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及互联网的普及,碎片化的信息时代促使人们的获取信息的方式方法及对美的感受产生的巨大变化。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展农业必须走品牌建设的道路,打造出以特色区域农产品公用品牌为核心的农业区域品牌格局。打造区域农业品牌,建设具有特色的文化活力的小镇,为乡村产业注入强大驱动力,助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以韶关南雄古市镇稻虾共生模式特点为例,分析稻虾共生模式及区域品牌建设,以期为该种养模式推广赋能。
关键词:乡村振兴特色小镇区域农业品牌效应稻蝦共生
引言
2015年,习近平主席就浙江特色小镇工作模式表示认可,该创新模式对于建设新型城镇化及经济升级转型具有重要的意义。次年,有关政府部门发出了《关于特色小镇培育工作开展的通知》,"我国在2020年达到的目标是打造出1000个左右的特色文化活力小镇"。以乡村旅游为依托的特色小镇(特色小镇是"依赖当地的特色产业或环境因素,拥有鲜明特色文化定位的产业或具有一般社区服务功能的旅游特色综合开发项目,集景区、消费产业区、城镇发展区三区为一体,是产业城镇乡村一体化的创新发展模式"),是建设美丽乡村的高级示范。广东省韶关市南雄市古市镇提出建设"特色龙虾小镇"规划,要求古市镇借助特色地域文化内涵,发展特色农业,优化生态发展模式,推动生态农业现代化进程,对于韶关各镇区乃至整个广东地区的农业发展方向,都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南雄市古市镇水源充裕、土壤肥沃、气候温和,拥有发展绿色农业得天独厚的优势。稻虾共生是古市镇广大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活动中改善引进的符合生态环保理念的先进农业种养方式,它既能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和水资源,增加产量和效益,又能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是实现绿色生态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之一。
1稻虾共生特点
稻虾共生是由传统的稻虾轮作生产实践活动基础中发展改良而来。稻虾共生模式能充分且合理地运用有限的水和土地资源,解决了养殖业和种植业之间的空间限制矛盾,是一种种殖业和养植业高效结合的农业生产模式。通过农业技术措施将小龙虾养殖与水稻种植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水稻田里的杂草、幼虫等被用作小龙虾的饵料,以此减少了杂草和害虫,小龙虾的粪便则被用作水稻天然有机肥料。稻虾共生模式,减轻了农业生产过程中对现代药剂、化学肥料及饲料的依赖和投入,既节约了生产成本投入,又减少了农业生产本身造成的非点源污染,有效地保护了农业生态环境。
稻虾共生模式不仅解决了小龙虾和水稻之间的土地矛盾,而且延长了小龙虾的生长时间,有效地提高了小龙虾的产量和质量,增加了劳动人民的收入,提高了整个生产活动的经济效益,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激发了广大农户对稻田养殖小龙虾的积极性,韶关市古市镇目前,稻田养小龙虾面积700余亩,水稻养虾总面积近4.7万平方米。古市镇政府协调引进碧桂园集团小龙虾项目并把稻虾生态养殖迅速向全镇区推广,预计下一阶段稻虾生态养殖面积超过2000亩。古市镇稻田小龙虾生态养殖业的发展,为广东省(国内市场小龙虾需求大省)与小龙虾相关的产业及企业提供了优质的原材料,这有力地促进了小龙虾餐饮服务业的优质发展及其相关产业的健康发展。
2古市镇打造区域农业品牌面临的主要问题
古市镇正处于农业发展初级阶段,产业构架及发展方式相对单一,仍然坚持保守的传统经营模式,以单一的第一产业为主。品牌宣传依然使用传统的"口碑"效应"口口相传"的效果,缺少利用现代传播技术的品牌宣传推广。各地域之间的农产品类型大同小异,缺乏品牌识别性。当地农业品牌农产品的创意内涵不足,缺乏吸引力,缺少整合古市镇地域特色和文化的区域品牌及综合展示平台。
古市镇的区域农业建设没有实现整体品牌效应,对旅游市场没有独特的吸引力。区域农业品牌是市场上无法直接交易的无形资产,企业对建设区域农业品牌积极性不高,信心不足,致使品牌建设中缺少大量的企业载体,限制了区域农业品牌建设的发展,从而没能形成区域农业风格突出特色产品品牌和形象,无法完成区域农业产业规范标准化的升级转化。
3区域品牌设计策略
区域农业品牌的建立需要整合乡村产业、乡村组织、乡村人才三驾马车,把三驾马车振兴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才能挖掘农业文化本质内涵,真正发挥区域农业品牌的强大效应。
文化旅游和旅游文化是当今旅游产业发展和现代人们对生活方式需求的时代产物。古市镇农业发展应将区域文化内涵与现代休闲农业理念的高度集成,以自然度假乡村、农业基础示范基地、家庭式农庄农场为基础载体,通过特色文化内涵和创新展示方式打造农业农耕文化体验生态链,发掘区域文化内涵及农业资源,依托区域特色农业文化、生产活动和优良的自然生态环境等资源,开发出具有当地文化内涵的特色系列产品(如:小龙虾、莲藕、萝卜、桃子、手工艺品等),建立一个在整合区域农业文化的基础上打造品牌形象包装一致,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区域品牌,实现科技与智慧的融合创新,树立好古市镇农业经济发展新方向的特色名片。
回归纯粹的自然环境及空间,探索古老的传统农耕文化,产业应该满足实现更多的精神层次的需求,而不是简单的世俗的物质需要。把农业旅游资源和具有"拟人化、趣味化"小龙虾文化品性相糅合,将一年中不同季节的应时农产品(如:收稻、采莲、摘桃、挖藕、拔萝卜等)形成一条共同的主线,辅助特色的时令蔬菜,以及当地特殊的饮食文化和农业项目,将在不同季节推出不同的富有地方特色文化的民间文化节,创造乡土气息浓郁、岁物丰成、自然合一的自然环境。追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深层农耕活动,满足人们回归大自然回归生态的心理需求。
4结语
建设特色小镇打造区域农业品牌是弘扬传统农耕文化方式之一,是建设美丽乡村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通过在实践中不断挖掘乡村特色文化资源,实现以独特地域文化特色资源为主体的全面发展。在此过程当中,只有通过不断发现和总结问题,才可以使其高效有序进行,在其建设历程中不断梳理总结经验。以安徽宿州渔沟镇的发展为例,以奇石文化为核心,实现多产业共同发展,打造生态宜居的文化小镇,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促进安徽省实现乡村振兴,实现多小镇共同发展,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既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典型范例,又提高了渔沟镇的知名度。古市镇同样可以借鉴此经验打造特色稻虾共生小镇。
(华南农业大学 510642)
关键词:乡村振兴特色小镇区域农业品牌效应稻蝦共生
引言
2015年,习近平主席就浙江特色小镇工作模式表示认可,该创新模式对于建设新型城镇化及经济升级转型具有重要的意义。次年,有关政府部门发出了《关于特色小镇培育工作开展的通知》,"我国在2020年达到的目标是打造出1000个左右的特色文化活力小镇"。以乡村旅游为依托的特色小镇(特色小镇是"依赖当地的特色产业或环境因素,拥有鲜明特色文化定位的产业或具有一般社区服务功能的旅游特色综合开发项目,集景区、消费产业区、城镇发展区三区为一体,是产业城镇乡村一体化的创新发展模式"),是建设美丽乡村的高级示范。广东省韶关市南雄市古市镇提出建设"特色龙虾小镇"规划,要求古市镇借助特色地域文化内涵,发展特色农业,优化生态发展模式,推动生态农业现代化进程,对于韶关各镇区乃至整个广东地区的农业发展方向,都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南雄市古市镇水源充裕、土壤肥沃、气候温和,拥有发展绿色农业得天独厚的优势。稻虾共生是古市镇广大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活动中改善引进的符合生态环保理念的先进农业种养方式,它既能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和水资源,增加产量和效益,又能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是实现绿色生态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之一。
1稻虾共生特点
稻虾共生是由传统的稻虾轮作生产实践活动基础中发展改良而来。稻虾共生模式能充分且合理地运用有限的水和土地资源,解决了养殖业和种植业之间的空间限制矛盾,是一种种殖业和养植业高效结合的农业生产模式。通过农业技术措施将小龙虾养殖与水稻种植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水稻田里的杂草、幼虫等被用作小龙虾的饵料,以此减少了杂草和害虫,小龙虾的粪便则被用作水稻天然有机肥料。稻虾共生模式,减轻了农业生产过程中对现代药剂、化学肥料及饲料的依赖和投入,既节约了生产成本投入,又减少了农业生产本身造成的非点源污染,有效地保护了农业生态环境。
稻虾共生模式不仅解决了小龙虾和水稻之间的土地矛盾,而且延长了小龙虾的生长时间,有效地提高了小龙虾的产量和质量,增加了劳动人民的收入,提高了整个生产活动的经济效益,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激发了广大农户对稻田养殖小龙虾的积极性,韶关市古市镇目前,稻田养小龙虾面积700余亩,水稻养虾总面积近4.7万平方米。古市镇政府协调引进碧桂园集团小龙虾项目并把稻虾生态养殖迅速向全镇区推广,预计下一阶段稻虾生态养殖面积超过2000亩。古市镇稻田小龙虾生态养殖业的发展,为广东省(国内市场小龙虾需求大省)与小龙虾相关的产业及企业提供了优质的原材料,这有力地促进了小龙虾餐饮服务业的优质发展及其相关产业的健康发展。
2古市镇打造区域农业品牌面临的主要问题
古市镇正处于农业发展初级阶段,产业构架及发展方式相对单一,仍然坚持保守的传统经营模式,以单一的第一产业为主。品牌宣传依然使用传统的"口碑"效应"口口相传"的效果,缺少利用现代传播技术的品牌宣传推广。各地域之间的农产品类型大同小异,缺乏品牌识别性。当地农业品牌农产品的创意内涵不足,缺乏吸引力,缺少整合古市镇地域特色和文化的区域品牌及综合展示平台。
古市镇的区域农业建设没有实现整体品牌效应,对旅游市场没有独特的吸引力。区域农业品牌是市场上无法直接交易的无形资产,企业对建设区域农业品牌积极性不高,信心不足,致使品牌建设中缺少大量的企业载体,限制了区域农业品牌建设的发展,从而没能形成区域农业风格突出特色产品品牌和形象,无法完成区域农业产业规范标准化的升级转化。
3区域品牌设计策略
区域农业品牌的建立需要整合乡村产业、乡村组织、乡村人才三驾马车,把三驾马车振兴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才能挖掘农业文化本质内涵,真正发挥区域农业品牌的强大效应。
文化旅游和旅游文化是当今旅游产业发展和现代人们对生活方式需求的时代产物。古市镇农业发展应将区域文化内涵与现代休闲农业理念的高度集成,以自然度假乡村、农业基础示范基地、家庭式农庄农场为基础载体,通过特色文化内涵和创新展示方式打造农业农耕文化体验生态链,发掘区域文化内涵及农业资源,依托区域特色农业文化、生产活动和优良的自然生态环境等资源,开发出具有当地文化内涵的特色系列产品(如:小龙虾、莲藕、萝卜、桃子、手工艺品等),建立一个在整合区域农业文化的基础上打造品牌形象包装一致,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区域品牌,实现科技与智慧的融合创新,树立好古市镇农业经济发展新方向的特色名片。
回归纯粹的自然环境及空间,探索古老的传统农耕文化,产业应该满足实现更多的精神层次的需求,而不是简单的世俗的物质需要。把农业旅游资源和具有"拟人化、趣味化"小龙虾文化品性相糅合,将一年中不同季节的应时农产品(如:收稻、采莲、摘桃、挖藕、拔萝卜等)形成一条共同的主线,辅助特色的时令蔬菜,以及当地特殊的饮食文化和农业项目,将在不同季节推出不同的富有地方特色文化的民间文化节,创造乡土气息浓郁、岁物丰成、自然合一的自然环境。追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深层农耕活动,满足人们回归大自然回归生态的心理需求。
4结语
建设特色小镇打造区域农业品牌是弘扬传统农耕文化方式之一,是建设美丽乡村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通过在实践中不断挖掘乡村特色文化资源,实现以独特地域文化特色资源为主体的全面发展。在此过程当中,只有通过不断发现和总结问题,才可以使其高效有序进行,在其建设历程中不断梳理总结经验。以安徽宿州渔沟镇的发展为例,以奇石文化为核心,实现多产业共同发展,打造生态宜居的文化小镇,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促进安徽省实现乡村振兴,实现多小镇共同发展,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既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典型范例,又提高了渔沟镇的知名度。古市镇同样可以借鉴此经验打造特色稻虾共生小镇。
(华南农业大学 51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