰富多彩的个性相结合,实现“教书育人”的目标,真正变“个体经营”为“集体经营”,也为学校做好学生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其他文献
目前,职业高中学生整体素质较差,学生学习及心理状态不佳。如何教育好学生,建设良好的班集体是我们教师,特别是班主任重点关心和探讨的问题。冰心曾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是教师教育的源泉,有爱便有了一切”,这番话非常在理,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深思。针对目前职业高中学生状况,在班级管理上,职高班主任只要始终如一地用爱心去对待自己的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力求爱心渗透教育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期刊
在教学中爱是春风,它能吹暖孩子的心灵;爱是雨露,它能滋润孩子茁壮成长;爱是世上最灵巧的双手,它能为孩子插上羽翼丰满的翅膀。“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就在于让每个儿童看到人的心灵美,珍惜爱护这种美,并用自己的行动使这种美达到应有的高度。”  爱,是师德的重要内容,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叩开学生心灵之门的金钥匙。作为教师就要把真挚的爱融入到学生身上,不但对好学生给予爱的呵护,对那些学习较差、缺点较多的学
期刊
从事职业教育以来不知不觉已近五个年头了。通过与老教师和学生的接触,对如何做好一个教师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通过对周围教师平时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所见所闻,以及对自己学生问题的处理的过程中,使我深深体会到,做好一个教师很难,要做好一个让学生真正喜爱的教师更难。因此,在职教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我们除了要不断地拓展自己的知识,不断地加强专业技能的训练和提高外,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如何抓住学生的心,拉近与学生之间的
期刊
众所周知,政治课是德育工作的重要渠道,思想政治课本质上应该是一门德育课程,义不容辞地应发挥其德育的重要作用。然而,从平时与学生的接触和学生对政治课的总体反映中,我们不难发现,道德教育的实际效果与理论值之间尚有较大差距,学校德育对学生渗透力仍相当不够。平时的考查中,偏重于学生德育知识的掌握程度,注重学生的行为是否合乎规范,而没有重视学生的内在情感和信念是否发生了改变,以及日常活动中有没有道德情感支持
期刊
看到“数学实验”几个字人们不禁会问:做数学题不是靠一张纸、一支笔就行了吗,怎么像物理、化学一样要做实验了呢?对了,这是计算机技术和数学软件引入教学后出现的新事物,是数学教学体系、内容和方法改革的一项尝试。用mathematica进行数学实验是指借助于mathematica的快速运算功能和图形处理能力,模拟再现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检验数学结论(或假设)的教学活动。笔者利用Mathem
期刊
陈小娅指出东部地区要率先推进基础教育现代化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建立和形成有效推动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新机制,新年伊始,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在广东佛山主持召开了国家督学和专家座谈会,专题研究东部地区基础教育发展问题。教育部总督学顾问、部分国家督学和专家参加了座谈会。  陈小娅指出,新时期推进东部地区及大中城市基础教育发展要有新目标、新举措,东部地区率
期刊
作文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语文学科鲜明的人文性和独特的工具性,在作文中表现得尤为明显。然而,我们遗憾地发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学生在应试作文中迷失了方向,写作时或无病呻吟,空洞地胡编乱造;或东拼西凑,苦不堪言,写作的兴趣、激情荡然无存。究其原因是学生不会细致观察,体验感悟生活,写作时缺乏真情实感;平时没有时间阅读课外精美的文章、名著等,也不注重积累素材;教师们迫于升学压力,很多时候只是让学生做练习
期刊
童年是多姿多彩的,我们的孩子生活在广阔的农村,在习作教学中同样要给孩子一片天空,让他们有“自由呼吸”的空间。我们要引导孩子亲近大自然,走进大自然,和草木交往,与虫鸟倾谈,从中探索搜奇,增加学生自我体验的空间。  语文课程标准十分明确地指出习作必须联系生活。“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对教师而言重在设计、策划、指导学生走进生活
期刊
随着新课程的逐步推进实施,三维教学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广大教育工作者心中已逐渐扎根。与原来教学目标的维度相比,情感态度价值观在三维目标中的地位日益凸现,这也提醒着我们在学科教育活动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文化知识、基本技能、价值观念,更要关注学生道德人格的全面、和谐、均衡的发展。  中学历史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条件很多,而最关键的则在于是否拥有高素质的历史教师。我认为历史教
期刊
2006年秋,我受组织选派参加江苏省小学管理者B-M-1团赴英国曼彻斯特接受了为期三周的文化与教育培训考察活动。这是我第二次踏上西方国家的土地,但这一次同2000年到澳洲游览不同,时间长,内容多,并且与当地人有密切接触,培训方式有专题学习,有考察学校,有研究总结,有域外采风,获取了第一手资料,拓宽了视野,开阔了眼界,亲身感受了英格兰的教育。下面从当时我的博客中摘录几篇以飨读者。    英格兰小学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