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语文学科鲜明的人文性和独特的工具性,在作文中表现得尤为明显。然而,我们遗憾地发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学生在应试作文中迷失了方向,写作时或无病呻吟,空洞地胡编乱造;或东拼西凑,苦不堪言,写作的兴趣、激情荡然无存。究其原因是学生不会细致观察,体验感悟生活,写作时缺乏真情实感;平时没有时间阅读课外精美的文章、名著等,也不注重积累素材;教师们迫于升学压力,很多时候只是让学生做练习册、试卷,而偏废了对学生作文的耐心、得法的引导,长此以往,学生写作能力就得不到提高。为了改变这一尴尬局面,我校对作文教学的方式方法进行大胆创新改革,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环境,激发学生创作的兴趣,注重作文方法的引导,强化语言积累,进而全面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与水平。
一、激活写作兴趣,产生创作激情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认为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由此可见,提高写作能力必先激活学生的写作情趣。初一的学生很大程度上还带有孩童的稚气,他们天真活泼,激情飞扬,因而针对这样一帮孩子,教者应根据他们的身心特点,尽力“为学生的自由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让学生成为作文的主人,自由地放飞思想,自由地抒发情感。学生在整个写作过程中享有绝对的自主选择权,写自己想说的话,用自己想用的表达方式,还可以自由地评价、批改。由此我校对作文课进行了大胆改革,开展了“趣味作文”、“情境作文”、“快乐作文”、“轻松作文”等写作活动。在写作之前教师组织学生参加相应的活动,走出教室去观察、调查、采访等等,学生们尽情地投入其中,去体验,去感悟。这样的作文课内容丰富多彩,气氛轻松自然,同学们都很喜欢,总能积极主动参与。在活动中恰当适宜地设计一些诸如仿句、片段训练等等,使活动与作文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既能为写作提供鲜活可感的素材,更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如在进行《观察人物特点 写出人物个性》的作文教学时,老师先设计一个“猜猜他是谁”的活动,要求学生以4人为一小组,选择班中某位同学作为描写对象,用300字左右对该同学的外貌与个性特征进行勾勒,然后推荐一位同学上讲台读给全班同学听,让大家猜猜“他”是谁,而后评选哪一组写得最逼真。此活动老师一宣布,同学们群情激昂,踊跃投入活动,一人执笔,各自出谋划策。活动中学生文采飞扬,绝无以往苍白无语的现象。作文:“他是个性格 的人”或“同桌的你”或“性格的我”就都有话可说了。改革后的作文课堂注入了勃勃生机,为学生带来无穷快乐。学生在活动、学习中获得了探究的乐趣、合作的乐趣、体验的乐趣、审美的乐趣、写作的乐趣。这样使写作真正成为学生的自我需要,是他们自我体验、自我发现、自我宣泄、自我创造的过程,而非被逼无奈、无聊无味的任务。另外作文的形式也可以由学生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来选择,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尝试着去写日记、随笔、书信、诗歌、散文、小小说甚至剧本、办手抄报等等。有了写作的自由空间,学生的心灵得以抒放,由此也激活了学生写作的欲望。作文的自我评改也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和兴趣。叶圣陶先生曾明确指出“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所以我校作文教学也注重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一般情况下,同题作文训练结束后,利用一节课的时间,或让学生自评自改:改错字错句错标点符号,批注,总评,然后自己衡量给分,最后老师批改,老师的批语多有针对性的表扬、激励,让学生有收获后的欣喜;或以4人为一小组,选1人为组长,每人改三篇作文,每篇作文3人均写上批注、评语,然后由小组长组织内部集中讨论赏析,推荐佳作,全班学习。这种批改方法杜绝了以往学生糊涂作文,老师拼死批改、学生漠不关心的恶性循环状况。通过自评自改、互评互改、取长补短,相互借鉴,逐步悟出作文该写什么,该怎么写的道理。批改后,学生们很关注自己作文的优缺点,关注老师对自己的指导……这样就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改被动为主动。另外,老师适时地把学生的优秀作品推荐给校报、校刊或有关杂志发表,这样的做法也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
二、加强章法指导,提高写作技巧
也许很多人认为传统的作文教学偏重于章法指导和写作技巧的训练,造成作文形式上的不自由,写法上的千篇一律。其实“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章法的指导,写作技巧的训练,许多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可谓“四不像”,是“散文”、“杂文”。虽然中考作文不作文体的限制,但文体的要求还是很高的,那种不伦不类的文章绝对不是好文章。如果说初一的作文是打基础,那么初二作文就是关键,应该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写作章法的引导和写作技巧的训练。新课程标准认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及合作伙伴,要求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学生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因而我们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没有死搬硬套地把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或小说、散文、诗歌等文体的写作技巧一一罗列出来,硬塞给学生,而是依托文本,充分利用课程资源,让学生自主合作,探讨、体会感悟出不同文体的不同写作要求。教材的选文“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难易适度”,在选材立意、布局谋篇、语言运用、表达方式等方面为学生写作提供了成功的范例。我校语文老师通过集体备课,精心挑选同一主题或同类结构布局或同一体裁……的典范文,让学生通过比较阅读,从中得到启发、感悟,把握写作的规律和技法。如学完《松鼠》、《松树金龟子》、《国宝大熊猫》、《活板》、《核舟记》等一系列说明文后,同学们讨论、摸索出有关说明文写作的一系列规则:说明文结构的布局、说明对象特征的展现、说明顺序的安排、说明方法的运用、说明语言(生动或平实)灵活使用。学生在学中摸索出写作的规律和方法,再运用规律和方法进行写作,实用有效,而且兴趣盎然。
三、提倡大胆创新,提高写作质量
有了浓厚的兴趣和满腔的激情,掌握了正确的技法,历经了一堂堂实实在在作文课的积淀,在此基础上就应提倡学生大胆创新,张扬个性,脱颖而出,写出自己的风格。不写人云亦云、似曾相识的文章,提倡立意上的创新: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发人之未发,言人之未言。例如某位学生写“我读 ”这篇作文时,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我读中华文化,苦旅之文化。立意新颖,扬扬洒洒,引证据点,发人深省。作为一名初中生有如此深刻独到的见解,有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蕴,不能不让人刮目相看。不写千篇一律的老套路,提倡形式上的创新:构思精巧,语言优美,同样能让文章新颖别致,读来让人耳目一新。如写作“我与 对话”一文时,许多学生能借书信的形式、寓言的形式、小标题的形式……想象丰富,传情达意,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提倡素材上的创新:关注社会上最新、最热门的事件,将之用于作文,使作文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从新角度、用新方法,巧妙改造旧材料,推陈出新,以达到化腐朽为神奇之妙效。创新使学生既能入乎其内,又能出乎其外,真正发挥自己的写作才能和个性,真正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质量和水平。
让我们以新课标的先进理念为指导,积极探索作文教学的新思路、新途径,提高作文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使整个作文教学得到最优化处理,使学生在作文的课堂上无拘无束地释放自己的心绪,抒发自己的情感,张扬自己的个性,获得收获成功的愉悦。■
一、激活写作兴趣,产生创作激情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认为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由此可见,提高写作能力必先激活学生的写作情趣。初一的学生很大程度上还带有孩童的稚气,他们天真活泼,激情飞扬,因而针对这样一帮孩子,教者应根据他们的身心特点,尽力“为学生的自由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让学生成为作文的主人,自由地放飞思想,自由地抒发情感。学生在整个写作过程中享有绝对的自主选择权,写自己想说的话,用自己想用的表达方式,还可以自由地评价、批改。由此我校对作文课进行了大胆改革,开展了“趣味作文”、“情境作文”、“快乐作文”、“轻松作文”等写作活动。在写作之前教师组织学生参加相应的活动,走出教室去观察、调查、采访等等,学生们尽情地投入其中,去体验,去感悟。这样的作文课内容丰富多彩,气氛轻松自然,同学们都很喜欢,总能积极主动参与。在活动中恰当适宜地设计一些诸如仿句、片段训练等等,使活动与作文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既能为写作提供鲜活可感的素材,更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如在进行《观察人物特点 写出人物个性》的作文教学时,老师先设计一个“猜猜他是谁”的活动,要求学生以4人为一小组,选择班中某位同学作为描写对象,用300字左右对该同学的外貌与个性特征进行勾勒,然后推荐一位同学上讲台读给全班同学听,让大家猜猜“他”是谁,而后评选哪一组写得最逼真。此活动老师一宣布,同学们群情激昂,踊跃投入活动,一人执笔,各自出谋划策。活动中学生文采飞扬,绝无以往苍白无语的现象。作文:“他是个性格 的人”或“同桌的你”或“性格的我”就都有话可说了。改革后的作文课堂注入了勃勃生机,为学生带来无穷快乐。学生在活动、学习中获得了探究的乐趣、合作的乐趣、体验的乐趣、审美的乐趣、写作的乐趣。这样使写作真正成为学生的自我需要,是他们自我体验、自我发现、自我宣泄、自我创造的过程,而非被逼无奈、无聊无味的任务。另外作文的形式也可以由学生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来选择,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尝试着去写日记、随笔、书信、诗歌、散文、小小说甚至剧本、办手抄报等等。有了写作的自由空间,学生的心灵得以抒放,由此也激活了学生写作的欲望。作文的自我评改也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和兴趣。叶圣陶先生曾明确指出“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所以我校作文教学也注重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一般情况下,同题作文训练结束后,利用一节课的时间,或让学生自评自改:改错字错句错标点符号,批注,总评,然后自己衡量给分,最后老师批改,老师的批语多有针对性的表扬、激励,让学生有收获后的欣喜;或以4人为一小组,选1人为组长,每人改三篇作文,每篇作文3人均写上批注、评语,然后由小组长组织内部集中讨论赏析,推荐佳作,全班学习。这种批改方法杜绝了以往学生糊涂作文,老师拼死批改、学生漠不关心的恶性循环状况。通过自评自改、互评互改、取长补短,相互借鉴,逐步悟出作文该写什么,该怎么写的道理。批改后,学生们很关注自己作文的优缺点,关注老师对自己的指导……这样就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改被动为主动。另外,老师适时地把学生的优秀作品推荐给校报、校刊或有关杂志发表,这样的做法也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
二、加强章法指导,提高写作技巧
也许很多人认为传统的作文教学偏重于章法指导和写作技巧的训练,造成作文形式上的不自由,写法上的千篇一律。其实“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章法的指导,写作技巧的训练,许多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可谓“四不像”,是“散文”、“杂文”。虽然中考作文不作文体的限制,但文体的要求还是很高的,那种不伦不类的文章绝对不是好文章。如果说初一的作文是打基础,那么初二作文就是关键,应该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写作章法的引导和写作技巧的训练。新课程标准认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及合作伙伴,要求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学生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因而我们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没有死搬硬套地把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或小说、散文、诗歌等文体的写作技巧一一罗列出来,硬塞给学生,而是依托文本,充分利用课程资源,让学生自主合作,探讨、体会感悟出不同文体的不同写作要求。教材的选文“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难易适度”,在选材立意、布局谋篇、语言运用、表达方式等方面为学生写作提供了成功的范例。我校语文老师通过集体备课,精心挑选同一主题或同类结构布局或同一体裁……的典范文,让学生通过比较阅读,从中得到启发、感悟,把握写作的规律和技法。如学完《松鼠》、《松树金龟子》、《国宝大熊猫》、《活板》、《核舟记》等一系列说明文后,同学们讨论、摸索出有关说明文写作的一系列规则:说明文结构的布局、说明对象特征的展现、说明顺序的安排、说明方法的运用、说明语言(生动或平实)灵活使用。学生在学中摸索出写作的规律和方法,再运用规律和方法进行写作,实用有效,而且兴趣盎然。
三、提倡大胆创新,提高写作质量
有了浓厚的兴趣和满腔的激情,掌握了正确的技法,历经了一堂堂实实在在作文课的积淀,在此基础上就应提倡学生大胆创新,张扬个性,脱颖而出,写出自己的风格。不写人云亦云、似曾相识的文章,提倡立意上的创新: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发人之未发,言人之未言。例如某位学生写“我读 ”这篇作文时,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我读中华文化,苦旅之文化。立意新颖,扬扬洒洒,引证据点,发人深省。作为一名初中生有如此深刻独到的见解,有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蕴,不能不让人刮目相看。不写千篇一律的老套路,提倡形式上的创新:构思精巧,语言优美,同样能让文章新颖别致,读来让人耳目一新。如写作“我与 对话”一文时,许多学生能借书信的形式、寓言的形式、小标题的形式……想象丰富,传情达意,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提倡素材上的创新:关注社会上最新、最热门的事件,将之用于作文,使作文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从新角度、用新方法,巧妙改造旧材料,推陈出新,以达到化腐朽为神奇之妙效。创新使学生既能入乎其内,又能出乎其外,真正发挥自己的写作才能和个性,真正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质量和水平。
让我们以新课标的先进理念为指导,积极探索作文教学的新思路、新途径,提高作文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使整个作文教学得到最优化处理,使学生在作文的课堂上无拘无束地释放自己的心绪,抒发自己的情感,张扬自己的个性,获得收获成功的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