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与心灵的碰撞

来源 :教育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b_wond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的阅读教学,大多带着太多的功利的思想和目的。一上阅读课就是直接与中考接轨,字词句篇标,样样涉及,面面俱到。
  或许语文老师也没有这么大的勇气和忍耐心,把阅读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静心读书,自我感悟,而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而后便直奔主题——做阅读题,偶有貌似不做阅读题,设计成其他的形式,其实质仍然是指向阅读技巧的,我们的阅读教学就是如此的功利。其实,“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就是要引导学生走进“文字”的世界,让学生在文字酿造的美好中真正学“语文”。
  一、 反复诵读,感知文本
  在听过的公开课或者优质课上,我们大多听到了一些精彩的表演课,看似热热闹闹,形式一片大好,其实有好多的公开课只是哗众取宠,浮光掠影。我比较欣赏那些让学生的内心能够静下来的语文课堂。静心思考,积极探讨,认真读书,扎扎实实。记得听过著名语文教育家赵谦翔老师的语文课,很实在,很有语文味,最主要的是接地气,可操作性很强。记得那次赵老师执教的是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赵老师的课堂设计就是以读促教,以诵读促进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开始让学生反复诵读,一遍不行,两遍、三遍,最终能够读熟为止,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再让学生揣摩作者的情感,学生自己阅读读后的感受。没有什么花架子,扎扎实实,实效很大。所有离开了反复诵读的语文课,都是架空分析,是空中楼阁。只有把诵读落实,踏下心来读,不为任何的功利心,才能真正走进文字的世界,真正感知文本的内容。
  二、 细读品味,走进文本
  新课标指出,“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可以看出,课标对如何阅读都作出了明确的要求,阅读教学的要求体现了细读与体验,提示了叙事性课文适宜运用体验式阅读。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也倡导美读,“叙事叙情的文章最好还要美读,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把它传达出来。这无非如孟子所说的‘以意逆志’,设身处地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诸如出类”,这不就是体验吗?细读与体验,是叶老倡导的阅读方法。通过细读、美读,在朗读中品味,阅读与文本相得益彰,在不知不觉间,学生的语文感悟能力也在不断提高。
  三、跳出文本,心灵对话
  其实,真正摒弃阅读的功利性也不难,那就是在语文阅读中倡导对话:①与文本对话:如“文章的主旨是什么?文中有哪些语句我比较欣赏,哪些话语写出了我的内心?②与作者对话:如“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此时此地,此情此景,作者又在想些什么?③与编者对话:如“编写者编写的这一单元的文章反映了什么样的主题?编者意图表现生活中的哪些热点问题?那阅读对话的呈现形式是怎样的呢?我曾经在自己的阅读教学中有过点滴的尝试。
  (1)要求学生写读书笔记。读书笔记是巩固阅读效果的好方法。其实也是一次再创造的过程,同时也是与作者的面对面的心灵交谈。主要内容包括:内容概括、读书心得等。读是吸收,写是表达。读的成效如何,最终反映在写上,这也是检验学生阅读能力的好方法。要求当堂成文,把读书笔记中的精品,做精致的深加工、再创造,力争使其成为像模像样的作品。为了有好的效果我在大多数的时候我也小试牛刀,亲自“下水”,与文本对话,与学生交流。以下是我的几次与学生一起当堂完成的阅读感悟。
  父爱,血浓于水的亲情:情无声,但却是血浓于水的结晶。父爱无形,但却又如影随形,父亲的严厉\呵责\宠爱\呵護,曾经伴我左右,陪我成长。斯人已逝,情谊永远。唯有这深重无比、难以忘怀的点点滴滴深深地印刻在我成长的记忆里。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伴着生活的苦痛,我慢慢地学会了长大。——《爸爸的花儿落了》。
  追梦:未名湖畔,清华学堂,荷塘之滨,博雅塔下。哪一个曾寄托着你的梦想?豆蔻年华,飞扬青春。年轻的你是否在心中种植下一个五彩斑斓的梦?追梦吧,为了梦想而奋斗,才会绽放灿烂笑容。愿你乘着你的不系之舟,撷取生活中最灿烂的珍珠,成就你的美好未来。——《十三岁的际遇》
  (2)举办读书交流会。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利用辩论、交流等形式互通有无,交流读书所得。那就是同学与同学共同的就阅读的文本做多维的对话了。
  学生写了作文《快乐》之后,我在给学生的评语中写道:“快乐是什么?快乐是一种感觉,快乐是一种态度,实际上,快乐也是一种习惯。当你用快乐的眼光去看待我们所要面对的种种事情的时候,你会发现:你就是快乐的。快乐无处不在!”其实这又何尝不是与学生的一次心灵的对话呢?另外,阅读体味也可以用手抄报、ppt等多种形式精彩呈现。
  追本溯源,殊途同归。不要花架子,不要假大空。阅读就是真正阅读,倡导对话。心灵与心灵碰撞,心灵与心灵的对话。诚如此,学生的语文能力就会如我们所愿,厚积薄发,不断提高!
其他文献
初中化学课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学生科学学习方式的养成奠基。初三化学为学生敞开了化学殿堂的大门,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全面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而化学实验是学生化学之旅中最亮丽的风景线。化学实验不仅能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获得相关的化学知识和技能,还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促进学生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基本实验操作的教学特别要注重对学生规范操作、科学表达的引导和训练。学生在学习化学基本实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仅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而且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是数学课程的主要任务之一,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所基于的理念,能改变传統课堂教学中的那种单一化、模式化、教条化、静态化的弊端,将学习当作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全面地发展。在推进新课程实施,倡导任务型教学途径的背景下,组织有效的数学小组活动进行合作互动学习,
期刊
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新基础教育的“生命·实践”让我感受到作为教师、作为班主任能够“教天地人事, 育生命自觉”使何等的幸福。接下来,我想和大家分享四个词:  第一个词是尊重。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而教师所从事的工作之所以神圣,就是因为我们是在爱着别人的孩子。对于听老师话、各方面都很
期刊
著名教育专家说过:“不会阅读就不会学英语,阅读是基础,没有阅读,就不会有很好的听力,没有阅读,就更谈不上写作。”英语阅读能提高读者的认识能力,从而促进其他三种技能(听、说和写)能力的提高。阅读也能使人增长见识,拓宽视野,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在学习中至关重要。一方面,英语阅读在英语测试中占的分值很高,不管是阅读理解、动词填空、综合填空还是任务型阅读,都要求学生有很好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阅读理解能力
期刊
摘要:初中化学教材作为课程内容的主要载体,涵盖了初中化学所有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深度挖掘这个“中介”,学生能够领悟到学科价值和学科素养,初步掌握 化学研究的方法,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逐步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在实验探究中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本文主要结合教学实践,倡导教师充分应用现有的化学教材资源,使化学教材资源的功能发挥到最大化,达到高效课堂的目的,从而培养学生的
期刊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开阔视野、收集信息和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同时,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它承担着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是他们一切的基础保证。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阅读教学改革也在不断深化。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总结,我认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理解课文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有着它的内容和形式,语言也不例外
期刊
摘要:本文以葛某为例,叙说了培养一个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的转化需要各方面的关心和爱护。除了要合理的方法、途径外,更要有一颗满腔热情的心——爱心、耐心、细心、决心、恒心、在初一军训期间,我从学生那儿了解到,我班有个叫葛某的同学在小学里是出了名的“捣蛋鬼”,平时上课捣乱课堂纪律,下课追逐打骂同学,作业马虎、拖拉或不做,小学的班主任见了他头疼,老师见了他摇头。听罢,我心里一愣,看来今年轮到我来跟他“作斗争
期刊
教师常常被比作燃烧自己照亮他人的蜡烛、辛勤耕耘培育花草的园丁、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诚然,这些比喻无比真实的映射出老师的工作性质:默默无闻、无私奉献、润物无声。然而,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对老师工作要求的高度,那就是——老师首先必须具有高尚的精神生活。  教师是学校教育的执行者,是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中的重要他人,因此教师的素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未来、甚至一生。虽然在学校里,智育起着重要作用,但智育
期刊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学生识字的多少、快慢,直接影响到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初级阶段,各方面发展都缺乏持久性、连续性和稳定性。因此,在进行识字教学时要时刻保持教学内容的丰富、学习形式的新颖,变枯燥无味为生动有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多年的识字教学实践中,我逐步摸索出了以下几点做法。  一、情境联想识字  在生字中,
期刊
我自从课改伊始就一直在尝试把研究性学习引入小学科学的学习中来,让学生一接触科学,就感受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快乐,从而对这种学习方式产生興趣并逐渐形成习惯。  、充分利用课本内容,让学生有针对性地研究  科学教学中,实验教学占了很大的比重。我们在教学中,应提倡探究性的自主体验,让学生去研究实验的目的,体会实验的过程,观察实验的现象,得出实验的结论。青岛版的小学五年级上册教材《地表的变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