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教材所编入的“语文活动”,受到广大师生的关注。通过近几年的辛勤执教,对这一“活动课程”增加了共识,积累了经验。大家感到,“活动课程”好就好在“活”而“动”上,这是它的精灵。笔者不揣谫陋,略谈些看法。
关键词:初中语文 多元化 活动课
一、“活动课程”是九年义务教育的重要阶段
“语文活动”开源活流,在国颁语文教科书中,成了课程结构的一块,这在语文教材建设史上,是一大创举。其意义至少有以下几方面:
1.正名。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中确有多种课外活动,但处于“课外”、“业余”地位,不是作为学科服务的体脑调节课安排,就是当作学科的“附加”、课堂的“延伸”。其名不正,非为课程“一体”,视为份外。
2.开源。生活是语文教学及学习的鲜活源头。语文教学得其生活之源,扬其“活动”之波,就是鲜活的,“动态的”、“多元的”,有着“滚动效应”。只有开其源,才能活其流。
3.活流。学生把教师的“教”,内化为知识与智能。“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语文活动”本身所富有的实践性、群体性、参与性,就是学生强劲的内化力的诱发剂。
二、“活动课程”:学生的主体意识
初中阶段,学生形象思维活动活跃,表现欲旺盛。与学科课程相比,对“活动课程”中,学生主体参与意识更强,更乐于投入。但初中生的参与有个由浅层次向深层次递进的过程,这就需要执教者根据“活动课程”的安排,精心培育和多方引导。在“语文活动”的各个环节,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成为活动全过程的主人。要通过民主方式,充分吸取学生的意见,筹备好全期的“语文活动”;或民主推荐,或“毛遂自荐”,集中学生多数人的意向,确定每次活动的“主持人”,避免班干部“包揽天下”;活动中的“主持人”,自然多是班上的“能人”、活动积极分子。由“主持人”按课程要求,进行筹办,确定主要节目,安排好程序,商定评优办法、奖励范围等。老师则当好“教练”、“业务指导”,适当协调。学生是活动全过程中的“主角”,是主人。激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他们全面进入“角色”,这也是我们推动语文教改的首要因素之一。在活动中,学生发挥自己的才智,审视自我发展轨迹,个性物质的驰骋神往,他们的素质提高也就同时达到我们企盼长久的境地。
三、“活动课程”:“活”而“动”的运作动力“活动课程”
广大教师接触才二、三年,如何运作还有个过程。要求大家一下子动得自如,不合实际。当前,寻求和维系丰沛的运作动力,则刻不容缓。一是,加大“活动课程”教育空间及其多功能的开发。先说加大“活动课程”教育空间。把每次“语文活动”当作一面大镜子,不拘一格,广泛地联实际,紧贴生活,面向社会,面向活跃的富有情趣的中学生,不用简单的活动形式消磨学生的美好时光,更不能“应付差事”,走过场。例如,初3册“语文活动”——课本剧演出,这本有相当大的难度。有的老师将此活动与影视生活中的“小品”联系起来,引导学生模拟:大胆地设想一个情节,分几个角色,设计一套对话,再适当加一点舞台提示,构成一幕剧。因为影视生活广阔,可供联想的“小品”甚多,这么一引发,学生兴趣陡生,一个个取材实际生活或教材的剧本构想出事了。如《阿Q经理》、《打工妹——喜儿》等,色彩纷呈。后经演出,当场评分,把大家的学习热情推向高潮。活动前部分师生的这种、那种畏难情绪,随之得以消除。可见,大家真正动作起来了,洞开了局面,活动课就有了生气,有了路子。再说“活动课程”的多功能开发。现在,不能再习惯性受那种“语文课就是基础工具课”的窄小思想观念的支配,滞留在对以往那种“知识点”上肢解文章,排出一套套习题,全力备“考”,以致架空内容的教法上,那将使语言形式失去灵气和光彩,文章中闪光的启迪智慧的思想几尽泯灭。
语文教学要变语言形式应试教学单一功能,为知、情、意教育统一的多功能,变低效率为高效率,尊重和发展教的个性和学的个性。国家教委新近审定《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突出了语文工具的个性特征——负载文化的交际工具;首次提出了“发展个性和特长”的教学目的,这就为语文教育作了权威性的新界定。由此,语文课程,无论学科或活动部分的教学,都要有中国特色,要大力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精神,坚持汉语语言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活动的开展,伴随着语言文字的读、写、听、说训练,须有机地进行认知教育、情感教育和人格教育,实现其多功能和高效益。自然,语文教育的多功能、高效益,靠全方位、多层次的精心实施,并一以贯之;而“活动课程”率先为之,这是赋予它以新鲜活力的根本之举。对此,我们要有宽广的眼光,看得宽远些,深透些。初中语文教师还需要充实,1、勤于读书,丰厚文化根底。在实践中学,向书本学,选读有关语文本身的名著、新著。2、勇于实践,修炼业务技能与学术能力。教学,要认认真真,规规矩矩,注重规范,也要创新,时有突破,探索与现代教育技术结合的途径。
总之,作为面向21世纪,承担基础教育重任的中学教师,绝不能只停留在一般业务技能层面上,还要进行学术提炼,理性思考,向研究型、学者型教师攀升。稍有心意的教师,应长期订阅3、5份专业刊物。人们说,每订阅一份品位较高的专业理论刊物,就好似结识了一位名师。专业理论刊物,处于学科研究前沿,教学实践的第一线,负载了多方面的教学信息。一面向学生,研究学法及人。
关键词:初中语文 多元化 活动课
一、“活动课程”是九年义务教育的重要阶段
“语文活动”开源活流,在国颁语文教科书中,成了课程结构的一块,这在语文教材建设史上,是一大创举。其意义至少有以下几方面:
1.正名。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中确有多种课外活动,但处于“课外”、“业余”地位,不是作为学科服务的体脑调节课安排,就是当作学科的“附加”、课堂的“延伸”。其名不正,非为课程“一体”,视为份外。
2.开源。生活是语文教学及学习的鲜活源头。语文教学得其生活之源,扬其“活动”之波,就是鲜活的,“动态的”、“多元的”,有着“滚动效应”。只有开其源,才能活其流。
3.活流。学生把教师的“教”,内化为知识与智能。“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语文活动”本身所富有的实践性、群体性、参与性,就是学生强劲的内化力的诱发剂。
二、“活动课程”:学生的主体意识
初中阶段,学生形象思维活动活跃,表现欲旺盛。与学科课程相比,对“活动课程”中,学生主体参与意识更强,更乐于投入。但初中生的参与有个由浅层次向深层次递进的过程,这就需要执教者根据“活动课程”的安排,精心培育和多方引导。在“语文活动”的各个环节,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成为活动全过程的主人。要通过民主方式,充分吸取学生的意见,筹备好全期的“语文活动”;或民主推荐,或“毛遂自荐”,集中学生多数人的意向,确定每次活动的“主持人”,避免班干部“包揽天下”;活动中的“主持人”,自然多是班上的“能人”、活动积极分子。由“主持人”按课程要求,进行筹办,确定主要节目,安排好程序,商定评优办法、奖励范围等。老师则当好“教练”、“业务指导”,适当协调。学生是活动全过程中的“主角”,是主人。激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他们全面进入“角色”,这也是我们推动语文教改的首要因素之一。在活动中,学生发挥自己的才智,审视自我发展轨迹,个性物质的驰骋神往,他们的素质提高也就同时达到我们企盼长久的境地。
三、“活动课程”:“活”而“动”的运作动力“活动课程”
广大教师接触才二、三年,如何运作还有个过程。要求大家一下子动得自如,不合实际。当前,寻求和维系丰沛的运作动力,则刻不容缓。一是,加大“活动课程”教育空间及其多功能的开发。先说加大“活动课程”教育空间。把每次“语文活动”当作一面大镜子,不拘一格,广泛地联实际,紧贴生活,面向社会,面向活跃的富有情趣的中学生,不用简单的活动形式消磨学生的美好时光,更不能“应付差事”,走过场。例如,初3册“语文活动”——课本剧演出,这本有相当大的难度。有的老师将此活动与影视生活中的“小品”联系起来,引导学生模拟:大胆地设想一个情节,分几个角色,设计一套对话,再适当加一点舞台提示,构成一幕剧。因为影视生活广阔,可供联想的“小品”甚多,这么一引发,学生兴趣陡生,一个个取材实际生活或教材的剧本构想出事了。如《阿Q经理》、《打工妹——喜儿》等,色彩纷呈。后经演出,当场评分,把大家的学习热情推向高潮。活动前部分师生的这种、那种畏难情绪,随之得以消除。可见,大家真正动作起来了,洞开了局面,活动课就有了生气,有了路子。再说“活动课程”的多功能开发。现在,不能再习惯性受那种“语文课就是基础工具课”的窄小思想观念的支配,滞留在对以往那种“知识点”上肢解文章,排出一套套习题,全力备“考”,以致架空内容的教法上,那将使语言形式失去灵气和光彩,文章中闪光的启迪智慧的思想几尽泯灭。
语文教学要变语言形式应试教学单一功能,为知、情、意教育统一的多功能,变低效率为高效率,尊重和发展教的个性和学的个性。国家教委新近审定《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突出了语文工具的个性特征——负载文化的交际工具;首次提出了“发展个性和特长”的教学目的,这就为语文教育作了权威性的新界定。由此,语文课程,无论学科或活动部分的教学,都要有中国特色,要大力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精神,坚持汉语语言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活动的开展,伴随着语言文字的读、写、听、说训练,须有机地进行认知教育、情感教育和人格教育,实现其多功能和高效益。自然,语文教育的多功能、高效益,靠全方位、多层次的精心实施,并一以贯之;而“活动课程”率先为之,这是赋予它以新鲜活力的根本之举。对此,我们要有宽广的眼光,看得宽远些,深透些。初中语文教师还需要充实,1、勤于读书,丰厚文化根底。在实践中学,向书本学,选读有关语文本身的名著、新著。2、勇于实践,修炼业务技能与学术能力。教学,要认认真真,规规矩矩,注重规范,也要创新,时有突破,探索与现代教育技术结合的途径。
总之,作为面向21世纪,承担基础教育重任的中学教师,绝不能只停留在一般业务技能层面上,还要进行学术提炼,理性思考,向研究型、学者型教师攀升。稍有心意的教师,应长期订阅3、5份专业刊物。人们说,每订阅一份品位较高的专业理论刊物,就好似结识了一位名师。专业理论刊物,处于学科研究前沿,教学实践的第一线,负载了多方面的教学信息。一面向学生,研究学法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