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互联网圈创业要考虑的三个问题是“生,死,腾讯”。然而,从2012年开始,巨头们愿意以收购或入股创业公司的方式来介入新业务领域,这对创业者是个利好,因为大部分创业公司注定是无法独立上市,被巨头收购也是一种不错的退出方式。不过,从结局来看,傍上了巨头的创业公司成少败多,各种原因值得寻味。
盘点BAT收购成败
百度:核心仍是线上产品
百度在投资、并购方面的开端非常不错,2004年8月底百度以5000万元(资金十股权)的价格收购了h a o123,最开始受到不少人批评,但后来成为百度最成功的收购案例之一: hao123一直是很多网民特别是三四线城市和农村地区网民上网的入口,收购hao123不仅稳固了百度作为流量入口的地位,而且hao123本身的变现能力也极强;2011年,hao123的收入在10亿元左右,远远超过2004年时的收购价。
另外一个值得称道的成功案例是2011年6月以3.06亿美元控股去哪儿,获得62%的股份。在百度的扶持下,去哪儿的发展有了强大的助推力,于2013年11月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截至2014年4月13日,去哪儿的市值为33亿美元。从投资回报的角度看,百度获得丰厚收益,控股去哪儿是百度“中间页”战略的一次试水,双方业务互补、旅游行业货币化相对容易,是促成联姻成功的原因。
除了以上两家企业,百度从2005年起进行收购或投资的部分公司包括:天空软件(2006年5月)、千千静听(2006年7月)、爱奇艺(2010年初)、乐酷天(2010年1()月)、知我网(2011年12月)、91无线(2013年7月)、糯米网(2013年8月)。这些收购或投资中,百度和日本乐天合作的乐酷天在2012年4月关闭,百度投资的知我网在行业里面几乎没有声音,糯米网于2014年1月被100%控股后目前还在痛苦整合中。可以说,百度在电子商务领域的布局依然没有找到方向。被百度寄予厚望弥补移动端薄弱环节的91无线,2014年2月出现较强人事变动,不少原91无线的高管离职,此项收购的效果也因此被行业打上问号。
腾讯:O2O意图明显
2011年1月腾讯产业共赢基金成立后,腾讯摘下“山寨之王”的帽子。从实际效果来看,作为腾讯的投资部门,腾讯产业共赢基金的业绩在投资圈被不少人认可。
腾讯在电商O2O链条上的布局包括艺龙网、同程网、易迅网、珂兰钻石、好乐买、高朋网、大众点评网等,投资金额都不小,原先被寄予厚望的两家是易迅网和高朋网:易迅网成立于2006年,一段时期里,业内有“北京东、南易迅”的说法,2012年5月易迅网被腾讯控股后,成为ECC(腾讯电商控股公司)角逐中国电商市场的先锋。在巨额的资金和丰富的资源支持下,易迅网在销售额增速上一度超过了京东,也由上海侵入北京,试图以极速送达作为差异来撬开市场。但易迅网过于烧钱,腾讯逐渐认识到在实物电商领域去挑战阿里和京东,从经济回报上会得不偿失:经过权衡,同时为拉拢京东对抗其最大的敌人阿里,腾讯于2014年3月宣布入股京东,易迅网被安排整合至京东,ECC也名存实亡。
腾讯投资O2O企业是在2011年后。2011年初,腾讯投资了团购网站高朋网,之后又入股了F团,总投资金额超过1亿美元;同年11月腾讯收购餐饮CRM企业通卡,增强其技术及线下能力。但无论是高朋网还是F团,业绩都谈不上好;2013年1月,F团、高朋网和QQ团正式合并整合,新高朋网成为统一品牌。目前生活服务O2O企业已经形成美团大众点评网第一阵营、糯米网拉手网窝窝团第二阵营的格局,新高朋网则被完全边缘化。和实物购物选择入股京东的思路一样,在生活服务O2O领域腾讯最终采取了入股大众点评网的方式来否认其失败的过去。
阿里巴巴:极强的控制欲
阿里集团的投资并购从2005年合并雅虎中国起步,2006年收购了生活服务网站口碑网,2009年收购中国万网,2010年战略投资代运营公司上海宝尊,2011年收购CNZZ和投资了美团网,2012年投资了丁丁网。其中,雅虎中国和口碑网已经完全失败,中国万网和CNZZ整合到阿里云旗下,品牌逐渐被弱化;至于美团网和丁丁网,由于阿里只是小股东,在战略上对两家有一定限制,相互关系较为冷淡。
2013年开始,为了给上市造势和布局未来,阿里集团进行了中国互联网史上最疯狂的收购和投资。包括2013年4月入股新浪微博、8000万美元收购友盟,5月收购高德28%的股份,7月战略投资穷游网切入出境游市场,8月战略投资UC,12月入股海尔。2014年阿里继续疯狂,3月阿里控股文化中国、入股银秦商业集团;4月,宣布达成收购高德剩余股份协议,同月,马云入股华数传媒。此外,马云私人控股的浙江融信也将强势入主恒生电子。绕主营业务修筑护城河,阿里的收购和投资则想得更远更广,除了打造电商生态,阿里在金融、O2O、文化传媒、旅游、移动互联网等领域全面出击。阿里的控制欲望更大,其收购和投资从发展自己的角度考虑,吸尽被收购或投资企业的精华为自己服务,对被收购或被投资方的独立发展前景考虑极少。
为何成少败多
事实表明,傍上巨头的创业公司成少败多。BAT三巨头所投资的企业虽然不乏成功案例,但大多数联姻在经历了早期短暂甜蜜后就陷入危机,原因大致如下:
买方诉求主导。创业公司被收购或投资后,其发展首先取决于收购方的诉求——有些时候,大公司收购创业企业的目的本来就是为了“消灭”对方,特别是一些已经上市的大公司,为了应对新兴创业公司的挑战,典型做法是把对方收购后进行雪藏。更多的时候,大公司收购创业公司是为了补足在某一方面的短板,因此会想方设法把对方纳入自己的体系,以自己的意志而不是创业公司的意愿为主去进行整合;发生冲突时,收购方的意志往往占据主导,很多创业公司最后和收购方闹出矛盾也是出于这个原因。典型的案例是国美收购库巴,最先国美是保持电商双平台运营;效果不佳后,库巴网就被关闭整合到国美在线。
创业精神与大公司文化冲突。创业公司和巨头是两种不同的处事原则和运作方式——创业公司靠创始团队的个人能力和快速决策获得发展,巨头公司是靠制度维系。很多创业公司被巨头收购后往往战斗力下滑,因为决策链条变长,快速反应能力受到限制;而且,大公司部门复杂相互制约,要争取到资源往往没有想象中简单,内耗和决策成本很大。大公司有全盘考虑,创业公司要想在大公司体系下保持独立发展难度不小,上面的承诺和决策可能随时变化,创业公司牺牲自我也就在所难免,典型的如阿里收购的万网和CNZZ被收购后品牌被弱化以突出阿里云。
后续激励没有跟上。互联网公司最核心的资产是人才,所以仅仅是业务层面的并购意义不大,收购核心团队更重要。被收购后,由于丧失公司主导权,或者激励不够,创始团队的身份成了职业经理人,付出的意愿会下降。一旦收购方公司过于苛刻,创业公司核心人员离开的可能性会增大,一旦人员流失,收购失败的可能性就迅速增大。典型案例是盛大收购酷6后,李善友、郝志中、曾兴晔被迫离职后,酷6从此一蹶不振。
没有远大理想。很多时候创业公司并没有远大的理想,甚至只是想通过被收购套现——被收购前,不少创业公司特意表现得很有冲劲,甚至有可能虚造业绩。一旦套现成功,创业公司核心成员会主动出走。更多创业公司并没有远大的理想,背靠着大公司活着是一种理性选择——更宽容地看,创业公司经过了长时间艰苦后,其团队成员追求安逸的生活也无可厚非。典型的例子是百度收购的91无线,原公司高管套现意图十分明显。
定义成功和失败的标准是相对的,创业公司傍上巨头,很多时候也不以是否能上市、是否能独立运营为标准——很多时候,反差太大的原因是前期公关宣传得过于乐观,后期媒体报道得过于悲观。创业公司可以选择被巨头收购作为退出方式的一种,不管结局如何,对促进行业创新本身已是极好的。
盘点BAT收购成败
百度:核心仍是线上产品
百度在投资、并购方面的开端非常不错,2004年8月底百度以5000万元(资金十股权)的价格收购了h a o123,最开始受到不少人批评,但后来成为百度最成功的收购案例之一: hao123一直是很多网民特别是三四线城市和农村地区网民上网的入口,收购hao123不仅稳固了百度作为流量入口的地位,而且hao123本身的变现能力也极强;2011年,hao123的收入在10亿元左右,远远超过2004年时的收购价。
另外一个值得称道的成功案例是2011年6月以3.06亿美元控股去哪儿,获得62%的股份。在百度的扶持下,去哪儿的发展有了强大的助推力,于2013年11月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截至2014年4月13日,去哪儿的市值为33亿美元。从投资回报的角度看,百度获得丰厚收益,控股去哪儿是百度“中间页”战略的一次试水,双方业务互补、旅游行业货币化相对容易,是促成联姻成功的原因。
除了以上两家企业,百度从2005年起进行收购或投资的部分公司包括:天空软件(2006年5月)、千千静听(2006年7月)、爱奇艺(2010年初)、乐酷天(2010年1()月)、知我网(2011年12月)、91无线(2013年7月)、糯米网(2013年8月)。这些收购或投资中,百度和日本乐天合作的乐酷天在2012年4月关闭,百度投资的知我网在行业里面几乎没有声音,糯米网于2014年1月被100%控股后目前还在痛苦整合中。可以说,百度在电子商务领域的布局依然没有找到方向。被百度寄予厚望弥补移动端薄弱环节的91无线,2014年2月出现较强人事变动,不少原91无线的高管离职,此项收购的效果也因此被行业打上问号。
腾讯:O2O意图明显
2011年1月腾讯产业共赢基金成立后,腾讯摘下“山寨之王”的帽子。从实际效果来看,作为腾讯的投资部门,腾讯产业共赢基金的业绩在投资圈被不少人认可。
腾讯在电商O2O链条上的布局包括艺龙网、同程网、易迅网、珂兰钻石、好乐买、高朋网、大众点评网等,投资金额都不小,原先被寄予厚望的两家是易迅网和高朋网:易迅网成立于2006年,一段时期里,业内有“北京东、南易迅”的说法,2012年5月易迅网被腾讯控股后,成为ECC(腾讯电商控股公司)角逐中国电商市场的先锋。在巨额的资金和丰富的资源支持下,易迅网在销售额增速上一度超过了京东,也由上海侵入北京,试图以极速送达作为差异来撬开市场。但易迅网过于烧钱,腾讯逐渐认识到在实物电商领域去挑战阿里和京东,从经济回报上会得不偿失:经过权衡,同时为拉拢京东对抗其最大的敌人阿里,腾讯于2014年3月宣布入股京东,易迅网被安排整合至京东,ECC也名存实亡。
腾讯投资O2O企业是在2011年后。2011年初,腾讯投资了团购网站高朋网,之后又入股了F团,总投资金额超过1亿美元;同年11月腾讯收购餐饮CRM企业通卡,增强其技术及线下能力。但无论是高朋网还是F团,业绩都谈不上好;2013年1月,F团、高朋网和QQ团正式合并整合,新高朋网成为统一品牌。目前生活服务O2O企业已经形成美团大众点评网第一阵营、糯米网拉手网窝窝团第二阵营的格局,新高朋网则被完全边缘化。和实物购物选择入股京东的思路一样,在生活服务O2O领域腾讯最终采取了入股大众点评网的方式来否认其失败的过去。
阿里巴巴:极强的控制欲
阿里集团的投资并购从2005年合并雅虎中国起步,2006年收购了生活服务网站口碑网,2009年收购中国万网,2010年战略投资代运营公司上海宝尊,2011年收购CNZZ和投资了美团网,2012年投资了丁丁网。其中,雅虎中国和口碑网已经完全失败,中国万网和CNZZ整合到阿里云旗下,品牌逐渐被弱化;至于美团网和丁丁网,由于阿里只是小股东,在战略上对两家有一定限制,相互关系较为冷淡。
2013年开始,为了给上市造势和布局未来,阿里集团进行了中国互联网史上最疯狂的收购和投资。包括2013年4月入股新浪微博、8000万美元收购友盟,5月收购高德28%的股份,7月战略投资穷游网切入出境游市场,8月战略投资UC,12月入股海尔。2014年阿里继续疯狂,3月阿里控股文化中国、入股银秦商业集团;4月,宣布达成收购高德剩余股份协议,同月,马云入股华数传媒。此外,马云私人控股的浙江融信也将强势入主恒生电子。绕主营业务修筑护城河,阿里的收购和投资则想得更远更广,除了打造电商生态,阿里在金融、O2O、文化传媒、旅游、移动互联网等领域全面出击。阿里的控制欲望更大,其收购和投资从发展自己的角度考虑,吸尽被收购或投资企业的精华为自己服务,对被收购或被投资方的独立发展前景考虑极少。
为何成少败多
事实表明,傍上巨头的创业公司成少败多。BAT三巨头所投资的企业虽然不乏成功案例,但大多数联姻在经历了早期短暂甜蜜后就陷入危机,原因大致如下:
买方诉求主导。创业公司被收购或投资后,其发展首先取决于收购方的诉求——有些时候,大公司收购创业企业的目的本来就是为了“消灭”对方,特别是一些已经上市的大公司,为了应对新兴创业公司的挑战,典型做法是把对方收购后进行雪藏。更多的时候,大公司收购创业公司是为了补足在某一方面的短板,因此会想方设法把对方纳入自己的体系,以自己的意志而不是创业公司的意愿为主去进行整合;发生冲突时,收购方的意志往往占据主导,很多创业公司最后和收购方闹出矛盾也是出于这个原因。典型的案例是国美收购库巴,最先国美是保持电商双平台运营;效果不佳后,库巴网就被关闭整合到国美在线。
创业精神与大公司文化冲突。创业公司和巨头是两种不同的处事原则和运作方式——创业公司靠创始团队的个人能力和快速决策获得发展,巨头公司是靠制度维系。很多创业公司被巨头收购后往往战斗力下滑,因为决策链条变长,快速反应能力受到限制;而且,大公司部门复杂相互制约,要争取到资源往往没有想象中简单,内耗和决策成本很大。大公司有全盘考虑,创业公司要想在大公司体系下保持独立发展难度不小,上面的承诺和决策可能随时变化,创业公司牺牲自我也就在所难免,典型的如阿里收购的万网和CNZZ被收购后品牌被弱化以突出阿里云。
后续激励没有跟上。互联网公司最核心的资产是人才,所以仅仅是业务层面的并购意义不大,收购核心团队更重要。被收购后,由于丧失公司主导权,或者激励不够,创始团队的身份成了职业经理人,付出的意愿会下降。一旦收购方公司过于苛刻,创业公司核心人员离开的可能性会增大,一旦人员流失,收购失败的可能性就迅速增大。典型案例是盛大收购酷6后,李善友、郝志中、曾兴晔被迫离职后,酷6从此一蹶不振。
没有远大理想。很多时候创业公司并没有远大的理想,甚至只是想通过被收购套现——被收购前,不少创业公司特意表现得很有冲劲,甚至有可能虚造业绩。一旦套现成功,创业公司核心成员会主动出走。更多创业公司并没有远大的理想,背靠着大公司活着是一种理性选择——更宽容地看,创业公司经过了长时间艰苦后,其团队成员追求安逸的生活也无可厚非。典型的例子是百度收购的91无线,原公司高管套现意图十分明显。
定义成功和失败的标准是相对的,创业公司傍上巨头,很多时候也不以是否能上市、是否能独立运营为标准——很多时候,反差太大的原因是前期公关宣传得过于乐观,后期媒体报道得过于悲观。创业公司可以选择被巨头收购作为退出方式的一种,不管结局如何,对促进行业创新本身已是极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