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治疗体会;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中进行腹部手术的患者,对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的患者的临床资料与症状进行回顾探究,找出引起切口脂肪液化的主要原因。结果:在2011年6月到2013年6月之间产生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有50例,其发生的原因与患者的年龄、手术时间以及患者的胖瘦有关,在进行治疗之后50例患者均能愈合,并且没有继发感染现象;结论:发生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有很多,在手术之前要对患者进行积极干预护理,在术中在注意操作的技巧,减少挤压或者牵拉到伤口的情况,在术后要进行有效的对腹部切口脂肪液化进行预防干预,通过积极有效的措施促进患者快速的恢复,缩短治疗与住院的时间。
关键词: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治疗体会
切口脂肪液化为大量脂肪细胞破裂后,细胞内脂肪颗粒外溢、分解,形成液状油脂,积留于切口内的现象。对于腹部切口,此种情况多发生于皮下脂肪层。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和抗生素的应用,切口感染发生率已降到较低的水平。但因肥胖人群的增加和电刀的不当使用,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率日益增多。它不仅增加切口感染机会、延长住院时间、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时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身心痛苦。对此,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情况制订相应的措施,减少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所选择的本院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的进行腹部切口手术的50例患者中,这50例患者发生了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现象,其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28例,年龄在29岁至6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4岁,这些患者所患的疾病主要有原发性的高血压病、糖尿病等,进行的手术主要有上腹部的胆囊切除手术、下腹部的阑尾炎切除手术、腹股沟斜疝的修补手术、卵巢囊肿的切除手术以及子宫下段的剖腹产手术等。
1.2方法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主要表现为:发生的时间大多是在进行手术后的4~7天,大多数患者并没有明显的自觉症状,進行常规身体检查的时候发现在切口敷料处有黄色的渗液,在按压的时候皮下的渗液会增多;患者的切口愈合情况不乐观,皮下的组织游离,在渗液中可以看见有漂浮的脂肪滴与游离的坏死组织;患者的切口没有红肿与热痛的炎症表现;患者的渗出液在涂片镜检查的时候可以看见大量的脂肪滴,而细菌培养呈现阴性。因此。根据病人在进行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渗液量与切口的实际情况的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如果切口的渗液量比较少就可以把切口缝合线的部分拆除掉,使用橡皮片护着纱条来进行引流,每天都要换药,直到切口愈合为止;如果患者切口的渗液量比较多,就要对患者的皮下组织充分的进行分离,在拆除缝合线之后还要使用浸润的盐水纱布来覆盖切口,同时还要每天进行一次红外线的照射治疗,一次治疗半个小时,当切口有新鲜的肉芽组织产生之后进行再次缝合,倘若渗液持续出现的时间比较长,就要采用抗生素来预防伤口感染。除此之外,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要注意对病人的原发病进行及时的治疗,控制患者有高血糖与贫血等疾病对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产生的影响[2]。
2.结果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症状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手术时间以及胖瘦等因素相关,患者的年龄、手术时间以及胖瘦合并其它的基础疾病以及高频电刀的应用强度与应用频率呈现正相关,患者的年龄越大,手术的时间越长,并且体型越胖发生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几率越高,本院的50例患者在经过治疗后基本都可以愈合,并且没有继发性的感染患者。在2011年6月到2013年6月的50例产生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患者中,有26例患者的渗液量比较少,在切口的部分愈合的不是很理想,但是患者的渗液少、脂肪液范围小,就不需要拆除缝线,在日常中每天都在不同的方向向伤口挤压,在引流通畅并且排出渗液之后,就要加强药物的更换,一般可以在手术后的10天至14天愈合;有24例患者在手术后切口处有大量的渗液,并且皮下组织也处于游离状态,这时就要给他们拆除所有的缝线,进行充分的引流与冲洗,知道渗液明显的减少,新生肉组织的时候,在手术进行的3天至五天进行二期的缝合,平均的愈合时间为两周至三周。在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的50例患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患者经过治疗后均能愈合,并且没有后期感染现象[3]。
3.讨论
切口脂肪液化产生的因素是多方多面的,主要的形成因素有:第一,脂肪层相对一般人要厚的肥胖者,他们的血运往往会比较差;第二,在手术中使用了高频电刀进行手术的,会因电刀产生的高温导致皮下组织的热损伤,使得脂肪因发热而发生了变性,除此之外,脂肪组织里的毛细血管受到热凝固的作用而发生了栓塞,造成自身血运比较差的肥胖脂肪组织的血液供应发生了障碍,在手术后的脂肪组织由于无菌性坏死,从而形成了比较多的渗液,并使切口愈合受到影响;第三,在手术的过程中长时间的牵拉到切口与挤压到皮下脂肪,就会使得切口缺血与坏死,在手术中切口所暴露的时间比较长,受到机械的刺激与大块钳夹以及结扎或者挤压脂肪组织而产生的脂肪组织等无菌性坏死与液化;第四,病人所患有的慢性贫血、肝功能破坏、低蛋白血症以及凝血功能的异常也是引起切口愈合不好的重要原因[4]。
根据发生脂肪液化的主要特点,可以在术前与术中以及术后分别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治疗防护措施,在术前要重视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症状评估,按照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在术中要加强操作,减少对腹部切口的挤压与牵拉,在术后要加强对患者切口部位进行严密的观察,在换药的时候要严格的进行无菌操作,要及时发现切口脂肪液化的产生,同时要保持患者治疗环境的干净整洁,定时消毒以减少对切口的污染。
总而言之,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在医学上是可以进行防治的,对肥胖的患者进行手术的时候更要重视微创化的治疗原则,尽量避免使用电刀与钳夹等进行手术,减少脂肪组织损伤,在手术之后还要进行严密的护理,保证患者的腹部切口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愈合,并且防止切口发生液化,一旦患者腹部切口有脂肪液化的现象产生就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护理,从而使患者减轻痛苦,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张玲.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1,03(04):568-326
[2]蒋强,黄祥,文家勇,何如.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诊治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1,06(05):568-215
[3]严诗伟,任柏勇,黄自生.浅析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防治[J].中国实用医药.2011,06(04):458-569
[4]刘懋春.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诊治分析[J].家庭医药(医药论坛).2010,05(11):256-668
关键词: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治疗体会
切口脂肪液化为大量脂肪细胞破裂后,细胞内脂肪颗粒外溢、分解,形成液状油脂,积留于切口内的现象。对于腹部切口,此种情况多发生于皮下脂肪层。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和抗生素的应用,切口感染发生率已降到较低的水平。但因肥胖人群的增加和电刀的不当使用,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率日益增多。它不仅增加切口感染机会、延长住院时间、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时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身心痛苦。对此,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情况制订相应的措施,减少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所选择的本院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的进行腹部切口手术的50例患者中,这50例患者发生了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现象,其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28例,年龄在29岁至6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4岁,这些患者所患的疾病主要有原发性的高血压病、糖尿病等,进行的手术主要有上腹部的胆囊切除手术、下腹部的阑尾炎切除手术、腹股沟斜疝的修补手术、卵巢囊肿的切除手术以及子宫下段的剖腹产手术等。
1.2方法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主要表现为:发生的时间大多是在进行手术后的4~7天,大多数患者并没有明显的自觉症状,進行常规身体检查的时候发现在切口敷料处有黄色的渗液,在按压的时候皮下的渗液会增多;患者的切口愈合情况不乐观,皮下的组织游离,在渗液中可以看见有漂浮的脂肪滴与游离的坏死组织;患者的切口没有红肿与热痛的炎症表现;患者的渗出液在涂片镜检查的时候可以看见大量的脂肪滴,而细菌培养呈现阴性。因此。根据病人在进行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渗液量与切口的实际情况的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如果切口的渗液量比较少就可以把切口缝合线的部分拆除掉,使用橡皮片护着纱条来进行引流,每天都要换药,直到切口愈合为止;如果患者切口的渗液量比较多,就要对患者的皮下组织充分的进行分离,在拆除缝合线之后还要使用浸润的盐水纱布来覆盖切口,同时还要每天进行一次红外线的照射治疗,一次治疗半个小时,当切口有新鲜的肉芽组织产生之后进行再次缝合,倘若渗液持续出现的时间比较长,就要采用抗生素来预防伤口感染。除此之外,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要注意对病人的原发病进行及时的治疗,控制患者有高血糖与贫血等疾病对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产生的影响[2]。
2.结果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症状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手术时间以及胖瘦等因素相关,患者的年龄、手术时间以及胖瘦合并其它的基础疾病以及高频电刀的应用强度与应用频率呈现正相关,患者的年龄越大,手术的时间越长,并且体型越胖发生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几率越高,本院的50例患者在经过治疗后基本都可以愈合,并且没有继发性的感染患者。在2011年6月到2013年6月的50例产生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患者中,有26例患者的渗液量比较少,在切口的部分愈合的不是很理想,但是患者的渗液少、脂肪液范围小,就不需要拆除缝线,在日常中每天都在不同的方向向伤口挤压,在引流通畅并且排出渗液之后,就要加强药物的更换,一般可以在手术后的10天至14天愈合;有24例患者在手术后切口处有大量的渗液,并且皮下组织也处于游离状态,这时就要给他们拆除所有的缝线,进行充分的引流与冲洗,知道渗液明显的减少,新生肉组织的时候,在手术进行的3天至五天进行二期的缝合,平均的愈合时间为两周至三周。在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的50例患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患者经过治疗后均能愈合,并且没有后期感染现象[3]。
3.讨论
切口脂肪液化产生的因素是多方多面的,主要的形成因素有:第一,脂肪层相对一般人要厚的肥胖者,他们的血运往往会比较差;第二,在手术中使用了高频电刀进行手术的,会因电刀产生的高温导致皮下组织的热损伤,使得脂肪因发热而发生了变性,除此之外,脂肪组织里的毛细血管受到热凝固的作用而发生了栓塞,造成自身血运比较差的肥胖脂肪组织的血液供应发生了障碍,在手术后的脂肪组织由于无菌性坏死,从而形成了比较多的渗液,并使切口愈合受到影响;第三,在手术的过程中长时间的牵拉到切口与挤压到皮下脂肪,就会使得切口缺血与坏死,在手术中切口所暴露的时间比较长,受到机械的刺激与大块钳夹以及结扎或者挤压脂肪组织而产生的脂肪组织等无菌性坏死与液化;第四,病人所患有的慢性贫血、肝功能破坏、低蛋白血症以及凝血功能的异常也是引起切口愈合不好的重要原因[4]。
根据发生脂肪液化的主要特点,可以在术前与术中以及术后分别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治疗防护措施,在术前要重视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症状评估,按照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在术中要加强操作,减少对腹部切口的挤压与牵拉,在术后要加强对患者切口部位进行严密的观察,在换药的时候要严格的进行无菌操作,要及时发现切口脂肪液化的产生,同时要保持患者治疗环境的干净整洁,定时消毒以减少对切口的污染。
总而言之,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在医学上是可以进行防治的,对肥胖的患者进行手术的时候更要重视微创化的治疗原则,尽量避免使用电刀与钳夹等进行手术,减少脂肪组织损伤,在手术之后还要进行严密的护理,保证患者的腹部切口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愈合,并且防止切口发生液化,一旦患者腹部切口有脂肪液化的现象产生就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护理,从而使患者减轻痛苦,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张玲.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1,03(04):568-326
[2]蒋强,黄祥,文家勇,何如.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诊治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1,06(05):568-215
[3]严诗伟,任柏勇,黄自生.浅析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防治[J].中国实用医药.2011,06(04):458-569
[4]刘懋春.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诊治分析[J].家庭医药(医药论坛).2010,05(11):256-668