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聋校开展主体性学习是十分重要和紧迫的任务。聋校语文教学是聋生学习语言的主渠道。在聋校开展语文主体性学习,是优化学生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发展学生个性,形成和发展聋生语言的最好的学习方式,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主体性教学;素质教育;发展学生的语言
在聋校开展主体性学习是十分重要和紧迫的任务。聋生听力障碍,给开展主体性学习带来了诸多不便。例如:语言贫乏、不会提问;不懂自学方法;自学意识淡漠;不善于发现问题;不愿意与他人交流等。这种现象与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有很大关系。传统教学中教师过多注重聋生的弱势,忽略了学生发展的潜能,聋生在学习中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完全沿着教师的思路走,很少有表达自我见解的机会。久而久之,学生对教师产生依赖的心理,逐渐丧失了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实施主体性教学使学习资源和学生真正的结合起来,能真正落实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形成和发展学生的语言。
聋校语文教学是聋生学习语言的主渠道。学生语言水平的高低是能否实现聋校培养的目标的决定性因素。开展语文主体性教学是提高学习语言实效、转变学习方式的关键。主体性学习有着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以学生为本,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握住教学的本质;把学生的情感、经验、思维和学习内容紧密的结合,增强了教学的实效性;实施语文主体性教学,必须克服传统教学的弊端,实践过程中不断引导、训练,使学生逐步认识、了解、掌握、适应多元互动的主体性学习过程。
一、自读自悟,学悟结合,培养自学能力。
学生自读自悟,是主体性学习的基础,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基础。对于聋生来讲是一个不断强化学习、理解、运用书面语言的过程。学生在自学课本的同时,就有了思考、探究、发现等一系列思维活动。这是深入学习的基石,是内化知识的前奏。聋生语言欠缺,在读书时往往走马观花,一遍读完了,只抓住了一些简单、偶然、瞬间、次要的东西,把握不住主要内容和本质。教师要有耐心,不怕麻烦,舍得花时间去引导学生自学。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语言基础和知识水平,采取不同的方式加以引导。例如:低年级的看图学词学句教学。要引导学生在观察时,注意图上有什么,是什么时间,都在做什么等,再结合文字体会图文的联系认真地读下去,用工具书解决一些前进的障碍;最后对照课文用自己的话复述;这种常识性自学的方式要让学生掌握。在自读中还要指导学生采用正确的方法。如:在理解词义、句意上,可用动作演示、实物举例、联系实际、分析模拟法等。在以往教学中,这种方法被老师所垄断。教师一边讲解一边演示,手舞足蹈,累得精疲力竭,而学生学习收效甚微。教师要把这些方法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动手、动脑来领悟。在自读中要体现“悟”的成份,“悟”是深入的思考。只有“悟”的参与才能把语言学习和学生的经验世界、情感世界联系在一起,使情感活起来,产生强烈的探求和表达需要,进而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实现主客体的交流和互化。自读阶段,每篇课文至少要读十遍以上,每一遍都要有新收获,在书读百遍其意自现的条件下,深入思考,领会艺术情趣和审美意旨。
二、交流沟通,讨论辩议,增加表达机会。
讨论交流是学生在自读自悟基础上,将自己所知、所想、所感、所疑表达出来,实现学习成果的共享和信息的多元互动的学习方式。在交流讨论中可以培养学生合作竞争意识和探求精神;可通过学生动口、动脑、动手来增强其情感体验,加深印象;可以提供给学生丰富的语言实践机会,开阔视野,启发学生多角度思维等。交流讨论是主体性学习的重要形式。在讨论交流之初,聋生常感到无话可说,无从下口,这是正常的。教师要有意识,有组织的逐步引导,低起点小坡度,虽然要花费很多时间,但从学生长远发展考虑是十分值得的。能从说出的简单的你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向说出复杂的是怎么知道的,知道为什么等方向发展。例如: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有那些生字和新词、某个自然段有几句话、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通过读课文明白了哪些句意,想到了哪些有关现实的情景等。交流讨论的中心是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想法,要引导学生用手语、书面语、体态表情、表演等方式来充分表达。表达过程要尊重学生主体体验,在文法上不要太苛求,顺利表达后,在有针对性的加以纠正。讨论交流的关键是给每个学生都创造表达的机会,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教师参与交流讲座之中,通过创设情境暗示引导等方式来促使讨论逐步深入,但不可喧宾夺主。讨论交流过程是学生语言获得内化,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的过程,理解先于表达,表达加深理解是聋生学习语言的本质特征。讨论交流无疑是学生提高语言能力的好方法。
三、质疑问难,加深体会理解
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般方式。发现质疑是发展的起点。培养聋生质疑能力对其发展有重要意义。首先培养学生敢于提问的意识,积极肯定学生的每次质疑,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所提问的内容和学习内容关系是否紧密。教师作为与学生平等的参与者,和学生共同探讨,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非常重要。其次通过训练使学生掌握提问的方法,彻底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问学生答的被动学习方式,把提問的机会留给学生。与其教师问,为什么不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呢。这是教学方法的问题,更是教学思想的问题。教师在备课之初就按照自我思维出发去设计问题,没有从学生角度考虑学生会产生那些问题。聋校语文教材中,每篇文章后都有一些问题。这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提示,也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能力的重要素材。这些问题是有鲜明层次性的,其编排也是有递进顺序的。提问方向是多角度多侧面的。最后教师引导学生不断提高提问的质量,使问题更能把握住本质,抓住关键,富于个性。
四、发展创新,提高认识能力
学习根本目的是探索新知识,发现新规律。创新的关键是要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要有不满足于现实,追求卓越的思想态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知识、深刻的哲理、灵活的思维。只要深入挖掘这些因素,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创新实践训练,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应放手发动学生进行大胆想象、积极的思维,鼓励学生标新立异。通过创新把所学的知识融入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不断提高认识能力。教师要为学生的创新实践创设情境、提供条件,使学生在积极宽松的环境中,把所学知识通过超文本方式链接起来,从而产生新的内容,不断发现新问题,不断解决新问题的情境中,逐步提高创新能力。
总之,聋生语文主体性学习的实施,就是从根本上转变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把教学过程真正变成学生认识世界、形成和发展聋生语言的过程。在聋校开展语文主体性学习,是优化学生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发展学生个性,形成和发展聋生语言的最好的学习方式,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主体性教学;素质教育;发展学生的语言
在聋校开展主体性学习是十分重要和紧迫的任务。聋生听力障碍,给开展主体性学习带来了诸多不便。例如:语言贫乏、不会提问;不懂自学方法;自学意识淡漠;不善于发现问题;不愿意与他人交流等。这种现象与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有很大关系。传统教学中教师过多注重聋生的弱势,忽略了学生发展的潜能,聋生在学习中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完全沿着教师的思路走,很少有表达自我见解的机会。久而久之,学生对教师产生依赖的心理,逐渐丧失了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实施主体性教学使学习资源和学生真正的结合起来,能真正落实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形成和发展学生的语言。
聋校语文教学是聋生学习语言的主渠道。学生语言水平的高低是能否实现聋校培养的目标的决定性因素。开展语文主体性教学是提高学习语言实效、转变学习方式的关键。主体性学习有着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以学生为本,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握住教学的本质;把学生的情感、经验、思维和学习内容紧密的结合,增强了教学的实效性;实施语文主体性教学,必须克服传统教学的弊端,实践过程中不断引导、训练,使学生逐步认识、了解、掌握、适应多元互动的主体性学习过程。
一、自读自悟,学悟结合,培养自学能力。
学生自读自悟,是主体性学习的基础,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基础。对于聋生来讲是一个不断强化学习、理解、运用书面语言的过程。学生在自学课本的同时,就有了思考、探究、发现等一系列思维活动。这是深入学习的基石,是内化知识的前奏。聋生语言欠缺,在读书时往往走马观花,一遍读完了,只抓住了一些简单、偶然、瞬间、次要的东西,把握不住主要内容和本质。教师要有耐心,不怕麻烦,舍得花时间去引导学生自学。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语言基础和知识水平,采取不同的方式加以引导。例如:低年级的看图学词学句教学。要引导学生在观察时,注意图上有什么,是什么时间,都在做什么等,再结合文字体会图文的联系认真地读下去,用工具书解决一些前进的障碍;最后对照课文用自己的话复述;这种常识性自学的方式要让学生掌握。在自读中还要指导学生采用正确的方法。如:在理解词义、句意上,可用动作演示、实物举例、联系实际、分析模拟法等。在以往教学中,这种方法被老师所垄断。教师一边讲解一边演示,手舞足蹈,累得精疲力竭,而学生学习收效甚微。教师要把这些方法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动手、动脑来领悟。在自读中要体现“悟”的成份,“悟”是深入的思考。只有“悟”的参与才能把语言学习和学生的经验世界、情感世界联系在一起,使情感活起来,产生强烈的探求和表达需要,进而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实现主客体的交流和互化。自读阶段,每篇课文至少要读十遍以上,每一遍都要有新收获,在书读百遍其意自现的条件下,深入思考,领会艺术情趣和审美意旨。
二、交流沟通,讨论辩议,增加表达机会。
讨论交流是学生在自读自悟基础上,将自己所知、所想、所感、所疑表达出来,实现学习成果的共享和信息的多元互动的学习方式。在交流讨论中可以培养学生合作竞争意识和探求精神;可通过学生动口、动脑、动手来增强其情感体验,加深印象;可以提供给学生丰富的语言实践机会,开阔视野,启发学生多角度思维等。交流讨论是主体性学习的重要形式。在讨论交流之初,聋生常感到无话可说,无从下口,这是正常的。教师要有意识,有组织的逐步引导,低起点小坡度,虽然要花费很多时间,但从学生长远发展考虑是十分值得的。能从说出的简单的你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向说出复杂的是怎么知道的,知道为什么等方向发展。例如: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有那些生字和新词、某个自然段有几句话、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通过读课文明白了哪些句意,想到了哪些有关现实的情景等。交流讨论的中心是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想法,要引导学生用手语、书面语、体态表情、表演等方式来充分表达。表达过程要尊重学生主体体验,在文法上不要太苛求,顺利表达后,在有针对性的加以纠正。讨论交流的关键是给每个学生都创造表达的机会,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教师参与交流讲座之中,通过创设情境暗示引导等方式来促使讨论逐步深入,但不可喧宾夺主。讨论交流过程是学生语言获得内化,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的过程,理解先于表达,表达加深理解是聋生学习语言的本质特征。讨论交流无疑是学生提高语言能力的好方法。
三、质疑问难,加深体会理解
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般方式。发现质疑是发展的起点。培养聋生质疑能力对其发展有重要意义。首先培养学生敢于提问的意识,积极肯定学生的每次质疑,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所提问的内容和学习内容关系是否紧密。教师作为与学生平等的参与者,和学生共同探讨,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非常重要。其次通过训练使学生掌握提问的方法,彻底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问学生答的被动学习方式,把提問的机会留给学生。与其教师问,为什么不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呢。这是教学方法的问题,更是教学思想的问题。教师在备课之初就按照自我思维出发去设计问题,没有从学生角度考虑学生会产生那些问题。聋校语文教材中,每篇文章后都有一些问题。这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提示,也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能力的重要素材。这些问题是有鲜明层次性的,其编排也是有递进顺序的。提问方向是多角度多侧面的。最后教师引导学生不断提高提问的质量,使问题更能把握住本质,抓住关键,富于个性。
四、发展创新,提高认识能力
学习根本目的是探索新知识,发现新规律。创新的关键是要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要有不满足于现实,追求卓越的思想态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知识、深刻的哲理、灵活的思维。只要深入挖掘这些因素,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创新实践训练,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应放手发动学生进行大胆想象、积极的思维,鼓励学生标新立异。通过创新把所学的知识融入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不断提高认识能力。教师要为学生的创新实践创设情境、提供条件,使学生在积极宽松的环境中,把所学知识通过超文本方式链接起来,从而产生新的内容,不断发现新问题,不断解决新问题的情境中,逐步提高创新能力。
总之,聋生语文主体性学习的实施,就是从根本上转变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把教学过程真正变成学生认识世界、形成和发展聋生语言的过程。在聋校开展语文主体性学习,是优化学生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发展学生个性,形成和发展聋生语言的最好的学习方式,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